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之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命运之星-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明天就来。”

次日,拉腊进门时,手里捧着五六张菲利普·阿德勒合奏和独奏音乐会的激光唱片。
“啊,太棒了!”迈耶斯教授说。“阿德勒大师的确是盖世奇才!你对他的演奏特别有兴趣?”
“是的。”
“这位大师录制了许多美妙的奏鸣曲。”
“奏鸣曲?”
他叹口气。“你不知道奏鸣曲是什么?”
“怕是不知道。”
“奏鸣曲是一支通常分成几个乐章的曲子,这种曲子有个固定的基本形式,这一形式用在为某种独奏乐器如钢琴或小提琴所作的曲子里时,这曲子就叫奏鸣曲。交响乐就是管弦乐奏鸣曲。”
“我懂了。”以此引出一段交谈当不是难事。
“钢琴最初叫piano…forte,在意大利语里是轻柔而响亮的意思……”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谈论了菲利普灌制的各种磁带——贝多芬、李斯特、巴尔托克、莫扎特、肖邦。
拉腊倾听着,吸收着,牢记心间。
“他喜欢李斯特,给我谈谈李斯特的情况吧。”
“弗兰斯·李斯特是位早慧天才,人人都倾慕他。他超群卓绝。贵族把他当宠物对待,最后他抱怨说他已无异于杂耍艺人或会耍把戏的狗……”
“给我讲讲贝多芬吧。”
“一言难尽。很执拗。他一生极其不幸,以致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时,他突然不喜欢自己过去的作品,转而创作情感激烈的长篇乐曲,如《悲怆》……”
“肖邦呢?”
“肖邦创作钢琴曲受到不少责难,他同时代的评论家说他才能有限……”
过了一天。“李斯特演奏肖邦比肖邦自己还出色……”
又一天。“法国钢琴家与美国钢琴家不一样,法国人喜欢明晰和优雅。传统上,他们的技巧训练一向重视珍珠般演奏'注',就是手腕平稳,达到声音像珍珠般明晰和平衡的完美……”
'注:原文为法语。'
每天,他们都放一张菲利普的唱片,然后讨论。
两星期的指导结束时,迈耶斯教授说,“我得承认我很感动,卡梅伦小姐,你是一位真正专心致志'注'的学生。也许你真该修一门乐器。”
'注:此语原文亦有“具有献身精神的”之意,一语双关。'
拉腊笑道:“我们还是别那么想入非非吧。”她递给他一张支票。“给你。”
她恨不得菲利普马上回到纽约。


第二十章

这天,一早就有好消息等着拉腊。特里·希尔打来电话。
“拉腊吗?”
“是我。”
“我刚听赌管会说,你的执照批了。”
“太好了,特里!”
“见面后我再向你详细汇报,真是一路绿灯啊。显然,你给那帮家伙留下了特好印象。”
“我这就让有关人员着手准备开业了。”拉腊说。“谢谢你。”
拉腊把这事告诉了凯勒。
“太棒了!这下钞票肯定会朝我们哗哗地淌来了。我们遇到的大小困难看来很快就有指望解决啦……”
拉腊看着日程表。“我们星期二就坐飞机去那里张罗开业。”
凯西通过传呼器告诉她:“有位阿德勒先生,在2号线,我是否告诉他……?”
拉腊蓦地紧张起来。“接过来。”她拿起电话。“菲利普?”
“你好。我回来了。”
“很高兴。”我想死你了。
“请原谅我的冒昧,今晚有空和我一起吃晚饭吗?”
她已和保罗·马丁约好共进晚餐了。“好的,我有空。”
“太好了。你想到什么地方?”
“到哪儿都行。”
“‘巴斯克坡’怎么样?”
“好的。”
“那我们到那儿再见面。8点?”
“行。”
“晚上见。”
拉腊搁下电话,满面笑容。
“是菲利普·阿德勒吗?”凯勒问。
“啊?嗯。我打算嫁给他。”
凯勒惊愕地看着她。“你不是开玩笑吧?”
“不是。”
真是晴天霹雳。我要失去她了。凯勒心想,继而又自言自语:做什么梦,我是绝不可能得到她的。
“拉腊,你……你几乎还不了解他呢!”
他正是我一生梦寐以求的人。
“我只是不想让你做傻事。”
“我不会的。我……”她的私人电话响了。这电话是她特地为保罗·马丁安装的。拉腊拿起电话。“你好,保罗。”
“你好,拉腊。你想几点吃晚饭?8点?”
她顿时感到一阵内疚。“保罗……,我今晚恐怕去不了。临时有点事,我正准备给你打电话。”
“哦?没出什么事吧?”
“没有。有人刚从罗马飞回,”——至少这还是实话——“我得见见他们。”
“算我不走运。那就改天吧。”
“好的。”
“听说雷诺饭店的执照批了。”
“是的。”
“我们可以去好好乐乐了。”
“我正巴望着呢。今晚的事我很抱歉,明天我再向你解释。”
那头把电话挂了。
拉腊慢慢放下电话。
凯勒一直在注视着她,她能看出他不以为然的表情。
“是遇上什么麻烦了吗?”
“没错。都怪这些现代设备。”
“你说什么?”
“我想你办公室里电话太多了。他是扫帚星,拉腊。”
拉腊一愣。“扫帚星先生好几次救了我们呢,霍华德。还有什么吗?”
凯勒摇摇头。“没啦。”
“那好,接着干活吧。”

