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ⅰ-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想请新娘放心,因为根据新郎大名,他就一定是位好丈夫。”
刚听到马校长这句话时,大家都莫名其妙。很快,众人联系新郎大名一想,方才恍然大悟:良夫,不就是可以理解好丈夫吗?于是,屋里的人都开怀地畅笑起来。
马寅初先生借题发挥,用新郎郭良夫的大名适当地联想,既表达了校长对教师的良好祝愿,希望郭老师人如其名,做一个好丈夫,又风趣地增添了喜庆气氛。
再看看邹韬奋先生一语中的。
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上,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邹韬奋先生发表了这样的一句话演讲:
“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邹韬奋先生的这一句话演讲,被当时的人们誉为最具特色的演讲。透过这句“一句话演讲”,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其里边蕴含着的极为丰富的内容:既谴责了当时政治战线、思想战线、文化战线上“不战而屈”的投降派,又赞颂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勇敢战斗,决不屈服的可贵品格。“不战而屈”和“战而不屈”,相同四字的不同组合,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硬骨头精神的试金石。这是一句话,但又不仅仅是一句话,它激发了人们奋起抗争的勇气,鼓舞了人们要以鲁迅先生为榜样,挺身而出,战斗不止。
由上可见,有时候,语说贵精不贵多。一句话演讲,抛开转弯抹角与旁生枝节,抓住要表达的东西的精髓,巧作对比,以求达到一语中的、一招致胜的效果。


言简意赅切中要害


——小平同志的“小平语言特色”
谈话是一门艺术,尤其是领导干部找人谈话,既能看出谈话者的水平,又能感觉得到谈话者的风格与个性。中国伟人邓小平同志作为一位杰出的领导人,其语言特点是一针见血,往往几句话就能切中要点,能够高效地解决问题。他曾经和数不清的人谈过话,不少听过邓小平谈话的人虽然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有一条是共同的,那就是:他的谈话很有“小平特色”——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忌大话、空话。
且看邓小平同志与刘志坚同志的三次谈话,领略一下邓小平同志谈话的魅力。
第一次:引而不发。
作为原红三军团宣传部长的刘志坚,被派往张国焘领导的四方面军去慰问,并被留在了那里,后来还被安排当上了四方面军的宣传部长。在那里,刘志坚度过了一段很不愉快的日子。他数次提出要回原部队都没获得批准。当红军过草地到达陕北后,他正式向组织上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在黄土高原上一间很普通的窑洞里,身穿灰色军服的红四方面军宣传部长刘志坚,找到了时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邓小平。
邓小平和他握手后就问:“你有什么事情吗?”
“邓副主任,我想找你谈话。”
“谈吧。”
“邓副主任,我想回原来的部队去,那里的同志我都熟悉,工作起来顺手。”
邓小平看看刘志坚,说:“你就不要回去了,我们还要派人到四方面军的部队去。”
由于种种原因,中央红军和张国焘主持的红四方面军的干部之间有一些隔阂,现在会师到了陕北,要解决这些隔阂和矛盾,互相调动干部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小平同志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你就留在那里,这道理不用我多讲。”
道理刘志坚的确明白刘志坚还想说什么,但看看邓副主任的目光,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这时,邓小平说:“没有别的事了吧,那就这样吧。”
刘志坚琢磨琢磨着小平同志的话,思想上也就想通了。于是,他还是回到了原四方面军,肩负起了组织交给的任务。
第二次:直来直去。
淮海战役后,中原野战军在河南商丘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决定把中原野战军更名为第二野战军,同时成立了各个兵团。
会议闭幕的前一天,时任桐柏军区政治委员、桐柏区党委书记兼十纵政治委员的刘志坚接到通知:午后邓政委要找他谈话,内容面谈。
刘志坚准时赶到了邓小平的办公室,坐下后,小平同志便开门见山地说:“你不要回桐柏军区了,到四兵团去,和陈赓搭伙计,他做司令员兼政委,你做副政委兼主任。”邓小平语气顿了顿,“你做政治工作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说到这里,他目光直视着刘志坚。
刘志坚刚说了两句怕自己不能胜任的话,邓小平就截住话头,说:“不要说了,没有什么问题就这样吧。”
刘志坚只能举手敬礼,告辞了。整个谈话不超过5分钟。
第三次:要领突出。
1975年,刘志坚被任命为军事科学院的政治委员。很快,邓小平把他叫去谈了一次话。这次谈话的特点是干脆利索、一言中的、且指点迷津。
刘志坚赶到邓小平家时,看见张爱萍也在那里。小平先和张爱萍谈,刘志坚就坐在旁边。内容不是很多,但重点十分突出。军委决定让张爱萍当好科技人员的后勤部长。“要让他们安心搞科研,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和张爱萍谈完,小平同志便把目光转向了刘志坚:“你去昆明,第一条,首先要把军队的工作搞好。”见刘志坚点头,他又接着说:“第二条,军队不能搞资产阶级派性。”刘志坚知道他是有的放矢,当时昆明军区内部的派性相当严重,对军队的破坏很厉害。“第三条,军队要同地方的派性彻底脱钩。”
刘志坚深知这三条的重要性,便坚毅地点点头。
“还有什么问题吗?”见他们没有说什么,邓小平又说:“那就这样吧。”
正是由于小平同志谈话往往是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要领清晰,因此,事隔几十年后,刘志坚同志还记忆深刻。但愿意我们在与别人谈话时,也能像伟人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语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切中要害。


