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透视灵魂看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曾仕强-透视灵魂看人生-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古迄今,一般人都有一种炫耀财富的心态,不过是程度上有所差别而已。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比较好。除了向人示威之外,实际上也招来了许多羡慕的眼光。物质的享受,并不是人人平等,大家都有相同的能力,获得相等的水平。于是,由于稀有,所以高贵的论调,使得高享受的人趾高气扬,显得高人一等。

    上天的意思,原本是一方面以物质养活人类,一方面也用来考验人类,能不能经得起各种物质的引诱。这才明白的显现出来,物质不能使人永生,只有精神才有    永生的希望。可惜人类大多数不寄望于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却盲目地追求物质的享受,终于沦落为物质的奴隶,说起来也是自作自受,活该如此!
    我们对于令人增加感官刺激的物质享受,并没有反对的必要。只要不令人丧失应有的本质,感受好一些,觉得更加快乐,并没有什么不好。先像一个人,再来提高物质上的享受,基本上还是人。为了物质而搞得人不像人,有了享受便失去人的本质,人就是自甘堕落。好好主人不做,一定要把自己变成奴隶。   

    要通神,首先应该和自己的守护神处得好。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守护神。少则一个,多则很多位。而且随着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业绩,审视实际需要,适时地调整或改变。我们只要两个肉眼向前看,怎么能够照顾背后所发生的事情?这时候守护神就会做出合理的动作,推一下或者拉一把,以因应这些外来的变数。譬如有一块石头,从远处飞过来,似乎正对着某甲的脑袋。某甲自己看不见,也感觉不出来。幸亏他的守护神推他一下,使某甲忽然低下头去,躲过了一场浩劫,某甲还蒙在鼓里。如果某甲与守护神处得不好,守护神袖手旁观,或者只是替某甲担心,而没有任何举动。石块打个正中,某甲不死也会受到伤害,岂不是飞来的横祸?

    与自己的守护神好好相处,成为做人的第一件大事。防止外灵入侵,保护自己身体的安全,还可以扮演行为指导者的重要角色。我们常说抬头三尺有神明,好像是做给这些神明看,必须好好表现。实际还有比神明更亲近的保护神,他们的要求,比神明更加明确,而且专门针对所保护的这个人。他们的标准,其实相当一致,便是凭良心、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只要合乎这个标准,祂们都会尽力加以保护。邪不胜正的意思,即是自己行得正当,所有邪道妖魔,守护神都会认真地予以阻挡,不让他们有入侵的机会。把守护神当做自己的指导者,凡事先考虑一下守护神的观感,无形中增加了很多自律的警觉性。对自己的言行,发生很大的警戒作用。

    神通,很容易变成背真逐妄,隔一阵子,就不灵了。通神,才能够不断地反妄归真,愈来愈神,而且持久可通。对己对人,都有很大的帮助。敬神并非迷信,至诚的人能够通神。心中有神,可以增进自己对道德的修养。是道德在庇护神,却不是神在庇护道德。人类知识的进展,必须与道德的提升同步,才有幸福可言。


10。慎终追远以求民德归厚

《论语学而篇》记载,曾子说:「惯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指谨慎办理亲长的丧事,追远则是不忘记对祖先的祭祀。如果能够普及,大家都如此。风俗就自然而然,会趋向厚道了。人人厚道,天下也就太平了。

为什么惯终追远,便能够民德归厚呢?因为人必有死,如果死后便一了百了;生前的种种,都一笔勾销。人的一生,何必讲求道德修养?大可以只要喜欢,便不计较后果,去做就是。中华文化在「理」之外,特别重视「情」。我们认为我的存在,既然是祖先生命的延续,自然应该时常想起祖先。纪念祖先最好的方式,便是祭祀。原本只是按时提供祖先在另外一个世界所需要的东西,后来和祖先亡故之后变成鬼神,也有像人同样生活的信仰,连接在一起,因此形成按时对祖先举行郑重祭祀的风俗,以表示不忘本。从「情」的角度来看,研究多年的杨懋春教授认为,为子女者,或者至亲好友,如果以至诚、恳切的心情,来纪念亡故的亲人。一定会设法将死者在生时的音容笑貌、举止动作、爱憎迎拒等情况,尽情加以追思,使在心中或梦中不时出现。想念到极度时,人会抛弃理智,幻觉亡故的亲人并未化为乌有,也未转变为不成人形的可怕鬼怪。而是像活人一样地生活动作,像活人一样地产生各种需求与爱恶。只是在行动上,由于不受形体的拘束,更为飘忽幻化。于是相信人死后血肉形体腐化,但换上一个与生时一样的精灵相貌,并且保留着生时形体所有各种属性。这种死后观与基督教的耶稣复活后十分相近,对于祖先崇拜或祭祀祖先甚有裨益。人也因此而乐于和祖先相接近,并觉得温暖可亲。最重要的是,必须祖先在活着的时候,在子孙心目当中,占有很大的位置,也就是子孙心目中,有祖先的份量。亡故后能真心、诚恳地怀念、祭祀才有意义,也才有价值。否则徒有形式,不过做做样子而已,不能产生任何功效。心目中有祖先,便是我们所重视的孝道。子女心中有父母,自然不敢为非作歹。子女心目当中有父母的存在,自然凭良心好好做人好好做事。所以孝道为道德的根本,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即为此理。

