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前后目击记-亨利·莫尔1406》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越战前后目击记-亨利·莫尔1406-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并可能把他们送到“新经济区”去。人们便纷纷出逃,她最终也 把被迫选择了这条出路。当记者问及她认为难民营比起她的杂货店如何时,她讲只要没 有越共,只要能活着,哪儿都无所谓。
泰国政府对美国的移民措施非常恼火,因为美国把入境难民从1980年的168000人减 少到1981年的1    0人,最后一批难民人数为73000人。泰国政府声称,他们之所以允许 那些难民涌进泰国是因为那些发达国家曾许诺过要安置难民。然而,发达国家所能承受 的难民数是有限的,如日本等国。因此,难民营中尚未被安置的难民便成了无人愿意接 受的“垃圾”。
然而,绝大多数的难民仍然在每日每夜里期待着获得注册。嘉雯执着相信,既然已 经有那么多批难民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很快的安置,她们也一定能和前面的人一样,终将 有一天被某个西方国家所接受。
在脏乱不堪的第82号难民营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许许多多的儿童,他们的脸上带着 质朴,目光中流露出天真;他们虽然不能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但是他们已经和成年人 一样生活在那所难民营之中了。
戴维·狄沃斯在第82号难民营中遇到了一个十四岁的越南男孩,那个男孩的左臂被 整个锯掉了。他告诉记者说,他四岁时曾经注射过预防疟疾的疫苗,许多孩子都注射过 美国医生的疫苗。可是当美国人走了以后,越共干部来到村里说,美国人给儿童注射的 是灭绝人性的绝种药,强迫把所有打过针的儿童的胳臂锯掉。
据那个男孩子讲,被截掉的胳臂竟然堆成两座坟头大小。现在人们知道原来是越共 为了使人民仇恨美国人而做的卑鄙把戏之时,已经为时太晚了。
虽然难民营中各种疾病流行,缺少必要的食物和药品。但是在边境上仍然有八百多 人等待着进入第82号难民营,因为只有这样,他们认为才有逃生的希望。
1979年8月29日马尼拉时间8点30分,巡弋在南中国海的美国第七舰队吉蒂·霍克号 航空母舰又开始了新的一天营救“船民”(乘渔船或舢板逃离越南的难民)的工作。
自从“希望”号台风夺去了无数越南船民的生命之后,美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的 海军作出了营救船民的许诺。以帕森斯号导弹驱逐舰领航的五艘美国军舰自8月6日起, 就开始在南中国海的海域上往返巡弋,并在一周以内营救了22名遇难的越南船民。
“那些小船很难被发现,”《新闻周刊》记者詹姆斯·普林戈尔说。“因为在雷达 屏幕上很难用肉眼看到它们。有一次,我们发现了一条似乎遇到危险的小船,便立即前 去营救,然而一位泰国渔民站在小船上,举起两条鱼来,表示并没有发生过什么意外事 情。”
假如一切真象那个泰国渔民表示的那样太平,我们的营救工作在一般的条件下就不 具备很大的意义了,而如同被刻薄的越共政府指责那样“为了炫耀武力”;事实上我们 不久发生,越南船民,遇到来自大自然的威胁远远低于来自人为的威胁,他们大都丧生 在海盗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渔民的疯狂袭击之下,而不是在台风、触礁、船只相撞 等意外的情况之下遇难。
二十六岁的美国飞行驾驶员丹·麦克唐纳少校驾着轻型“斯科尔斯基”式直升飞机 在北纬6。75度、东经104。6度的海面上发现一条似乎遇难的白色渔船,立即向吉蒂·霍克 号航空母舰作了报告,一小时之后,吉蒂·霍克号航空母舰赶到了出事地点。
当时海面上刮起了时速为七十六海哩的南风,海涛叠起,几百哩海域以内迷朦一片, 而且从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浓重的乌云。那条大约七十五英尺(22。86——译者注)长 的白色机动渔船显然已经失去了控制,在风浪中颠簸起伏着,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吉蒂·霍克号航空母舰立即通过扩音器用越语与那条白色渔船进行了联系,然而半 个小时以后,没有得到任何回音。抱着渔船上的难民全部遇难的想法,库欣军士长带领 十五名海军二等兵乘着小艇向那条渔船靠近。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渔船的轮廓看得更清楚了。当库欣军士长命令小艇靠上渔船, 登上渔船的甲板之时,所有的人都被他们见到的场景惊呆了:三名越南妇女被剥得一丝 不挂紧紧地缚在船头上的桅杆上,她们的身上布满血迹,头已垂到了胸前,长发把面部 遮住了,看样子已经死去;在靠近驾驶室的甲板上船着两具被破开肚的赤裸女尸,内脏 都已经被掏空,腹腔里填满了飞鱼。另外,搜查过底舱之后,还发现几具光着身子的女 尸和一些残缺的肢体。
