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在平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漂在平凉-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简言之,传媒吸引无意注意由这两个条件所决定:提供刺激的特征,传播内容与受众的关系。
刺激的特征包括:
①刺激的强度,比如媒体提供强势刺激通过大标题、大图片、醒目的色彩、头条来显示。在有多项内容时,相对的大字体,相对的留白,以提供相对强度的刺激。 
②刺激的新异性,读者从来没有看过的东西,或者是看过的东西的新的组合,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③刺激的生动性,一般而言,图像比图片更引入注意,图片比文字更引人注意。而在文字当中,生动、形象、有力的词语比一般的文字更引人注意。
④刺激的简明性,实验表明,人阅读文字,跳动时不能感知字句,只有在眼停时才能感知,每次眼停的时间只有1/3秒,因而在经过报摊随意浏览时,只有简明的东西才有可能让读者清晰感知而成为注意的对象。
⑤刺激的主体性,比如头版、上半版、电视的黄金时段,因为居于主要的位置,赋予了主体的地位,而更引人注意。
⑥刺激的变化性,富于变化的东西,比如闪光灯比电灯要引人注目,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会吸引人的注意。
传播的内容则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①切合受众的需要,真正符合需要的信息才能让受众的注意力长久。
②牵动受众的情感,情感是能量库,它给视觉、思维、记忆以动力,情感是调节器,它对视觉、思维、记忆的方向产生调节功能,传播内容如果牵动受众的情感,就会引发受众对传播内容的极大注意。
总之,这些新闻媒体环境的变化给我们在坐的各位带来的新闻写作启示是:
1、以前重视标题与新闻提要、导语的写作,现在要把标题、新闻提要、导语的写作提到一个更重要的战略地位。锤炼新闻标题和打造广告语一样,要让它简明而含有丰富的信息。 
2、在新闻的选材,角度的选择上,要推陈出新。新鲜的东西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
3、研究受众心理,以一个”虚拟读者”的身份和兴趣来选择新闻内容。
4、注意新闻事实与受众情感上的关联,并且把它们千方百计挖掘出来。
5、争取上较好的版面。
6、在必要时请写一些“编者按”、“编后语”,揭示新闻的重要意义。如果你是记者和编辑,当然条件很好,如果你是企业和广告、公关公司的人,不要不好意思,这种事我们干过,编辑大人叫好!
7、写作中多用动词,增强动感。 
8、多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少用空话。
三、新闻受众心理需要的变化
现代工业社会,工作专业化分工明显,经常是一个人负责固定的事情。比如,一个结构工程师可能只负责开发的结构部分,一个生产线上的员工只负责某一个工序,装配一个零件,因此,经常有人对工作的意义发出疑问?工作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为了赚钱吗?赚钱又为了什么?生活为了什么?难道仅是生下来了,就要活下去?在国外,工业文明曾经带来人们心理的困惑,人经常产生自身渺小感。人将通过传媒,透过别人来印证、肯定自身的存在。并通过新闻的人物事件来摹写自己,扮演社会的角色,这就是受众的社会化需要。
现代社会的生活质量高了,休假制度越来越好了,闲暇的时间增多,更为开放,从单一、固定、紧张的工作解脱出来,人们也在寻求多样化的生活。旅游、购物、体育运动等等之外,电视、报纸仍然是许多人的选择,这就是受众的调剂生活的需要。
人们在消费,在认识外在的社会环境,他们需要信息,满足消费之需要,他们需要信息来认识社会,开阔视野,从而消除人们对社会的不确定性的不谐同。除了人际传播等传播形式之外,新闻的传播也是重要来源,这就是受众的获取信息的需要。
以前,我国更信奉传播的“魔弹理论”理论,即受众“中弹即倒”,不断的灌输,受众就能受其影响,实际上,受众是一个最不确定的群体。在茫茫人海中,受众不是一个组织,受众与传播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受众是否受传完全是个人的行为。新闻媒体的受众目前是,以后应该还是十分轻松的。因此,新闻传播还是应该研究受众的三大需要,新闻写作也应以此三大需要作为指导。
这是现代新闻发展的趋势,也是给我们这些企业内刊人的启示:
1、企业报道也有故事,也有娱乐人们的成分。
2、重视现场感的描写。
3、重视细节的刻画。
4、把人情味写出来。
5、写好新闻事实,也要写活新闻事实的人。
6、多用大众的语言。
第六部分  新闻写作的“十二字真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新闻写作的“十二字真经”。
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为:“多事实少评论,多客观少主观”。这可称之为新闻写作的“十二字真经”。真正领悟了这十二个字,就领悟了新闻写作全部学问的百分之八十。
