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第一醋-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大*奶更猜不透的是,家中竟然没有人反对搬家,每个人都乖乖地收拾东西跟了过来。而且,就连王中庭也舍得不做生意,关掉“一品堂”大休。

想到这里,大*奶方才放眼打量起端坐在一边的宝颐。心知,这件事起头的一定就是她。要不然,那日她找太夫人说话,王家也不会突然间搬家。

此时,宝颐感受到了大*奶的目光,片刻后扭头对她绽开一个恭顺地微笑。大*奶也回了她一笑,淡淡的,接着收回自己的视线,一心一意的喝着热茶。

接下来的几天,宝颐变得有点忙。和厨娘商量着小年夜的菜式,吩咐院里院外的下人将所有家具摆设,统统都彻底清理了一遍。

就在这忙碌的当口,王仲熙的眼疾好得差不多了。乔郎中的汤药十分管用,王仲熙的头痛已然一个月没有再犯了。

宝颐欣喜不已,天天忙乎起来更有劲儿头了。希望这一大家子人,能顺顺当当,平平安安的过好这个年。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夜,也是祭拜灶王爷的日子。

传说,灶王最初只是掌管火,后来碑天帝委派为掌管一家的监护神,也被封为一家之主。所以,他的权力很大,寻常百姓家对他十分膜拜,因为,他掌管着一家人的衣食温饱。

这会,厨房的灶墙上已经贴好了灶王爷的画像,两旁还贴上了“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对联,而横批则是“一家之主”。

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着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和红枣花生,还要供上一碗面条。因为俗话说:‘灶王爷本姓张,一年一顿杂面场。‘这杂面汤是用白面、豆面、地瓜面混合制成。

桌案上摆着这般丰盛,都是为了让灶王爷能给多说好话。如果要祈福禳灾的话,除了要对灶王爷恭恭敬敬,还须得讲究一系列繁琐的规矩和忌讳。比如:不得用灶火烧香,不得击灶,不得将刀斧置于灶上,不得在灶前讲怪话、发牢骚、哭泣、呼唤、唱歌,不得将污脏之物送入灶内燃烧等等等等。

从早晨开始,宝颐就一直呆在厨房,整个人被炉灶里的热气熏得脑袋沉沉,夹袄里的中衣都被汗水打湿了。

张妈妈走到她的身边,温和道:“三少奶奶,就快要开席了。你快回去换身衣服,准备准备吧。”

宝颐闻言,抬眼望了一眼桌上,问道:“也好,剩下的几个菜,你们赶紧做好。”

张妈妈十分痛快了应了一声,“三少奶奶,您就放心吧。”

须臾,正厅里开席了。男女分坐两桌,太夫人领着家中的女眷坐在一起。

江凤玲抱来了王文轩,这孩子长得白白胖胖,想是玩的太乏了,半眯着眼睛窝在他娘的怀里似睡不睡,十分可爱。

江凤玲将王文轩交给乳娘,方才坐下吃席喝酒。太夫人对宝颐布置的菜式,很是满意,一下子用了好些。

酒过三巡,过节的气氛也渐渐显现出来了。

片刻,王中庭和领着儿子们,纷纷过来给太夫人敬酒,惹得她老人家十分的高兴。

PS:求收藏 订阅 推荐 粉红月票 请各位多多支持~~柒柒十分感谢大家了~~(*^__^*)~~

第一卷 无巧不成书 第四十三章 客人(上)

第四十三章 客人(上)

王仲熙因为还在病中,所以不可饮酒,只能以茶代酒,与哥哥们一起给长辈问安祝词。

如此,全家人和和美美地吃了一顿团圆饭,十分热闹。尤其是王中庭,席间,他的笑声又响又亮。时不时陪在太夫人的旁边闲话家常。

一直到了戌时三刻,大家才分头散去休息。

次日清早,宝颐刚刚睡醒,便觉得自己右手的手臂一阵酸痛。她微微蹙起了眉头,心想一定是昨天做菜的时候给抻到了。好在,她的心思并没有白费,家里人都非常的满意。

须臾,太夫人就派人过来传话,特地嘱咐宝颐休息几天,暂且不用操心家中里外的杂事。宝颐难得忙里偷闲,顺从地歇在屋中整理东西,或者陪着王仲熙一起临帖写字。

不过这一天,王家迎来了不少上门拜访的客人。他们有的是周围的邻居,有的自称是王家的老街坊,当年同王中庭的爷爷一起在县中做生意。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王中庭显然并不认识这些人,却也耐心客气的应付了一下。

须臾,打大门外面迎进来一个中年男子,他体型微胖,身穿着一件青灰色的长袍,愈发显得自己臃肿不堪。

王中庭一见他,起身拱拱手道:“程老板,好久不见啊。”

程老板那双小眼睛一眯,露出略显谄媚地笑容道:“哎呦,王老板幸会,幸会。”

之前,王中庭和程老板见过两次面,两人之间的印象一直都是平平。

今天,程老板的穿着一点也瞧不出富贵气来。这会,他坐在椅子上就好像是一只胖胖的大冬瓜。

丫鬟缓缓端上来的热茶,刚一开盖还未喝,便觉一股清香之气扑面而来,程老板故意赞许道:“讲究人,就是讲究人啊。”

王中庭闻言,含笑淡淡道:“程老板客气了,不过只一杯粗茶而已。”说完,他自己先喝下一口,接着问道:“听说,程老板最近的生意越做越大,五县之内全都有您的生意。”

历来,古代最多金的职业就是“钱,粮,当。”“钱”指的是钱庄和银号,“当”指的是典当行和当铺,而“粮”自然不用再多说,就是买卖粮食的粮铺。

王中庭打量着对面的程老板,暗想,别看这人一身的乡间土气,想必,后面的来头也不小。

两人客气寒暄了几句,程老板方才开口道:“王老板,您这次回乡准备呆上多久啊?”

