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北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闯荡北美-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墨西哥人,就连法国人,英国人,俄国人,东欧人也成群结队而来。美国人选择的是各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才(亲属移民不在此列)。当他们来到美国为生存、为更好地生活而Struggle的时候,事实上就为美国的强大不自觉地付出了超出一般美国人所作的贡献。我周围俯拾皆是中国清华、北大、浙大、中科大(据说让它引以自豪的“少年班”有三分之二的人在美国)、南大等一流大学最优秀的毕业生;随处可见当年各省的“高考 
状元”、“杰出人才”来这里以八百美元一个月的薪水给人当研究助手…… 
当然,美国移民的社会主体依然是来自欧洲的白人。第一批移民是1492年紧跟着哥伦布进来的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瑞典等国的海盗和冒险家;第二批是1588年,英国依靠海盗出身的德勒克海军上将打败西班牙,不但成为海上霸主,也顺手牵羊占领了西班牙在北美的这块殖民地,于是在十七世纪带头大举移民北美,其中英国七百万,德国六百九十万,意大利五百万,爱尔兰四百万,俄国三百三十万,奥匈四百万,瑞典一百二十万……现在所谓的正宗美国人,就是指这批人的后代。从广义上说,除了印第安人,所有的人都是移民,因为美国毕竟只有二百年上下的历史。从狭义上说,正是二十世纪才移民美国的那些科学家为美国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导弹、卫星、电脑……创造了所谓的美国世纪。白人也并非一个整体,来自英国的殖民和移民当然占着主导的地位。不论从历史还是事实来看,源自日耳曼民族一个分支的盎格鲁·萨克逊民族,曾经侵略并占领了英伦三岛,又建立过大英帝国,作为后裔的美国人继承祖先的霸业也是出于本性使然。 
当然,美国最可怕之处,不在于它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强大的经济体系(这些英帝国和当年的苏联都曾拥有过,但最终还是衰败了),而在于它对世界各地人们的吸引力。正是这种源源不断、来自世界各国人才的聚集荟萃,让美国保持了强大的活力和领先地位。如果有一天人们不再向往美国了,那也许就是美国走下坡路的开始。 
1990年9月28日,星期五,出国的第八天,我正式开始了四年边打工边读书的生涯。 
这是我最艰难困苦的一段时期,必须读书、打工两不误! 
原来以为读书对我来说应该没问题。我选了“高等工程数学”和“工程力学”两门专业课。这两门课是我大学时的强项,可以轻松拿下的。另外我还选了一门本科的英文写作课。 
在国内也算得上是高材生,但因为语言问题,我到美国后读书还真的并非一帆风顺。 
第一天上课,我连时差都还没倒过来,好像还躺在祖国母亲那温暖的怀抱里。 
第一节是“工程力学”课。老师是个白人。他“乡音无改”,像幼儿紧紧黏着母亲一样,带着很重的欧洲口音。他讲话速度飞快,当一连串的专业术语从他口中说出时,我顿时呆若木鸡,一点都听不懂! 
这位老师叽里呱啦说了一阵后,转向黑板,写了一行字,我立刻抄了下来。然后他又说了一阵,转向黑板,又写了一行字,我又抄了下来。就这样一堂课很快过去了。 
下课后,同学们一个个地离开,只有我还一脸茫然地望着黑板发愣。 
“Hi! Are you Ok?”直到在这儿读了两个学期的“ABC”(“ABC”——American Born Chinese,指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华人),Tommy用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上来与我打招呼时,我才感到真的是在美国了。 
Tommy对我解释道:“那个老师是德国人,来这儿有三年了,口音还是没变。……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 
Tommy指着黑板上老师留下的书名说:“买这两本书要一百六十美元。”一百六十美元!天哪,我口袋里仅剩二百美元了。 
怎么办?可惜我陈思进又不是孙猴子!哪能变出这两本书来?! 
