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全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资治通鉴全译- 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锿ㄐ小⒁车绷撸羁ど跽呤恕J辏似牡闷淝剩⒆涫龈淳鄣匙枭酱ㄕ咄壕樱蘅设秃巍S谑亲鳌冻撩ā罚唬骸叭旱疗穑环⒕酰⒕醵陡ヂ氛撸韵轮列±簦髡呓运溃弧逼浜笮±粑分铮溆械敛桓曳ⅲ植荒艿茫卫鄹嗍蛊洳谎裕实猎艚啵舷孪辔洌晕拇潜芊ㄑ伞

  '3'汉武帝用法制来控制国家,喜欢任用执法严苛的官吏,各郡、国的二 千石官也大多以残暴的手段治理地方,而小吏和平民百姓对犯法却越发不当回事。东部地区盗贼兴起,大股数千人,攻打城邑,夺取府库的兵器,释放犯死罪的囚徒,捆缚、污辱郡太守、都尉,杀死二千石官;小股数百人,在乡村中劫杀抢掠,多得无法计算,致使道路断绝。汉武帝开始只派御史中丞、丞相长史负责督察镇压,但未能禁绝;于是派光禄大夫范昆及曾经位居九卿的张德等身穿绣花官服,手持皇帝符节和调兵的虎符,调集军队进行围剿,有的大郡斩杀达一万余人;另外,各郡因帮助盗贼通行、提供食物而受到牵连、犯法被杀的普通百姓多的也达数千人。过了几年,抓获了大部分盗贼首领。一些被打散逃亡的人,往往重新聚集在一起,占据山川险要之处,官府无可奈何。于是,汉武帝命人制定《沉命法》,规定:“凡有成帮结伙盗贼兴起,地方官不能及时发现,或虽然发现却未能全部擒获,自二千石官以下直至小吏,主持其事的一律处死;”从此以后,小吏畏惧朝廷治罪,既使发现有盗贼,也因害怕不能全部捕获而不敢报告;各郡长官因害怕受到牵连,也让下属不要报告。因此,盗贼越来越多,而地方官上下串通,隐瞒不报,空以虚文应付朝廷,逃避法网。

  是时,暴胜之为直指使者,所诛杀二千石以下尤多,威震州郡。至勃海,闻郡人隽不疑贤,请与相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履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旧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胜之深纳其戒;及还,表荐不疑,上召拜不疑为青州刺史。济南王贺亦为绣衣御史,逐捕魏郡群盗,多所纵舍,以奉使不称免,叹曰:“吾闻活千人,子孙有封,吾所活者万余人,后世其兴乎!”

  此时,暴胜之担任直指使者,经他之手处死的二千石以下官员尤其众多,因此威镇各州郡。暴胜之来到渤海郡,听说当地人隽不疑贤明练达,便请来相见。隽不疑容貌庄重严肃,衣冠十分华丽整齐,暴胜之听说隽不疑到来,连鞋崐都没顾上穿好就急忙起来相迎,让进客厅坐定,隽不疑以手按地,欠身说道:“我虽生活在偏僻的海滨,但也久闻暴公子的大名,想不到今天有幸蒙公子接见指教。我认为,作为一名官吏,过于刚强容易折断,过于柔弱则法令难行,应既展示威严,又施以恩惠,才能建立功业,立身扬名,永远保持上天所赐的福禄。”暴胜之对他的告诫深为赞同,回到京城后,上奏推荐隽不疑。汉武帝召隽不疑前来,任命为青州刺史。济南人王贺也曾担任绣花御史,负责驱捕魏郡的盗贼,他放过了很多人,因此被以不称职的罪名罢免。王贺叹道:“我听说,救活一千人,子孙就可得到封爵,我救活的人有一万多,后代会有人兴起吧!”

  '4'是岁,以匈奴降者介和王成娩为开陵侯,将楼兰国兵击车师;匈奴遣右贤王将数万骑救之,汉兵不利,引去。

  '4'这一年,汉武帝封归降汉朝的匈奴介和成娩为开陵侯,命其率领楼兰国军队袭击车师国。匈奴派右贤王率数万骑兵前往援救,汉军作战失利,退兵而去。
 

……………………………………………………………………………………………………………………………………………………………………………………………………………………

资治通鉴第二十二卷

汉纪十四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汉三年(癸未、前98)

  汉纪十四 汉武帝天汉三年(癸未,公元前98年) 

  '1'春,二月,王卿有罪自杀,以执金吾杜周为御史大夫。

  '1'春季,二月,王卿因罪自杀,汉武帝任命执金吾杜周为御史大夫。

  '2'初榷酒酤。

  '2'开始实行酒类专卖。

  '3'三月,上行幸泰山,修封,祀明堂,因受计。还,祠常山,玄玉。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者终无有验,而公孙卿犹以大人迹为解,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犹羁縻不绝,冀遇其真。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弥众,然其效可睹矣。

