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人心里犯嘀咕,好事是好事,可事情哪那么容易?

事情的确不容易,因为4条主干公路和13条联网公路的投资需要近20个亿。

20个亿!天文数字啊!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冷酷的。东莞的财政只有几千万。

让几千万变出20个亿?怎么变?东莞的这些干部都茫然地看着书记。

欧阳德说:事在人为嘛!

有了书记的这句话,于是大伙儿开始充分开动脑筋,一番热烈的讨论后,一致认为最佳方案是去银行贷款。然而此方案很快就被推翻,因为大家跑遍银行,所有的银行都无奈地摊开双手,上面有政策,我们没法放贷给你们呀。接下来,大家又开始热烈讨论,讨论的结果是找外商合资,于是大家又分头行动,通过各种关系去游说外商。可外商们对此并没有他们那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再次讨论时,大家总算想了一些对策,和以前修路的形式一样,采用土办法:市里面出水泥,镇下面出劳力,出土地……

但还是不行,钱差得远着呢!

这一天,东莞市委大楼的会议室里,气氛异常。欧阳德一上来就说:“同志们,时不我待呀,关键是我们要有变的决心,才有变的行动。抱残守缺是活不出个人样来的。”说到这儿,他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目光中透出一种威严,停顿片刻,他抛出了一个令所有在场人大为震惊的构想:由市财政来做担保,用民间集资的办法,筹集10亿元,以后再用收过路费的方式偿还借款!

向企业以及老百姓借钱?这个动作太大了!立马,东莞市委这套班子就形成两种意见,赞同的自不必说,反对的则主要着眼于风险。

实际上,东莞的领导都不是胆小保守瞻前顾后之人,他们乍一听这个方案,也是怦然心动,因为经过这一个多月在基层的调研考察,他们也目睹了东莞的窘境,也清楚问题的症结,也希望能找到一个快速致富的良方妙策。但,这个别出心裁的集资方案也太离谱了,那可不是一般的风险啊!

首先,全国上下正在搞宏观调控,不主张搞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在这种大气候下,我们这么做不是和国家政策背道而驰吗?关键是现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后,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也开始谨慎,很多外商开始往回撤资。在这样的形势下,你怎么就能保证将来会有外商进来?

不光风险大,实施难度也大,老百姓的工作肯定不好做!这种担忧不是没有根据:前几年就有氮肥厂之类的东莞国有企业搞过集资,开始许诺得天花乱坠,可后来,这几个厂效益不好,亏了,老百姓的钱也没了影子。为这事老百姓怨声载道,还来过市里上访,到现在这笔钱还没还上,现在又向他们搞集资,他们还肯掏钱吗?

总而言之,不合时宜,集资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条路看上去前景并不令人乐观,何不等等再说?!

这事要是搁在一般人头上,也就几声浩叹,等等再说也不迟。但欧阳德不是一般人,认准的事绝不会轻易撤退,他当即表态,不能等,这个项目一定要上,这个款一定要筹!

紧接着,在进一步细化具体操作方案时,欧阳德又提出一个更令人咋舌的想法:所有东莞的车辆包括摩托车都要交费。理由是“你这些车辆要走这些路嘛,既然你要经过的话,你就得交费,只不过现在我一次性地提前把你过路费收上来了。”还有人头费,比如说企业的打工者,向他们每人收一百块钱,这笔钱跟企业的老板要;有固定工作的人,向他们每人借一个月工资……

所有人都感觉到,欧阳德此举乃背水一战。

集资方案向社会推出后,造成的强烈反响,完全没有出乎人们的预料。欧阳德立马陷入了老百姓口诛笔伐的围剿中。车主们骂爹骂娘,老板们牢骚满腹,老百姓更是难听话满天飞。一所学校的老师们因操作者没讲清缘由,看到自己无缘无故被借去一个月工资,愤怒了,一封揭发信告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

此时的欧阳德穿行在人们的不解和谩骂之中,在一个又一个巨浪的吞噬中艰难前行,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然而,无论如何,他必须把这件事往前推进。万事开头难,欧阳德便从动员机关人员做起,他要求大家“带头交钱,有多少钱交多少”。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入股,市委又开出比银行利息高一倍的优厚条件,14厘。欧阳德说:“我们也要给东莞人做点好事,利息高一点,给群众一点好处。另外,我们通过集资款把基础设施修好了,岂不是一举两得?”

