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宋王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赵宋王朝-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命,别的什么也顾不上。     “潘将军,我一直拿你当父辈看待,没想到你竟成了叛军头目,你对得起皇上吗?你知罪吗?”     这话让潘美大吃了一惊。     “李超,新天子是赵点检啊,你敢抗旨?”     “你们休想让我开门,赵点检,哼!赵点检也不行!”     党进赶过来,朝李超大声吼道:     “少啰嗦,再不开门老子就要强攻了!”     他正想砸门,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右掖门开了,快从右掖门进宫!”     李超见状,立即赶赴右掖门,一刀将开门的那个禁卒杀死,然后手举钢刀,凛凛地站在军卒们面前,大叫道:     “哪个敢再往前走半步,我叫他脑袋搬家!”     就在这时,赵匡胤拨开众人,走到李超面前。     李超眼里冒着怒火,冷笑一声:     “赵点检,赵点检,我真是看错了你!”     “我没看错你!”赵匡胤平静地回答。他刚想再说什么,只见李超突然把钢刀掉过头来,刀尖直冲着自己的小腹。     “不要傻!”潘美一个箭步蹿上前去,一把攥住李超的刀柄,可惜稍迟了点,锋利的刀刃已经刺进李超的腹内。     所有的禁卒和刚刚进门的士卒们都看得目瞪口呆,想叫叫不出声来。     赵匡胤看着倒在地上的李超,怜惜地说:     “傻弟子孩儿,你这是干什么呀!”     “别愣着了!快,快把他的伤包起来!”潘美半跪在李超身边,顺手捂在李超的伤处,鲜血从他指缝里流出来。     赵匡胤命人将李超抬走,掉头出门,朝军士们挥了挥手,说道:     “不准进宫,听候命令!”     潘美急急问道: “到哪儿去?”     “回点检衙署。”赵匡胤头也不回。     “那末将呢?”     “你,进宫去找范丞相吧。”     潘美怔了一下,搓了搓带血的手,带上几个军校,大步朝正殿走去。     殿北扉端坐着幼主柴宗训和太后符金环,早朝还没散。潘美直愣着眼睛到了殿前,守在殿门口的两个侍卫上前阻拦,潘美闷闷地说了句:     “不认得本帅?”     殿廷侍卫岂有不认识顶头上司之理?只是这位上司来得太突兀,又无圣旨传唤。不过侍卫们也深知潘美的性格,眼睁睁让他进了殿门。     也不管哪个朝臣正在启奏,潘美径直走到大殿中间。范质觉出势头不对,问道:     “你不是随大军北征了吗?怎么不宣而至?”     “丞相,六军统帅赵匡胤回京了,他正在点检衙门里等你呢。”     范质好像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脸上青一阵紫一阵。他走到潘美面前,指着他的鼻子厉声说道:     “你,你去传赵匡胤来拜见天子!”     “丞相,他等着你去拜见天子呢,跟本帅走吧!”潘美一把攥住范质的胳膊,把范质拽了个趔趄,范质身不由己,踉踉跄跄地来到殿外。     几个军校随后入殿,大喝道:     “魏丞相一同去拜见新天子!”     偌大的殿庭前,侍卫几十人,直着眼看着潘美带范质、魏仁浦等出了掖门。     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见剩在大殿里的朝官们面面相觑,说了声: “列位保护好太后和皇帝,本帅去去就来!”摘下官帽,大步朝宫南的拱宸门跑去。刚出门,正碰到散员指挥使王彦升。韩通佯做未见,低着头匆匆沿金水河向西北而去。王彦升觉得此人面熟,心里一激灵,连忙追赶过去。韩通听见后面的脚步声,跑得更快,见到小街口便躲进里面,就这样与王彦升捉了几回迷藏。王彦升有些恼怒,大声喝道:     “韩通,滚出来!”     没有声响。王彦升寻了一会儿再看时,韩通早在十丈之外,拼命朝都指挥使司跑。可他毕竟是个四十多岁的人,比不得王彦升年轻力壮,眼看着王彦升追了上来,韩通见到都指挥使司衙前有两个小校,气喘吁吁地高喊:     “快,快到内廷去护驾!” 