没关系,美国 
图书馆多,图书多。在那里满屋子的书架排得整整齐齐,各类书一查检索就能借到。我立刻来到学校图书馆,一打听才知道,图书馆里是借不着新版的教科书的。当我从图书馆沮丧地低着头走出来时,一阵兴高采烈的喧哗声引起了我的注意:街对面的一家店里挤满了人,看上去都是学生模样的。 
我好奇地走过去。一看,那是一家自助复印商店,里面的学生都在印书。我想在美国不是版权管制得很严吗?怎么可以印书呢?再一看,那些同学都是东方人的面孔。因为刚碰见了Tommy,知道了东方人不一定都是华人;华人也不见得都会说中国话,我没有马上询问。 
稍等了一会儿,突然听到了中国话。寻声而去,见一个瘦高个的小伙子正和一个女孩儿在说话。我立刻过去和他们攀谈起来。男的叫小张,来自合肥,正在修传播学硕士学位,全额奖学金。女的叫锦惠,来自台湾,也在读传播学。 
我问他们:“不是不可以印书吗?”小张向我解释道:“是不可以印整本的,但是印一两章是允许的。我和她两个人不就可以印四章吗?其实一本书十二三章,通常一个学期不过上四五章而已。我们已经问了教授,知道哪几章是需要的。如果六章的话,再找一个同学不就行了吗?!一本书七八十块,太贵了!我们印一下,五块都不要。” 
哦!原来在美国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后来我读的书,全是这样印的。仓廪实才知礼节。——两千五百年前的中国哲人孔夫子真是神算,他早就看到了两千五百年后眼下的一幕。 
在快餐店,我主要是做“前台工”,就像“ 
麦当劳”的柜台服务员一样。刚开始时,我真是手忙脚乱,做了这忘了那。要知道,出国前我连厨房都不进,是“饭来张口”的。好在Jennifer、阿强并没有刁难我,反而把我当朋友一样看待。 
第一个星期“出粮”(发薪水)日到了,我终于拿到了出国后的第一笔工资:一百多美元。我一阵兴奋。那时,这笔钱折合人民币有六百多元!比我当时在国内三个月的工资还多!我高兴了好一阵子:看来,人的价值就是不一样。有些人在某些地方干一个月所得的收入,另一些人在另一些地方可能就要干上一年才能挣到。中国 
留学生在国外打工,正如农民工进城干活,干的是低等活,可收入比呆在本地多。比较当时中国人一般家庭都没有电话电视,月收入只有百八十元人民币的情况下,一旦来到了美国,当然有置身天堂的感觉。这和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百万民工下南粤的情况相似,尽管民工们每月只几百元的工资,住的条件比牛栏也好不了多少,但他们感到很满足,似乎进了“三级”天堂(香港是二级,美国是一级)。 
可心里仔细再一算,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达到两百美元,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这样算下来四百多美元的月工资就仅有两百多美元的剩余。再看学费,Cleveland State University是“Quarter”制的,即每三个月一学期,一年三个学期。对想尽快毕业的人来说是有利的,但对我而言,三个月只能存六百美元,连三分之一的学费都不到…… 
不行!看来只有再找一份工作,而且要能多赚一点儿的工作才行。就这样,我又开始折腾了。 
刚到美国,按理应对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有极大的兴趣,比如关注美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什么的。但我当时的兴趣,说老实话,却完全放在了打工上了。 
从Jennifer、阿强那儿得知,若在正式的大餐馆做“企台”(即跑堂的),能挣到许多小费,特别是做夜班。不过一定要学一些粤语,因为厨房里的师傅多半儿只会讲广东话。幸好我的外婆是广东人,我有些亲戚还说广东话,一般的生活用语,我还能听懂几句。于是我开始向Jennifer、阿强学一般的粤语“餐馆用语”,同时寻找机会。 
我又跑遍了学校附近的十八家中餐馆,一家家地去问,有没有waiter的职位,但结果都被一一回绝。不过我在每家都留下了姓名、电话,让他们一有空缺就call我。功夫不费有心人,一个月后,即十月底,我终于找到一份“waiter”的工作。 
这家餐馆叫“中华餐馆”,老板是香港人,人称“邱生”,但他与阿强不同,是那种瞧不起“大陆仔”的香港人。每次见到大陆人,就像见到了下等人一样,不是克扣工资,就是辱骂歧视。那种凶神恶煞的模样,像大陆人欠了他家八辈子,他祖宗不是大陆人似的。令人想不通的是,他这样对待大陆人,他的餐馆竟然还敢用“中华”二字! 
我在这个餐馆里工作时间是每星期五、六、日三个晚上,从晚上十一时至次日凌晨早上四五点;工作时间长,给的工资又少,一晚只有十美元。而且邱生分给我的还是几张最坏的桌子,让我服务最小气的客人。 
白天要读书,晚上严重缺乏睡眠,还要忍受精神折磨。“邱生”总是找麻烦,动不动就开口骂人,说这不是,那不行,但是为了学费,我一次又一次地忍了。 
不管对美国寄托过多少一厢情愿的相思,心仪过她的平等、民主和自由,但自从一进入美国领事馆的签证窗口前,就会明白这里的平等、民主和自由都是按价计算,按质论价的。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大知识和小知识,有利用价值和没有利用价值的都分门别类,一一标明。富国的公民可以免签证,穷国的富人即使是白痴,只要拿得出五十万以上的美元,也可以去美国当投资移民。如果什么都不是,当然还可以出卖自己的知识、体力。只要你能换来养活自己的金钱。 
由于我服务周到,英语也是几个waiter中最好的(其他waiter都是老板的亲友,都是按亲属移民来的),所以尽管给我做的几张桌子最差,我的小费还是最多的,一晚下来一般有七八十美元。 
就这样连续做了三个月,盼来了妻子小玲。当小玲也开始打工赚钱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