王中庭一看程老板脸上的神情,就知他也对王家此行不解,随即淡淡道:“暂时也定不下,总觉得过完年再说吧。”

程老板闻言,似乎很高兴,连忙接口道:“过两天,县中的几位大老板要一起聚聚,还请王老板也肯赏个脸。”

王老板听罢,不住地微笑点头,只道:“当然,当然。在下一定前去。”

程老板见他答应的这么痛快,小眼睛笑着眯成一道细缝,道:“好,三日之后,廖家酒楼,恭候王老板您的光临。”

清徐县,韩家。

暖阁之内,韩元喜心怀忐忑,与韩秋月对望一眼,心中隐隐地有不好的预感。

韩老夫人手里捧着暖炉,里面焚着带点薄荷脑的白炭,冒出一丝丝清新的香气。“元喜啊,昨儿你表舅家来一封信,而且还在上面提起了你。”

韩元喜闻言,不晓得奶奶话中的含意,只得恭顺的点一点头,算是回应。

“信上,你表舅妈说很惦念你,也邀你去阳曲县住上几天。”韩老夫人喝了口茶,放下杯子淡淡道。

“阳曲县?”韩秋月闻言,俏丽的面上微露不解笑,道:“哪里冒出的表舅妈,以前我都没听您提起过。”

韩元喜望了她一眼,暗自高兴秋月替自己发了问。

“噢。他是你母亲的表哥,以前也是常来走动的。不过,那时你们还小,记不住罢了。”

韩秋月想了想,“奶奶。那位表舅妈肯定不喜欢我吧?所以,只邀请了元喜姐姐一个人。”

韩老夫人微微一笑,扫了她一眼,没再说话。

韩元喜听到这里,秀眉轻拧,心里顿时有些不知所措。从小到大,因为身体不好,奶奶几乎很少允许她出门。有时,她只能去摆脱秋月妹妹替自己说情,方才能出去逛一逛,而且时间当然也是很短很短。可是,这回奶奶的态度,倒是完全改变了。

此时,韩老夫人对韩元喜招了招手,示意她坐到自己的跟前来。“元喜,跟奶奶说说,你愿不愿意过去表舅家做客啊?”

韩元喜瞧见望向她,不禁摇摇头道:“元喜的身子不济,出去只会惹麻烦的。”自从,上次在戏楼发病出糗之后,韩元喜对外出的这件事,几乎产生了极大的抵触情绪。

“你的身子已经好多了。”韩老夫人十分怜惜的揽过她,轻轻的拍着她的背,温和道:“不过,你不想去就不去,奶奶回信让他们过来便是。”

韩元喜闻言,乖巧地点了点头,心里更是没由来地松了一口气。

韩老夫人望着她,接着道:“对了,你表舅家有两个儿子,年纪和你们相差不多。”

“嗳,那好啊,叫他们一起来咱们家过年,一定很热闹的。”韩秋月笑呵呵地道。

正说呢,外间的丫鬟让着韩丘志进来,接着帮他解下身上的青灰色的斗篷。

“给奶奶请安。”韩丘志冲着韩老夫人俯身一礼,继而望了望韩秋月姐妹俩,笑着道:“再说什么热闹呢?”

韩秋月扬唇一笑,“哥哥,奶奶要请人来咱们家做客。”

韩丘志接过丫鬟递上来的暖手炉,坐在韩秋月的旁边的位子,问道:“哦?是吗?”

韩老夫人点点头,接着,将那份信的事情大致说了几句。

韩丘志听罢,望向老夫人身边的韩元喜,温和道:“这样也好。等明年开春之后,我再带妹妹出去走走。”

韩元喜先是一愣,随后连连点头,心里偷偷欣喜不已。

“哥哥偏心,你们出去玩儿怎么能不带我呢?”韩秋月故意赌气地拉了拉哥哥的衣袖,一双大眼睛眨了又眨道:“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韩丘志见他这般,不由一乐,“呵呵。。当然要带上你这个小麻烦精了。”说完,抬手拍了拍韩秋月的头,“你啊……怎么还像个小孩子一样。”

韩秋月闻言,故意冲着哥哥做了个鬼脸,小声道:“哼,就是长不大才好呢。”

原本,一直在旁看着的韩元喜,忽地,单手捂住嘴闷闷地咳嗽了一声。

这一声咳嗽,惹得其他人都望向了她,韩丘志更是关切道:“妹妹,今天按时吃药了吗?”

韩元喜用手帕捂着嘴,脸色微红,轻轻地点了点头。

韩老夫人见她,安抚似地拍了拍她的后背,温和道:“许是,香炉的气味熏到你了。”说完,她吩咐身后的老妈子,将韩元喜送回屋去。

韩秋月见此,也跟着起身陪着她回去,担心她一个人呆着无聊。

片刻,韩老夫人望向韩丘志问道:“程家二女儿的生辰八字,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