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必备的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板必备的心理学-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盾,因此比较可靠,投资者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购买。风险性投资包括企业投资、商业投资、股票投资、期货投资等。这种投资风险性较大,由于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因此带来了这种投资的不确定性。水涨船高,如果被投资方获利,那么投资者也可获得较好的收益;如果被投资方破产,那么投资者也将血本无归。能够承担多大的风险,在有无风险的投资面前如何选择,是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也是投资者的风险心理。
风险心理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避险心理、冒险心理和谨慎心理。
避险心理是许多投资者都存在的一种心理。主观上讲避险心理与投资者的性格有直接关系。竞争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多数不敢承担风险,在风险的挑战面前往往采取退缩、忍让的态度,是毫无斗志的一种表现。从客观上来说,这是许多人毫无市场竞争意识的状态。这些人经常处在无风险的环境中,养成了安稳泰然的习惯,不适应市场竞争中的风险性,也没有面对风险时的经验和方法,只能采取回避的态度,他们的态度就是平平淡淡的经营,平平淡淡的决策。虽然不会有很大的收益,也不会有很大的损失。但是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繁复激烈的竞争。有竞争就有风险,回避竞争,时间稍长必然惨遭淘汰。这种回避态度在风险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是变相放弃良机。投资者的避险心理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事业发达。对企业家来说,必要的避险心理是应该有的,但不能因为投资有风险而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不断投资,如果安于现状,定会失去市场竞争的能力,最终被淘汰。
冒险心理与避险心理恰恰相反。具有冒险心理的投资者一般喜欢选择风险性较大的投资项目。这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风险大的项目,其收益也往往很大,一旦冒险成功,所获收益不可估量。二是冒险本身具有非常诱人的刺激性,成功的冒险行为在投资者看来是一种很有乐趣的活动,同时也能反应投资者技巧的娴熟,操作手段的高超,使其产生一种心满意得之感。但这种冒险投资一旦面临厄运,投资者所承担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大,其所受打击也特别大,容易使人一蹶不振。因此冒险者在投资决策时切不要轻率贪得,必须作详细的市场调研,密切关注其市场状况,争取能够正确判断此投资项目是否有操作的必要。另外这种投资也需要投资者具备高超的经营技巧和丰富的操作经验,这样才可能使冒险成功的概率增大。
谨慎心理是投资者需要具备的良好心理。谨慎投资者取前两家之长,弃两家之短,集智勇于一身。既不因风险而怯步,也不为利大而盲目。通过对投资风险大小程度进行科学理智而又客观的分析,对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导致不测事件的全面周密的思考,来权衡风险和收益的消长关系。尽可能制订好有效的防御措施,以备应付运作中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把投资风险压缩到最小极限,从而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对企业家来说,企业投资的谨慎心理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家在投资时,多一分谨慎心理,少一分冒险心理或避险心理,就会多一分成功的希望。
五 企业家如何克服盲从心理和犹豫心理
投资过程中有许多人在很多时候会有盲从心理出现。在自己不熟悉情况、不了解行情、不明白消费者心理及市场需求等客观条件的情况下,毫无主观上的理智判断,就稀里糊涂地投资,结果造成投资损失。严重者血本无归。
在企业投资中,有盲从心理的投资者很难在日趋激烈的商战中占有一锥之地。即使偶尔“投中一矢”,但随着运作的进行,时间的推移,终归要走向失败的深渊。
在股票投资中盲从心理所导致的后果更为严重。由于股票投资风险大,股市投资者之间的竞争更加复杂难测,稍有疏漏,就会一切成空。投资者在购进股票时,大多数人都是有自己的根据和理由的。凭借股票交易技巧,对股市行情的了解和在“炒股”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等做出适合于自己的投资决策。而存在盲从心理的投资者,其投资决策不是自己制订的,而是随大流,盲目从众。看到别人纷纷买就惟恐自己落人之后失去良机,既不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也不了解风云多变的股市行情,跟随大多数人而买入自己连情况都不熟悉的股票;看到其他人纷纷抛售股票,也不去弄明白抛售原因,跟着抛售。买进市场潜质很差的股票尚无危机感,抛出市场潜质极好的股票,还始终不知道自己已经错过了一次获利的良机。甚至被股市上那些暗中兴风作浪,从中渔利的居心不良者所暗算,最终追悔莫及。
