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在平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漂在平凉-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古人写诗曾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动词的运用必须得仔细推敲,搭配精当,方可活泼逼真,富有动感,耐人回味。
如一篇关于闪客小小状告美国耐克侵犯其作品“火柴棍小人”著作权,被判赔付30万元的报道,标题为《 “火柴棍小人”扳倒“耐克”》。动词“扳倒”使标题增色不少,具有张力。    2003年1月7日《天津日报》报道本市驻外办事处招商引资成果累累,标题是《“拓荒牛”拉回九个亿》。这则标题中的“拉”字形象贴切,采用拟物的手法,以彼拟此唤起形象,实体和动作的联想达到妙不可言的效果。
4、标题要做到平实中见文采,一定要选用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尽量避免生涩字、词、句,力求口语化,从而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此选用《新民晚报》几则标题:报道一老板修车生意清淡,竟在路上下设下“刀阵”,然后笃悠悠地“守刀待客”,赚取昧心钱,制作的标题是《布下“刀阵”待客来》;
在报道一退休干部将“二奶”杀害弃尸的案件时用的标题是《“二奶”包进垃圾袋》;
在报道一出租司机由于好赌债台高筑,竟将公司出租车非法占为己有的事件中,标题是《麻将输惨“自摸”汽车》;
在报道沪上老中医“国宝”人数越来越少的情况时,制作的标题是《“绝技”不能“绝后”》;
在报道一男青年由于恋爱失败残忍杀害女友的事件时的标题是《“痴情郎”无情动刀》。这些标题语言大众化,以特有的诙谐意境让人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生活的哲理,给读者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激发读者对新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顿生阅读全文的强烈欲望。
“读文看题,买针看鼻”,标题具有引导读者选择信息的功能,在报纸编排中的重要性不言而语。
大众化是新闻标题制作的前提条件;
趣味性是新闻标题制作的内在要求;
感染力是新闻标题制作的客观要求;
形式美是新闻标题制作的必然要求。
平实中见文采是新闻标题制作的最高境界。
突破新闻标题的固有模式,探索新方法,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在制作标题中,采写员们除了掌握标题制作的内在规律以及一些基本技巧外,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一、是要提高文化素养。平时多读甚至背诵一些古典诗词,领悟经典诗词中的动词应用和写作意境,案头备用一些有关歇后语、俗语、成语故事等之类的书籍,做到活学活用。
二、是要注意平时积累。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悉心观察,留意细节,深入实践,切身感受,勤于思考,善于积累。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或在与别人交流中会发现诙谐幽默的口语化语言,这些都需要自己多一份心去敏感捕获。
三、要加强业余学习。平时大量翻阅其他报纸,如果看到好标题,应该做好记录,并对每一个标题进行点评。但是切记,绝不能生搬硬套,因为不同的新闻事件有不同的新闻点,我们需要学习的是揣摩别人制作标题的切入点和意境,这是丰腴自己翅膀的关键点。在遇到某一大型事件的报道中,搜集全国各个知名报纸的新闻标题,与自己作比较,取长补短,以达到自己 “强身健体”的效果。
常规来说,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写得当然是越客观越好,但客观不等于没有倾向,凡形成文字的报道总内含了记者的立场、观点与倾向,这已被新闻大家们所确认(如胡乔木先生的论述等)。这种情感的倾向也包含在了有些标题里,当然,不是所有的标题都含有感情色彩的。一般因新闻内容各异,有些新闻标题带点感情色彩或倾向也是必要的。
第九部分    写活”导语”,先声夺人 
对一篇好新闻来说,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标题是第一步,有一个先声夺人的导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所谓导语,即新闻报道中的开头部分。《辞海》修订版的解释是:“导语作为新闻工作术语,是一篇较长的报道开头,用简洁的话介绍主要的内容,揭示它的主题思想,以便引导读者进一步阅读全篇。”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怎么样写好新闻导语。
读者接受新闻,目的在于了解信息或接受某一个新观点,认识某一个新问题。如果在报道中不将新闻的要点开门见山地放在首要位置,突出读者所关心的新闻事实,就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也就是说难以吸引读者看下去。在新闻报道中把最重要、最新鲜和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导语里,先声夺人,才能给人以想读下去的感觉。

