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业784》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王业784-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岁月改变了每个人,连贺兰箴也不复当初的绝决,竟能向宿仇低头。

    他终究成为了突厥真正的王者,在私怨与家国之间,毅然保全后者。

    萧綦受了降表,与突厥订立盟约,划地为界。

    贺兰箴率残余部族远走极北之地,将漠北广袤丰饶的土地,尽归我天朝所有。

    我不相信贺兰箴会真的服输,他那样的人,正如草原上的孤狼,总在伺机潜伏,不到死亡来临的一刻,永远不会放弃目标。暂时的归降败走,只是为了保存生机。

    他又一次逃离了萧綦的罗网,十年间,他们两人谁也杀不死谁。

    萧綦是翱翔在天上的鹰,贺兰箴却是隐匿在地上的毒蛇。

    或许,他还将再次归来。

    划疆之后,萧綦颁下一道令谕。

    这一道令谕,改变了哥哥的命运,改变了千万人的命运,亦改变了北方大地的命运。

    他将宁朔已北,极北以南,划为七族杂居之地,将战祸中失去牧群的大批突厥人南迁至宁朔以北,教习耕种,开荒屯田;将在战祸中失去土地田园的汉民北迁至肥沃广袤的北方,筑城兴商……先以强大武力,令各族慑服,再迫使他们聚集杂居,使其风俗教化彼此融合贯通,必须相互依存,方可生存,最终放下仇怨,共容共存。

    王者手中长剑虽可裂土分疆,却割不断大漠子民对故土的眷恋,割不断千年流淌下来的血脉之系。

    宁朔城外的那个傍晚,我曾与萧綦驰马塞外,极目四野,望见突厥牧民帐中升起的炊烟。时隔多年,我仍记得他当日的话——“胡汉两族本是唇齿之依,数百年间你征我伐,无论谁家胜负,总是苍生受累。只有消弭疆域之限,使其血脉相融,礼俗相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为亲睦之族,方能止杀于根本。”

    彼时,我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宏远的空想。

    他却终于做到了。

    和靖长公主蒙先帝赐嫁突厥,却因两国一战绝裂,势成水火,直至突厥战败归降,也未能举行大婚,空领了赐婚圣旨,却未能成为突厥的王后。

    伶仃红颜,无处归依,何处都不是故乡。

    遵照盟约,贺兰箴赐予和靖长公主狼牙王杖,敕封昆都女王之名。

    从此后,天朝的和靖长公主成为突厥人的昆都女王,从此一头遥望南方故乡,一头守护北方的子民。

    昆都,即突厥语“守护神”之意。犹记京都细雨下,那个眉目如烟的女子,最后一次驻足回望故乡……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苍茫乱世,多少女子的一生也随之浮沉辗转。比起那些零落红颜,采薇已算是幸运之至。

    昆都女王以守护之名留在了昔日南突厥的王城,改城名为昆都城。雄浑古老的昆都城,静卧在宁朔以北,漠北以南的广袤大地中央,统摄七族聚居的三郡四城,与南北相呼应。以女王为神赐的主宰,代替天神守护子民,永世归附天朝。

    在神权的背后,是手握三十万重兵的江夏王,以天朝上国之尊,行镇抚理政之职,成为北方大地真正的主宰。

    命运终究成全了顾采薇,或者应当说,是萧綦成全了王夙,成全了我的家族。

    萧綦班师回朝平叛之际,以三十万大军相托付,将哥哥留在了北境,永为后盾。

    从此后,金风细雨的京都再没有那个倜傥多情的贵公子,天高云淡的塞外长空,却升起了一只展翅翱翔,搏击风云的苍鹰。

    从前的顾采薇,宁愿远嫁突厥,也不肯咽下那一口意气。

    从前的哥哥,明知错失所爱,也不肯伸出手去挽回。

    离乱,却改变了一切。

    一同经历过了生死离乱,两个同样固执的人,终于挣脱前尘,换来重生,换来与彼此的相守。

    只是,他们为之付出的代价,却是一生相守不相亲。

    他们可以朝夕相对,却永无结缡之缘——昆都女王代行神圣庇佑之职,按照突厥人的礼法,必须在神前立誓,以处子终老,永世侍奉神前,以此获得神灵赦免,免去赐嫁之名,还她洁净之身。

    自那一刻擦肩而过,命中便已注定,她终究做不成他的妻子。

    但至少,他们还有漫漫的时光,可以陪伴彼此左右,可以并驾驰骋在广袤自由的塞外,可以相伴一同老去……这样,已经足够。

    或许,而哥哥应当感激贺兰箴的南侵,挽回了他与顾采薇本已无望的因缘;

    贺兰箴应感激宋怀恩的叛乱,给予了他和族人最后的生机;

