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巴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情怀巴黎-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说巴黎歌剧院的外部结构显示了法兰西帝国君主的帝王霸气,那么歌剧院内部的装饰则展现出什么是人间天堂。游人沿歌剧院平台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宽八十多米长十米的前厅,厅内有五个门洞,门洞旁为四位大理石人物雕像,分别是法国17、18世纪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吕利、拉莫、还有著名歌剧改革家格鲁克和德国作曲家亨德尔。从前厅往上蹬过台阶,便是巴黎歌剧院最为著名的所在—中央回廊。 
据说建造巴黎歌剧院的中央回廊,共使用了六吨的彩色大理石。回廊的地面和台阶、石柱华丽纷繁、色彩斑斓。大理石有白色、有红色、有绿色、有兰色、有玫瑰色……中央回廊的台阶共40级,为白色大理石铺成,台阶两旁的扶梯为黑色大理石做底,红色大理石为栏,乳白色的大理石为沿,这些大理石来自世界各地,都是极为珍有的石种。中央烛台的上方是恢气势宏的壁柱,壁柱巍然屹立,从容威严的支架起整个大厅。中央回廊的各个方位皆安排巧妙,有石类、铜类和镀金类等的雕塑,各式人物姿态万千,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塑像本身又是烛台,上面装有林林总总的上百个烛展,将大厅照耀得通明灼亮,华丽辉煌。 
走进巴黎歌剧院的剧场,里面更为金碧辉煌、富丽壮观。剧场地面铺设大红地毯,座位为黑色,椅背儿和倚垫儿皆为红色织绒,座位的编号部位为镶金。整个剧场的底色是金红设色,金柱、金梯、金扶手、金围栏,宽大的金色围栏中间镶嵌着碧玉,场内金阑玉砌、熠熠生辉。四周包厢有五层楼高,皆为红色:红墙、红门,红椅、红房,整体红彩照耀,富贵堂皇。由于年代的久远,那本该鲜艳的红色已不是大红,而变成深红,显得更加肃穆典雅,朴厚庄重;那本来耀眼的金色也不是烁金,而是幽金,幽金与红色镶配,愈加端庄雅丽,风姿别样。巴黎歌剧院剧场的穹顶是法兰西民族绘画艺术中的瑰宝,上面绘有著名的天使之舞的图案。据说近年来因为漆质稍有变色,剧院为了保护原绘作品而加以改进, 
装修后的画作反倒更接近现代派的色彩,引起了不少巴黎人的争议。现在看来,它的色调虽然与整体风格不太和谐,但绘画的本身色泽艳丽,新意盎然,有种别样的迷人色彩。在穹顶的四周,是一圈硕大的金色天纬,纬灯晶莹剔透,像珍珠放射出的光辉,轻柔温馨,似梦似幻,如在天境。穹顶的中间是巴黎歌剧院剧场最为著名的天棚吊灯,金黄色的吊灯高约数米,吊灯的金色枝杈如松枝虬曲蜿蜒,吊灯上面饰满了各色宝石,几百展烛灯亮,与悬挂的珠宝相映成辉,把整个剧场照耀地流金溢彩,满壁生辉。巴黎歌剧院舞台的大幕也极有特色,深红浅金的底色,与法国宫廷的床纬颜色极其相似,厚重古朴,华丽壮观,同剧场的华贵气氛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巴黎歌剧院建成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人们尽可想象的帝王贵胄,将相王侯,风流名士,绰韵佳人,都曾在此地皇风尽显,张杨霸气,风云际会,争颦斗艳。时光荏苒、岁月悠悠,百代过客们匆匆即逝,只留下歌剧院孤独的见证着历史。 
巴黎歌剧院的后台一般极少有人能进入,我与剧场的管理人员交谈。可能因为是同行的原因,主管人员让我进去参观。巴黎歌剧院的舞台宏伟程度每个音乐人都早有耳闻,但真的身临其境,舞台里宽绰程度一般人难以想象,上面可以塔起一座宫殿,也可以架起一条与巴黎大道一样宽度的繁华大街,几百名演员同台演出还绰绰有余。舞美人员正在装置布景,看布景的风格是表现豪华宫廷生活的剧目,因为专业的原因,我没有多问。歌剧院占地总面积为11237平方米,长度是170米,宽125米,座位有近2000个。歌剧院的底层是用于舞剧演员彩排的大厅,其余还有专门展览巴黎歌剧院的历史与法国民族乐器的展厅,用于展览历代所演出过的著名歌剧使用的服装和道具。 
据说巴黎歌剧院一共有2531个门和7593个钥匙,歌剧院建成时举办交接仪式,设计师也只能用一个钥匙象征性一下。巴黎歌剧院建成以来的演出囊括了法国歌剧舞剧的精华,上演了阿列维、梅耶贝尔、罗西尼、德里波、曼桂思、德里波、马斯奈、古诺、但第、卢赛尔、米约、斯特拉文斯基、梅西安等众多法国与欧洲音乐大家的作品。据说巴黎歌剧院开幕礼的演出,当时指挥戴尔·德维为曲目的安排左右为难,颇费脑筋。可想而知,在区区几小时内,整场音乐会曲目既要注重传统、又要囊括现代,还要概览欧洲艺术的精华与全貌,难度不可谓不大。我不由的联想到中国国家歌剧院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建立一个歌剧院难,维护一个歌剧院更难,要保持民族传统,开创中外融通的道路就更是难上加难,可谓任重道远。 
当我走出歌剧院的大门,站在巴黎歌剧院的广场平台之上,剧院外天清气朗,惠风和畅,广场里一对华裔年轻人正在拍摄 
