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武公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忠武公传奇-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起令牌一折两截,涕泪横流地说道,斩不得也,斩不得!

就这样,忠武公结束了他的百年演艺生涯。

正文四十四

在大元朝,凡是说了算的人基本上都是吃牛羊肉长大的,他们一吃米饭就拉稀。大家都知道,领导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自然是十分的重要。于是,政府便做了一件比猪还要蠢的事情,大搞“退耕为牧”工程。一律不准种植水稻和小麦,而是让万顷良田野草丛生,好“风吹草低见牛羊”。老百姓只能在一些边边角角的瘠地上种粮,风调雨顺还好,天公一怒便颗粒无收。你还不能说闲话发牢骚。因为政府养的官军只做两件事,一是收钱,二是镇压反革命。你要稍有异动,官军就会骑马来镇压。为了避免动乱,政府还规定老百姓三家共一把锄头,五家共一把菜刀,还要指定专人保管,轮流申请使用。就连挫子剪刀都被政府列为管制刀具。劁猪匠剃头佬一律编入军籍。那年月,老百姓想剃个头,先要书面申请,交纳维护社会稳定保证金,还要找一个国家干部来担保。申请逐级签字批准后,就有两个武装警察来验明正身,反绑着你的双手,武装押送到兵营里去剃。原因就是怕你夺了剃刀去造反。程序如此繁琐,许多老百姓一辈子都只剃两次头。一次是结婚娶媳妇的时候,一次是死了进棺材的时候。就是这最后一次也要逐级申请,最后由丧家雇人抬到兵营里去剃。

那时候,皇上们都认为管理国家跟放牛放羊没什么两样,老百姓的命奇贱。不管你是故意还是过失,一条人命只须向政府交纳一头驴的罚款便可免罪。这样一来,全国的老百姓都认为活得没什么意思,大家便你追我赶的纷纷自杀。但自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你真心实意的要抹脖子还真就找不到一把刀。因此,投河上吊、**跳崖的比比皆是,甚至还有请别人掐死自己的。今天的许多自杀方法,都是那个时候发明的。比喻说今天的吞金自杀法,那个时候无金可吞,不想活的人便跑到河滩上去吞鸡蛋大的鹅卵石。他们把河泥抹在鹅卵石上起润化作用,以免卡在喉间,一粒接着一粒地吞,直到石头坠破他们的胃。再比喻说今天的卧轨自杀法,那个时候没有火车,无轨可卧,不想活的人便赤条条躺在官道上,手里举着一块“请轧死我吧”的牌子,等着官家的马车从他的身上碾过。这块牌子很重要,有了这块牌子,车夫不但可免过失杀人之责,还可以拿着牌子到政府去领取相当于一个大洋的协助执行费。特别是上吊自杀法,以其死相好成本低而备受自杀者的青睐,但仿效的人多了也很不雅观。许多村口的大树上,常常是晒干鱼一样,左一个右一个,甚至是三五个一串,也没人收尸,最后都挂成了一串串的骨架。

一些没有勇气自杀的人,对待生命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态度。就拿添丁进口来说吧,不但不认为是喜事,因为又多了一张嘴吃饭反而认为是灾难。妇女们一怀孕就唉声叹气,又没钱买堕胎药,只好整天地在地坎间跳上跳下。有没流产勉强生下来的,做父亲的连个名字也不愿意取,什么日子生的就在前面加个姓了事。姓王的孩子初八出生,就叫王八。姓姬的孩子初八出生,就叫姬八。就拿伟大的明太祖朱元璋皇帝来说吧,他爹还算是有些耐心,八月初八生的,就叫朱重八(没叫朱八八),这可算得上是当时最文气的名字了。上溯几代都是如此,他爹叫朱五四。他爷爷叫朱初一。他太爷爷叫朱四九。还往上溯,太太爷爷,太太太爷爷都是这么个叫法。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就象你用板砖去压一只蛤蟆,如果压得它不能透气,还想它不挣扎那是不可能的。自大元朝代宋以来,朱重八的家庭就一直走背运,“退耕为牧”后,田地本来就少,但还是种谷逢旱,植桑遇涝,养猪猪死,养鸡鸡瘟。肩挑人驮的贩点私货,不是遇到官兵就是碰见强盗,常常闹得血本无归。在大元朝,任你饿殍遍野,哀鸿满地,政府从来就没有什么救济的概念。到了他父亲当家的时候,朱家成了方圆百里有名的欠税大户,全家人整天的躲着官兵的追捕,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如果按照今天的规矩给他家划个阶级成份的话,那就是典型的赤贫。一千三百四十四年,一场瘟疫之后,他家的人都死得差不多了。为了混口饭吃,朱重八只好到皇觉寺去做杂僧,刚喝了五十天稀饭,寺里也挺不住了,主持只好宣布罢粥散僧。十六岁的朱重八便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要饭花子。要饭的营生大家都知道,碰到好心人还给碗残汤,碰到坏人不但不给吃的还要唆狗咬你。朱重八没有办法,只好投了郭子兴去造反。这才有了大明朝,有了明太祖朱元璋。