          《赵宋王朝》 第三部分陈桥驿黄袍加身 汴京城火德初起(5)    “混蛋!”王彦升大骂了一声,刚要从背后揪住韩通,韩通扭身一闪,朝衙左的家中奔去,竟把王彦升闪了一个跟头。他爬起来,顾不上满身泥土,握剑追了过去。韩通已踏上了自家门前的台阶,刚要反身关门,被王彦升一步赶上,当胸一剑,剑锋喷着鲜血从韩通背后刺了出来。     再说赵匡胤在点检衙署中端然坐着,随后赶到的李处耘、王全斌等人没有进衙,守在门外。约有半个时辰,潘美与范质等来到,李处耘和王全斌跟在他们后面,一同来到赵匡胤面前。     赵匡胤连忙站起来,拉住范质的手,眼里涌出了泪水:     “老丞相,匡胤受世宗大恩大德,拔擢为禁军统帅。如今却被众将军逼迫,落到这步田地,望老丞相宽恕。匡胤不胜惶愧!”     “这是我能宽恕你的事吗?”范质冷冷地问。     李处耘把剑放在范质的鼻尖前,逼视着他,说道:     “煌煌大朝,群龙无首,成什么体统?我们今天只想要一个真命天子,让他知道军人和百姓的甘苦!”     “天子现今就在正殿。”     “废话!那不是天子,是个孩子,一个只会哇哇哭的孩子!一个听凭你们这些人摆布的孩子!”李处耘声色俱厉地打断范质的话。     “不得对老丞相无礼!”赵匡胤喝道。     魏仁浦在范质身后拉了拉他的衣襟,见范质没有反应,朝后退了几步,跪倒在地:     “吾皇万岁,万万岁!”     范质气得胡子直抖,回头瞪了魏仁浦一眼,愤愤地说:     “你,你!”     “拜!”李处耘大声对范质吼叫,“嗖”地一剑,割掉了他的一块袍襟。     范质望着赵匡胤,突然长哭一声,跪在他的面前,用嘶哑的声音喊着:     “皇上啊,皇上!呜呜!”     从大军进城到此时此刻,不到一个时辰。赵匡胤被众将簇拥着来到崇元正殿,在殿侧重新穿上薛盈盈为他刺绣的那件盘龙锦袍,阎承翰等又把一副崭新的冕旒为赵匡胤戴好。殿内一片令人窒息的沉寂。     赵匡胤走到御座旁,抱起还在发呆的柴宗训,在他的小脸蛋上亲了一下,然后轻轻放下来,把他颌下的穗带解开,双手将小小一个冕旒捧了下来。柴宗训一直用好奇而又惧怕的眼光看着他。     符金环哭着领起柴宗训,快步从帝座旁走下去,却被赵普拦住了:     “太后且慢,还要听宣呢。”     大周朝臣的座次没有变更,只是帝座上换了个人。所有官员很快都就了砖位。什么叫砖位?就是帝座两侧大臣该站的那些位置的标志。这些砖与其他砖大小无二,只是颜色各不相同,以此来表示宰相、副相、枢密、副枢密、三省长官、翰林承旨、御史中丞等朝官各自应该站在何处,以免乱了次第。     赵匡胤此时十分镇定,他居高临下看着两侧如雁行而列的大臣,有的低着头,有的在偷眼瞥着帝座,有的在与他人悄悄对视,还有的在用袖子抹眼泪。他只是微微一笑,朝身边的赵普说道:     “赵先生,读吧。”     赵普的装束没有变,仍旧是那件青衫,头上戴的是当时文士中最流行的皂纱折巾帽。他从怀里掏出早已拟好的即位诏书,站在陛阶前,抑扬顿挫地读道:     五运推移,上帝于焉眷命;三灵改卜,王者所以膺图。朕起自侧微,备尝艰险,     但罄一心而事上,敢期百姓之与能。属以北敌侵疆,边民罹苦。朕长驱禁旅,往殄     烽尘。旗鼓才出于国门,将校共推于天命。迫回京阙,欣戴眇躬。幼主以历数有归,     寻行禅让。兆庶不可以无主,万机不可以旷时。勉徇群心,已登大宝。昔汤武革命,     发大号以顺人;汉唐开基,因始封而建国。宜国号大宋,改周显德七年为建隆元年。     更赖将相王公,同心协力;凡百军民,深体朕意。     为什么赵匡胤要把国号定为“宋”?这当然还是赵普的主意,一来是因为赵匡胤起家在宋州,二来“宋”字与“送”音相谐,取个“送旧朝迎新朝”的意思,三来嘛,自然就是赵普自己悟出来的那番把“木德”覆盖的高论。就在赵普朗声诵读时,魏仁浦又偷偷捅了捅范质的腰眼,范质狠狠地将他的手拨开。     赵普读完,朝堂里顿时一片寂静,静得让人憋闷。魏仁浦见范质依旧倔倔地站在那里,只得跨前一步,率先跪叩,百官随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朝只有范质一人依然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平身归位。”赵匡胤假装没看见范质,将头微微一侧,对赵普说: “读第二诏。”     早有人把符太后和柴宗训领到帝座之前,让他们跪听宣命。范质直勾勾地瞅着这两个孩子,突然奔了过去,跪在两个孩子身后。     皇帝诏曰: 周末主柴宗训,封郑王。太后符金环,封周太后,入于西宫。     魏仁浦掏出手帕,揩了揩头上的汗珠。     第二天,阳光依然灿烂。     忙完公务,潘美急匆匆赶回家里。这几天他累坏了,心里却一刻也没放下李超,这个烈性的孩子!那一瞬间的惨烈,对潘美来说,真是刻骨铭心。他当时就命人把满身是血的李超抬回自己的府第,又让军士们去请最好的郎中。无论如何,他一心只想把李超救活。     一进大门,正看见蕊儿从厨间端着热水往李超住的房里走。“蕊儿,李超怎么样了?”     “醒过来了。”蕊儿显得很高兴。     李超昏睡了两三天,终于睁开了眼睛,他痴痴地望着潘美和蕊儿,铁青的嘴唇翕动了几下,像是想说话。     “李超。”潘美叫了一声。 
          《赵宋王朝》 第三部分陈桥驿黄袍加身 汴京城火德初起(6)    蕊儿麻利地用匙子舀了水,轻轻地送到李超的嘴边。     也许是刚刚掌上灯,也许真的是身体有些恢复,李超的脸上有了微红的血色。伤得太重了,他动不了身,只能仰头望着屋梁,开口问道:     “皇上好吗?”     “好,好。”潘美连忙回答。     “我问的是大周皇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