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望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后望书-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麻浩崖墓附近打造了“巴米扬大佛”?——问题的关键,正如乐山的官方意见所说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体制上的问题在哪里,怎样造成的?

原来,东方佛都公司是在市场经济中的大潮中,由乐山市文化部门举办“以景养景”的企业,乐山大佛是由文化部门主管的,于是其公司有了进入“大佛景区”的优先。后来虽然经过改制、脱钩等等,但这家公司已经在大佛景区“扎根”,而且取得了一片景区几十年的“经营权”。问题“遗留”下来了,就像父母与孩子虽然已经分家,但你要让搬他出去住,自立门户,不那么容易。

不仅仅是乐山大佛。

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谈薄,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什么称为文化与自然遗产?其核心价值是什么,保护的意义何在?对此许多人不甚了了。

一些景区和古迹,从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起,就需要投入资金,进行环境整治和宣传包装。其出发点很明确,就是为了拿一块旅游“金牌”,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申报成功之后当然要加强开发利用,把投下去的钱赚回来。有的景区花的是银行货款,借债还钱,天经地义。

宣传材料里讲的“双赢”,“开发与保护并重”只是做做表面文章。申报前的评估是一回事,拿到“金牌”后又是一回事。只开发不保护、超负荷利用、不计后果地开发,盲目扩张建景区和服务设施——总之“把蛋糕做大”。事实证明,增设人工化景点和游乐项目,兴建宾馆餐饮店铺一条街等,往往把景点弄得不伦不类。

黄山在皖南的徽州境内。

徽州是一个有着深厚商业与文化积淀的地方。

黄山与徽州的关系,是一个景区与一座城市。就像衡山与衡阳市、泰山与泰安市、西湖与杭州市,以及雁荡山与温州、乐清市,华山与华阴县。

上世纪80年代,徽州撤地之时,终于把黄山市的名称从黄山所在地移到了徽州。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利用黄山来提高徽州的“知名度”?

徽州是不是要改成黄山市,争论进行了10多年,至今还在继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其中隐含了某些领导以黄山的旅游业“带动”徽州经济发展的初衷。

有的游客从黄山市下火车,却发现阴差阳错,只是黄山市政府所在地屯溪镇,离真正的黄山还有好多路。原来的黄山市改为“黄山区”后,山上与山下被分为了两个县级行政管理部门。

徽州从地图上“消失了”。

是文化、景区与历史定位的迷失?

这几年,专家们一再谈到黄山北海景区的“城市化”问题。

根据黄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应该是“山上游,山下住”。由于山上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和山下的黄山区行政上分设,互不隶属。为了使“肥水”不流山下,山上搞了很多宾馆餐饮,为了留住游客,下午索道早早停止运营,致使山上居住的游客和管理人员不断增多,景区“城市化”的趋势加剧。山上人多,就有水源的供应问题,于是就修建大坝引水上山。发展旅游带来的很大一部分经济效益,归了上市企业,由广大股东分享、或用来填补其他经营造成的亏损。而黄山周边地区,并未从黄山的旅游开发中得到太多的好处,反而有贫困化加剧的现象。

论及景区或自然遗产的管理体制问题混乱、商业化经营的原因,地方决策者均称国家投入太少,地方政府资金缺乏,无力进行整修和保护,不得不引入“社会资金”,改造基础设施,以“提升品位”。企业化经营——把自然与文化遗产交给公司经营,“捆绑上市”。身份既是政府官员,又是上市公司的老板,各种好处都占了,当然乐意。

我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景区都有盲目开发的项目,如兴建宾馆、扩大景点,有负债治理留下的巨额贷款。景区有什么可经营的?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投入者的回报要主要着眼于“门票”。

门票是最稳定的,只要不断提价就能增加收入。峨眉山在“上市”时规定,每年门票收入的50%(一年3500万元左右)归上市公司。企业的着眼点是经济效益,是滚动发展,这无可厚非。于是,余下来的钱,除去管理费用,用于保护景点的资金,往往并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部门都是国家的“事业单位”,在地方“铁饭碗”越来越少的今天,又垄断着资源,往往还被有关领导不断塞进有关系的人员,更显得机构臃肿,冗员过多。

新华社有一篇内参反映一个著名石窟经费严重不足。我问博物馆馆长,80元一张的门票价格不低啊,而且几乎是纯收入。一个年产值几亿元产值的企业,哪一家有三四千万的利润啊?

