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纱照的陷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婚纱照的陷阱-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最近的情况来看,美元贬值被看做是港股的利好信号。事实上;港股在过去一个月并没有跟随美股走势下跌;这一方面是因为香港经济正逐步好转;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元弱势导致部分资金流出美元区;因此,尽管近期美股跌势不止;但只对港股构成心理上的影响。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投资者认为由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下降,港元也将随之贬值,而港元的贬值是有利于香港摆脱几年来通货紧缩的困境的。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香港的大部分贸易和消费品进口都是来源于内地,而内地的人民币也是与美元挂钩的。美元贬值,人民币也会随之贬值。而这就使美元对日元和欧元汇率下降时,由于香港大多数经济活动都与内地有关,因此对港元的汇率也不会产生多少影响。这就是说,港元贬值可以减轻通货紧缩的压力但不会引起香港价格水平上升而导致通货膨胀。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美元贬值对香港物价水平提高及降低资本实际成本产生的影响不会太大,但是它可能通过增强内地产品的竞争力而让香港间接受益。摩根斯坦利的货币经济学小组预测表明,到2003年末,美元对欧元和对日元的汇率将会下降15%。对日本和欧洲公司而言,这将再次使中国这个“世界工厂”所提供产品的生产成本便宜15%,这不仅会迅速增加中国对日本及欧洲这些国家的出口,而且激励中国对其制造业的重新部署。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它既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也是一个巨大的制造业产品出口国。日本企业为了降低其产品的生产成本,日本民众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廉物美的产品,人民币的贬值则能为日本提供这些产品最好的生产基地。同时随着人民币的贬值,东南亚各国产品的竞争优势也就会进一步减弱。而且这种情况不仅在日本发生,在欧洲也会如此。这样一个价格相对优势的中国制造业市场也就会迅速地发展。    
    香港也就能够从这种全球制造业的加速重组中获益,同时也能获得从事中国转口贸易和提供专业服务(金融、法律、中介服务等)发展的良机。可以说,尽管中国入世后,香港无法再享受以往那种垄断国内贸易投资“窗口”的优势,但是随着中国这块馅饼做大,香港在内地迅速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市场份额足以使香港的经济发展重新起飞。香港的竞争力优势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加强。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受1997年金融风暴的影响,东南亚国家的货币早已贬值不少,这对与美元挂钩的港元与人民币来说,其出口的竞争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减弱,如果不是内地市场的劳动力成本及其他一些要素成本较低,这对内地产品出口影响肯定会较大。但是,这次随美元贬值的港元与人民币贬值,与内地产品出口同构的韩国、台湾省、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可能受到不少冲击,这就使得香港与中国内地的产品在世界其他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可见,尽管美元的贬值会增加外国资本的流入、减弱香港目前的通货紧缩及吸引欧洲和日本的游客,但这对香港的直接影响不会太大,更多的影响是通过国内制造业市场的竞争力增强而使香港间接受益。    
    (2002年6月)


