《刘裕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刘裕评传-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恢判械囊σ颉⒁π骱鸵λ兜隆?梢哉饷此担杭偃缫谑贝姥⊥沤嵊寻奈搴么蠹彝ィ敲吹蹦甑囊乙欢ò裆嫌忻

 那一代姚氏兄弟中最重要的人物莫过于姚苌,这个素以阴险狠毒著称的奸雄,在对待自己手足时,完全是一个情义深长的模范兄弟。当年姚襄与前秦军队在麻田交战失利,所乘战马被**死,正是姚苌将自己的马让给兄长,姚襄问他:“马给了我,你自己怎么逃脱?”姚苌回答:“只要兄长能够平安无事,那些小子们岂敢伤害姚苌?”那是何等的肝胆相照啊!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团结互助,姚氏集团才能在已然败亡之后,又能抓住机会重新振兴,并建国后秦。在后秦开国的征战过程中,姚家兄弟们都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姚尹买为国捐躯,姚绪、姚硕德等都在其中建立大功,而史书上从没留下他们兄弟间有任何不和的记录。

 可惜,姚家的后世子弟正应了富不过三代的古语,到后秦帝国的第三代皇族,也就是姚兴的儿子们这一辈时,姚家数代保持的友爱传统,终于被这群贵N代子弟们抛到脑后了。

 根据在下查到的记载,姚兴至少有十二个儿子,分别是姚泓、姚懿、姚弼、姚洸、姚宣、姚谌、姚愔、姚质、姚逵、姚裕、姚国儿、姚耕儿(其中姚国儿和姚耕儿可能是小名),但参考姚戈仲老爷爷的光辉记录,这多半也不是姚兴的全部“做人”成绩。

 然而,与多子多福的俗语说得不一样,姚兴虽然多子,但并不多福。因为他的这些儿子们实在不让他省心:不知姚家这基因是怎么遗传的,作为他的法定继承人,最该有魄力的太子姚泓,偏偏是个比绵羊还要温顺软弱的人,且体弱多病,完全没有一点爷爷或父亲的风彩。而这位绵羊的弟弟们,几乎全是一群野心勃勃的狼崽子,很多人都不买大哥的帐。这样的现实,让姚兴怎能放心把后秦的未来交给那位懦弱的长子呢?因此在很早时,姚兴就隐隐有了换掉姚泓的念头。

 虽然没有明说,但可以从史料中明显看出,那时在姚兴心目中,存在一个最有力的太子候选人:广平公姚弼。与姚兴其他的儿子相比,姚弼起码看起来显得比较聪明能干,非常有进取心。而他也自持最得姚兴的宠爱,因而行事高调,不把其他兄弟放在眼里。自从察觉到父亲那隐隐约约的暗示之后,更加目中无人,仿佛太子之位,早已是他的囊中之物。

 但太子毕竟不是说换就换的,对于汉化程度已经很深的后秦来说(义熙二年,姚兴主动将姑臧一地割让给南凉王秃发傉檀,消息传出时,姑臧城中士绅纷纷反对,共同遣人向长安请愿,请愿书中有这样的内容:“臣州奉戴王化,于兹五年,…无故弃五郡之地忠良华族,以资暴虏…”。显然在姑臧的汉人看来,南凉还属于“暴虏”,而后秦差不多已可以算华夏了。),立嫡以长的传统规矩也不是能随便破坏的。姚兴很清楚:如果姚弼不能拿出让众兄弟心服口服的大功,那么废长立幼,强行指定姚弼当继承人,只能是取祸之道,不论对后秦还是姚弼本人都有害无益。因此,姚兴决定给他的爱子姚弼创造一个立大功的机会:
英雄所失略同 下

 义熙三年(公元407年)十一月,叛秦称王的夏主刘勃勃在阳武下峡(今甘肃靖远县黄河边上)大败南凉王秃发傉檀,南凉的精锐一万多人被斩首,名臣勇将折损十之六、七,从此由盛转衰。看到秃发傉檀的衰样,姚兴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就把落水狗交给儿子打吧,如果姚弼能够灭掉南凉,那他的功绩就足够他取代姚泓,并安稳地继承后秦帝位了。

 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姚兴任命姚弼为主帅,会同后军将军敛成、镇远将军乞伏乾归(原为西秦国王,投降后秦,后又乘后秦衰弱之机恢复西秦,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既亡国又复国的君主),统率步骑共三万余人出师,谎称假道讨伐刘勃勃,乘虚袭击南凉,并命卫大将军姚显统军二万作姚弼的后续。为了防备刘勃勃捣乱,姚兴又派左仆**齐难率骑兵二万伐夏,掩护姚弼军的行动。为了麻痹秃发傉檀,姚兴亲自写信给他这位名义上的属国君主:“我这次就派齐难出兵讨伐刘勃勃,为你报仇!为了防止他向西逃跑,特命姚弼兵发河西,这也是为了保卫你们啊!”