盲从心理是投资者心理上的一个误区。存在盲从心理的投资者在商战中是极危险的,时刻都有全军覆没之险。
另外,在投资者中还存在一种犹豫心理。就是在投资过程中欲左顾右,欲右顾左,左右不定,焦躁不安。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便会一点一点逐渐在行为上表现出来,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
有犹豫心理的投资者,在即将决策前,原本深思熟虑的投资方略和经过细致研究制定的投资计划,在决策时或是忽然间产生了自我不信任感,或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自己已策划完善的投资计划发生动摇,最终得不到实施,丧失了获取投资收益的大好良机。犹豫心理在企业投资中,导致投资者瞻前顾后、决策不明、错失时机的事例是很多的。这种现象有着一定的普遍性。企业投资过程是从产生投资动机开始,经过对自身主观状况和外界客观因素的综合分析,然后据此分析结果做出决策,最终将决策内容付诸行动。犹豫心理往往是在马上就要行动的关键时刻出现,使投资者改变决策和回过头来重新思考。等到再一次确认原决策并准备实施之时,外因或内因已经起了变化,所决策的内容已无法正常进行了。
要克服这两种心理误区,作为投资者,首先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似墙头草,风吹两边倒”,也不能对任何事物都持一种怀疑态度,导致犹豫心理出现,最终错失良机。其次,应当减少对成功的渴望,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怕失败,败了还可以东山再起,但良机错失就会抱撼终生。
詹姆斯·布坎南·杜克是美国烟草业巨头,他之所以经常被人们谈起,是因为他改变了美国人吸烟的方式:从口嚼烟块到吸烟卷。从19世纪80年代初他接管父辈小小的烟草企业,到20世纪初,在短短的20多年里,他控制了美国的烟草业,成为美国烟草托拉斯巨头,拥有资产高达27400余万美元。
19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烟草业出现不景气现象,开始衰退。1880年杜克开始与父亲一起全面管理自家的烟草业,成为正式的公司领导人。
到他全面接管烟草公司以后,公司几乎已经处在无路可走的境地。今后怎么办?他举棋不定,时而想生产板烟,时而想生产卷烟,时而又想照旧下去。经过一番反复思量,再三权衡利弊,他决定生产纸烟,做卷烟生意。
纸烟什么时候出现在美国,人们还不清楚,但在南北战争以前,只有贵族才有能力享受。纸烟的烟叶从土耳其进口,手工制作,产量不多,成本高而价格昂贵。1869年全国仅生产170万支,集中在西部一些较大城市,由高级烟草商店经销,一般人吸用不起,假如没有廉价简便的火柴,更少人问津,所以,尚没有受到人们欢迎。
杜克决定生产纸烟,看起来是没有前途的选择。人们不能不对他的做法产生种种怀疑和揣测,投来不解的目光。而他本人却似乎没有感到这一点,他看到的是纸烟的许多优点,因此他信心十足地干了起来。他一下子就雇用了10名工人,选用了其中一名俄国出生的西格尔当工头,每天生产约2万支“达勒姆公爵牌”和“针头牌”卷烟。这时,在北卡罗莱纳和弗吉尼亚地区虽也有企业在生产纸烟,但多是当作一种副业来生产的,不占主要地位,比重也很低,只有杜克是把资本全部押到了纸烟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冒险行为,使人想到了过于盲从而妄为,成功的希望极其渺茫。似乎失败在向他招手,许多公司已没有盈利,连最有实力的纽约艾伦一金特草公司,也处在进退维谷的境地。
谁也没有料到的是,1880年美国烟草市场竟突然吸收了5亿支纸烟,杜克的恶运一下变成了福星高照。随着工业化生产的蓬勃发展,美国城市一个个拔地而起,大批大批工人忙于紧张繁重的劳动,没有时间慢慢咀嚼的品味板烟的滋味,人们迫切需要有更小型的、廉价的,花二三分钱即可买到一支的纸烟。旧式的“雪茄”已不能适应广大普通工人的需要,它不仅价格昂贵,非一般工人所能负担,而且吸用起来,也要有足够的时间。尽管仍有市场,但那是富人的阵地,远不如一盒10支装的10美分纸烟那样受普通人欢迎。
1877年他经营的企业已经有了相当实力基础。这时,他萌生了控制全国烟草业的念头,组织烟草托拉斯。
1890年1月31日,以杜克为首的美国第一家烟草联合企业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正式成立,资本2500万美元,占有全国纸烟产量的90%,其中杜克本人占有750万美元股票。
杜克投资卷烟的成功,正在于他没有盲从别的厂投资领导烟,也在于他选定了卷烟后果断的投资。因此,企业家投资前须克服盲从心理,选定投资方案后则必须克服犹豫心理,果断投资,才有一举成功,大获其利,这是企业家投资时所应采取的良好方法。
第八章 企业家心理保健
一 如何认识自己的气质与性格
二 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三 如何对待压力
四 企业家如何应对成功
一 如何认识自己的气质与性格
作为企业家,经常要与形形色色的人进行交往和沟通。在众多的人物当中,有的性情急躁,有的冷静沉着,有的快人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