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论辩技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演讲论辩技巧-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立刻原谅了他。因为他处处用的是“我们”。事情正象志君料想的,
她的感情更靠近了志君。

与此相反,“我们(咱、咱们)”改说“你、你们”,则拉大了与谈话
对方的距离,站到了对方的“对立面”上去了。有一篇文章题为《爱的希望
是永存的》,作者讲到他与女友分手的经过,其中就有女友把“咱爸”改说
“你爸”而引起他的反感:

“哼!你爸爸总共才有1500 元存折,一下子。。”我一听就不顺劲。。
平时总是“咱爸”、“咱妈”、“咱弟”怎么怎么,今天却“你爸爸”起来


了。。

在铁凝的小说《麦干垛》中,女知青杨青与陆野明一直心照不宣地相恋
着,由于另一位女知青沈小凤的极力插入,使杨、陆爱情出现一丝裂缝。在
一次谈话中,杨青巧妙地使用了“我们”来表达自己不便直言的心曲:

杨青不再追问,只是淡淡一笑,对陆野明轻描淡写地谈着自己的看法:

“她比我们小,我们比她大。人人都有缺点,是不是?”
“我们”又感动了陆野明,“我们”又验证了她对他的信任。。。
可见,“我们”这个词虽很寻常,在交际中的作用却很不一般呢!

(杨锡彭)


要敢于说“我不知道”

“无所不知的先生”是大家所熟悉的,可以说他们和感冒一样普遍,也
几乎同样难受。每当人们谈起一个饶有兴趣的话题时,他们就钻了出来,信
口说道:“这个问题嘛,我知道!”因此冻结谈话,放弃了一次很好的丰富
自己的机会,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啊。对这些人,我是深知底细的,因为我
曾经就是其中的一个。

记得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里,我发现了自己这个毛病,那是在我刚刚工
作不久,一天,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志在一起闲聊,一个同志问道:“你们知
道莎士比亚和关汉卿谁的作品多吗?”我听后立刻不加思索地说道:“我知
道。”他听后立刻不言语了。旁边的同志为了弄清问题,就向他追问了一句,
他才又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他讲的是那么全面。听完他讲的,我才发现我
所知道的只是那么一鳞半爪,更多的是“不知道”,要不是他那时讲了出来,
我真不晓得这些问题到什么时候我才能弄清。从那以后,我就懂得了该怎么
说:“我知道”、“我不知道”了。

通过那件事,我总结出两点说“我不知道”的好处。

第一、它可以增加自身的可信性。在我父亲的朋友中间,有一位学问非
常渊博的老教授,人们从未听到他卖弄自己学识或对自己不太了解的事情假
称通晓,遇到疑难时,他总是说:“我不知道”,他也不用自己的知识去搪
塞,而是建议去查阅有关专著、资料来作参考。看到老教授的一切,我才懂
得了怎样才能被别人尊重,您也一定知道了吧。

其二、它还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讲过:“就
我来说,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以最简洁的形式表述了
进一步开扩视野的理想姿态。记得有个心理学家也曾说过,善于说“我知道”
的人往往头脑迟钝,不善于交际。而善于说“我不知道”的人往往具有丰富
的想象力和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我相信大家在这改革的年代都愿成为具有
创新精神的人,您说是吧!

(杨学东)


“真有意思”妙用无穷

“真有意思”是一句万能交际用语。它具有浅显而又含蓄、直率而又婉
转、简洁而又深刻的特性。我们不妨多侧面地看看“真有意思”这句话的作
用。

赞赏助兴作用。某个学生吃力而拘谨地讲完一个故事,老师饶有兴趣地
说上一句含义宽泛、不失浓烈褒奖意味的“真有意思”,最为妥贴。再如,
进城来访的乡邻津津乐道地诉说往昔的趣事、家乡的变迁,主人适时插上一
句“真有意思”,比那种“我没有忘记乡亲们”的干巴巴的表白,显得更富
亲情,更容易丰富彼此被时间淡化的感情,增加对方的认同感。

搪塞掩饰作用。社会交往中,兼为外交辞令的“真有意思”可以为我们
解除窘境。一个极爱虚荣的女同事买了一套昂贵的时装,其样式和颜色与主
人的体型、肤色并不相配,在炫耀式的征求观感中,说一上句”真有意思”,
可谓左右逢源、得体且不伤人。再如,为平常业务工作该使用算盘或者电子
计算器,单位里的新、老会计发生分歧和争执,被视作裁判的局外人应酬地
说:“这个讨论真有意思!”可以巧妙地回避这场无关宏旨的争执,以免陷
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境地。

