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成功有方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创业成功有方法-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公司还没有盈利,风险非常大,但他觉得如果有能力去做但展讯没有去做,最后会导致中国标准束之高阁,这恐怕是我们这些海归一辈子的伤口。”展讯首席技术官陈大同回忆说,是发自内心的爱国热情让武平甘冒违背董事会意愿的风险。
真的要干这么冒风险的事?一定要干!
作为中国内地培养出的第一批半导体专业博士,留洋11年,武平说他一直希望能在祖国找到用武之地,为国家半导体产业现代化作贡献。此时,他觉得机会来了。
虽然这期间又受到“非典”的影响,但项目还是启动了。依托原来2?5G芯片的研发基础,展讯不到一年就做出了中国3G电信标准的配套芯片——这意味着中国标准在3G时代所占的市场份额至少将和国外的两个标准三分天下甚至分得半壁江山。而这也引发了另两家合资企业在芯片研发方面的追赶。
劫波渡尽,展讯芯片在国内外的用户越来越多。目前,展讯员工已从几十人增加到近500人,从租赁一幢千余平方米的孵化楼办公,发展到马上要拥有上万平方米的独立大楼。销售额成倍增长,2005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
启示:超越商业的高尚理想是支持展讯跨出“冒险”一步的根本动力。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冒险将是一种常态,而能否在关键时刻为一种理想去冒险,则不是团队、技术、商业模式层面能够解决的问题,这需要一种精神。
实录2
微创:创业者都是不稳定分子
企业: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创业者:常兆华
微创公司创始人常兆华出生于1963年,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政治运动中度过的,在那个不崇尚学习的年代,孩子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但是常兆华却有读书的爱好,为了得到一本可看的书,没有自行车,他愿意步行五六个小时去借。乡亲们都知道他——一个爱读书的小男孩。
子承父业是当时的社会常态,作为矿工的儿子,常兆华能够选择的人生道路实在不多。不愿向命运屈服的他,暗暗为自己的人生谋划着出路。他酷爱读书,自认擅长写大字报,“我可以当作家,在家里写作也挺好的。”就在他规划未来的时候,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出现了。1977年的一天,学校门口贴出告示:“全国恢复高考,大家可以自愿报名参加考试。” 在政治运动的10年里,高考被废止,屈指可数的大学生都是被推荐去上大学的。而这些人中要么是三代贫农,要么是干部子弟。常兆华两边都不靠,所以从未奢望过自己可以上大学。当他得知“大学可以随便考,谁考都可以”的时候,“整个人都变了”,他可以选择不做矿工、不当作家,他可以选择过他自己想要的生活。当希望的大门被打开,人生就拥有无限可能。
面对未知与不确定,有些人因恐惧而退缩,有些人则因渴望而探索。常兆华是后者,当400多名学生中有390余人选择考中专的时候,那五六个选择考大学的学生中就有常兆华。其实,这种选择风险巨大,蓄积了10年的高考力量在1978、1979年被集中释放,几百万高考大军拥到一座独木桥上,而15岁的常兆华只是一个初中生,高考成功的几率很小。那又是什么促使常兆华作出这种冒险的选择呢?
对常兆华来说,有一种生活是他无法忍受的——今天就可以看到10年后的样子。他喜欢做的事情是“充满不确定性,有点想象力,有点看不见的东西”。这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正是他每一次人生转型的根本动力。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他的一些选择——放弃国内的安稳生活去美国留学;放下学者的身份在美国创办Cryomedical Sciences Inc。公司;辞去美国上市公司ENDOcare Inc。的副总裁一职回到上海创办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18'第18节:企业实录(3)

