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馐传 作者:寒烈(晋江vip13.11.2正文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珍馐传 作者:寒烈(晋江vip13.11.2正文完结)-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什么看?!再看少爷我砸了你的茶摊!”
  “求二位爷饶了小老儿罢。”汤伯心知今日怕是躲不过这一场了,只是仍想能好言好语地把这两位专门来闹事的煞星劝了。
  “饶?”他二人眼珠一转,笑了,“若要我二人饶了你,你便跳下河去,学王八游一圈再上来。”
  说着指了指谷阳桥下头的城河。
  汤伯望着桥下的城河,心中叫苦不迭。如今已过寒露节气,虽说是午间,但要他老胳膊老腿地下河一游,分明是要他的老命。他这条老命丢了不要紧,只怕家里要雪上加霜,叫夫人小姐孤儿寡母的,如何营生?
  两个混混见汤伯犹豫,更是嚣张,“不游?看不起少爷是不是?今日定要叫你这老头儿好瞧!”
  说罢撸胳膊挽袖子,一把掀翻了方桌,掇起条凳,抡圆了砸碎了两个盛茶水的大瓮,推倒了装茶果的食盒,拿脚在上头来来回回地碾了又碾。
  汤伯人单力薄,哪拦得住这两个混世魔头?
  不消片刻功夫,茶摊便叫这两个混混砸得满地狼藉,用来装物事的独轮鸡公车更是被砸得支离破碎,桌子也断了两条腿儿。汤伯阻拦不住,被甩得跌在满地茶水中,狼狈之极。
  两个混混这才住了手,“看你以后还敢不敢看不起少爷!”随后扬长而去。
  桥头两旁的人家听见有人闹事,又打又砸的,无不紧闭门扉,无人敢出来替汤伯说句公道话的。
  这在谷阳桥景家堰里做生意的人家,都是小本经营,来来往往也俱是熟人,大家每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便是有个磕磕碰碰,也不是什么过不得的怨气。可不曾见过有人这样往狠里打砸闹事的。
  再者都是向巡检衙役孝敬过银钱的,地痞无赖哪怕来讹点银子花花,也不会弄得动静太大,免得坏了衙差大人的财路,最后自己倒霉,是以一向都相安无事。今日这两个混混却是素日都在西市与花街柳巷里出入的,很不把这些小商小贩放在眼里。若非魏婆子拿钱撺掇,根本都不往谷阳桥这头来的。
  两混混砸完了茶摊走了,留下汤伯,噙着泪水默默收拾残局。这是家里维持生计的,如今被砸了,他如何向夫人小姐交代?再则夫人如今身体欠佳,若是晓得了,又动了气,万一加重了病情那可如何是好?
  这时候巷口条头糕铺子的门“吱呀”一声开了,老板娘自里头出来,手里拿着畚箕扫帚,一边来帮着汤伯收拾,一边压低了声音道:“汤伯,您老在此间设茶摊,也有年月了,茶好,价钱公道,人缘也好,从来没人找您老的麻烦……家里最近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
  汤伯长叹一声,“沈家婶子,多谢你……”
  老板娘摆摆手,“我那日见有个婆子拦下了你家小娘子,说些不三不四的,亏得你家小娘子是个规矩人……”
  老板娘左右看了看,“如今怕是被人记恨上了。”
  作者有话要说:恶人自有恶人磨,大家放心。



  ☆、53第五十二章一线转机(1)

  汤伯回到家里;汤妈妈一看他满身狼狈,满满的一鸡公车推出门去,回来却是瓮碎椅折,连车都坏了,不由得一惊;“老头子!”
  “嘘……”汤伯掩了她的嘴;低声将事情经过说了。
  汤妈妈顿足,“这明摆着是坏咱们家的生意来的。”
  “此事万万不能叫夫人知道。”汤伯叮嘱。
  “可是……”汤妈妈迟疑;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早晚会被夫人察觉。
  “说与不说;都要先问过小姐,再做决定。”汤伯又关照汤妈妈,“小姐是个有成算的,倒比你我看事情都长远。”
  汤妈妈点点头。
  许是没爹的孩子早当家之故,小姐自夫人年初病倒之后,一下子便懂事起来,从不教夫人担心,一力支撑起家中生计,叫她好生佩服。
  晚间吃过饭,汤妈妈伺候曹氏睡下,借口到后头院子里洗漱,先转去了亦珍的屋里。
  等与亦珍在堂间里主仆落座,汤妈妈将茶摊被砸的事,一一说了。
  亦珍坐在铺了绣垫儿的绣墩上沉吟片刻,轻声安抚汤妈妈,“茶摊砸便砸了,汤伯人没事便好。如今家中正是多事之秋,正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趁机将茶摊先收起来几日罢。”
  “小姐……”汤妈妈欲言又止。家里除了茶摊外并无进项,如今若是收了茶摊,又要供一家数口嚼用,又要紧着夫人吃的汤药不能断了捻儿,可是不少的开销啊。