拉腊到达“巴斯克坡”餐馆时,菲利普早已在里面等候。她往里进的当儿,人们纷纷圆过头看她。菲利普站起身迎接她,她的心怦怦直跳。
“希望我没迟到。”她说。
“哪里哪里。”他倾慕地看着她,目光温柔多情。“你真漂亮。”
她来前换了五六套服装。我该穿得朴素还是高雅或者性感?最后,她决定穿一身朴素的迪奥尔服装。“谢谢。”
他们落座后,菲利普说:“我觉得我真像个白痴。”
“哦?为什么?”
“我是有眼不识泰山。原来你就是那个卡梅伦呀。”
她笑道:“惭愧!”
“天哪!你有那么多饭店、公寓大厦、写字楼,我在全国各地旅行时,到处都能见到你的名字。”
“那好哇,”她莞尔一笑。“时时提醒你记着我。”
他端详着她。“我想我根本用不着提醒。你厌烦人们对你说你很美吗?”
拉腊正要说“很高兴你觉得我很美”,可冲口而出的却是“你成家了吗?”她真想咬断自己的舌头。
他微笑道:“没有,我这种人是不可能成家的。”
“为什么?”她一时不敢喘气。他肯定不会是……
“因为我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外地演出。今晚在布达佩斯,明晚可能在伦敦或巴黎或东京。”
拉腊感到如释重负。“噢。菲利普,给我谈谈你的情况。”
“哪方面的?”
“所有方面的。”
菲利普笑道:“那至少也得5分钟。”
“不,我可不是跟你说着玩儿。我真的想了解你。”
他深深吸了口气。“好吧。我父母都是维也纳人,父亲是乐队指挥,母亲是钢琴教师。为逃脱希特勒的魔爪,他们离开了维也纳,定居波士顿,在那儿生下了我。”
“你从小就知道你想成为钢琴家吗?”
“是的。”
6岁的时候,一天,他正在练钢琴,父亲怒气冲冲地冲进琴房。“错啦,错啦,错啦!你难道连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都分不清吗?”他毛茸茸的手指在乐谱上使劲戳着。“这是小三和弦,小三和弦,懂了吗?”
“爸,求您放我出去吧?伙伴们在外面等我。”
“不行!你必须坐在这里直到练准为止”。
8岁时,那天上午他练了四个钟头,跟父母亲大吵了一场。“我恨钢琴!”他哭喊着说,“我决不想再碰一下。”
他母亲说:“那好。你这就把小行板再弹给我听听。”
10岁时,公寓里坐满了客人,大多是他父母过去在维也纳的朋友,全是音乐家。
“菲利普准备这就弹点什么给我们听听。”他母亲宣布说。
“我们很想听听小菲利普弹奏。”他们以一副施恩于人的口吻齐声说。
“弹莫扎特,菲利普。”
菲利普盯着一张张不耐烦的脸,在钢琴前坐了下来,十分生气。客人们继续闲聊着。
他弹了起来,手指在键琴上跳动着。闲谈顿时停住了。他弹的是一支莫扎特协奏曲,他把这曲子弹活了。此刻他就是莫扎特,屋子里充溢着这位大师的魔力。
菲利普的手指敲完最后一组和弦时,屋子里一派肃静。父母的朋友们一齐冲到钢琴前。夸他、捧他,兴奋不已。听着他们的掌声和赞语,他顿然悟到:这就是他的才能所在,他的一生将注定与钢琴为伴。
“是的,我从小就知道我想成为钢琴家。”菲利普告诉拉腊说。
“你在哪里学的钢琴?”
“14岁前一直跟母亲学,然后父母送我到费城的柯蒂斯音乐学院深造。”
“那段时光愉快吗?”
“非常愉快。”
14岁时。他只身一人来到举目无亲的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就在里滕豪斯广场附近的四幢建筑内。这是美国堪与莫斯科音乐学院媲美的高等音乐学府。它的毕业生中有塞缪尔·巴伯'注'、伦纳德·伯恩斯坦'注'、吉安-卡洛·梅诺蒂'注',彼特·塞金等一二十位杰出音乐家。
'注:美国著名作曲家。'
'注:美国著名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
'注:意裔美籍名作曲家。'
“你在那里孤独吗?”
“不。”
他很伤心,这以前他不曾离开过家。他报考了柯蒂斯音乐学院,到被录取时,他才意识到他将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再也不能回家了。老师们很快认识到这个少年学子是位天才。教他钢琴课的是伊莎贝拉·文格罗娃和鲁道夫·塞金。菲利普既修钢琴,又修乐理、和声学、配器、长笛等。课余,他和其他同学一道演奏室内乐。钢琴,这从他3岁起父母就强迫他练习的乐器,如今成了他生活的中心;钢琴在他手中变成了神奇的乐器,手指一动,他能从中唤起激情,唤出罗曼司,唤出风雨雷电。它说的是一种宇宙语言。
“18岁那年我和底特律交响乐团合作举办了第一场个人音乐会。”
“当时你害怕吗?”
他害怕极了。他发觉在一帮朋友面前演奏是一回事,而面对偌大的礼堂,面对台下掏钱来听他演奏的黑压压的观众,却是另一回事。他紧张得在后台踱来踱去,突然舞台经理一把拉住他的臂膀,说:“去呀,该你上场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