委婉批评作用。“顺的好吃,横的难咽”,这是人类共有的心理特征。
因此,我们不要轻易去顶撞一个过失者。在年终评比时,某车间为图省事与
和气,采取大家拈阄的方式确定先进生产者的人选,厂领导并没当众“上纲
上线”予以责怪,而是以“真有意思”这句绵里藏针的话,来暗示拈阄定先
进的出格和荒唐,之后再要求下级去“纠偏”。再如,路上遇到有人反道骑
车并与人相撞,口里甚至还骂骂咧咧,作为旁观者以讥讽的口气递上一句“真
有意思”,让违反常情常规的人去自省自悟,比那种“强拍皮球,反弹更高”
的做法要好得多。

宽心自娱作用。生活中难免碰到一些或大或小的不顺心的事,那种稍不
如意便连连怨天尤人骂环境怪条件的人,无疑是在拿身外之事烦己之脑。如
果用“真有意思”替代“伤脑筋”、“烦死人”的口头禅,立身处世就会逐
步变得乐观、豁达。譬如,上班搭乘的公共汽车半途熄火抛锚,即便说一百
句“烦人”也于事无补,倒是说上几句“真有意思”!此时环境的心态效果
便截然不同,它使人抱欣赏的目光去捕捉谈资,此时,被耽误的时间也就不
知不觉地溜走。再如,逛公园逢到下雨,毫无必要为此惊慌失措或懊悔抱怨,
“真有意思”帮你意识到,雨水给了你难堪,也帮你驱散了碍眼碍手碍脚的
人流,为你创造了一个清静优雅的环境。

(贺健)


感谢语的使用艺术

有个笑话:

七岁的小彬手里拿着一支雪糕兴冲冲地跑来,对爸爸说:“小张叔叔给
我买的。”

爸爸说:“你说了‘谢谢’吗?”

小彬说:“没有呀。”

爸爸说:“真没礼貌。快去!对张叔叔说声‘谢谢’。”

过了不久,小彬回来了。爸爸问:

“谢过了吗?”

“谢了,但已经没有用了。”小彬回答说。

“为什么?”

“张叔叔说不用谢。”

这则笑话是富有启示力的。在人际交往中,有许多人在不同程度上就是
这个小彬。他们在这方面主要有两个缺陷:

一是认为不需要说“谢谢”,二是确实不会说“谢谢”。上述两种情况,
前者是观念认识上的问题,后者是技术能力上的问题,但都会对人际交往造
成不良后果,必须予以改变。首先要了解一下“感谢”的性质与功能,“感
谢”,就是在对方对自己作出一些善意言行之后,自己在言语上所作的一种
情感回报。概括起来说,“感谢”有四种功能:

一、表达自我情感

人们在接受别人的善意言行之后,一般都会产生一种感激之情,情动于
衷,发乎言辞。一声“谢谢”,常常就是这种情感的自然流露。

二、显示礼仪规范

在现代社会中,感谢别人的好意、帮助,是一种文明的标志、社会的规
范。只有如此,一个人才是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一个社会才是一个文
明的、和谐的社会。

三、强化对方的好感

人际关系学认为: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过程,一方的善意行为必然引起
另一方的“酬谢”,例如感谢,而这种“酬谢”又将进一步使对方产生好感,
并发出新的善意行为。这样,就使双方的人际关系进一步融洽。

四、调节双方距离

任何一次或一种人际交往都是在交际双方所结成的心理距离中进行的,
适当的心理距离是成功的人际交往的一个必要条件。而感谢语言是调节对方
距离的一种技术。但有的时候,感谢也有着拉大双方距离的特殊功能。有时
在某些亲密的人际关系中,例如恋人、亲人、密友之间,我们会使用一些社


会场合中标准的彬彬有礼的感谢语,来显示出自己对对方的冷淡态度,拉大
双方的心理距离。

在人际交往中,要运用好“感谢”这种交际手段来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
就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针对交往对象的不同心理需要与不同的身份特点
“感谢”在很多情况下就是一种对对方心理需求的满足。就不同的人来
说,其心理需求是不同的。有的人希望您对他的言行本身表示感谢,有的人
希望您对他的言行的动机或效果进行感谢,有的人则希望您对他这个人进行
感谢。因此,感谢者就应首先满足这种心理需求。尤其是小伙子对大姑娘表
示感谢,更要对“感谢动机”这一行动采取慎重的态度。诸如:“谢谢你,
想不到你一直在想着我”之类的话很容易造成误解。还不如只时对方行为本
身进行感谢。因此,感谢一定要针对对方的心理需求而发。

此外,感谢还要针对对方的不同身份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方式。老年人自
信自己的经验对青年人有一定的作用,青年人在表示感谢时就应感谢对方言
行的结果,“谢谢您,您的这番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会使老年
人感到满足,并对您感到满意,认为“这个小青年不错,孺子可教也”。女
同志常以心地善良、体贴别人为自己独特的人际魅力,因此男同志感谢他们
时,说:“你真好”就比“谢谢你”要好一些;说:“幸亏你帮我想到了这
点”就比“你想到这点可真不容易呀”要好。

2。要声情并茂,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