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演义-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问:“你等可知那个陈保二为何叛俺?难道是张士诚人多势众么?”张、汤二人道:“保二性情豪爽,不象是朝三暮四的小人,他说平生最恨头领们不知约束士卒,他降了后,詹将来和李将军贪财好财,抢了他在山寨时聚积的金银财宝,保二一气之下捉了那两个人投了吴王。”元璋道:“原来恁地,保二那厮为何不给俺说,他若直说,俺必为他主持公道,他也不会反叛了。”朱元璋这回真的生气了,詹、李二将是元帅徐达的部属,元璋下令自徐达以下,皆降一级,并致书徐达:“虐降致叛,常州劳师无功,此吾所以责将军,其勉思以补前过,否则,必罚无赦。”徐达因此愧疚不已,终日惶恐,上书三次向朱元璋谢罪。
李善长见天下豪杰都争着给自己封王,小明王给自己主公一个行中书省平章的名号,好象很轻,他与冯用、陶安、李习、宋思颜等人商量,也要尊奉朱元璋为吴王,众人十分赞同。元璋得知此意,心中高兴,但自己的人马比不过张士诚,名份上称王有什么益处呢?他似乎不太愿意。冯用明白朱元璋的意图,眼下他不想称王,又不甘心只做了中书省平章,建议朱元璋称公,位次于王。朱元璋十分欢喜,假意谦让一回,文臣和武将接连上书,朱元璋推辞不得,半推半就做了吴国公。朱元璋因身价高了,便将应天城中各衙门等级相应拔高,大多仿大元官制。以应天城中的元御史台为公府,置江南行省,朱元璋亲为总事,以李善长、宋思颜为中书省参议。以李梦庚、郭景为左右司郎中,以陶安、李习、侯原善、杨原杲、阮弘道等为员外郎。置江南行枢密院,以元帅汤和摄同佥枢密院事,置帐前总制兵都指挥使司,以冯用为都指挥使。置左右等翼元帅府,以华云龙、唐胜宗、陆仲亨、邓愈、陈兆先、张彪、王玉、陈本等为元帅。还设置五部都先锋、省都镇抚司、提刑按察司、兵马指挥司、置营田司。好一番忙碌。
朱元璋在应天城中日子久了,想到城外去游观一回。陶安说:“东南多山水佳绝处,如新近得取的金坛、句容之间有一茅山,相传说西汉时咸阳人茅氏兄弟慕名来此采药炼丹之处,自古即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称,是道‘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哩。山上有看不尽的名峰奇洞古泉。徐达所据的镇江有金山、焦山、北固山,也是好景色。那里还有一座招隐山,山上有一座读书台,相传说梁朝太子萧统读书处。主公不妨登临。”
元璋笑道:“你所说的奇山异水,俺很想看一看,可眼下四方未定,登山临水的时,俺的心思总不会在山水上面。——但俺却要去一个好去处,你们不妨猜猜。”
常遇春说:“主公想必去句容。”
元璋问道:“你如何知我要去句容?”
遇春笑道:“那里有一座千年古刹光明寺,据说是唐朝所建,香火很盛。”
元璋笑道:“和尚的寺庙眼下就不必再看喽。”
众人猜了几处,都没有猜中。元璋说道:“你们猜不中的。俺想去镇江,不是看山,徐达说那里有一座孔子的庙,俺从小读过他的书,真是一个圣人呵,俺得专程去拜谒。那个镇江城子里还有一个贤人叫秦从龙,在朝廷做过校官,后来做到了江南行台的侍御史,为了避兵乱,告老回乡,就住在镇江,这是冯先生俺说的。俺得去访一访。”
陶安听朱元璋说完,惊呼一声,肃肃地整了整衣冠,纳头便拜,朱元璋怔了,心中纳闷,便问:“陶老先生,俺要去镇江,你如何就要行此大礼?”
陶安道:“仁道不振,百有余年。今日主公于乱军之际,不惮路途凶险,去镇江拜谒夫子,一知主公是仁义之人,二知孔孟之道不久复将大行于世。我本读书人,主公尊孔圣人,我岂能不行大礼?”