这波未平,那波又起,老百姓的积极性又引发出银行战线的不满情绪,因为这一集资影响了他们的存款业务啊,于是东莞5家银行的领导便私下联合起来,也准备来封告状信。欧阳德听说后,赶紧召集他们开会,耐心向他们解释:“东莞的存款递增100个亿,我们的集资才10个亿,这根本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存款啊……”欧阳德说得有理有据,几位领导听后,思想竟也通了很多。算了,不告了。

正当集资风波闹到中央还没完全消停,偏又冒出另一档子麻烦事来。

这档子麻烦事和刚刚开工修建的第一条路有关。

第一条路叫莞长路,起于莞城止于长安镇,途经大岭山镇。

按理说这条路在外人看上去没什么问题,可稍一打听,问题就来了,因为那个大岭山镇偏偏是欧阳德的家乡。于是乎,欧阳德“徇私舞弊、以权谋私”之类的话就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老百姓本来就对集资一事抱有一肚子怨气,一看原来是市里的大领导为了自己的家乡做贡献,这能不让人愤怒吗?愤怒中的老百姓一呼百应:告他去!于是便也有了本章开头郑锦滔市长被梁灵光省长叫去问话的那一幕。

那天,在梁灵光的办公室里,郑锦滔一五一十地向省长汇报起事情的来龙去脉:“省长,其实一开始我们的确没打算先修莞长路,也是想要先修107国道那条路的。但后来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您看,这是107国道,如果先修这条路,那么修路时,这条路的交通肯定要受影响,但是这条路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莞城、厚街、虎门、长安这些地方去深圳都必须经过这条路,是惟一的一条路,而且这些地方去深圳的车最多。车一多,我们再修路,那么,这条路就很容易被堵死,这样外商的货车就麻烦了,问题就严重了,肯定会影响生产。所以我们就琢磨,应该先修好莞长路……”

其间,梁灵光一直聚精会神地听着。听完郑锦滔的汇报,他点头表态:“我明白了。你们这么做是没问题的。”

回到东莞,郑锦滔立即组织召开全体干部大会,把修这条路的原因又向大家做了详细解释,让基层干部再逐一将这件事向群众解释清楚,把误会消除掉。

“路开通后我们才发现,市里面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东莞到广州,从莞长路出发比绕到虎门长安走,短了13。5公里。从长远来说,节省多少油量,节省多少时间啊。”一位老东莞人这样告诉笔者。

种种风波尘埃落定,东莞升为地级市后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大战开始了。

从1989年初开始修路,到1994年,4条主干道和13条联网公路才全部全线贯通。不要小看这几条路,这可是东莞交通的大动脉,也让东莞的城市建设上了一层楼。所以,很多人都说,东莞路网的正式完善,还是从4条主干道修成才开始算。1995年,东莞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92。9公里,而全国平均公路密度仅为11。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东莞公路建设居全国领先地位。

1992年,对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是个让人们难以忘却的年份。这一年的年初,邓小平同志来到湖北、广东、上海考察,发表了一系列的讲话,“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如同一股暖流,一下子温暖了东莞大地,也使得持观望态度的外商们立即行动起来。

东莞人这时发现,东莞的这一特立独行可真是占尽了便宜,在当时治理整顿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处于缓建状态,故而当时的水泥钢材价格猛落,东莞此时不但捡了个成本低的便宜,一公里的公路成本仅400万元左右,同时还救活了自己的一些水泥厂,看到东莞的基础建设响起凯旋之歌时,中山、南海等城市过来一瞧,纷纷发出“东莞超前”的感叹,当他们也回去跟进时,此时的成本已翻上了一番,800万元建一公里都打不住。

不仅如此,此时的东莞更是抢足天时,成了纷纷进来的外商们的首选之地。在这么一个明朗化的喜人形势下,“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无路不富”这句话的效应在东莞也变得立竿见影。

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差,东莞一个龙腾,一下子跃到了“四小虎”之首。

这一跃,跃得漂亮,跃得奇丽,跃出了东莞改革开放史上的又一个华彩!

●升级后的全面升级

当东莞这一轮的基础建设差不多告一段落时,东莞人突然发现,身边的台湾人开始多了起来。

实际上,刚刚升为地级市的东莞,在大修道路的同时,也进入了一个全民大招商的轰轰烈烈的新阶段。穿针引线,以乡引乡,渐渐地,香港人把台湾人也给介绍进来了。

招商升级了!

近20年之后,在东莞的台商及眷属已超过10万人,是全国台商聚集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截至2007年底,东莞累计引进台资企业6000多家,引资额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十分之一,台资企业占全市外资企业总数的40%;累计实际利用台资103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额的三分之一;台资企业进出口额占全市外资进出口总额的40%;全市IT企业中有半数都是台资IT企业。

说到东莞后来的当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不能不提石碣。

早年,石碣之所以为世人所知,是因为它是明末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