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爷们儿真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那爷们儿真逗-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刘小灵凄凄怨怨的嘱托终于快说完了,贾七一在电话中发誓道:“你们呀就在家里足吃足喝,塌塌实实地等着我胜利的好消息吧!”    
    不成想,老婆一听这话差点把电话摔喽:“你就知道吃,你就知道吃!病从口入你知道不知道?妈说了,非典保证是你吃出来的。”说着,电话那头就发出了“嘟嘟”声。    
    贾七一百无聊赖地挂上电话,刘小灵就是个炮筒子脾气,一点就着,她怎么就不知道改改呢?这种脾气的人虽然没什么心计,却挺招人烦的。老婆在单位就没少得罪人,至于其他单位的人,得罪的就更多了。    
    前面咱们已经说过了,刘小灵在一家报社工作,专管投诉。报社都有专人管理投诉,一般来说,世界上没有不出错的报纸,出了错就要纠正。即使没错,报道总要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于是“蒙冤者”大多会找上门来。来报社投诉的人,要么冤深似海,要么蛮不讲理,要么是腰板特硬。    
    前一种情况比较多,比如人家的孩子获某某大奖了,报纸却把获奖者的名字登错了,孩子家长能不急眼吗?比如明明是老张把老李揍了个乌眼儿青,而记者却听信了老张的一面之词,老李能答应吗?后一种撒泼打滚的虽然少见,却最棘手。    
    贾七一去广州前,工商局处理了一个随地摆摊卖开花馒头的老太太,要把她的馒头没收。老太太一怒之下,竟以馒头做武器,把工商局的小伙子们砸得满街跑。工商局的同志当然不敢还手,只好把这件事捅上了报纸,呼吁大家要有公德意识。这回倒好,老太太往报社门口一躺,声称要在这儿安家,谁要出去就从她身上踩过去。你说这种事怎么办,但刘小灵就是专管这个的,她趴在老太太耳边,语重心长地聊了几句,老太太就屁颠儿屁颠儿地跑了。你说绝不绝?    
    刘小灵干投诉,一干就是三年多,比谁的职位都稳当,所有的记者见了她都敬畏三分。是啊,连疯老太太都应付得了,对付你们还不是一碟猪耳朵?所以当时贾七一去山西时,刘小灵硬是把小赵揪着去了,你说,人家怕不怕她?    
    话说回来处理投诉总归是要得罪一些人的,报社内部的同仁还好办些,大家都是吃这碗饭的,能理解。外人就不行了,一旦处理得不顺心又实在没理可讲,这些人就开始想歪招儿,那些招儿是又损又坏,缺德带冒烟儿。


第一部分第三章 忏悔(2)

