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玩唐- 第2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件毛毯的价值,由四样构成的,首先是毛毯本身,包括织成工艺以及用料,大多是羊毛,国内最好的是宁夏滩羊毛,西藏毛毯珍贵是在颜色,与毛无关,有人说是犀牛毛织成的,那是错误的说法,犀牛毛短而无绒,无法挑经,根不要说是织毯。然后就是颜色,图案,最后才是年代,年代久的出土少的宫廷用的,都十分珍贵。

不过也有例外,还有人用丝织毯的,如清代一件六平米的宫廷丝制地毯,曾拍出两百多万人民币的天价。

正如大臣所想,王画没有动手能力,两辈子也没有亲手做过丝织品与毯子。但他有动嘴能力。作为中国的重要工艺品,王画前世有许多收藏,包括丝绣与毛毯。

想要收藏,必须有相关的知识。不然别人说这是李世民亲自用过的毛毯,信么?那么怎样鉴别出真伪,就得学习。看图案、看制作手法、看毛料颜色,这个学习过程,也必然使王画掌握了许多毛毯的制作工艺。

现在只要将这些制作工艺传授给这些宫女,以及从两州请来的男女匠人,就是默啜将全世界的制毯大师请来,也没有用。当然了,时光再推迟一千年,到了明清,毛毯制造业成熟的时期,王画就没有必胜的把握。

二十几个宫女,岁数都不大,十几岁的,二十几岁的,看到王画来了,都吃吃笑起来。特别是王画还是因为从军营中喊出来的,身上穿着血甲,他身高恐怕还没有诸葛亮高(考证是一米八四),但与普通人相比,也算是高大魁梧,主要他的魁梧中带着英气,而不象血营里一些特殊的长人,那是一身横肉。所以更耐看一点。

但这个魁梧的青年,制作氍毹,难免这些宫女一个个捂嘴偷乐。

于是以后一段时间里,王画生活在快乐并痛中。

很香艳,二十多个宫女正是当年,能被选进宫里,肯定不会有一个东施在里面。一个个妙龄少女,关健这些少女还产生同样一种心思。她们呆在深宫里,看样子一辈子是没有出头之日,可是如果能使眼前这个青年动心,凭借现在皇上对他的恩宠,嘴一张就带出去。

于是一天比一天衣服穿得薄,穿着露,穿得透,身上洒满了香粉,成天香喷喷的,还借着请教的机会,用身体某些部位在王画身上厮磨,撒着娇。这是王画,换作其他人,最后有可能开一个狂欢大会,还不知道乱成什么样子。

但王画也有血,也有肉,怎么办?

找李裹儿泄火,每天被这些宫女撩拨得热血沸腾,或者是曾血沸腾,反正比吃了两粒伟哥的效果还要好。在外面悄悄买一下处安静的房子,经常将李裹儿隔三岔五地约出来。

结果王画到景德镇之前,宫女还是那些宫女,技艺长进了,表情也幽怨了,王画还是那个王画,只是李裹儿经过密集的洗礼,整个人脱胎换骨,容光焕发,就象一个水蜜桃一样,光彩照人,诱人欲滴。

但第一天很老实,老武还在一旁看着。

王画开始给她们上理论课。比如载绒与编丝绒。再如手工载绒中又分为拉绞地毯与抽绞地毯,拉绞地毯紧密浓厚,用五股毛线织成,后背不显白纬线。抽绞地毯以四股毛线织成,质地不如拉绞地毯紧密浓厚,后背显有一道道白纬线。两者织做方法大体相同,只是在过纬工序中有相反区别:拉绞地毯是绞棒拉下后过粗纬,细纬是抽绞过;抽绞地毯在过粗纬时绞棒则不往下拉,细纬是拉绞过。

这些技法,有的现在已经出现,有的还没有出现,一直到明清毛毯大成时,才出现的。再比如一些小的技巧,八字扣、人字纹等。

王画一边说着,一边还笨拙地亲自动手,为她们做试范。

动作十分怪异,让坐在一旁正在喝茶的老武将茶水都笑喷出来。

但王画并没有就此满足,他借鉴了一种丝绣中的手法。丝绣一共分成四大种类,锦绫,也就是在罗纱绸绢上作锦,这是中国古代前期最常见的线绣品种。如周朝的鸾童锦、云昆锦、列明锦等,汉朝时的五色锦、连烟锦、篆文锦等,三国时的武候锦、如意虎头连璧锦、云龙虬凤锦(蜀魏吴)等,隋朝的立凤朱锦,唐朝的鱼油锦、冰蚕锦、明霞锦、浮光锦等。到了宋朝更多了,什么八棱锦、灯笼锦、戏龙罗、轻容方面孔纱等。但到了元明后,只有仿制,没有什么创新。

第二就是织成,织成与丝绣另两种工艺刻丝以及刺绣很相似,但织成是将所有文字图案地子同时织造而成,刻丝与刺绣先制地子,后制文字图画,地子不去掉为刺绣,去掉的为刻丝。织成同样年代很早,汉代大美人赵飞燕就喜欢穿织成上襦下裳,到了唐朝更是技法成熟,有人用织成手法,绣出《兰亭序》,就象王羲之本人在丝绢上书写的一样。同样到了宋朝达到高峰期,但到明代以后渐渐末落,清朝更是罕见其品。

第三就是刺绣,也就是一直延续到现在的主要丝绣品种。但在唐朝以前,多用来做衣服与饰物,到了宋朝开始有人喜欢用刺绣制作书画。但在元朝没落过一段时间,到了明清重新开始焕发光彩。因为洋人喜欢,清末达到巅峰。

前三样,王画都没有选择,他选择的是第四样,刻丝,或者称缂丝。

一寸缂丝一寸金!