    子澹也应感激宋怀恩的逼宫,助得他趁乱逃离宫禁,重获自由。

    我却应当感激贺兰箴当年的劫持,没有他,便不会促成我与萧綦的重逢。

    ——这世间事,兜兜转转,恩恩怨怨,谁又说得清。

    建德二年,五月初九。

    豫章王萧綦郊祀祭天,于太和殿登基即位,册立豫章王妃王氏为皇后,大赦天下,改元太初。

    太初元年六月,萧綦颁旨,废黜六宫御制,自皇后以下,不设嫔御。

    太初元年七月,册立皇长子允朔为太子。

    废黜六宫之举震动朝野,撼动了历朝皇统。

    前朝外戚最鼎盛的时期,也不曾有哪一位皇后能盛宠至此。

    自姬周以来,历代君王均依从周礼,采秦汉旧仪。

    萧綦登基之始,即下诏革除前朝宫禁六弊,裁夺冗杂庞大的宫廷用度,重置内宫品阶。随后颁诏,“废六宫,虚嫔妾,不设三妃,唯皇后正位。”

    在天下人看来,萧綦待我,已远远超出帝王对后妃的恩宠。他恨不能将半壁江山予我,将永世的显赫给予我的家族,将帝位早早允诺给我的儿子。

    假如没有开国的威望,恐怕我已早早被谏官斥为妖后。

    含章殿上,微风送凉,水晶帘外虽是七月流火,夏日却仍炎炎如炽。

    “微臣斗胆,伏乞皇后恕罪,臣万万不能照此记述。”殿前伏案记述的史官,第三次搁下了笔,倔犟的伏跪在地,不肯照我口述的字句书写。

    我安然端坐,微微阖目,心中微觉感动。

    我要他写下皇后王氏,外预朝政,内擅宫闱的罪咎,他却宁死不肯。白发苍苍的老史官,已年过七旬,历经两朝更迭,仍是耿介如初。

    我探了身,欲亲自去扶他,却连俯身一扶的力气也没有,甚至比这七旬老者更加虚弱。

    老史官沉默地伏跪在地,一言不发。

    我叹了口气,垂眸凝望袖口上金线盘绕的凤羽纹路,华美宫缎越发衬出指尖的苍白。

    史官比任何人都清楚,纵然皇上有开国拓土,四海咸归的不世伟业,于私德一事,仍难免为后世非议。

    身为帝王,专宠椒房已是大忌,况且膝下至今只有澈儿这唯一的皇嗣。

    萧綦登基以来,勤政励治,是我所见过最勤勉的君王。

    我明白他的心思,即便有禅位诏书,有宋怀恩逼宫替罪,他仍忌惮天下悠悠众口,不愿被世人视为窃位弑君的枭雄,因而越发勤勉治国,仁厚为民。

    换取百姓的称颂容易,换取文人士子的认同却是最难。那些落魄士人,总是对他“兴寒族,废门庭”的作为耿耿于怀,挑不出他治国的弊端,便私下非议他偏宠薄嗣,总要给他抹上些污名才好。

    或许在世人眼里,我是专擅宫闱,善妒失德的皇后,霸占君王的恩宠,扩张外戚之势。

    唯有萧綦和我懂得,我们只是在守护一个彼此忠贞的誓言。

    或许对萧綦而言,也是在弥补无穷无尽的悔恨……

    “参见皇上。”殿前侍从陡然跪了一地。

    殿外竟然没有宣驾,不知萧綦何时已踱入含章殿。

    除了朝会,他总不爱穿明黄龙袍,仍如旧时一般,长年穿着玄色广袖的简素服色。

    岁月不减他风华清峻,气度越发雍容。

    他看一眼跪在地上的史官,眉心微蹙,拂袖令左右都退去。

    我无奈地摇头一笑,向来什么事都瞒不过他。

    “你的悍妒,我知道就好,用不着写给后人看。”他俯下身来,在我耳边低语。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瞬时令我红了眼眶。

    他轻轻揽住我肩头,亦不再多说,彼此心意早已贯通。

    我在他归来之日病倒,昏迷中,太医已向他宣告了最坏的结果。

    许久之后,阿越对我说,她与孩子一起被接回宫中,却看见萧綦痴痴坐在榻边,守着昏睡中的我,满脸都是泪痕。的75

    我终于明白,为何那日一觉醒来,看见他仿佛一夕之间老去了十岁。

    太医说我伤病缠身,又受生育之累,忧思之苦,终至油尽灯枯,只怕已过不了这个冬天。

    我羡慕哥哥和采薇。即便命运弄人,让他们咫尺天涯,可终究给了他们后半生的漫长时光,让他们彼此守候。

    可是,我和萧綦辛苦走到今天,得来了一切,却不给我们时间相守。

    萧綦从不曾在我面前流露过半分悲伤。

    他嗤笑御医的危言耸听,让我觉得一切都不足为虑,每天只是微笑着哄我服药。

    对于我做过的事情,他不再追问;我想保护的人,他不再伤害;我想要的一切,他都双手奉送到我面前;我的每一个心愿,他都竭尽所能去实现。

    我亦任性地享受着他的宠溺,坦然背负起悍妒之名,固执守护着最初的承诺。

    他答应过有生之年决不另娶,这是他许给我的诺言。

    我不要后世非议他的私德,他应该是让万世景仰的帝王。

    那么,就让史官的笔,将一切恶名归咎于我,由我来背负这不贤的恶名,而不许任何人破坏我们的誓约。

    夏去冬来。

    春至,万物欣欣,天地锦绣。

    御医说我活不过上一个冬天,可此刻,我依然坐在含章殿外的花树下,看着沁之欢畅地奔跑在绿茵浅浅的苑子里,放飞纸鸢。

    潇潇拍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