第六部分 开放中的中国第86节 “入世”后人才竞争不可避免

    最近,国内媒体把外企厚俸狠挖名角炒得沸沸扬扬。据悉,外经贸部一位10多年来一直参与入世谈判的处长最近被跨国公司以百万元年薪挖走。对于被外企高薪挖走处长一事,国内人事部门的人员表示对此理解,但是他们也从两个方面表示了不同意见。一是国家要培养一个熟悉中国市场和业务的中高级人才,至少需要10年,外企挖走这些人才,就等于节省了10年的竞争时间。至于高级人才被挖走造成的损失,那更是无法估量。二是掌握着重要资源的高级人才,走的同时,也留下了人才安全与国家安全的隐患。    
    其实,多年来,国内许多研究都早已表明,“入世”后中国的人才竞争最为激烈,它是国内各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并非要满不在乎,问题的关键是,国有单位的人才为什么会流失?这种流失对国内经济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吗?还有,国有单位的人才流失会涉及国家安全吗?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来防止人才的流失能够把所谓的人才管制得住吗?如果管制不住,政府又可采取什么办法才能够找到人才流动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平衡?    
    可以说,“入世”后,中国各业与外国公司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竞争。因为任何一家国外公司要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找与该国文化习俗的结合点,就必须了解该国经济运作的具体的约束条件,就必须建立起适合于该公司发展的各种人脉关系。如果不能做到这点,那么该公司进入中国一定会寸步难行。而要做到这一点,外国公司经营本土化是一条最好的捷径,寻找有利于外国公司本土化发展的人才就是它们进入中国最基本的条件。而这些本土化的人才自然要在国内相关的单位去寻找。    
    2001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外国金融业纷纷杀入中国,来自人民银行、外管局、各大商业银行总行挖人的外资金融机构明显增多,每天都有不少人与猎头公司在与这些国有金融机构的人才接触。这些外国金融机构不仅许诺优厚的待遇,而更为重要的是赋予个人发展的条件与机遇。因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尽管外国金融机构薪资水平高于国内的金融机构,但是近几年来,这种差距已经开始慢慢地在缩小。如果再加上工作的稳定性及单位福利因素,高一点薪资并不是吸引人才流向外资的关键,重要的在于国内单位的人事制度无法使那些优秀的人才得到好的发挥与成长。如果中国的人事制度不改革,不形成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中国企业的人才流失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在短短的人生中,谁不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呢?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最大的成绩就是为个人的成长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空间。无论是什么人,只要你努力,总是能够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国有体制下,这方面限制远远不适应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优秀人才也根本不能够真正地发挥自己的才干,而目前外资企业向他们招手,他们岂有不动心之理?    
    不过,这里也有一个误区。即人才向外企流动是人才流失吗?当然,如果从流出人才的国有单位来说,是一种人才流失,但是无论是人才本身,还是从整个社会来说,这并非是一种人才流失。因为,人才的流动不仅可以使人才者能够找到更有利于自己发挥自己才干、更好地成长的地方,本来在国有单位的人事制度他只能做一份工作,人才一流动后却能够做5份工作(以原来国有单位为基准),于己于社会都会有大利,而且流动到外企工作不也是在中国吗?外国企业在中国发展了,不仅他们可以获得利润,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就业。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就是越是外资企业多的地方,这个地方的经济一定会比其他地方经济发展要快,中国的珠江三角洲就是最为明显的例子,看看上千万的农村劳动力流向那里,你就能看到其对社会的影响与作用。还有,江苏的苏州与无锡,以往一直是无锡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苏州,但是近年来苏州一直大量地引进外资,大量地发展外向型经济,结果是不下几年就把无锡远远地抛在后面。这也就是说,人才流向外资企业并非是一种人才流失,只不过是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其产生的影响与效应可能会比在国有单位大。而且人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一个人才走了,只要人事机制好;新的人才又会成长起来。在一个世纪内,中国的人才资源永远是十分丰富的。    
    据说,政府为了防止所谓的人才流动,以国家安全为幌子,对一些他们认为的人才采取管制的办法。规定哪些人才不能流出。其实,这样做是一种愚不可及的办法。因为,任何人力资源与实物资源有一个十分不同的特点,就是人力资源永远只能依附在个人身上,如果个人不愿意,任何他人都是无法分享的,更谈不上对社会的贡献了。一个单位可以管制他的身躯不流动,但是该单位不能够管制如何来显示个人才干的特性。如果个人感觉到单位在压制自己,他个人的人力资源一定会关闭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人才就不再是人才了。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如此落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了几十年,为什么永远走不出自己的困境?问题就在于没有把个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在于个人的人力资源关闭了起来。现代社会信息通讯如此之发达、信息传播如此之快;而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又如此之高,如果还试图以管制的方式来控制人才的流动,其结果只能把该单位的经济拖向死路,除此之外,绝无他途。可以说,以管制的方式来阻塞人才流动,在现代社会此路已经不通了。    
    至于人才流动带来的国家安全问题,在大多数单位根本就没有这个问题,这只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假定。对于有些部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也不能够把所谓的人才进行完全管制,而是规定一定的期限,只要期限一过,这些人才同样应该让他们进入市场,让市场对他们进行选择。而像这样的单位应该先告诉人们,他们有此限制,以便让人们进行选择。    
    总之,入世后人才流动、人才竞争不是可避免的,政府只能顺势而为,决不应过多地管制,更不可以国家安全问题为由来阻止人才的流动。    
    (2002年2月)


第六部分 开放中的中国第87节 “入世”后中国开放会比预想要快

    2001年12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