这种缂丝用了这句,还算是贬低了!

一幅还是出自清朝的御制缂丝三星图颂图轴,拍卖的价格是近两千万!仅为三平米不到,也就是一平方寸近一万元,一寸丝缂能有多重?几克还是几毫克,不要说黄金,就是白金也没有它贵重!

然而这才是一个开始,2004年,缂丝《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春拍中创出三千五百多万元的高价。而2006年,一幅《清康熙御用红木雕花镶嵌缂丝绢绘大屏风》更是以八千多万元的天价成交。2008年拍卖的《乾隆缂丝梵字陀罗尼黄经衾》又以七千多万成交。更不要说收藏在各大博物馆中更老更好的老古董。

因此,可以说是刻丝在丝绣工艺品中已达到一个顶峰,几乎没有可超越的空间。

但后世的人们知道王画将刻丝作为毯子的外表,不知道怎样想。

行是可行的,刻丝本来就因为制作工艺不同,分为许多种类。质地厚实,作品高雅尊贵,适于装缀的本缂丝;雍容华贵,质地柔软轻盈的明缂丝;柔软透气透光,间断图案的絽缂丝;质软,掺有特殊低箔的引箔缂丝。还有王画前世现代工艺中的薄入蝉翼,图案若隐若现的紫峰缂丝;窗棱效果,极具观赏性的雕镂缂丝,以及最后一种工艺,将丝毯工艺与缂丝工艺结合在一起的丝绒缂丝。

但为什么它珍贵,就是因为它制作困难,一般有落经线、牵经线、套筘、弯结、嵌后轴经、拖经面、嵌前轴经、捎经面、挑交、打翻头、箸踏脚棒、扪经面、画样、配色线、摇线、修毛头十六道程序,织造技法又有结、掼、勾、戗、绕、盘梭、子母经、押样梭、押帘梭、芦菲片、笃门闩、削梭、木梳戗、包心戗、凤尾戗等。

工艺可以说是繁琐到了极点。

所以到了它技法大成时候,都用在名贵书画、皇室衣服或者大人物遗像上。象王画这样做,打个比喻,就象王画用他用五百多万买下来的黄地珐琅瓷碗盛饭吃,或者用价值两百多万的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花卉纹军持烧茶喝一样。

太侈奢了。

不过事关国体,这一点也不能计较。

侈奢是侈奢了,但也很讲理。将刻丝敷于毛毯上,与毛毯联成一个整体,不是不可行的,王画自己将图案颜色搭配好,工匠与宫女们将丝织联接好,还是一幅整体工艺品毛毯。只是刻丝的观赏价值下降,而毛毯的工艺价值上升。

还有一门好处,随着考古的发现,一开始人们以为这种工艺出现在宋朝,后来推到五代,然后不断地入前推,一直推到汉魏。其实唐朝就有了这种工艺,但不成熟,也很少见,大多数做官员的腰带或者名重书籍的封皮。

象这些挑选出来的宫女,就有几个人会一些简单的刻丝手艺。王画调教起来容易。

但王画自己任务繁重了,因为时间。首先宫女就要调教,简单的手艺不行的,刻丝工艺流程复杂,仅一方巾大小的上等作品,就包含上千种渐进色,需高级技师耗费数月的时间方可完工。技师问题不大,马上各地许多技师进宫,可将这些技师如何统一起来,不要象七姓那幅长轴画,乍似好看,可再看,明显画意不统一,反而不美。这又是一个难度。还有宫女的手艺也得提高。

还有,缂织时,先在织机上安装好经线,经线下衬画稿或书稿,织工透过经丝,用毛笔将画样的彩色图案描绘在经丝面上,然后再分别用长约十厘米、装有各种丝线的舟形小梭依花纹图案分块缂织。这个毛笔画活,王画是不可能指望织工了,必须自己完成。

这比在纸上作画难度,不知高了多少倍。而且王画本身也没有做过这样的活,也得摸索。

还没有完,一开始不能制毯,王画将图案绘好后,还要画出原图,让这些技工们揣摩观看,同时再学习这些新技法。并且包括现在大食常用的金银线,后来用的孔雀毛,还有他前世用干燥草、干燥花制成箔纸,再切割成细条织在面料里,使其画面更加贴近自然一些好的技巧。

可以说王画制作了这三件毛毯,有可能集后来毛毯与刻丝的所有大成。

不但宫女,连闻讯前来的上官小婉与一群公主郡主们,也听得目瞪口呆,没听过,连想都没有想过。有的好丝绣的主儿,还拿笔记下来,回去后自己揣摩。

但让王画满足的是,人手与材料不愁,只要自己开口就是。如果什么活都让他亲手做的话,嗯,也不要三个月,三年也未必会完成。

王画一边讲解,一边比划,还不时用笔采用速写手法,画图让她们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然后就是机器,制毯的纺机,也要改进,这一点可以参考一下李显皇庄里的一些织机。经过匠人不断地改进,现在虽然赶不上黄道婆的那种,但相差也不会太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