  1987年,常兆华获得博士学位,当时全国的博士生为数不多,他完全可以凭借过硬的专业背景寻求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
面临国家的定向分配工作,他陷入了对程式化生活的恐惧中,所以他寻找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当他得知可以凭借个人的努力出国学习时,他又被“震撼”了,就像当年参加高考一样。他迫不及待地想抓住这个机会,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经过一番努力,常兆华申请到了纽约州立大学生物系博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于是义无反顾地去了美国。
在美国读书的日子,虽然辛苦,可是成绩斐然。这期间,常兆华在国际科技期刊上共发表论文40多篇,而实验室里其他同学一般只发表了六七篇左右。后来,母语为非英语的常兆华,可以做到一字不改地在美国学术权威杂志——《显微镜》、《美国物理》上发表自己的论文。起初,他还乐此不疲,陶醉于学者的身份中。直至撰写论文对他来说变成了重复劳动,失去了挑战性。所以当他的导师Baust先生提出要创业的时候,常兆华又找到了新的兴奋点,与导师一起创办了Cryomedical Sciences Inc。公司。公司中由常兆华开发的几种产品,救治了几万名绝症患者的生命,那种满足感决不是发表几篇论文能够替代的。从此,他坚定地认为“发一文不如救一命”。
常兆华经历了Cryomedical Sciences Inc。公司从小到大的全部发展过程,他也逐步完成了从工程技术顾问到首席科学家再到公司副总裁的蜕变。所以,当他再去美国上市公司ENDOcare Inc。做副总裁的时候,已经游刃有余,而且生活富足。但最终他为何放弃优裕的生活,而选择回国重新创业呢?除了性格使然之外,还有一件事情最终促使他下定决心回国创业。当时,国内一家医疗器械公司花费600多万美元从美国购置10套早已经被淘汰的医疗器具产品。这件事不仅激发了常兆华的民族自尊心,也向他展示了一个潜力无比的巨大市场。凭着商人的敏锐嗅觉,1998年,常兆华在张江成立了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如今,即将海外上市的上海微创必将拥有更加磅礴的探索动力。
实录3
桑迪亚:有感情,才有创业的持续激情
企业:桑迪亚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创业者:王晓川
在出国旅游、学习已是平常事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可能永远无法理解上一代留学生的郑重其事。
师从著名理论化学家、教育家唐敖庆先生的王晓川最初的理想是做一名像唐先生那样的校长。194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的唐敖庆先生谢绝了导师的挽留,冲破重重阻力,踏上报效新中国的归途。“唐先生回国时的条件比我们现在差远了。”王晓川坦承自己受恩师影响很大,“据说当时北大、清华都想要唐先生去。但周恩来总理跟他讲,国家最需要你们的地方是东北。结果他二话没说就和一批老教授去了东北。”这位吉林大学的老校长一直鼓励自己的弟子能到国外深造以更好地报效祖国。1983年,王晓川获得一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再由美国大使馆主持的考试中
以第一名的成绩出国访问、学习。
桑迪亚的首席运营官唐明1982年留美,和王晓川是芝加哥大学的校友。唐明至今仍记得这位老大姐当年引来美国FBI的“惊人之举”。初到美国的王晓川享受联合国的每月980美元资助。当她了解到由教育部出资的留学生每月只领取410美元生活费的时候,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多了,应该为国家做点什么。王晓川想起在吉林读书时,写好了程序要赶到北京去上机调试,就倡议享受联合国资助的同志们捐钱给国家购买计算机。她带头每月捐出480美元,并为此事专门与国家有关部委联系。敏感的FBI找到王晓川了解情况,当得知她不过是一名每月只领900多美元生活费的穷学生时,啼笑皆非地感慨:“你们这些中国人啊。”
的确,美国人很难理解这些“异乡人”对自己祖国的感情,甚至没出过国的“乡亲”也很难理解他们的心情。“出了国你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旅居美国20年的王晓川体会尤其深刻,“美国发生什么事,你不会太关心。而自己国家发生什么事,你不可能无动于衷”。有灾难时,像大兴安岭的森林大火,王晓川踊跃捐款;有喜庆时,像聂卫平在中日围棋赛中首次

'19'第19节:企业实录(4)

  战胜日本围棋选手,王晓川更是牵头发起捐助,募集一万多美金捐赠围棋协会。
20世纪80年代末完成学业的王晓川、唐明等人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如愿回国。但祖国的山河始终是游子魂牵梦系之地,影响着他们每一次的人生选择。
王晓川在找工作时曾拒绝了一家大公司的邀请,只因圣地亚哥的另一家公司提供的职位
有可能到亚太地区发展。
唐明也是如此。芝加哥大学的宇宙化学的专业地位全世界首屈一指。读博士期间,唐明在陨石里发现了太阳系形成以前的物质,这在当时的宇宙化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在权威杂志《自然》上三次发表了四篇相关论文。全球主要报纸和电台都作了报道,其中《纽约时报》在第一版报道了这个消息。然而,声名鹊起的科学“新星”宣布转学MBA。几乎所有的老师、同学和朋友都极力劝他放弃这一“愚蠢至极”的决定,警告他大陆的学生学了MBA在美国没有优势,工作都找不到。
唐明另一个同样令人不可思议的决定是,进入福特中国总裁培养计划的他毅然辞职。“过几年你就可以做到我的位置了。”当时的福特中国总裁惊讶地挽留。“我下过乡。下过乡,你懂吗?”对福特在中国的策略深感失望的唐明知道总裁永远不会理解,“赚钱多少、职位高低对我们现在真的不重要。我就是想做点对中国有价值的事情”。
很难想象,落后的农村和贫苦的农民给唐明的震撼有多么巨大,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这个1975年下乡的高中毕业生在人生道路上的取舍。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宇宙化学家的名望,选择攻读MBA,投身经济和管理;他放弃了近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