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宋王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赵宋王朝-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吕余庆起身告辞。赵匡胤已有些醉意,但还是一直到把吕余庆送出衙门老远,才返身往回走。冷风一吹,他觉得头脑清亮了些。     “赵将军!赵将军!”     听声音有些耳熟。赵匡胤扭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两年多以前那个失意西行的赵普!他突然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惊喜:     “是你?赵先生,你不是在渭州当军事推官吗?”     赵普紧走两步来到赵匡胤面前,合抱双拳朝赵匡胤施过礼,答道:     “赵将军一看在下这张脸就知道是任满了!”     “哦?此话怎讲?”     “西北人有句俗话,叫脸上麻坑满,才能向东转。意思是说西北风沙大,沙粒子打在脸上能砸个坑,砸上两三年,把一张脸砸成了麻子,就算任满,可以回朝复命了。”     “哈哈!”赵匡胤开心地大笑,又问道: “先生怎么会找到这里来?”     “这可就是在下的缘分了。在下到吏部去注铨,没过三天,给了一个归德军节度推官的差使。在下当时并不知道将军调任归德,来到商丘后,才听说此处新来了个神武赵将军。”     “走走!”赵匡胤拉着赵普的手,“回衙去,慢慢叙谈。”     片刻间来到衙前,赵普扭身对后面跟着的苗训说: “傻训,你就在衙外候着。”     “傻训?”赵匡胤觉得这名字好笑。“进来吧,赵先生的好朋友,赵某岂敢怠慢!你先在东偏客房里歇着,本帅要和赵先生叙叙旧情。”     二人来到正厅,赵匡胤让赵普坐在客位。赵普先扯了些西北风情,又把话题转到汴京情势上来:     “在下去拜访潘美将军,潘将军已在殿前司任南班指挥使,顶头上司是张永德,听说此人现在最得皇上信任。潘将军的话里话外,好像对他有些不服。”     一提到潘美,赵匡胤真有些想他。不过赵普说他不服张永德,却不以为然,问道:     “依潘美的意思?”     “潘将军是觉得淮南之战赵将军功劳第一,凡到过淮南战场的人都没二话,这个殿前都点检理当由赵将军担任。”赵普解释道。     赵匡胤“嗨”了声,说道:     “这个潘美,太重情义,他哪里晓得皇家大事!”     赵普喝了口水,不紧不慢地说道:     “依在下之见,成大事者必要先讲情义。蜀汉那个刘备,本人并没有太大的本事,但凡事义字当先,视兄弟如手足,终于成就了大业。在下看来,当今皇帝太看重亲戚,长此以往,未必能厌服人心。就拿你赵将军来说,征讨淮南,功居其半,如今不但落在张永德之下,而且连京城的门都不让进,打发到归德这么个穷地方来。皇上如此对待将军,不要说潘美不服,满朝文武私下里都有些议论呢!”     赵匡胤摇了摇头,说道:     “治国打仗的大事,很难说什么公平不公平。好了,不说这个了,本帅知道先生是当今不可多得的人才,皇上委屈了你。如果赵先生不嫌我这个庙小,本帅想让你担任归德军节度掌书记,你看如何?”     “这,这……吏部的文书只让我当个节度推官呀。”     “本帅这里缺个掌书记,就算我赵某权宜辟用吧。”     赵匡胤说赵普是“当今不可多得的人才”不是恭维,他也用不着恭维一个落魄书生。两年多以前赵普给柴荣献策时,就显出了与众不同的胆略和见识。可惜柴荣宁可用范质那样的老成人,也不会用一个太有智术的后生之辈。当今是个武夫比拼的时代,各节度使大多不把书生放在眼里。但在赵匡胤看来,身边多一个给自己出主意想办法的人,总归不是坏事。尽管他知道赵普是个心气极高的人,绝不甘心一辈子沉沦于下僚,对他也不能太过信任,但眼下他自己也正处在落难的境地,扶他一把,日后情势有变,他总不至于对自己落井下石吧?退一步说,今皇帝之所以如此果断地把自己安排在京城之外,就是因为自己功劳太大,有功高震主之嫌。当皇帝的自有他弄权谋玩人事的一套,指望立功得到擢升,那真是太幼稚了。他认为赵普的本事就在于识大体,懂大计。如果赵普能早为自己运筹一个大氛围,恐怕就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了。     两人一直聊到天色将明,赵普才一瘸一拐地从正厅走出来,到东偏房去找苗训。“傻训,走吧。”     苗训正在掰着指头掐算着什么,没有动身。     赵普走到他面前,拉着他的胳膊,又说了声: “傻训,你干什么哪?快走哇!”     “别裹乱嘛!”苗训被赵普拽了个趔趄,嘟嘟囔囔地说着,两手还在掐算。大概是算出了什么结果,把嘴巴凑到赵普耳根前,低声说道: “先生,不得了啦!” 