 计划是周全的,愿望是良好的,可惜执行是糟糕的。出军伊始,姚弼的一位心腹部将姜纪提出了一条建议:乘南凉无备,由自己率五千轻骑偷袭姑臧。建议一出,被大军统帅姚弼一口拒绝:你不知道这次演出谁是主角吗,你个跑龙套的也想抢戏,信不信马上炒你鱿鱼?于是不和谐音符被剔除了,后秦大军步骑一起稳步推进,场面非常浩大,很好地满足了一位未来太子的表演欲。

 当然了,并不是每一场憋脚戏都是从头烂到脚的,比如姚弼主演的这场出征大戏。它的第一幕还是不错的,后秦军旗开得胜,攻克漠口(今甘肃永登县西南),斩昌松太守苏霸。战绩辉煌啊!不过姚弼可能没有仔细想过:在他的“成功”之余,已让秃发傉檀如梦初醒,使姚兴原先花了好大力气实施的战略欺骗全打了水漂。

 后秦大军继续前进,进攻姑臧。秃发傉檀一面率部死守城池,向四方征调援军,一面派出少量精锐部队编成别动队,不断袭击后秦军队。姚兴的候补太子面对真正的考验,露出了绣花枕头的本色,他对此毫无办法,连遭小败,只得放弃围攻,将兵力收缩于姑臧城西。城中原有五千多居民愿作后秦军内应,由于后秦军行动迟缓,行事不密,消息走漏,结果全部被南凉军队坑杀。

 随后,南凉的各地援军到达,秃发傉檀故意把一批牛羊放逐到原野上,引诱后秦军队出来抢夺,然后伏兵合击,大败后秦军于姑臧郊外,斩首七千余级。吃了大亏的姚弼总算学乖了,他不敢再战,只好躲进西苑营垒。南凉军队立即将西苑团团包围,秦军的水源也被切断,只差一步,姚弼就要被陇右的太阳烤成马谡第二了。

 好在此时秃发傉檀处境也不美妙,他并不想同强大的后秦完全闹翻,于是在得胜之后并没有对姚兴的候补太子赶尽杀绝,反而主动派使臣去向姚兴道歉,请求宽恕。正好此时,齐难也被刘勃勃打败,两万大军全军覆没。姚兴无力再继续两面作战,只好又同秃发傉檀恢复“传统友谊”,姚弼才得以带着败兵,平安撤回。

 唉,这件事该怎么说呢?为了培养某人,慕容垂、刘裕、姚兴竟都栽倒在同一条水沟里,难道是“英雄所失略同”?
不幸的父亲各有各的不幸 上

 后秦皇帝的爱子总算平安回来了,可后秦广平公爵爷的太子位飞走了。

 败阵而归的姚弼虽然仍受父亲的宠爱,但他的职务已经由卫戍中央的中军将军换成了镇守安定的雍州刺史,他不用回长安上班了。要知道,这可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地点变更的问题啊。

 安定,地处今天甘肃省泾川县北,镇原县南,泾河的北岸,是后秦最重要的边防重镇,其地位接近袁崇焕时代的宁远和吴三桂时代的山海关。后秦政府在这里部署有重兵,并安置了大量的羌人熟户,紧急状态下号称可动员十万兵。

 按说这样的安排对姚弼也算很够意思了,重兵在握,挑战与机遇并存,这是多少有志之士梦寐以求的施展空间啊?他如果能在这个重要位置上干出点业绩,仍有被父亲升级为太子的可能性。就算是当不了太子,也为他将来夺位提供了基础。因为在差不多一千年后的明朝,有位朱老四,就是凭借强藩的地位,夺取了侄儿的皇位。

 不过姚弼虽然追求进步,可经过姑臧之败,也有了自知之明:他并不是那个能把蒙古人教育的服服帖帖的朱老四。安定为什么会是边防重镇?就因为在安边的北边,有那位让所有后秦将领都感到头皮发麻的刘勃勃!想想自己和勃勃的手下败将秃发侲檀交手的经历,不难得出这样的推论:把我放到这鬼地方当安定军区司令,这和要我的命有区别么?

 好在姚弼手下那位姜纪真是任劳任怨,并没因为征伐南凉时的事心有介缔,仍积极替他出谋划策。按姜纪的办法,姚弼对准姚兴身边一些说得上话,又可以收买的人,上下打点,发**了金弹、银弹、肉弹等各种型号的糖衣炮弹。在这样威猛的火力打击下,姚兴左右一大批久经考验的领导干部倒了下去。这些同志英勇中弹之后,便在姚兴身边不时替姚弼吹风,说他的种种美德,议论对他的待遇不公。

 在支持姚弼的这些人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姚兴的弟弟东平公姚绍(另有一说是姚兴的叔父),就是那位曾向兄长推荐慕容超的仁兄。时隔数年,他看人的眼神仍一如既往的不怎么样,觉得兄长的儿子就数姚弼还算可以,也替姚弼说了不少好话,请求将其调入中央。

 姚兴本来最宠爱的儿子就是姚弼,现在听了左右这些人的话,又让他想起这个儿子的优点:其实姚弼还是不错的,起码比其他的儿子强。年轻人嘛,哪能不犯点儿小错误呢,怎能忍心让他一直呆在险地?

 于是不久之后,姚兴又下令调姚弼入京,并升任尚书令、侍中、大将军,集军政要职于一身,重新进入后秦政坛聚光灯的照耀中心。姚弼当然不会浪费这到手的大好资源,乘着关系网的扩大,他倾心结交朝野名人,搏取礼贤下士的声誉。

 地位稍稍巩固,姚弼开始提拨同党,推荐亲信尹冲为给事黄门侍郎,唐盛为治书侍御史,尽掌朝中机要。和提拨同党同样重要的,自然是打击异己。将军姚文宗是太子姚泓的亲信,不甩姚弼的面子,姚弼便设计污陷他诽谤朝政,将他赐死,从此后秦中央的各级官员都对姚弼忘而生畏,不敢再得罪他。在姚弼的不懈努力和姚兴对他的纵容默许下,太子姚泓的地位再次摇摇欲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