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在平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漂在平凉-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外面的世界在诱惑,手里的钱来得又容易,家长一般都舍不得让孩子在外面受委屈,不高消费才怪。”
“锐锐,我不赞同你的观点,高消费的学生潇洒地大把花钱,却忘了父母为挣这些钱是怎么辛苦忙碌的,忘了身边还有同学每天只吃馒头咸菜,连九月份能不能凑够学费继续上学都不知道。”
“云姐,你不知道,我好多同学都认为这钱是爸妈应该给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哪条法律也没规定因为别人穷就不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再说了,市场经济就是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不能因为穷人上不起学,就不许富人追求享受吧?这么长时间没见着你,一见面就给我上政治课,老学究呀你?瞧瞧你刚才这点话,又虚又空。”
“你们这群年轻人,不用为生活的压力而奔波,不用亲身体会二百块钱过一个月的滋味,是很难明白节俭的意义。老姐教你一招实用的,看看条件差的同学,看看社会上的贫困家庭,下岗职工。学校里有爱心活动,社会上有慈善事业,把多余的钱用在对良心有益的地方去吧。至少你可以从自身做起——从此别再向家里要这么多钱了。”
“好啦,云姐,别再说了。别忘了我是女孩子,我总得穿点象样的衣服,用好点的化妆品吧?没电脑,没手机,总不行吧?再说了,还有很多人情等着我呢。”
锐锐很潇洒地结了七十块钱的账,和我告别了。
锐锐一直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她的消费观念也许不是她的错。静下心来思量,如果是我,甚至于所有理性的成年人,一旦走进大学校园,那种攀比,那种种难以抵制的诱惑,我们会怎么样呢?
很难想象,那些家境条件一般的学子们,尤其是农村的,他们在大学校园里是怎样度过一个一个的周末?是怎样面对一次次地尴尬和难堪?
大学生高消费,谁也没治!我在想,这到底为什么?
第6篇 好“威风”的男人!
    9月12日,笔者在西景园小区里亲眼目睹了一个“威风”男人的“风采”!
大概是十点左右吧,一群小孩子在小区院子里玩捉迷藏,有个男孩从过道窗户上钻出去,藏到单元门正上方的台子上。另一个男孩,大概有十二三岁,想看看他要找的人是否藏在那个台子上,可是却看不见,于是就想了一个自认为得意的办法,用双手攀住一楼某住户的防盗窗栏,脚蹬着墙壁,使劲将自己“长高”……
“啊——”一声凄厉的嘶叫将一场充满童趣的游戏变得无情,变得残酷!
攀住窗户的那个孩子冷不丁被人凶狠地揪下来,一顿暴拳劈头盖脸的砸到男孩的脑袋上,一顿脚狠狠的踹到男孩的肚子上,被打倒,再被揪起来继续打……除了最初受惊时的那一声惨叫,挨打的孩子就再也没什么声息,没有哭声,没有叫骂声!有的,就是一个50来岁的男人的嘶吼与拳脚声,“你个×;×;×;×;,扳我家窗户干啥?”“×;×;×;把墙踩脏×;×;”。
院子里也有几个大人,但似乎都被如此“泼男”懵住了,直到那男人骂咧咧地走开,才有人开始打听是谁家的孩子,大人在那之类的。
如此“同院”,大不幸矣!
第7篇 你知道“以人为本”吗?
    翻翻资料:
“以人为本”与民方便,中国首部道路安全法出台。
关心海外华人琐事,中国外交领域彰显“以人为本”。
人力资源开发要讲究“以人为本”。
凸现“以人为本”理念,我国法院推行鉴定人名册制度。
温家宝: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凸现“以人为本”理念,高考放宽体检标准。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
  看看身边:
“六纵九横”工程建设政府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
平凉某集团公司提出“以人为本”的经营宗旨。
平凉很多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外墙上醒目地写着“以人为本”。
从大街上走过,随手拈来的宣传资料、招生简章上,也可以看到“以人为本”……
什么是“以人为本”?
记者作了随机采访——
高先生,40多岁,中学教师:“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吧,具体我不太清楚。
郑女士,20多岁,在某宾馆打工:“以人为本”?挺耳熟的,至于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
何先生,30多岁,记者:“以人为本”就是对人格、人性、人权的尊重,讲求按人的愿望和需求做一些事吧。我是根据感觉说的,回答的不完整,请见谅。
靳先生,50岁左右,律师:就是尊重人的尊严吧,比如说劳动报酬,劳动安全什么的,再系统点解释,我还真说不好。
王女士,20来岁,公务员:“以人为本”呀,天天上班都能看见,单位墙上写着呢,具体什么意思,说不准。
“以人为本”到底是什么?
