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成功有方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创业成功有方法-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成本非常高,回收周期又相对比较长。”尽管这样,冒华还是很乐观:“发酵法本来技术难度就很高,技术含量也高,因此必然会给你带来比较高的事业难度。”
没有实验设备,他们就租赁华东理工大学的设备。那个盛夏,异常炎热,但他们却一头扎进没有空调的实验室,就连晚上休息也是在实验室的地板上。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院长被这种执著和投入感动了,特意为他们装了空调。
在资金最艰难的时候,冒华都没有放弃这个项目。一辆桑塔纳轿车,他一年可以开七八万公里,购买原料、寻找资金。虽然冒华在别人面前总是特别精神,但那时每天他只睡三四个小时。对冒华来说,最有灵感的时间常常是凌晨2点到3点,那时公司大楼的门卫也已经睡了,冒华不忍心叫醒他,深更半夜,常会翻墙去做实验。他坚持这些实验必须亲自做,而往往一做实验就是八九个小时,最后经常站都站不起来,需要同事把他扶起来。实验过程中会有很多种气味,浓淡各不相同,一般人根本分辨不出来。但直到现在冒华只要闻一闻就知道发酵程度。
“幸运的是这个项目我们攻出来了,困难的是所有能经历的困难我们都经历了。可以说,这对我们今后的发展也是一笔财富。”这个项目,对升耀后期的制药和化工产品的研发有很大影响。从2003年开始,核心技术已经比较稳定了,项目基本成形,也有资金的介入。2003年7月,升耀和天富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又完成了一个辅助技术部分,并于2006年在新疆建厂。
每天都做好失败的准备
“很多时候遇到技术瓶颈,我们也请教这个行业的专家,他们就会说:冒华,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冒华会打破固定的模式,照专家的指导反推过来做,“往往专家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我们最后就做出来了”。
很多人说冒华是个傻子,但他不论是对钱的态度还是对于吃苦的概念,冒华都看得很淡。“我这人能吃苦,也喜欢吃苦。金钱是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企业的经营活动里,赚钱是一个最重要的数据,公司必须要被金钱衡量。但是对我个人来说,绝不把赚钱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赚钱不是最终目的,这是我从一开始创业时就有的想法,令我骄傲的是,这么多年来这个想法一直没变。”
冒华的想法很简单,“不论是吃苦还是赚钱,其实只要把它们都看淡了,自然就会有拼搏精神,在你们看来是拼搏精神,对我来说只是很自然的应该去做的事情。失败就失败了,做任何事情,你必须做好失败的准备。我做任何事情不是先考虑成功,而是会先假设失败,如果我失败了怎么办?实际上对于生物化工项目,千万别妄下结论。 我最不喜欢别人说这个事绝对不可能,生物化工本身就是实验科学,很多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既然想到了我们就要去做,失败了,就是成功之母,不失败你怎么知道对不对?所以我不会轻易否认一个概念,而是会努力去做。”

'27'第27节:企业实录(12)