“导语”的核心是“导”和“引”。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一篇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炼主题以吸引读者看完全文的头一句话或第一段话。新闻写作中的传统“倒金字塔”理论认为,如果读者不能在导语中了解发生了什么事,那么这个导语就是失败的。这就意味着,必须把导语构思得对所要表达的稿件主题具有强烈的冲击力,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导语有确定全篇报道的主题,确定写作范围的作用,应在导语中首先交代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或有价值的东西,以引起读者的关注。
在构思导语时,要用开头的几个字或一句话把全文的内容和基调恰如其分的定下来。那么,导语怎样才能做到提纲挈领,牢牢抓住读者呢?中国晋朝文人陆机《文赋》云:“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即可说明导语的特性和作用。这里的“片言”,就是指简短而精炼的文辞。“警策”则是指要突出题意,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如果受众在看了导语后还不知所云,那么这篇新闻稿绝对不是一篇成功的新闻。可见,导语的要求就是用最简练的文字反映出主题的核心和精华,把最新鲜,最具本质特征,最有说服力的东西告诉读者。它应该是全文中最精彩之点,能起到驾驭全文的作用。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而导语作为一篇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评判和引导读者的“新闻波”。
一条好新闻的导语。除了能够抓住主题,突出中心以外,重要的是要使受众产生想继续听下去的愿望。如果导语开门见山,中心突出,立意新颖,精彩生动,简短有力,就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反之,导语平庸老套,就很难吸引读者继续接受新闻事实。
导语要新,要把最具新闻价值的事实写进导语,以显示”新闻眼”。突出了这些”新意”,才能使整篇报道言之有物,进而言之有味,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新闻效果。
写活导语,稿件成功的关键
导语是新闻最重要的开头,它应当是新闻中最关键的、最具本质的和最精彩的事实。具备了这些条件,导语才能产生既引导主题,又吸引读者的作用。如果导语不是建立在确切事实的基础上,而是一些空洞乏味的语词,这样的导语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它的价值,读者也很难把握它的价值取向。
可见,导语应该是落笔切题,开门见山。用极简要的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和结论,以唤起读者的注意,使他们在脑子里先有一个总的概念,渴望继续听完全文。
简短而精练的导语,能给人以鲜明而突出的印象,使读者在接触新闻的瞬间便产生兴趣。广播与其他媒体的区别在于,它是依靠声音传递新闻信息,无影无踪,人们不能反复收听,一个地方没有交代清楚,就会影响读者接下来继续收听的兴趣。因此,在采写广播新闻时,宜采取先虚后实,提供听觉先导的写法。即先交代与主要新闻事实有关的内容,再引出后面的主要新闻事实,他的好处在于符合听觉规律和读者思路,便于全面的,准确地接受新闻信息,提高传播效果。在导语写作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导语的立意要“新颖”。从采访所获得的素材中,选择一定量的事实写进导语,其间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即导语中不要罗列太多事实,使人无法抓住重点;导语中缺乏生动的事实,只是笼统地进行抽象描述。新闻要显示新近发生的事实,导语就应该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点明主题。
二是善于运用归纳和引入式导语。当一篇报道的新闻事件本身就非常具有吸引力时,导语的绘声绘色就会在读者心中形成一幅画卷,对记者所描写的事件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取得了先声夺人的良好效果。
三是跳出框框写导语。我们知道,导语有确定全篇新闻主题,确定写作范围的作用。就会议新闻来讲,读者从中接受新闻事实,目的在于了解新闻信息,接受新闻事实,而并不特别关心某个会议在何时何处召开,某某领导出席了会议等等。在采写这类消息时,应针对受众的这一心理特征,突出传播他们所关心的内容,以求取得好的效果。
此外,写导语还应注意简化语言,精练文字,少写细节,避免空话、套话。导语里人名、头衔、单位名称,地名以及专用名词和术语不能太多太杂,要少用或不用数字。因为这些内容在导语中出现过繁,将会冲淡主要的新闻事实,影响读者接受新闻的兴趣。
引人入胜的导语是写好一篇报道的良好开端,好的导语往往令人耳目一新。新闻报道选取适用得当的引语作为开头,可以为接下来的事实描写留出足够的空间。
写导语是新闻的重点和难点,“写好导语,也就写好了新闻的一半”。因此,有经验的记者,无不在导语的打磨上狠下功夫,反复推敲,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新闻事实中的“黄金点”,将最有价值的东西立于篇首,以期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第十部分  消息写作的细节艺术 
掌握了优秀导语的写作方法,现在我们来共同探讨消息写作中的细节艺术。
消息写作的细节艺术是指那些来源于新闻事实中的具有新闻典型意义的细小情节,依我个人写作之浅见,常常会通过对细小情节的特写性描绘,使新闻对象栩栩如生,逼真传神,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最佳的新闻写作包括一整套技巧,它们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