正当库欣军士长失望地准备离开时,一排巨浪打过来,把渔船冲得倾斜得非常厉害, 几乎象要立即倾覆似的。突然,被缚在桅杆上三名越南妇女中的一名发出了呻吟声。显 然还有一位残暴杀戮的幸存者还没有死去。
那名越南妇女被缚在桅杆最高的纲绳上,双腿被绳索向后上方拽起,从她套拉着的 乳房轮廓很大的黑色乳晕来看,好像是刚刚分娩后不久,正在哺乳的妇女。海浪的冲击 使她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她半睁开浮肿的眼睛呻吟着。库欣军士长和几名士兵在剧烈的 颠簸摇荡中攀上桅杆,把那名已经奄奄一息的越南妇女解救下来。
长时间的捆缚、饥饿、寒冷和惊恐,加上在被吊到桅杆上之前所受到的野蛮蹂躏, 那名女船民已经说不出话来。她的嘴唇和身上都被海上的冷风吹成青紫色,她不停地颤 抖,呻吟着,四肢已经不能够活动。
她被安置在吉蒂·霍克号航空母舰的一间温暖的船舱里,换上干净的衣服。直到几 个小时之后,她才渐渐恢复了知觉。她告诉我们,那条白色机动渔船是从越南南方朔庄 省永州镇的一个渔村出发的,船上有三十名男人,十二名女人和九名儿童。那名被吉蒂 ·霍克号航空母舰解救的越南妇女黄氏云,二十八岁,她的丈夫及四个孩子也在其中。 他们都是在清理城市的运动中从西贡或邻近城市逃出的市民,在逃往澳大利亚的航程中 被海盗洗劫了三次,而最后的一次,海盗由于再也找不到可以拿走的东西,便将幸存的 男人和儿童全部扔进了海里,把女人集中到甲板上轮奸之后杀死。黄氏云与另外两名妇 女被他们缚到桅杆上已经一天多时间,那两名妇女饱受蹂躏后,在紧缚和寒冷之下死去 了。
讲到这儿,云的眼睛里露出极度惊恐的神情,嘴唇剧烈地颤抖着,声音也渐渐微弱 了。她全身发烫,神志模糊起来,并开始颠三倒四地谵语,陷入了半昏迷状态。
两天之后,云从极度的虚弱中恢复过来,给我们讲述了乘坐那条白色渔船外逃的船 民遇到的悲剧命运。
云的丈夫杜文廷曾是一名西贡的巡逻警察,他对西贡的陷落并未感到意外。象其他 的西贡警察一样,他在4月30日也走上街头,声援那些进入市区的越共坦克和士兵。他对 当时在妊娠中的妻子说:“国家终于恢复了统一,一切都会逐渐平静下来,战争从此结 束了。”
然而,廷在一个月之后被越共干部抓去审问,然后送到建于靠近柬埔寨边境山区的 一个“改造营”。那里关押着一千二百名前政府的低级军官和士兵,每天越共干部要给 他们作长达数小时的改造课;听课时,他们必须背部挺直,双手合拢放在腿间,一直到 “改造课”结束,如果在听“改造课”时东张西望或者打磕睡,就会因此而受到残酷的 体罚。在杜文廷长达三年的“改造”期间里,云生下他们第三个孩子,并且满怀羞愧地 以她又一次妊娠八个月的肚子迎接了被释放回家的丈夫。
身为被改造人员的妻子,云在丈夫去“改造”的三年里常被越共干部叫去“审查”。 一天晚上,越共干部通知这位体态丰腴的少妇,她和三个孩子都可以领到政府发给的救 济口粮。当云跟随那位越共干部来到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她猛然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事 情,而那件事果然发生了。她不敢反抗,因为她知道那名越共干部随时都可以把她关进 监狱或者“改造营”去,而不管她三个年幼的孩子如何生活。云满怀屈辱地忍受那名越 共干部和其他人长期的奸污和各种下流的凌辱,以此换取她和三个孩子的食品,还有她 妊娠了八个月的肚子。
云抽噎着向丈夫诉说了那些越共干部在她妊娠期间对她的蹂躏。作为改造释放人员, 廷对此也无可奈何。
廷的归来引起了越共干部的不满,他们准备把他送到“新经济区”去,显然是企图 长期霸占那位秀色可餐的少妇。经过商议之后,廷和云变卖了所有的家产,辗转来到朔 庄省的故乡,与四十几名逃避越共送往“新经济区”命运的市民合资买下了一条机动渔 船,打算从永州渡海逃到澳大利亚或者其他国家去。
他们在启程之前从收音机里得知,西方国家的军舰已经开始在南中国海一带巡弋, 营救遇难的船民,所以根本没有预料到将要遭受的噩运,而是满怀希望的憧憬地离开了 他们在越共政府恐怖经济下的祖国。
登上了那条白色渔船的难民多是西贡市民和他们的家属,相似的遭遇使他们不约而 同地选择了这种冒险的途径来摆脱被送往“新经济区”或监狱的命运。
备足两桶柴油,他们在一天深夜悄悄离开了海岸,没有受到任何阻拦便来到了公海, 由一位越南渔民驾驶着机动渔船向南行驶,冀求穿过印度尼西亚的卡里马塔海峡和巽他 海峡前往澳大利亚。所有的船民对此都很有信心,他们在出逃前变卖了全部财产,把钱 在黑市上换成美元带在身边,以保证在中途任意一个地方购买汽油和食品,并作为到达 澳大利亚之后的生活费用。
渔船在茫茫大海中行驶了三天,而他们带到船上的食物十分充足,那些因为晕船而 不断呕吐的船民也渐渐平稳了下来。离开了越南海域,他们的心情非常坦然,开始相互 交谈,儿童们都跑到甲板上去玩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