    有一次贾七一刚从广州回来,城管队怒气冲冲地找到了贾七一家,勒令刘小灵把街面上办理证件的小广告擦掉。小灵横着就蹦起来了,办证的小广告跟自己有什么关系。结果她跟着城管队员到街上一看,脸都气绿了。    
    不知哪位大爷把刘小灵的手机号码写到了立交桥下,一写就是一大串,全是办理假证件的。幸亏城管队发现得及时,要不,小灵的电话非让人家打暴不可。小灵当然不会去擦街头小广告,多丢人哪。最后官司打到了报社,城管队才颇有些不甘心地撤了。    
    贾七一为这事安慰了媳妇好几天,刘小灵却发誓要把那位大爷刨出来,非要把人家的手指头剁下来不可。贾七一只得道:“算了吧,人家已经手下留情了,别把人家逼急喽。”    
    “你什么立场啊?”小灵一把揪住他的耳朵:“明明是他们算计我,你还说他们手下留情?”    
    “那可不,人家不就是写了个办理证件吗?要是写个根治性病,你不是更丢人吗?”贾七一大大叹息了一声。    
    每想到此,贾七一都会由衷地同情老婆,在社会上混不容易,一个女人就更难啦!所以贾七一对刘小灵的态度一般是比较纵容的,比如说刘小灵不会做饭,不会就不会吧,反正饿不死。比如刘小灵给自己吃的苹果从来不削皮,不削皮就不削皮吧,果皮里的维生素还多呢。比如刘小灵爱睡懒觉,不到八点不起来,星期天更是要睡到十一点,睡就睡呗,男人靠吃,女人靠睡嘛。    
    但老妈一直看不惯小灵的做派,她的理由很简单,一旦自己死了,谁照顾儿子呀?老妈对这个儿媳妇是最不放心了。所以他家的婆媳关系一直比较紧张,虽然不是真刀真枪地玩儿了命,但老妈的话,小灵从来就不认可,老妈亦然。    
    这回贾七一有点儿奇怪了,老妈和小灵的意见竟出奇地一致,难道真是自己吃出来的毛病?可自己到底吃什么啦?    
    正在贾七一茫然的时候,屋里的医院内部电话又响了。贾七一赶紧抄起来,只听电话里传来个极其沉重的声音:“是贾七一同志吗?”    
    “是!”    
    “我是你的主治医生。”    
    贾七一脑子里立刻闪现出那个被自己的粘痰滑倒的家伙,不禁油生出一股歉意:“您好,您好,真是的,给我治了好几天,为我您还摔了个大跟头,可我连您什么模样都不知道。”    
    “我没摔啊?”    
    “又换啦?”贾七一重重咳嗽了几声,不是因为肺炎,是惊着了。    
    医生在电话里怪笑了两声:“嘿嘿,可能是我的前任吧?算啦,咱们不见面不见面吧,见了面太危险。”医生又嘿嘿笑了两声。“是这样的,您的生命危险解除了,但传染期还没过去,咱们还是尽量少接触。现在呀我们正对非典进行病理性研究,由于这是一种新病,我们对此知之甚少,所以我们要了解大量情况和病例,希望您能配合。”    
    “您放心,我肯定配合,要不你们抽我两管血。”贾七一整整看了两天电视,他真没想到自己碰上了比爱滋病都时髦的妖怪。    
    “血样我们已经有了,需要的时候再说吧。咱们医院是非典的重灾区,您呢又是最先住院的,据我们观察,您得的非典应该是原发性的,就是说您身上的病不是从别人身上传染的。”医生道。    
    “那,那总不会是我自己发明的吧?”贾七一有些愤怒,照医生这么说,全北京的非典都是他传染的了。    
    “当然不是您发明的,您要有这么两下子,最少也是科学狂人了。我的意思是说呀,您的病是从其它病原体上感染的,但那种病原体绝对不是人,是病毒的原始载体。”    
    “不是人?”    
    “按常理,应该是其它动物身上传染的?”医生口气也有点拿不准。    
    “别的动物?不对呀,我们家养的狗早就死啦,是让我妈用耗子药毒死的。可都快一年啦!”贾七一张口结舌。这一年多来,除了人,自己就没接触过其它动物。    
    “和狗没关系。我们估计可能是吃东西的时候传染的,其他接触吗?可能性不大。这样吧,我们在你的床头放了一台小录音机,您好好想想,最近这段时间到底吃过什么一般人吃不着的东西。这是给我们提供线索,也是为了您的病啊。”医生诚恳地说。    
    “到底吃过什么?”贾七一觉得自己的反应有点慢,这东西一时怎么想得起来呢?    
    “对,慢慢想,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那我就仔细想想。”贾七一道。    
    “要是这样的话,我就先替我们医院,替中国医学界,谢谢您。想到什么就用录音机录下来,我们来整理。”医生终于把电话放下了。    
    贾七一在床上躺了半天,他一时缕不出个头绪,自己吃过的东西太多了,活的死的半死不活的,山里的水里的天上的,还有水陆两栖的,到底是什么东西身上有这玩意儿呢?按医生的意思,自己应该好好忏悔一下,但吃点东西有什么可忏悔的?难道非要饿死才算是积了功德吗?


第一部分第四章 满汉全席(1)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几件值得自豪的事,概莫能外。    
    比如贾七一家对门的许处长,整天介张嘴纽约、巴黎,闭嘴莫斯科、东京,至于伦敦、新加坡简直都快成他们家开的杂货铺了。楼下的老张颇不服气,怒道:“楼口对面修自行车的棚子,你进去过吗?”    
    “我去那儿干吗?”许处长一脸冷笑。    
    老张却根本不在意,吼着嗓门道:“我的自行车老坏,所以我老进去,因为我花钱了。人家乐呵呵地请我进去,喷香喷香的花茶随便喝。您呢?”    
    此时许处长咂摸着有点儿不对味儿,却不知老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得道:“公家出钱,我凭什么自己花钱啊?”    
    老张一脸轻蔑:“我没您那福分,谁让我们家坟头上没冒青烟呢。可我在修车铺里坐着安生,我屁股上不烤得慌。”    
    此时邻居们就会爆发出一阵哄笑,有些人高喊道:“许处,什么时候你自己花钱出去一趟啊?”    
    当然了,自己花钱去美国的大有人在。但人家一般不吹嘘,更不会满大街地嚷嚷,人家怕“劫富济贫”的盯上自己。    
    贾七一同样有值得自豪的事,而且这事还真不是一般人能碰上的,谁听了都得伸大拇哥。    
    中国有十三亿人,至少有十二亿食客,十二亿美食家,回家随便掂掂都能做出几道像样的菜。    
    如果有人在国外大街上随便拉住一个食客,问问他天下最丰盛的宴席是哪个?也别管他是美国大佬还是日本鬼子,非洲土著亦或法国漂亮妞,只要他是个真正的食客,只要他对世界美食稍微有些研究,就会响亮地说出“满汉全席”这四个字,绝对没错!    
    满汉全席!了得吗?那是中国人几千年智慧的结晶,在咱们眼里,其价值远远超过四大发明。不,何止是四大发明?如果把中国历史好好总结一遍,你就会发现,咱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为的就是一张嘴,为的就是一个吃!所谓救国救民,救的就是这张嘴。    
    为了填满别人的嘴,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填满自己的嘴,多少草莽英雄梦断黄粱,斩首前还哭着喊着地吃顿大餐;为了华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