忠武公演戏砸了场子,害得阶级兄弟们不但没得到赏钱,差点连脑袋都要搬家。幸亏那些看戏的王公们没什么文化,他们看的只是热闹,也没谁愿意管那戏里的窦娥是当斩呢还是当放,虽然不高兴,但也没有深究。否则的话,把忠武公当做“大雕”弯弓一箭射死也是不足为奇的。但长安秦腔剧团的全体演职人员都是极讲职业道德的,大家一致通过了将他永远开除出团的决议。当然,大家都深知演砸了场子没有赏钱事小,要是演掉了脑袋那就太不花算了。忠武公只好怀着一颗愧疚的心,再次回到老家江洲。

江洲,北枕长江,南依匡庐,东临鄱阳湖。这里一向是南北交通之冲,人口稠密之地,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大汉朝的时候,羽扇纶巾的周公瑾就是在这里和小乔姑娘谈情说爱的。大晋朝的时候,五柳先生陶渊明就是在这里饮酒赋诗,连县委书记都不愿意做。大唐朝的时候,浔阳江头夜夜笙歌,燕语莺啼,也并不逊于十里秦淮。大宋朝的时候,张横张顺兄弟一叶扁舟,网罾而渔,逍遥自在。江洲人自古以来,过的虽然不是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山上麋鹿雉兔,水里蟹鳖鱼虾,田野阡陌纵横,也从来就没有饿着冷着。

但是,到了大元朝却因为那个要命的“退耕为牧”工程,搞得原本富庶的江洲民不聊生。当时,长江中游的兴国、蕲黄、江洲一带流传着“虎不食人牛食人,狼不食人羊食人。狼豺虎豹都不怕。杀尽牛羊方太平”的谣谶。那年月,只要是个男人都有造反的心思。于是,在长河中游一带,罗田的布贩子徐寿辉,麻城的铁匠邹普胜,沔阳的县政府小秘书陈友谅等,都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了。就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袁卅和尚彭莹玉都愤而破戒,揭竿而起。最后,有些文化的陈友谅一枝独秀,于江洲称汉王,建立大汉政权。

大家都知道,忠武公是个富有大汉情结的人。其实呢,那时候的中原大地上许多人都富有大汉情结。屈指一算,自曹魏代汉以来,一千余年间,蜀汉、成汉、前汉、北汉、南汉,到陈友谅的陈汉已是第七个大汉政权了。如今,又有人打着驱除胡虏,复立大汉的旗号,还把国都定在了江洲,忠武公怎么还坐得住呢?他主动晋见汉王陈友谅,说烈士幕年壮心不己,要为复立大汉奉献余热。汉王一听说光武先帝义弟来投,十分高兴。

从此,忠武公又在陈友谅的大汉朝延里做起官来。但是,这个大汉皇帝的运气总是很糟糕,打起仗来胜少败多。有一回被政府军撵兔子一样打得七零八落,最后只剩下十几个人七八条枪。他们赶紧脱了军装丢了武器装成生意人。一个政府军的小头目厉声喝问,你姓什么?吓得大汉皇帝魂飞魄散,说不出话来,只知道一个劲地用手指头戳天。他原本的意思是想说老子就是大汉天子陈友谅,你小子今天走了狗屎运,算是立了奇功了。还是忠武公沉稳,循着陈友谅的手指头一望,正好看见树杈上的一个雀窠,便随机应道,官爷,我们老板姓柯。这一回,大汉皇帝陈友谅算是捡了一条性命。但是没几年,在鄱阳湖大战中,他被朱元璋的部将一箭射中左眼当即阵亡。其子陈理只好开城纳降。第七个大汉王朝从立国到亡国前后不到五年时间,堪称历史上寿命最短的大汉王朝。

忠武公随陈理一起被押解到应天府。朱元璋封陈理为归德候,派人把他送到高丽,天天按摩洗面吃泡菜,过着安逸的寓公生活。忠武公要求随陈理一起去高丽,太祖不允,对他说,你不就是那个“指窠救主”的忠武公吗?忠诚可嘉。听说你早年追随光武先帝革命,功勋卓著,今年都一千三百多岁了,真是国宝啊。大明天朝百废待兴,人才奇缺。朕基本上就是个文盲,还要先辈鼎力辅佐啊。忠武公说忠臣不事二主,请皇上另择高明。朱重八脸一黑厉声说道,就这么定了。另外,太祖还赐陈友谅子孙从此改姓柯,列柯氏第六房,这就是“六房柯本姓陈”的渊源。

对于忠武公而言,整个大明朝也是一个风生水起的时代。自一千三百六十四年随陈理降明,至闯叔攻陷北京城亡明,凡二百八十年,他虽然受到过无数次的审查,但中央六部他差不多都任过职。总体而言,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当以明穆宗隆庆四年海瑞二次罢官为分水岭。前一阶段,他在太祖皇帝的模范带领下,立志服务大明,奉献余热,拯救苍生。后一阶段,因扶桑矮子总是想到大明朝来发洋财,杀我百姓,掠我财物,他立志要与扶桑人血战到底,御辱卫国。

前面说到忠武公要求随陈理侨迁高丽,没有得到太祖的允许。可以说,文盲皇帝朱重八根本就不讲理,把他强留朝中为官,几乎是无异于绑架。开始是把他安排在礼部,做着正三品的大学士,名义上是说他年事太高,又没有家眷,特别给他安排了工作秘书和生活秘书,实际上就是在他身边安插了两个卧底的克格勃,以防他的异动。忠武公心里自然不爽,天天过着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清闲生活。

那段时间,他总是沉浸在大汉朝的幸福生活之中,特别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