短兵相接妙语连珠…邓小平智对法拉奇(1)


——邓小平智对法拉奇
1980年8月21、23日,人民大会堂,邓小平同志接受意大利著名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采访。
邓小平是一位睿智机敏、虚怀若谷、言简意赅的领导人,而法拉奇则是一位以提问刁钻刻薄而著名的“极不好惹”的女记者。采访结束后,两人的交锋令整个世界为之一震。两次采访共计四个小时,内容重点是邓小平同志对毛主席的评价,和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分析。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两人斗智斗勇,以高超的语言艺术,短兵相接,妙语连珠,而又谈笑风生。
8月21日两人见面时,可能是要给邓小平一个好印象,一落坐法拉奇就对邓小平说:“明天是您的生日,祝您生日快乐!”邓小平幽默地说:“明天是我的生日?就算是吧,也别祝贺我。我已经七十六岁了,到了衰退的年龄啦!”法拉奇接过话头说:“如果我父亲七十六岁,我这么跟他说的话,他一定会打我!”邓小平微笑着说:“那当然,你不能这样跟你父亲说。”在如此轻松的气氛中,采访开始了。
以问题尖锐著称法拉奇单刀直入地开始了第一个问题:“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
邓小平同志斩钉截铁地说:“要永远保留下去!”他接着说,“毛主席的功过要‘七三开’,功是主要的,应该排在第一,错误是次要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否认毛主席就是否认了我们党。我们将永远纪念他。”
法拉奇紧追不放地问:“中国人民把一切错误都归咎于‘四人帮’,但传闻说在中国人谈‘四人帮’时,伸出的是五个指头!”
邓小平立刻明白法拉奇是想问毛主席与“四人帮”的关系。他一针见血地说:“必须清楚地区别毛主席的错误和‘四人帮’的罪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极其巨大,没有毛主席,中国人民至少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虽然毛主席在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犯了‘左’的错误。但是,审判‘四人帮’不会影响到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邓小平说到这一点时非常明确。
法拉奇又问:“即将召开的党代会将何种程度提及毛主席?”
邓小平说:“第一,毛主席是有功的,第二位才是过。毛主席有许多好的思想,我们要继承下来,但他的错误也要讲清楚。”他指着法拉奇的笔记本说:“请你记下来:我们不但要把毛主席的像永远挂在天安门城楼上,作为我们国家的象征,要把毛主席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而且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
法拉奇问道:“为什么天安门广场节日时,还要挂着斯大林的像,这个我很不理解,斯大林犯下了种种罪行,赫鲁晓夫给予改正,为什么不尊敬他却要继续恭敬斯大林呢?”
邓小平反问法拉奇:“赫鲁晓夫做过什么好事?”法拉奇说:“他谴责了斯大林。”邓小平说:“所以你就认为这是他做的好事?”他接着指出,斯大林功大于过,新中国成立后,斯大林援助过中国,虽然并非无偿。
法拉奇紧接着问:“那么您觉得赫鲁晓夫不如斯大林好?”邓小平抓住她问题的实质,再次一针见血地回答:“我要告诉你,我们决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
这时,法拉奇提了一个令整个大厅空气都紧张起来的问题:“我有一句话,希望您听了不要生气,这不是我说的,西方有人说您是中国的赫鲁晓夫!”
不料,邓小平听完翻译,哈哈大笑起来,然后,用平静的语气回答说:“在西方,他们怎么称呼我都可以,但是我对赫鲁晓夫是了解的,我直接与他打了十年交道。把我比作赫鲁晓夫是愚蠢的。”
邓小平概括了赫鲁晓夫对中国做的种种坏事,然后宽容地说:“看样子,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达不成协议了。这样吧,你保留你的观点,我保留我的。”
“据说,毛主席经常抱怨你不太听他的话,不喜欢你,这是否是真的?”
小平同志坦率地回答说:“毛主席说我不听他的话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