朱元璋忙扶陶安起来,说道:“陶老夫子说得好,仁道不兴是很久了。仁道不行于世,那天下难以太平哩。”
朱元璋的二侄儿狗儿、外甥保儿、义子柴舍,今年都有十六七岁了。元璋给狗儿取名朱文正,保儿跟他爹爹姓,名唤李文忠,按柴舍的本姓取名沐英。元璋觉得他们都快长大成人了,要让他们见见世面。他唤文正、文忠同去镇江,让常遇春领了几百精兵护卫。朱元璋进城时,徐达等将校们都出城相迎,元璋让徐达先不必申张,拜谒了夫子庙,再与城中百姓父老相见。
元璋穿了一身洁净衣裳,不佩兵器,与徐达、常遇春、冯用、李善长、朱方正、李文忠以及小先锋等十余人悄然来到孔子庙。庙祝是两个老儒士,见人徐达元帅领了一行人前来,便知不同寻常,忙恭敬相迎,领入庙内各处瞻仰。
庭院内有几株榆树,十分茂盛,还有三株古柏,虬枝苍奇,都是宋朝人所植。路面是青石铺就,没有铺石的地面微微有些湿润,长些细苔。庙里幽静,微微有不知名的花香,并无闲杂人等。庙祝迎元璋一行去正庙,元璋在门外整理衣裳,肃然而入,向庙祝讨了几炷香,对着孔子像长揖,众人跟着作揖。元璋将香插了。庙祝说道:“庙台上有四配,那是孟柯、曾参、孔伋、颜回,旁边的是十二哲牌位、七十二贤人。”元璋仔细瞻观,一一作揖。
在庙里盘桓了小半个时辰,徐达请元璋到城中旧官衙中歇息。元璋步出孔子庙时,门外围了许多人,看他们的衣冠,都象是读书人。元璋微微笑道:“下官朱元璋,幸会镇江学子。”读书人看见朱元璋的状貌,想不到他竟如此年轻,而且笑容里有些不怒而威的气象,一边赞叹,一边向两边让开。庙外数十步开外是一条小街,左右街坊听说朱元璋来了,都涌上街来看。朱元璋等人也不骑马,各自牵马缓行。元璋微笑地看着街头百姓,点头致意。百姓不敢靠近,远远地看着,不时指指点点。朱元璋徐达道:“你入镇江时,军纪整肃,与民无犯,今日我来镇江,镇江百姓方才给我好脸色看。”徐达道:“小将无能,全是主公节制有方。”元璋笑道:“这可是你的功劳,不可全推给俺。”
一行人走到大街上,两边都是多层木楼,底层是店铺,楼上是家居。街坊上闻风来了许多人。元璋正行走间,忽然觉得头上有水滴下,以为是楼上人家晒衣,手一摸,黑乎乎的,再看衣上,有几处墨污。元璋抬头一看,楼廊上不见人影。常遇春与几个亲兵吃了一惊,拔出剑来,楼下门面关闭着,遇春敲了几下,无人开门,一脚踢开,与张焕、郑泊冲进去。满街的人都噤不出声,远远地看着。元璋笑道:“无妨无妨,想必是楼上人家教子写字,洗砚时顺手泼水到楼下,让下官中了彩头。”他用手擦拭墨汁,额头和面颊上全是墨痕,象戏台上的黑花脸,街坊上有人吃吃地笑。
少顷,常遇春与小先锋从门内提着两个后生的背领出来,将他们按倒在元璋眼前,说道:“便是他们二人在楼上泼墨!”张焕、郑泊推他们跪下,二人跪下便站起,小先锋又按他们下跪,二人硬是强项不跪。朱文正上前踢了他们几脚,二人一声不哼,张焕用力踹二人的后腿弯,让二人强跪。朱元璋见二人被折腾得差不多了,才摆摆手说:“张焕,且让他们站着说话。”朱元璋看二人衣冠,皆是锦绫宽衣,皮肤白皙,象是读书人,就问:“想必是二位公子有不满下官之处,才泼墨汁污俺衣裳。俺初到镇江,你便将俺姓朱改成姓墨,可是么?”众人听了都笑了起来。其中一人抬起头,说道:“你的兵将每下一城,就向百姓强收寨粮,许多中产之家都破了产。你口口声声说要出百姓于水火,为何又置黎民于饥寒?” 
朱元璋说道:“公子说得也是在理。奈何俺军中积粮少,耗费多,年来征战不断,粮草仓促难备,向民间征集军给,实不得已呵。但俺向来未曾下令各地将士强收寨粮。各地将校征收的时,操之过急,不计贫富,强收强征,也未可知。——此事俺回去便令人查实,好生教训。”
徐达不忿道:“我家主公从善如流,二位公子有话拦路便可说来,为何泼我家主公一身墨污?”
另一人说道:“在下与我弟今日在楼上读书,见楼下人声喧哗,就从楼上来看,我弟正在研墨,见是朱将军,我弟顺手泼了下来。玷污尊颜,罪不容赦。”
元璋见他这么说,笑道:“无妨无妨,换一件衣便了。”
门内走出一个太公,穿着福寿团花宽衫,须发苍白,手扶拐杖,颤颤巍巍,向元璋走来,近前了,便要下跪,说道:“大王呵,我的这两个畜牲教管不严,有犯清威,老汉愿陪纹银一百两,为大人换一领新衣裳,万望大人饶了两个畜牲的罪犯。”太公身旁有一个小童捧起一包银子,跪在地上,举过头顶相献。
元璋忙请起太公,说道:“使不得,使不得。想必这二人是令郎了,他们所言寨粮一事不假,楼上泼墨与拦路告状一般,让我俺能知闻民情,不但不生气,还欢喜不得了。沾污一件旧衣值个甚么?就敢收老员外一百两纹银!”他俯下身来,拉起小童,向太公一揖,说声“诸位打扰”,径自向前走,摆出一副宽洪大度的模样。常遇春赶上道:“上位,那两上穷措大如何处置?”原元璋道:“你一脚坏了他家的门,文正也踢了他们几却,让他们吃了些皮肉苦,他的老父还来陪罪,俺还能如何?这事就罢了。”
这件事一日间哄动整个镇江城,满城人都说朱元璋遇辱不怒,气量过人,真是一个仁德君子。朱元璋路上动了将那泼墨的兄弟招入军中的心思,但想他们行为狂悖,万一他日又做出什么惹恼自己的事来,难得处置,也就罢了。
朱元璋到城中的旧官衙歇息。下午,他命文正、文忠持白银二十两,文绮一匹,随徐达去秦从龙家,先行谒见之礼。次日,元璋与徐达、常遇春、朱文正、李文忠等人前访秦从龙。秦从龙早出来相迎,见了朱元璋,感激涕零。朱元璋握着秦从龙的手,一同来到他家。他的家只有三间旧瓦屋,十分清贫。朱元璋向秦从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