  汤妈妈的忧虑,亦珍如何不知?只是那两个混混分明就是故意寻衅,若不暂时收了茶摊,他们日后天天来捣乱,坏了茶摊的口碑,把回头客都赶走了,那才是得不偿失。与其被他们不明不白地日日滋扰,弗如暂避一时。
  “只是也没有教人白白欺负了不做声的道理。”亦珍缓缓道,“还请妈妈转告汤伯,烦劳他将被砸坏的物事都收拢了,呈给乡老过目。总要请乡老给我们评评理,还我们孤儿寡母个公道才行。”
  她们家孤儿寡母寻亲而来,投亲不果,在松江府落脚立户,生存不易。曹氏不是那不识人间烟火的,自是晓得其中利害,是以四时八节,总不忘让汤伯给里正乡老送上自家做的点心茶果。虽不是什么值钱的礼物,但贵在十年如一日,从未断过。眼下去找乡老里正主持公道,从中调解,正是应该。
  汤妈妈闻言点点头。小姐说得是。闷声发财可以,闷声吃亏哪行?他们虽然不想事情闹大了,然而总归也不能受了欺负默不作声。交给乡老与里正去调解,再妥帖不过。
  “此事先莫同母亲说,待乡老与里正处有了决断,再说不迟。”亦珍又关照汤妈妈。
  次日亦珍仍早早起,做足要出门摆茶摊的功夫,待向母亲曹氏请过安,吃罢早饭,便带了招娣一道出门。在门口目送汤伯拎着茶果点心,带着被砸碎的茶甏与碾坏了的食盒,往乡老家去了。
  亦珍自己则带着招娣往丁娘子家去,投了拜帖,求见丁娘子。
  丁娘子一见是亦珍投帖求见,忙叫贴身伺候的丫鬟去将亦珍主仆迎进门来。亦珍谢过大丫鬟,随之进了丁娘子待客的花厅。
  这节气江南早晚寒凉,丁娘子在花厅中亦穿了件洒线绣卍字纹攒花披肩,一头花白头发悉数抿在脑后,梳了个极干净的髻,又勒了嵌珠抹额,显得气色极好,面色红润,精神矍铄。
  见丫鬟引了亦珍挑帘子进来,丁娘子自罗汉床上起身,伸手招呼亦珍过去,“余家小娘子来了,快快过来坐。”
  待亦珍来到近前,丁娘子携了她的手,上下细细打量,“怎么瘦了?”
  前次见亦珍,她还有张带着微胖的孩儿面,这才几日功夫,整个人便瘦了,大眼伶仃,下颌尖尖,一件豆绿绣月白玉兰花的缎子面儿斗篷罩在身上,愈形纤瘦荏弱,倒生出几分我见犹怜的味道来。
  亦珍浅浅一笑,“许是又长个子了的缘故。”
  并不打算诉苦。
  丁娘子拍拍亦珍的手,“女儿家还是胖些才有福气。可不能只顾了家计,疏忽了自己。”
  转头吩咐屋里的管事婆子,“去,到库房里将上回大郎得的金丝燕盏取来,等会儿给余家小娘子带回去。”
  亦珍赶忙推辞,“丁婆婆,无功不受禄,这礼太重,亦珍不能收。”
  丁娘子“欸”一声,“你救了老身的性命,多重的礼都不算重,怎么是无功不受禄呢?”
  亦珍微赧,“若收了您的礼,我就不好意思开口求您了。”
  丁娘子一听,朗声一笑,重重拍了拍亦珍的手背,“你这孩子,跟我还有什么可客气的?有什么事尽管开口。”
  亦珍斟酌片刻,这才对丁娘子道:“我想求丁婆婆帮忙打听打听,县里有没有市口好,后头又连着宅院的铺面,出租或者出售的。”
  丁娘子听了又是一阵笑,“你这孩子脸皮就是薄,我当什么要紧事呢。这有什么求不求的?一句话,包在丁婆婆身上就是。”
  亦珍闻言,起身向丁娘子一礼,“亦珍这厢多谢丁婆婆了。”
  丁娘子挥挥手,又将亦珍拉了坐在自己身边,“不必和婆婆如此多礼,谢来谢去,累人!”
  亦珍又问了丁娘子近日的饮食,略提醒丁娘子如今深秋露重,虽是吃蟹的好时节,只不过蟹乃至寒之物,不可多食。顶好多蘸些姜醋祛寒,蒸的时候下头垫几片紫苏叶子。
  丁娘子感叹,“还是你这孩子仔细。老身可不就是爱吃蟹么,家里儿子媳妇见我爱吃,哪有拦着不让我吃的。”
  “那是他们孝顺您。”亦珍微笑。
  又说了会儿话,亦珍打算告辞,丁娘子拉着她的手不放,“在婆婆这里吃了午饭再家去罢。”
  “亦珍冒昧登门已是打搅婆婆了,而且家中还有事待办。”亦珍婉拒。
  丁娘子便不强留,“你托婆婆办的事,一有消息,我就叫人去你家中回信儿。”
  “烦劳丁婆婆了。”亦珍告别丁娘子,最后还是拎着丁娘子从库房里给她取来的金丝燕盏出了丁家。
  丁娘子望着亦珍清瘦的背影,微微沉吟片刻,便唤了得力的婆子到跟前来,“去外头打听打听,看看余家可是出了什么事?”
  她虽说老了,可是一双老眼不昏不花,到现在还能织得一手好布,脑子清爽着呢。这孩子一下子瘦了这许多,绝不是长个子这么简单的。她不说,她还不会打听么?
  曹寡妇家的茶摊叫人给砸了的消息,不出两日功夫,就在县里传了个遍。
  方稚桐听见这个消息的时候,正与霍公子、查公子二人去谢府的路上。
  一旁有两个行商自茶楼出来,一边走一边叹道:“这大茶楼里的茶,无非是茶叶好,价钱贵,可若真论喝着暖和,沁人脾胃,还是谷阳桥下头汤老头的茶摊上的茶最好。”
  “可惜往后怕是喝不着了。”另一个喟叹一声。
  “怎么会?”一个问。
  “你才走了货从外省回来,是以有所不知。”另一个压低了声音道,“他家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