  冒华非常重视药品研发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在研发中遇到实验失败的情况很多,当那些教授对我说,冒总,我们又失败了。我都会告诉他们没有关系,这几百万投资虽然失败,但你可以把这些经验给大家分享,告诉别人这条路走不通。”对于失败,冒华一向认为必须要用平常心来对待。“因为从事药物研发,第一天你就要想到有可能会失败。不要后悔,因为你一旦后悔就会做很多错误的判断。比如,你会恳求专家修改数据,会恳求药监管理局通过检验。不像其他的东西能坑蒙拐骗,药品是人命关天的事,这个事一点都不能马虎。否则,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因为这样的事情,早晚会被曝光,你是逃不掉责任的。”在做技术的冒华看来,“有些时候,失败的数据比正确的数据还重要”。
接下来,升耀的第一主打项目是某国家一类抗癌新药。冒华对他的设计理念很自信,“这是我的优点。捕了‘风’,我就会捉‘影’。搞科研的人要会这个,不然你就抓不住关键。”
作为一个创业者,冒华始终感到有种社会责任担在肩上,“我们这一代人在知识经济领域,应该能做点事。因为国内的高新技术与国外差距还很大,但国内现在形成了一个社会氛围。既然有这么好的社会氛围,就是给我们的机遇。我才40多岁,我感觉在技术领域我们还会有一定的发展。我非常感谢太太对我的支持。我对她说过,要做好这个心理准备,80岁的时候我可能还是一个小老板,但哪怕在80岁的时候失败了,我也还是要去创业!”
实录11
科泰世纪:要“消灭”软件的程序员
企业:上海科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创业者:陈榕
科泰世纪的创始人陈榕是77届的大学生,也就是“文革”后第一届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系学生。他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科学家。上小学的时候就接触过计算机——和它下棋。也许就在那个时候引起了他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向往。1982年,他大学毕业后考取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出国留学生,1984年出国留学,在美国超级计算机中心所在地——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攻读计算机专业。
操作系统是所有软件的基础和灵魂,陈榕一上手,就瞄准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他找来斯坦福大学的V内核和卡耐基梅隆大学的Mach系统,20万行的源代码看得陈榕昏天黑地。把这些号称面向对象、面向V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全都看下来,陈榕的心里开始痒痒了,他琢磨起自己设计一个操作系统。然而成功的道路并不那么平坦,每次辛辛苦苦设计出来的一个系统,往往没过几天,就又给自己否定了。陈榕苦恼的是老是陷在别人的阴影里走不出来,就这样带着对研制新系统的渴求和身陷计算机操作系统观念的束缚而找寻不到出路的遗憾,陈榕来到了微软。
1992年他进入微软公司,参与了多项软件的开发工作,做组件技术。在微软的8年,他学会了如何评价一个软件产品,如何实现组件化方法,并真正接触到组件系统的实施。
“我是被‘忽悠’创业的。”谈起创业原因,陈榕笑着说。
1999年,陈榕回国探亲。在和几个清华的老同学闲聊时说起: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操作系统和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家电网络化步伐的加快,为其提供原动力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将成为新的群雄争抢的战场。与老同学们分手后,通过E?mail、越洋电话,北京和硅谷、西雅图之间就建立起了直线联系,要做中国的通用操作系统成为这几个昔日清华同窗们的信念支柱。当时,陈榕提出的操作系统和中间件理论让其他人倍感振奋。大家都觉得他应该回国创业,做“中国的通用操作系统”非他莫属。
后来一位朋友筹措到资金,力邀他回国。这时的陈榕已是不惑之年。他凭着自己的才智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功:有收入丰厚的工作、有别墅。继续留在国外,可以继续享受这种安逸稳定的日子,前景可以预见,但陈榕又不甘如此。2005年他毅然回国。经过3年的研究和开发,“和欣操作系统”正式发布。这个受863计划重大软件专项支持的32位嵌入式操作系统,成为国产操作系统的领头羊。但这与他心目中的理想还相差甚远。

'28'第28节:大人不华,君子务实(1)

  他是一个致力于消灭“软件”的程序员。
当时还没想到后来的嵌入式手机操作系统,只是考虑家用设备方面。“中国显然是最大的手机市场、最大的电视机市场,也一定是最大的数字家电市场,或家庭网关的市场。”商机毋庸置疑,陈榕因此而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未来家电图景。
如果每个用户的宽带接入路由也有操作系统,就可以在一家一户里形成小网关。现在很多家庭都有两台电视机,甚至更多。几乎每个人都有手机,有的还有电脑,这就形成了一个网。
但现在,无论是电脑操作系统还是手机操作系统基本上都是独立运行,跟后台都没什么关系;而且都只在本地,很少跟网络有关。即使是从网络上下载的东西,也一般只给自己用。如果使用统一的操作系统,就会比较好地形成个网络。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做好数字授权,我们要看电影只要发条短信就可以了。因为网络有回路反馈,所以盗版也会得到控制。假设你交2元钱,授权3天,家里就是一个小网络,每个电视都可以看。看完后,只要有空间,它就会存在网关上,如果再付费,还可以继续看。如果大家都到网上下载,带宽就容易阻塞,所以你的邻居其实可以通过点到点的分布方式从你的网关上下载。
同样道理,现在电脑的功能虽然很强大,但还是专业设备,要具备基本知识才能操作,所以老百姓还是喜欢消费类电子。例如电视,开机就能用;手机也基本如此,不用再装软件。但电脑要先装好,配置好,才能用。
能不能让电视、手机等消费类电子有更多的功能?比如通过上网可以自动下载游戏并运行,而不需要自己动手下载、安装。将来,电脑只要一插上电源,打印机一连,不用装任何驱动程序,就可以使用。因为电脑和打印机一生产出来型号就确定了,完全可以到网上自动寻找相应程序,并自动安装。那将是一个感受不到软件或专业知识的电子世界。一台电脑或电视不需要任何应用软件,无论你要听音乐还是看电影,它都会自动下载相应的播放软件。无论老人还是孩子,无须任何专业知识,就像拿起遥控器就能看电视节目一样便捷。
这样一个美好的未来,谁能不被“忽悠”呢?
土篇——创业实践篇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王符《潜夫论》
充满激情的你终于遇到了一个让你眼睛一亮的项目,你觉得现在可以大显身手了。你掏出多年的积蓄,甚至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资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