“以人为本”是指以人的生活条件来分析和解决与人相关的一切问题,其核心内容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质。具体来讲,就是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利益;尊重人的劳动;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创造和创新;尊重人的人性;尊重人的自由;尊重人的能力。
人不是工具的延伸,也不是金钱的奴隶;人是文化的精灵,人是世界的主宰。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而“以人为本”,则是发展的原动力!
总之,“以人为本”关键在于尊重人,体现着价值尺度从“物”到“人”的转移,是关切现实人的命运和关怀人生价值取向的集中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你大致知道“以人为本”了吗?
第8篇 年关采访订鞋匠
    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一个简单又稀罕的原因,在成千上万的订单中,有一
份订单没有电话,没有门牌号码,也没有单位名称,只是写着:XX单位门口订鞋摊   张师傅
元月二号早晨10:30,我们找到了订鞋匠张师傅。他是个残疾人,当时正在认真的埋头做活,为了不惊扰
张师傅,我们坐到小凳上,脱下鞋子,请张师傅换一下鞋掌,采访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师傅,什么时候回家过年啊?”
“腊月二十左右吧。”
“生意怎么样?”
“还行吧。”
“听说你喜欢看报,是这样吗?”
“不怎么喜欢,你咋知道我看报?”
“我的一个朋友是专门送报的,说你订了一份报,你不太喜欢看报,为什么要订报呢?”
“连我自己都没想到,原因是这样的,前几天我坐车到四十里铺一个亲戚家去办事,晚上回来车过三角城的时候,吓我一大跳,还以为车把我拉哪去了呢,这是平凉吗?变化太大了!我只有不到半年没出过平凉城,整天守在这里,这路从啥时候变成这样的,街道两边的老楼房怎么一下子就不见了,你看这灯、这路
还有三角城花园,盘旋路花园,漂亮,就是漂亮!城西头到现在我还没去过。”
“我简直成了聋子瞎子,人在城里坐,不知城里事。乡下亲戚问起城里事,我啥都不知道。有时还真丢人。要是前几年,怎么着我也不会订报,这次是我这大半辈子第一次订报。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说订就订上了。也就三十几块钱嘛,我看,等候修鞋的人也看。”
“这一份报钱,多长时间能挣回来?”
“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就挣回来了。这几年的订鞋生意,一年比一年强多了,送来修的鞋子款式也新了,也没有像前几年那样太旧太破的鞋了,我修起来也省劲了,大家给我付帐的时候也没那么抠门了。我从这订鞋的行当里就能知道人家的日子过得咋样。”
“你的日子现在过得怎么样?”
“不瞒你说,一年下来,能挣个一万元左右吧。别人的日子好起来,我的日子自然就好了。”
“你对你自己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怎么说呢,也满意也不满意。有些来修鞋的城里人,日子过得并不咋样,一双鞋修了又修,实在都不不能穿了,我看扔了都不会有人去捡。这样的鞋我最怕修,但是我还是想方设法认真的去修。还有些来修鞋的人,一两元钱还要欠帐,过两天就拿来了,我看是真的没钱。和这些人比,我有啥不满意的。”
“干修鞋这行当,辛苦算个啥,最主要是人家瞧不起,啥人都瞧不起咱。就像那天有两个女的来修鞋,一看都是坐台小姐,修完鞋扔给我一张百元票子,让我快点找钱,我一时换不开,行动又不便,人家就骂骂咧咧地,我干脆就没收钱。我心想,你们看不起我,我还看不起你们呢!我凭自己双手赚钱,没偷没抢的,凭啥就被人瞧不起呢?”
一会儿功夫,鞋订好了,采访也结束了。
订鞋匠张师傅,是一个最容易被这个城市以及这个城市里的人所忽视的角色,而他默默地用自己单纯的眼光和手边各色各样的鞋子来感知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里的人。
第9篇 女婿眼睛瞎,儿子进班房
    6月27日晚10左右,石家巷口发生一起斗殴事件,其中一人右眼当场被打得血肉模糊,倒在地上。围观群众问清伤者家电话号码,跟其家属取得了联系,在陌生人伸出援手之际,打人者却扬长而去。伤者当即被匆匆赶来的亲人送往市人民医院急诊室,医生紧急诊断,称伤者的眼睛不保,为防意外,需马上动手术。
后经了解才知道,被打残废的人是施暴者的妹夫。参与其中的还有两人都叫爸的长者。只是这长者很失长者风范,在整个打架过程中,他为了保护亲生儿子,居然从后面拦腰抱住女婿,给自己的儿子以可乘之机,导致儿子打瞎了女婿的一只眼。
如今,女婿躺在医院里,儿子被送进了“七里店”。
据悉,这位长者还是某执法单位的工作人员,可惜的是,在整个打架过程中,他并没有发挥身为长者的作用和执法人员的素养,反而推波助澜,致使斗殴升级,最终导致不该发生的悲剧发生了。不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