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全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资治通鉴全译- 第18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答应。

  '18'副元帅判官高郢数劝李怀光归款,怀光遣其子璀诣行在谢罪,请束身归朝。庚辰,诏遣给事中孔巢父赍先除怀光太子太保敕诣河中宣慰,朔方将士悉复官爵如故。

  '18'副元帅判官高郢屡次劝说李怀光投诚,李怀光让他的儿子李璀前往行在承认罪责,请求到朝廷投案。庚辰(十一日),德宗颁诏派遣给事中孔巢父带着原先封拜李怀光为太子太保的敕书,前往河中安抚李怀光,悉数恢复朔方将士的官爵,一如既往。

  '19'壬午,车驾至长安,浑、韩游、戴休颜以其众扈从,李晟、骆元光、尚可孤以其众奉迎,步骑十余万,旌旗数十里。晟谒见上于三桥,先贺平贼,后谢收复之晚,伏路左请罪。上驻马慰抚,为之掩涕,命左右扶上马。至宫,每间日,辄宴勋臣,赏赐丰渥,李晟为之首,浑次之,诸将相又次之。

  '19'壬午(十三日),德宗的车驾来到长安。浑、韩游、戴休颜率领自己的部众扈从德宗前来,李晟、骆元光、尚可孤率领自己的部众前去迎候,步兵、骑兵十余万人,旗帜连绵了几十里。李晟在三桥谒见德宗,首先为平定了朱而道贺,然后为收复京城太迟而道歉,跪在道路左侧请求恕罪。德宗停下马来安慰他,被他感动得掩而流泪,命令侍从人员扶他上马。回到宫中后,每逢不上朝的日子。德宗总是宴请立下功勋的大臣,赏赐的物品甚为丰厚,每次都是李晟居于首位,浑居于第二,各将相又居于他们之下。

  '20'曹王皋遣其将伊慎、王锷围安州,李希烈遣其甥刘戒虚将步骑八千救之;皋遣其别将李伯潜逆之于应山,斩首千余级。生擒戒虚,徇于城下,安州遂降,以伊慎为安州刺史。又击希烈将康叔夜于厉乡,走之。

  '20'曹王李皋派遣他的将领伊慎、王锷围困安州,李希烈派遣他的外甥刘戒虚带领步兵、骑兵八千人援救安州。李皋派遣他的别将李伯潜在应山迎击刘戒虚军,斩首一千余级,活捉了刘戒虚,拿他在城下示众,于是安州归降,朝廷任命伊慎为安州刺史。李皋军又在厉乡进击李希烈的将领康叔夜,将他赶走了。

  '21'丁亥,孔巢父至河中,李怀光素服待罪,巢父不之止。怀光左右多胡人,皆叹曰:“太尉无官矣!”巢父又宣言于众曰:“军中谁可代太尉领军者?”于是怀光左右发怒喧噪;宣诏未毕,众杀巢父及中使啖守盈,怀光亦不之止,复治兵马拒守之备。

  '21'丁亥(十八日),孔巢父来到河中,李怀光穿着民服,等待治罪,孔巢父没有制止他。李怀光的亲信多是胡人,他们都叹着气说:“太尉保不住官爵了!”孔巢父又向大家扬言说:“军中有谁可以代替太尉统领军队呢?”于是,李怀光的亲信生气地喧闹起来,诏书还没有宣读完毕,众人便杀死了孔巢父以及中使啖守盈。李怀光对此也不加制止,再次整治兵马,作抵御防守的准备。

  '22'辛卯,赦天下。

  '22'辛卯(二十二日),大赦天下。

  '23'初,肃宗在灵武,上为奉节王,学文于李泌。代宗之世,居蓬莱书院,上为太子,亦与之游。及上在兴元,泌为杭州刺史,上急诏征之,与睦州刺史杜亚俱诣行在。乙未,以泌为左散骑常侍,亚为刑部侍郎;命泌日直西省以候对,朝野皆属目附之。上问泌:“河中密迩京城,朔方兵素称精锐,如达奚小俊等皆万人敌,朕昼夕忧之,奈何?”对曰:“天下事甚有可忧者;若惟河中,不足忧也。夫料敌者,料将不料兵。今怀光,将也;小俊之徒乃兵耳,何足为意!怀光既解奉天之围,视朱泌垂亡之虏不能取,乃与之连和,使李晟得取以为功。今陛下已还宫阙,怀光不束身归罪,乃虐杀使臣,鼠伏河中,如梦魇之人耳!但恐不日为帐下所枭,使诸将无以藉手也。”

  '23'当初,肃宗在灵武时,德宗是奉节王,跟着李泌学习作文。代宗在位期间,李泌在蓬莱书院居住,德宗已经当了太子,还是与李泌交往。及至德宗出行兴元府时,李泌正担任杭州刺史,德宗紧急颁诏,征召他,与睦州刺史杜亚一起前往行在。乙未(二十六日),德宗任命李泌为左散骑常侍,杜亚为邢部侍郎,命令李泌每天在中书省值班,以便等候德宗召对,朝野人士都注视着他,想依附他。德宗询问李泌:“河中距离京城很近,朔方兵马素来号称精锐,比如达奚小俊等人,都有万夫之勇,朕日夜为河中担忧,你看如何是好呢?”李泌回答说:“天下还有甚为可忧的事情,如果只有一个河中,那就不值得忧虑了。一般说来,估量敌情,只须估量将领,不须估量士兵。现在,李怀光是大将,达奚小俊一类人只是小卒罢了,哪里值得挂虑呢!李怀光解除了奉天的围困后,眼看着朱这一帮人行将灭亡,不但不去攻取他们,反而与他们联合,使李晟得到了建立功勋的机会。如今,陛下已经回到宫中,李怀光不仅不肯投案认罪,还残暴地杀害使臣,老鼠般地躲伏在河中,就象恶梦中的人物一般!只怕过不多久,他就会被自己的部下砍下头来悬在木杆上,使各将领即使想要立功,也没有什么可借助的了。”

