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红颜知已赵四小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张学良的红颜知已赵四小姐-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的照顾,她可以无忧无虑。可是去贵州却凶多吉少。自全国抗战,政局始终动荡不安,西北时时都有遭受日军袭击的危险。特别是去了贵州,和张学良在一起生活,就意味着她也同时失去了自由。赵一荻知道自己现在去贵州,决不比当年到浙江的奉化。那时张学良尚未完全失去人身自由,在监管范围内仍有他的活动空间。而今她从两个来香港送信的特务言语神色中观察,张学良现在的处境比在奉化雪窦山时不知艰难了几倍。她如去陪伴张学良,首先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她必须要在去贵州前就与相依为命的闾琳分手!这对赵一荻来说当然难以割舍。    
    姓何的特务发现赵一荻沉默无言。他有些发急了,说:“四小姐,当然,至于你是否肯去贵州,我们决不勉强,因为这是你们的事情。如你实在不想到贵州去,我们就马上回去复命了!”    
    


第二卷 夏第三章 舍子赴难(9)

    “不!”赵一荻刚才好像做了一个梦,那是一个悲喜交集的梦。她喜的是,终于在三年的分离期盼中,得到了张学良的下落,而且又有个与他重逢的机会;她悲的是,自己将与心爱的儿子长期别离。她对张学良要她先将闾琳送往美国后才能去贵州的意见甚为理解。她知道张学良不希望一个刚刚10岁的孩子,从此跟着父母双亲失去了做人的自由!现在摆在赵一荻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谢绝张的敦请,继续留在香港过她那无忧无虑的阔夫人生活。当然,依分手前张学良交给她的资财而论,赵一荻完全可以和闾琳在香港终身生活无虞;另一      
    条路,则选择了可怕和黑暗。这个黑暗也许是短暂的,也许是漫漫无涯的死亡之途!她跟随少帅多年,深深了解蒋介石对反对派的手段之残忍。现在,蒋介石已经背信弃义将张学良秘密幽禁,有一天他极可能一怒之下将张学良碎尸万断。赵一荻既然情知前往贵州将面临这种可怕的结局,为什么还要飞蛾投火呢?在姓何    
    的特务有些不耐的时候,她也不再多想,马上表示:“你可以回复戴先生,我要去贵州,我一定要去的!”    
    姓何的感到非常意外,他说:“四小姐,你可要多想一想!到了那边,可不比在香港。只要你进去了,再想出来可就困难了!”他的助手也说:“是啊,贵州哪有香港这花花世界风光呢?”    
    “谢谢你们,我现在想的不是什么风光,我是想见自己的亲人!”赵一荻感到自尊受到了两个特务的刺伤,她忽然站起来,说:“我马上就去美国,回来时我到哪里找你们?”    
    姓何的特务也站了起来,说:“我们在贵阳见面吧,这是地址!”    
    两个便衣特务离去后,赵一荻请来了在港的三哥三嫂,她把自己决定去贵州的想法说给他们听。三哥三嫂无论如何难以接受四妹的断然决定,他们都知道一荻多年对张学良一往情深。虽然他们知道赵一荻此一去,今生也许再也难以相见。可是,作为哥嫂他们又不好执意劝阻。    
    对赵一荻此举深表支持的,是她在天津“中西女中”的同窗朱媚筠女士。那天,赵一荻在作出去贵州的决定以后,首先去了朱家在香港的寓所,征求朱媚筠和她丈夫朱光沐的意见。朱媚筠当年是赵一荻离家出走沈阳时的同情者,张学良的秘书朱光沐,则是赵四小姐早年在北戴河海滨与少帅邂逅的主要见证人。这对夫妻无论对赵一荻还是对张学良,都怀有深深的敬意与同情。现在,当他们知道于凤至即将远去美国就医,她们对赵一荻在这关键时候前去贵州相伴,都从心里充满着深深的同情。    
    朱媚筠说:“绮霞你去吧,一个女人只有在这种人生关口,才看得出她究竟是不是真爱一个人!从前有人说你从天津去东北是为了张学良的官职地位,那么现在他一无所有了,又没了自由,在这时候你肯到贵州去,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赵一荻正是在朱媚筠的鼓励下,最后下定赴贵州的决心。    
    飞赴旧金山寄养幼儿    
    三天后的一个黎明,一架波音客机从香港启德机场飞上万里云空。    
    赵一荻和儿子闾琳已经踏上了飞往美国的旅途。在此之前,她也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出生在香港的赵一荻,她知道自己多么留恋这块有感情的土地。她多么希望和闾琳在香港安安静静的生活下去,以逸待劳地等待张学良恢复自由的那一天。当然,她也可以在香港找到自己新的生活伴侣。这不仅仅因为她的年轻与美貌,更主要的是她时至今日与蒙难中的张学良之间,还没有起码的夫妻名份。既然如此她为什么还要舍弃自己的幸福自由,舍弃母子团聚,执意追求寻常女子无法适应的艰难生活呢?    
    坐在飞机上,她想起了1929年那个寒风刺骨的冬天。那时,赵一荻为他曾经作过一次牺牲。那次她私奔沈阳,得到了一个相爱者却又失去了一个生养她的老父亲!如果说1929年的冒险是为了追求爱情,如果说那时的张学良在东北子承父业,政治前景如日中天,那么,如今她面对的一切都恰恰相反!张学良已被蒋介石和国民党宣判了政治上的死刑!她知道只要蒋在这个世界上一天,张学良就决不能有一天自由!既然如此她为什么还要作这么大的牺牲?赵一荻在香港想了两天两夜,最后她再次对自己的行动作出明确的回答:这次她冒死去贵州,和十多年前去沈阳一样,都是为了爱情!    
    想到这里,她心里反而坦然了!    
    旧金山一片灿烂的灯海。赵一荻携爱子闾琳飞抵美国这座西海岸城市的时候,已是入夜时分。对于初次到美国来的赵一荻来说,眼前所有一切都十分陌生。她发现这是座山城,四周山峦起伏,灯海簇簇。所有楼宇和房舍几乎都建在起伏的群山间,灯火星星点点,环绕着城区的灯火勾勒出这座山城雄浑的轮廓。赵一荻和闾琳走出机场海关,她发现这里的华人竟是那么多,这些华工大多在这里充当苦力,车夫和各种小吃店里的打工者们,都在漆黑的夜色里奔忙。    
    “赵四小姐!”赵一荻正和爱子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左右环顾,忽听有人在叫她的名字。闾琳有些惊慌,他面对这陌生的世界不禁发出阵阵惊嘘。赵一荻急忙转身寻觅,发现候机大厅外的人群里挤出两个美国人!两个美国人一男一女,向她们母子招手的正是在沈阳时就相熟的伊雅格!赵一荻记得,1929年她从天津去沈阳,就是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前去车站迎接的。伊雅格在张作霖时期就是张家的大总管,后来她生孩子去天津,张学良就是派伊雅格和他的妻子埃娜,代他前去照料的。在赵一荻印象中,伊雅格和埃娜都是非常热情的人。伊雅格喜欢打猎和打网球,而埃娜却喜欢溜冰滑雪,这些特点都与喜欢体育的张学良相同。所以,后来伊雅格夫妇随张学良去北平时,伊雅格就经常驾驶汽车到北平顺承郡王府来,接赵一荻去郊外。她那时常以参加由张学良和伊雅格夫妇共同发起的郊游和打猎而感到荣幸。赵一荻记得,有一次她们乘车出了北平,在大雪里来到长城脚下,伊雅格的枪法让赵一荻和女眷们吃惊。    
    