婚纱照,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静观,别是一派中西合璧的人文风貌。在巴黎,华族里面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规:华人子弟结婚,一般必到两个地方去拍照,一是埃菲尔铁塔,象征地久天长、百年好合;一是巴黎歌剧院,意喻富贵永久,青春永伴。中国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拥有五千年延绵历史的文明古国,炎黄子孙无论身在何处繁衍生息,亘古绵延的文化精神始终是一脉相承、绵绵不绝的。 
巴黎歌剧院可以见证。   
巴黎梦 蝶恋花(1)   
巴黎李斯特广场 
巴黎梦 蝶恋花—李斯特的第二故乡 
题记:众所瞩目的演奏家和艺术家,在每个时代都能吸引女性。李斯特无疑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 
李斯特在巴黎好比鸟投林,鱼入水,蝶恋花。 
俊鸟投翠林。李斯特从音乐之都维也纳来到巴黎,那年12岁。李斯特到巴黎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李斯特离开维也纳时,可谓风光绝透,音乐大师贝多芬出席了他的音乐会,贝多芬的得意弟子车尔尼将技艺倾囊而授,并且认为巴黎音乐学院是欧洲最理想的学府,希望李斯特到巴黎来深造。李斯特和父亲亚当先告别维也纳,回到祖国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向家乡人民汇报”。匈牙利的媒体称李斯特是:“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将为祖国带来巨大的光荣。”少年成名的李斯特1823年12月11号来到巴黎,但李斯特万万没有想到,他遭到了人生第一次重大打击…巴黎音乐学院拒绝了他的入学申请。意气风发的李斯特和他的爸爸先毛遂自荐找到巴黎音乐学院院长凯鲁比尼,凯鲁比尼一句淡淡的回答,使少年天才全家犹如头遭晴天霹雳:“你们不是法国籍,所以没有资格报考巴黎音乐学院。”李斯特全家被这莫名其妙的回答惊呆了。我们现在看来,巴黎音乐学院院长凯鲁比尼拒绝李斯特入学的理由也许有两个原因。一是法国革命失败以后,重新掌握政权的贵族阶层如惊弓之鸟,风声鹤唳,他们在政治思想上对内实行封闭政策,在文化上进行对外封锁,李斯特的巴黎之行正好是在这种思潮的风头漩涡当中,所以不可避免的被拒之门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法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历来就有唯我独尊的观念,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爱之有加,情之弥深,极为保守传统。直至今日,法国人对本国文化的爱恋情节不仅没有淡化,反而愈来愈烈。只说法语,就让许多到过法国的人们印象深刻。法国人不愿意学习外语,尤其不喜欢讲英语。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世界各地的人们到巴黎开会研讨、旅游考察,最平常的语言交流反倒成了最大的障碍。即便是到街上问路,如果你讲的是英语,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还不如不问,因为遭遇到更多的无奈和尴尬。法语作为法兰西文明外在的标志,它优美丰富、语法严谨、词汇浩繁,是联合国的主要外外交用语之一。法国人把法语视为民族文化的最典型的代表,所以在深层的文化爱护和保护方面自感优越,甚至有点儿顾盼自怜的味道。尤其二战以来,法国传统文化的地位急转直下,今不如昔,法语自然而然就成了维系和弘扬法国文化、抵制美国文化霸权的惟一载体和象征。从以上情况来分析,巴黎音乐学院院长凯鲁比尼当时拒绝李斯特入学,好像就并不那么难以理解了。李斯特被巴黎音乐学院院长凯鲁比尼拒之门外的另一个原因,我想与他的个人的思想情结有关。凯鲁比尼也不是法国人,他年轻时从意大利出发,辗转伦敦,以杰出的才华被命为皇家御前作曲家,后来又到巴黎发展,晚年被委任为巴黎音乐学院院长。凯鲁比尼的思想保守,以反对音乐改革而著称,法国一些音乐新生派的音乐家像柏辽兹和提倡音乐教育改革的巴黎音乐学院教授安东尼·黑纱等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他的压制。由此可见,凯鲁比尼毅然拒绝李斯特入学,或者也是在“理解”之中了。 
李斯特全家刚到巴黎时,住在巴黎二区的英国旅馆里,英国旅馆坐落于一条叫做杜迈尔的小街上。小街的街口便是举世闻名的报业机构…法国《费加罗》报社总部。费加罗报社的大楼很有特色,灰色的建筑,水银色的玻璃,玻璃窗配上天蓝色窗帘,这种格调在巴黎也很少有。天蓝色的窗帘和水银玻璃相应照,在巴黎整个古老风格的建筑中格外抢眼。杜迈尔街道里面异常安静,此时天正下着小雨,太阳时隐时现。李斯特住过的英国旅馆在小街中部,那是一座与周围建筑风格别无二致的古老房舍:古铜色的大门,门上的青铜把手铄亮可人,门上的雕塑依稀让人能感觉到180多年前的古旧风姿。“英国旅馆”的标牌现在早已荡然无存,旅馆旁边底层是几家卖窗帘和毛毯等装饰用品的店铺。李斯特全家就在这座建筑的门前走出,兴致勃勃的拜会了巴黎音乐学院院长凯鲁比尼先生,又遭到飘泼冷水一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