  '3'三月,汉武帝巡游泰山,扩建祭天神坛,祭祀于明堂,并在此接受各郡、国的户籍、财政簿册。回京途中,祭祀于常山,并将黑色玉石埋于祭坛之下。方士们在各地等候神仙降临和入海寻找蓬莱山等始终没有结果,而公孙卿仍以所谓“巨人的足印”进行辩解,从而使汉武帝对方士们的奇谈怪论日益厌倦,但仍与他们保持联系,并不禁绝,希望能遇到真有本领的人。从此以后,方士们谈论神灵之事的虽更加众多,但其效果是可想而知了。

  '4'夏,四月,大旱。赦天下。

  '4'夏季,四月,大旱。大赦天下。

  '5'秋,匈奴入雁门。太守坐畏弃市。

  '5'秋季,匈奴侵入雁门。雁门太守因畏缩惧敌被朝廷处死。

四年(甲申、前97)

  四年(甲申,公元前97年) 

  '1'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

  '1'春季,正月,汉武帝在甘泉宫接受各诸侯王的朝见。

  '2'发天下七科谪及勇敢士,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将骑六万、步兵七万出朔方;强弩都尉路博德将万余人与贰师会;游击将军韩说将步兵三万人出五原;因杆将军公孙敖将骑万、步兵三万人出雁门。匈奴闻之,悉远其累重于余吾水北;而单于以兵十万待水南,与贰师接战。贰师解而引归,与单于连斗十余日。游击无所得。因杆与左贤王战,不利,引归。

  '2'汉武帝征发全国贱民“七科谪”和勇敢之士,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骑兵六万、步兵七万自朔方出塞,强弩都尉路博德率一万余人与李广利会合,游击将军韩说率步兵三万自五原出塞,因杆将军公孙敖率骑兵一万、步兵三万自雁门出塞,袭击匈奴。匈奴听到这一消息后,将其家属、财物等全部迁徙到余吾水以北地区,然后由单于亲率十万大军在余吾水南岸迎战李广利率领的汉朝军队。李广利率兵与单于大军连续交战十余日,撤兵而还。韩说所部没有收获。公孙敖与匈奴左贤王作战失利,撤兵而回。

  时上遣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远,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于是族陵家。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汉武帝派公孙敖率兵深入匈奴腹地去接李陵,公孙敖无功而回,便上奏说:“据擒获的匈奴俘虏说,李陵教单于制造兵器,以防备汉军,所以我无所收获。”于是汉武帝下令将李陵的家属满门抄斩。不久听说,是投降匈奴的汉朝将领李绪所为,并非李陵。李陵派人将李绪刺杀。匈奴单于的母亲大阏氏要杀李陵,单于将他藏在北方,直到大阏氏死后,李陵才回到王庭。单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为妻,封其为右校王,与卫律同时都受到尊重,并握有权力。卫律经常在单于身边,李陵则在外地,有大事才到王庭会商。

  '3'夏,四月,立皇子为昌邑王。

  '3'夏季,四月,汉武帝封皇子刘为昌邑王。

太始元年(乙酉、前96)

  太始元年(乙酉,公元前96年) 

  '1'春,正月,公孙敖坐妻巫蛊要斩。

  '1'春季,正月,公孙敖因其妻以“巫蛊”害人而被腰斩。

  '2'徙郡国豪桀于茂陵。

  '2'汉武帝强迫各郡、国的富豪和有权势的人迁居茂陵。

  '3'夏,六月,赦天下。

  '3'夏季,六月,大赦天下。

  '4'是岁,匈奴且侯单于死;有两子,长为左贤王,次为左大将。左贤王未至,贵人以为有病,更立左大将为单于。左贤王闻之,不敢进;左大将使人召左贤王而让位焉。左贤王辞以病,左大将不听,谓曰:“即不幸死,传之于我。”左贤王许之,遂立,为孤鹿姑单于;以左大将为左贤王。数年,病死;其子先贤掸不得代,更以为日逐王。单于自以其子为左贤王。

  '4'这一年,匈奴且侯单于去世。且侯有两个儿子,长子为左贤王,次子为左大将。且侯死后,左贤王没有及时赶到,匈奴贵族们认为左贤王有病,改立左大将为单于。左贤王听说后,不敢前来王庭。左大将派人将左贤王召来,让位给他。左贤王以自己有病为理由推辞不受,左大将不听,对他说:“如果你不幸死去,再传位给我。”左贤王这才答应,即单于位,称为孤鹿姑单于。封左大将为左贤王。几年后,左贤王病死,其子先贤掸因不能继承左贤王之位,所以改封为日逐王。单于封自己的儿子为左贤王。

二年(丙戍、前95)

  二年(丙戍,公元前95年) 

  '1'春,正月,上行幸回中。

  '1'春季,正月,汉武帝巡游回中。

  '2'杜周卒,光禄大夫暴胜之为御史大夫。

  '2'杜周去世,汉武帝任命光禄大夫暴胜之为御史大夫。

  '3'秋,旱。

  '3'秋季,干旱。

  '4'赵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饶。

  '4'赵国中大夫白公奏请朝廷,从谷口至栎阳挖了一条长二百里的引水渠,将泾河水引到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