第二卷 夏第三章 舍子赴难(10)

    “四小姐,没想到我们会在这里见面!”就在赵一荻抱着闾琳走近伊雅格时,埃娜已经上来去接她怀里的闾琳了。赵一荻知道埃娜是个中国通,她原本是北京协和医院的护士,英格兰籍,她从小就生在北平,所以会说一口标准的华语。称得上是地道的“京片子”,赵一荻在北平期间所以和伊雅格夫妇走得很近,除了伊雅格和张家的特殊关系外,另一个因素是她和伊雅格的妻子埃娜感情相投。这也是赵一荻为什么赞同张学良的主张,将爱子闾琳送到美国交伊雅格夫妇代养的原因。    
         
    “埃娜夫人,伊雅格先生,我们的友情看来不仅限于北平,现在我又到美国求助了。”虽然来美之前,赵一荻已将她的时间电告给对方,但她并没有说明来美国的真正意图。至于委托伊雅格、埃娜夫妇代养闾琳一事,当然决非在电报上可以说明的。    
    “四小姐,中国人最讲友情,我和伊雅格都相信缘份。既然你肯到美国来找我们,就说明在你心里没忘记我们!”埃娜也像她的丈夫一样热情好客。从前在北平,赵一荻和埃娜在一起的机会,比任何一位外交官太太的接触都多。她和埃娜不仅有听京戏的喜好,而且她们在语言、饮食、为人处事等生活习惯方面,都有共同之处。    
    在璀璨的灯海中,红色小轿车沿着通往湾区的大街疾驶。在车上赵一荻和怀里的闾琳,都被路旁霓虹的灯彩所吸引。赵一荻没想到伊雅格和埃娜回美国后,竟然选中旧金山做为立脚之地。他们的家又在这一条繁华的地段。    
    到了伊雅格的家,赵一荻发现倚山而筑的豪宅,比她在香港太平山上的别墅更加富丽堂皇。占地面积约有千余平方米的小楼,共分三层。十几个房间中仅卧室就有四个。看来张学良让她将闾琳托付给伊雅格和埃娜伉俪,不是没有道理的。张学良不仅考虑到    
    的伊雅格夫妇的私交,也看中了这位朋友的条件优越。闾琳在这里生活和读书,她回国后定会减轻许多挂牵。    
    “四小姐,我们知道你现在处境很艰难,更知道张先生自1936年以后,就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消逝了。”伊雅格和埃娜在入夜不久即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家宴,为这位远从香港飞到大洋彼岸的尊贵女客洗尘接风。那时的伊雅格早已不是从前在沈阳时老管家了,回国后在旧金山走上经商之道,如今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有相当好的经商前景。他所经营的中国橡胶,在旧金山可谓独一无二。埃娜在这里开了一家私人医院,由于她将中西医良好的结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