“多事实少评论,多客观少主观”包含了这几层意思,作者在占有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是有思想和观点,有倾向的,但作者的思想和观点是通过报道事实本身,以客观的立场呈现,自然而然的显示出来的,不是通过作者站出来评论,以主观的、特意的方式指出来的。
前面我们谈到,新闻策划与广告策划的不同就在于其客观公正,因而在受众中的权威性比广告高,这也正是其生命力之所在。 
对此,胡乔木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一文中有十分精到的概括:
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是客观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而每个叙述总是依据一定的观点的),这样,人们觉得只是从他那里接受事实,而不是从他接受意见了。
新闻就是这种无形的意见。愈是好的新闻,就愈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愈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把“这十二字真经”用活,形成强有力的无形意见,有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下面结合例子分述:
①精选典型事实,以小见大
俗语说: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在新闻策划中,我们必须有一双慧眼,能在企业纷纭复杂的经营活动中精选出有价值的典型事实,有价值的事实未必是大事,有时一个小企业的一件小事,初出端倪,就能反映一个行业的巨变,成为一个大题材。 
②正反并举,对比衬托。
有比较就有鉴别,有时,新闻策划者只要将今昔,正反,国内国外等不同的事实组织摆放在一起,受众就能自动得出结论。新闻策划者本人不用出面说一句话,而要说的全部说出来了,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③适时引语,借口说话
新闻策划者自己站出来评论新闻事实,是主观的评论,但是将别人对事实评论的话记述出来,就是一种客观的报道了。这等于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借别人的口说了出来。比如,新闻策划者可以自己或通过媒体采访一些各行业的专家,引用他们的话,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所引别人的话,必须是别人的原话,真实、准确,可以删节,但不能听凭自己的表达冲动,断章取义,歪曲原话。
④用活数字,说话有力
数据是很有力的语言,经过数据的罗列,优劣、高下、多少自已会显现出来。在作为经济新闻的一部分的企业新闻,数据是常用的,用得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数字是冰冷的,是抽象化了的概念,人们对不同的行业的数字的接受力受到了限制。因此,用数字不宜连串的用,有时要讲些技巧。 
通常的技巧有:通过对比手法用数字;用形象的比喻;通过折算把数字形象化;把数字单位化小等。
1、对比法写数字的例子:
去年一天产钢118000吨,等于新中国成立那年274天的产量。
2、用形象比喻的方法:
一种体积不过饭盒大小,重量不足一公斤的轻便式理疗保健电子仪器──场效应治疗仪,即将进入千万个家庭,成为人们自我治疗的工具。
3、通过折算把数字形象化的例子:
一台蝙蝠牌电扇到今年4月台18日已经整整转了两年。两年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这台电扇已经持续工作了17520个小时。有人算了一笔帐,如果一对24岁的年轻夫妇买了一台这样的风扇,按照北京的气候,每年使用四个月,天天转六个小时,24年后,也就是这对夫妇48岁时,这台风扇还运转如常。
4、把数字化小的例子:
该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为60%,计400万台,也就是说,平均每10户有微波炉的人家中,就有6户用这一品牌的微波炉。
⑤集点成面,点面结合
新闻写作中的“点”,是指发生在特定时空的具体的新闻事实,而“面”,则是指整体的概貌。“点”,具体客观,“面”,虽然也是事实,但需要归纳概括。采用“点面结合”的办法,把宏观的整体表现了出来,而读者又对具体的新闻事实有感性而具体的认识。是体现”用事实说话”的有效的办法。
⑥目击实录,再现场景
在新闻写作中,采用现场目击实录、亲身经历讲述、口述实录,逼真,现场感更强。尤其是口述实录,从原汁原味的语言中,亲切感扑面而来。如有些采访实录就是这一方法的运用。
⑦主观评论,画龙点睛
新闻写作主张“多事实少评论,多客观少主观”,这个“少”字,说明它并不是一味的排斥主观的东西,排斥评论。相反,适当时候,一语中的的主观评论,能使事实更清晰、更完整。
一般来说,在这些情况下是需要有评论的:
A、仅叙述事实不能准确传达意蕴。
B、新闻事实过于隐蔽,不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容易引起误解。
但是,要知道,除了在新闻述评这种主体当中以外,新闻的评论只是一种辅助,它是从新闻事实中自然而然的引发出来的,不是离开事实的任意发挥,更不是在事实之外贴上一张理性的标签,另外,评论必须要言不繁,十分精炼,惜墨如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