  初,上发吐蕃以讨朱,许成功以伊西、北庭之地与之;及诛,吐蕃来求地,上欲召两镇节度使郭昕、李元忠还朝,以其地与之。李泌曰:“安西、北庭,人性骁悍,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又分吐蕃之势,使不能并兵东侵,奈何拱手与之!且两镇之人,势孤地远,尽忠竭力,为国家固守近二十年,诚可哀怜,。一旦弃之以与戎狄,彼其心必深怨中国,他日从吐蕃入寇,如报私仇矣。况日者吐蕃观望不进,阴持两端,大掠武功,受赂而去,何功之有!”众议亦以为然,上遂不与。

  当初,德宗征发吐蕃兵来讨伐朱,答应在成功以后将安西、北庭的地盘给与吐蕃,及至朱被杀,吐蕃前来要求土地,德宗打算传召安西、北庭两镇节度使郭昕、李元忠回朝,将该地给与吐蕃。李泌说:“安西、北庭地区,人们生性骁勇剽悍。该地控制着西域五十七个国家以及十个姓氏的突厥人,又能分散吐蕃的声势,使吐蕃不能合兵一处而向东侵犯,怎么能轻易地让给他们!而且,这两节镇的人们,势力孤单,地方遥远,竭尽忠心与气力,为国家坚守边疆接近二十年,实在令人哀伤怜悯。现在,忽然遗弃了他们,将他们交给戎狄之人,他们内心必定深深地怨恨大唐,以后他们随从吐蕃前来侵扰,就会象报私仇一样了。况且,往日吐蕃有意观望,不肯进军,暗中与双方都有往来,还大规模地劫掠了武功地区,接受了赠送的财物以后才肯离去,他们到底有什么功劳!”大家计议此事,也认为李泌讲得对。于是,德宗没有将二镇给与吐蕃。

  '24'李希烈闻李希倩伏诛,忿怒,八月,壬寅,遣中使至蔡州杀颜真卿。中使曰:“有敕。”真卿再拜。中使曰:“今赐卿死。”真卿曰:“老臣无状,罪当死。不知使者几日发长安?”使者曰:“自大梁来,非长安也。”真卿曰:“然则贼耳,何谓敕邪!”遂缢杀之。

  '24'李希烈听说李希倩被处死刑,又怨恨,又恼怒。八月,壬寅(初三),他派遣中使往蔡州去杀害颜真卿。中使说:“有敕书。”颜真卿拜了两拜。中使说:“现在赐你死。”颜真卿说:“老臣办事一无成绩,应当是死罪。不知使者是几时从长安出发的?”中使说:“我是从大梁来的,不是从长安来的。”颜真卿说:“这么说来,你们是一帮贼寇罢了,怎么能称敕旨呢!”于是缢杀了颜真卿。

  '25'李晟以泾州倚边,屡害军帅,常为乱根,奏请往理不用命者,力田积粟以攘吐蕃。癸卯,以晟兼凤翔、陇右节度等使及四镇、北庭、泾原行营副元帅,进爵西平王。时李楚琳入朝,晟请与俱至凤翔而斩之,以惩逆乱。上以新复京师,务安反仄,不许。

  '25'由于泾州临近边疆,镇兵屡次杀害军中主帅,经常成为祸乱的根子,于是李晟上奏请求前往处治不肯听从命令的人们,让他们努力种田,积聚粮食,以便打击吐蕃。癸卯(初四),德宗帝命令李晟兼任凤翔、陇右节度使等使以及安西四镇、北庭、泾原行营副元帅,进升爵位为西平王。当时,李楚琳已经入朝,李晟请求与李楚琳一起前往凤翔,并在那里斩杀他,以便惩戒反叛朝廷的变乱。德宗认为新近才将京城收复,一定要使动荡不安的局面安定下来,因而没有答应。

  '26'先是,上命浑、骆元光讨李怀光军于同州,怀光遣其将徐庭光以精卒六千军于长春宫以拒之,等数为所败,不能进。时度支用度不给,议者多请赦怀光,上不许。李怀光遣其妹婿要廷珍守晋州,牙将毛朝扬守隰州,郑抗守慈州,马燧皆遣人说下之。上乃加浑河中、绛州节度使,充河中、同华、陕虢行营副元师,加马燧奉诚军、晋·慈·隰节度使,充管内诸军行营副元师,与镇国节度使骆元光、坊节度使唐朝臣合兵讨怀光。

  '26'在此之前,德宗命令浑、骆元光讨伐李怀光,二将在同州驻扎。李怀光派遣他的将领徐庭光率领精锐士兵六千人驻扎在长春宫,以便抵抗二将。浑等人屡次被徐庭光打败,不能前进。当时,度支的开支供给不足,计议此事的人们多数请求赦免李怀光,德宗不允。李怀光派遣他的妹夫要廷珍防守晋州,派遣牙将毛朝扬防守隰州,派遣郑抗防守慈州。马燧一一派人说服他们归顺了。于是德宗加封浑为河中、绛州节度使,充任河中、同华、陕虢行营副元帅,加封马燧为奉诚军、晋、慈、隰节度使,充任管辖范围以内诸军行营副元帅,与镇国节度使骆元光、坊节度使唐朝臣合兵一处,讨伐李怀光。

  初,王武俊急攻康日知于赵州,马燧奏请诏武俊与李抱真同击朱滔,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