附:葬丧的真正意义

孟子指出:上古时期,父母亡故之后,子女随便把尸体丢弃在沟里。隔了一段时间,偶然再经过弃尸的地点,看见野兽正在吃父母的肉,许多虫聚集在一起,吸吮着腐化的尸体。子女的内心,觉得非常难过,也十分惭愧。赶快跑回家,拿着锄头和铲子,回到弃尸的地方,把尸体用泥土掩盖起来。可见葬丧的本意,是子女自觉父母的亲情,不忍心看到父母死后的情景,发自内心的举动。孟子进一步解释使用棺椁的理由,并不在于外表的美观华丽,而是避免亡者的肌肤直接接和泥土踫触,是一种心中有父母,虽死犹生的具体表现。

孔子曾经解释守丧三年的意义,当一个孩子生下来,三岁以前,几乎都在父母怀抱里。所以当父母逝世的时候,通常都要居丧三年,以为报答。

我们今天当然无法守丧三年,但是透过孝道的教育,来提升道德水平,仍然十分必要。对亡者的厚意、对亡者的恻隐之心、对亡者虽死犹生的态度,旅美学人吴森教授说是情的文化。他认为不近人情的人、应该是中华文化伦理精神的大敌。

重视忠孝的冢族,必定按时祭祀。人们可以不相信鬼神,也可以不认定自己有守护神在保护。但是至少应该祭祀祖先,把他们们当做另一种导航线,指示自己应走的人生道路。把他们看做多出来的咨询对象,将许多不方便向他人吐露的心声,拿来好好商议。把他们譬喻成自己的监护人,随时纠正自己的不当言行,对自己一生都有好处。

慎终追远,是孝道的具体表现。真正有孝心的人,必然不敢辱亲,做出使祖先难堪的事情。因此时时自省,警惕自己不要违法乱纪,道德修养自然日愈提升。人人如此,民德当然归厚,社会随着太平,大家都有福。

  孝道是身心灵协调的有效途径,先由祭祀祖先开始,推而广之,扩及神明、灵界,然后各界生灵。不但世界大同,人类安宁,而且宇宙各种生物、无生物,都各自发展,而生生不息。人类解除万物之贼的恶名,恢复万物之灵的美名。记住,不要期待别人,务求从自己做起,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天命!

结语

我们不可能回到从前,完全复古是一条行不通的道路。就算联合国通过世界公约,也不能命令人类放弃已经获得的知识,恢复古代民智未开的生活方式。尽管人类面临大自然的反扑,我们还是会勇往直前,继续走向不可预测的未来。义无反顾,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人类最好的态度,应该是不后悔,也不抱怨。因为这两者固然很常出现,却已经多次证明,完全没有效用。世界不会由于我们的后悔而改变,人类也不会接受我们的抱怨而知所改善。如果会,早就不是现在这样的状态。

我们应该觉悟,站在能量的立场,没有一件事情是不好的。反正都在从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实验。尽管各人的经历并不相同,大家的结局都十分一致。都是奋斗一生,然后不了了之。
能量所需要的经验,不过是每一种不完美到完美的途径,那怕是预想不到的千变万化,都是可以接受的一种新的历程。老子说天地不仁,即指此而言。

天地不仁,人类却必须仁。站在人类的立场,我们应该知所警惕。即使有前生也有来世,我们这一生,也是独一无二,不可能重复出现,更不可能为他世所取代。我们常说的世代交替、生生不息,那是全人类的事情。这一生的生命十分有限,过去的岁月一去不复返,则是每一个人都不能避免的局限性。

短暂的人生,若是不仁,根本称不上是人。岂不是白活了,空走一趟?

何况我们所遵守的自作自受规律,已经遭受严重的挑战。

各种生灵,由于受不了人类的无情干扰和破坏,已经面临难以生存的困境。我们一方面要慎防各界生灵联合起来,共同反扑人类的灾难;一方面还要密切注意始料不及的人为祸害,造成人类的自我灭绝。以免提前结束这一轮宇宙的生命,加速地球的再次毁灭。

最严重的,莫过于科学不断泄漏天机,侵犯了神的境界。

西方人的道德信仰,原本在神的庇护之下,引起很大的动摇。

二十世纪以来,由于自然科学突飞猛进。致使人类除了物质之外,不再对其他感到兴趣。人为万物之灵的那一点灵,也跟着被埋没了。心目中没有神明,没有祖先,也没有父母,时刻念念不忘于物,追求于物,更纵欲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