博物馆馆长说出了经费不足的主要原因。他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贷了一些款。本来还贷是有能力的。但门票收入大部分要上交地方财政,这是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留给我们的就很少了。博物馆有一百四五十人,其实只要一半人就够了。可现在有用的专业人才进不来,又不得不接收安置领导的关系户。

泰山前几年提出要把泰山极顶建成一个“热闹非凡的天山人间”。

北京大学教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谢凝高是我的同乡。一次,国家文物局召开了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座谈会,谢先生一发言,我就听出了极浓的乡音,再后来,就和他成了朋友。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他曾数十次登上泰山。他说,登泰山在于一个“登”字,“登山如读史”,沿途有多少历史文化遗迹,有多少自然景观摩崖石刻啊,这些都需要细细的领略。

“五岳独尊”的泰山是神圣的。过去连皇帝到泰山都要下马步行登山,更不用说百官了。

登泰山至少需要两天时间,先在山下住一晚,拜谒东岳庙,再从一天门、中天门到南天门,斗母宫、经石峪、壶天阁、云步桥、五松亭、升仙坊,一路上慢慢走认真看,登上玉皇顶已是黄昏。在天街上徜徉,次日凌晨,早起观旭日东升,云海玉盘。现在,修建了三条索道,每小时往泰山极顶上的运量增加到1500人。用这样的速度,每天把数万人源源不断地送到0。6平方公里的岱顶上去,常常人满为患。花几十元钱买一张索道票,几十分钟就登顶了。旅游也有快餐,游客方便了,两三小时就可游完泰山岱顶的主要景点。不少游人坐车来,坐车去,拍几张照片,无需在山下住宿消费,体味不到自然和文化的意蕴。主要受益的是索道公司。对发展当地经济的好处也不多,泰安的老百姓和专家对此有不少意见。

木已成舟。再改,又要影响多方面已形成的利益格局,也难。

管理体制,触及了一些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层问题。

一个景区,文物、宗教、建设、林业、旅游、环保等多个部门分割管理。存在有利益大家争,遇事互相扯皮的状况。其表现是一个景区有多个桂冠:“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A旅游区”、佛教或道教协会等等。部门管理、地方管理,条块交叉。结果是谁也管不了谁。

陕西省秦始皇陵区文物十分丰富。负责秦俑博物馆文物遗址管理的是陕西省文物局下属的秦俑博物馆。负责秦始皇陵区文物遗址管理的是秦始皇陵文管所。仅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年门票收入就超过了一亿元。1998年底,陕西省颁发了《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由文物保护部门交由陕西省旅游集团公司负责全面经营和管理。

这一决定引起了文物部门的强烈反应。加快发展,就是把文物简单地变成旅游资源?兵马俑博物馆对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来说具有指标性。如果按照这一思路发展下去,北京故宫博物院、八达岭长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布达拉宫、曲阜孔庙等等,都应该交由旅游企业管理经营?

秦始皇陵周边保护区和阿房宫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地区,因缺乏有效管理,人为破坏严重。曲阜孔庙交由一家深圳公司管理后,发生了水洗“三孔”的事件,还有,在汽车送货的过程中,撞断了一块古碑。这些,都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2002年底召开的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针对陕西省改变秦始皇陵等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体制的错误做法,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国家文物局局长也赶往陕西,会同当地政府专题研究纠正这一问题。

文化遗产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事业,保护管理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由公司承包经营后,往往只注重投资回报,采取掠夺性经营、短期行为,游客越多越好,门票不断提价,而在保护和管理上却漏洞百出。所谓“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能有效地管理,只用来赚钱,精神文化功能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流失,所有权就成了一句空话。

黄山、峨眉山等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区“捆绑”上市,还有一大批后来者跃跃欲试。如果不是被紧急叫停,最后上市的早就不止是两家了。

三、武当山遇真宫:“破房子”大火映见了什么?

武当山古建筑群与故宫、颐和园、长城齐名,被誉为“挂在悬崖上的故宫”。

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书上写道: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地方之一,这里融合了感化的智慧、历史建筑和自然的美景,中国伟大的历史依然留在武当山。

遇真宫位于武当山下武当北路,是一座纪念道教先贤张三丰的大型文物建筑,也是武当山著名景点之一。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现存宫门、配殿、廊庑、真仙殿等建筑40多间。张三丰为武当拳的创始人,遇真宫是明朝永乐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