          《赵宋王朝》 第三部分归德军暂藏龙影 沧州城偶见天机(3)    “什么不得了?你别总跟我装神弄鬼,快说吧!”赵普有些不耐烦。     “先生,我刚才推演五行,你猜怎么样?不得了哇!你看,那唐朝以木德王天下,火生于木,下边就该轮到火德王天下了。这商丘可是个祭火的地方啊。如今这个赵匡胤,命里该称王哪!”     几句话着实把赵普吓了一跳,他赶紧捂住苗训的嘴,厉声说道:     “噤声!再胡说我撕了你这张臭嘴!”     “先生,唔唔,先生。”苗训用力把赵普的手拽开。“你听我慢慢算给你听嘛。那南方的李璟肯定完蛋,就因为他是木德之末,火生于木,他肯定没几天撑的了。”     “李璟长不了,这还用你说?他是伪朝,大周能留着他吗?大周之前已过了四个朝代,梁、唐、晋、汉,难道都是火生于木?走吧,别再胡说了。”     “先生先生,你说得不错。我问你: 梁、唐、晋、汉,再加上大周,一共几朝?”苗训振振有词。     赵普很困倦了,本不想再和他玩哑谜,可这苗训一向神神叨叨,尤其是他算上瘾的玩意儿,总是拽住人没完没了地说。八成儿今天他又琢磨出什么怪点子了。见他那神秘兮兮的样子,赵普不由顺着他的话头略略一想,梁、唐、晋、汉、周,果然又是五个朝代,金、木、水、火、土又绕了一圈。按这种算法,如今大周以木德称王,轮下去,可不又该是火德了嘛?苗训说商丘是祭火的地方,这他也知道,他脑子里又闪出苗训刚刚说的“这个赵匡胤,命里该称王”,暗惊了一下,额上浸出了汗珠。     “傻训,你跟着我混饭吃,是你听我的,还是我听你的?”     “自然是我听先生的啦。”苗训咧嘴笑道。     “那好,从今以后不许你再胡说八道,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如果不听话,我可要把你赶走了,疯子!”     或许真是李重进料敌如神,他抵达河北不久,契丹果然举兵南侵。此时韩通驻守沧州,崔彦进驻守定州,党进驻守在瓦桥关以南,李重进则在镇州扎下了兵营。柴荣在淮南打了胜仗,本想歇口气,不想契丹背盟,使他十分恼怒,他决定再次御驾亲征,一定要给契丹点颜色看看。这次的部署,韩通和李重进都不用动,原地待命即可。只是瓦桥关南的党进和定州的崔彦进他有些不放心,于是决定调赵匡胤率兵直插中路,与党进、崔彦进会合。又命韩令坤率兵赴益津关,这样一来,左可援赵匡胤和党进,右可援韩通。一切考虑成熟后,他派人前往商丘传令赵匡胤整军北上,又命人火速前往河北,以监韩令坤之军。     前方安排已定,他又把张永德、潘美等殿前班指挥官宣进殿中,嘱咐他们守好京城。     “陛下,末将有话禀奏。”柴荣的话刚刚说完,潘美开口说道。因为箭伤的原因,潘美没能参加淮南之战,他觉得非常遗憾。后来箭伤痊愈,本想继赴淮南,柴荣又没有让他去,而命他暂时在殿前班带兵。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新的战机,他自然要请缨出战。     听罢潘美的请求,柴荣只淡淡地说了句:     “朕已经没有余兵给你了。”     “陛下,淮南新附的降卒不是编成六军三十指挥,陛下还亲自赐名为怀德军吗?闲着这些人干什么用?”     “怎么,你敢带他们去打仗?”柴荣倒没想到用这批人。这六军现仍在徐州以南,他已命吕余庆和赵匡胤观其动静,若有反叛,坚决剿除。如今潘美想用用这些人,这倒是个很不错的主意。不过让潘美独领一军,他还是不放心,想了想,说道: “朕可以给你十五指挥六千兵马,可你要隶于赵匡胤麾下受他节制,还要立下军令状: 若军中哗变,交出项上人头!”     “遵旨!”潘美高声回答。     众将退下之后,张永德独自留下来,他有些忧虑,奏道:     “陛下,把这么多淮南兵隶在赵匡胤手下,末将担心他兵权太重了。”     柴荣朝他挥挥手,说道:     “朕对这些淮南兵所以不敢骤用,就因为他们谁也不服,只有赵匡胤还能镇住他们。如今朝廷正嫌兵少,不趁此机会让他们卖命,难道要白养他们一辈子不成?和州那个朱元,你能调得动他吗?兵权之事,都在朕的掌握之中,你只管替朕管好京城,别操那么多心了。”     柴荣一副胜算在握的神态。突然,像是一口气没喘过来,咯咯咯地猛咳了一阵,呛得脸都发了紫,屏风后面的侍女连忙端着唾壶跑过来,让柴荣把痰吐在壶里。     张永德上前来扶,一眼看见唾壶里竟是一口血痰,惊慌地叫了一声:     “陛下,传太医吧?”     柴荣摆摆手,说道:     “那些庸医都是在朕这里骗饭吃的,没一点儿用!不要紧,朕从来就不信什么太医,只信天命。”     四月二十日,柴荣来到沧州,韩通在沧州刺史衙中向柴荣禀报了军情。柴荣听罢点点头,问道:     “明日可否北行击贼?”     韩通回答得干干脆脆: “万无一失!”     柴荣又问: “中路的赵匡胤到了没有?”     “禀陛下,赵匡胤明日即到,已派间卒告知了末将。”     “好!明日朝食之后,朕要亲自率兵到乾宁军。你再派人与赵匡胤军联络,让他明天午时之前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