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祭卢沟桥--七七事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祭卢沟桥--七七事变-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次交涉先在张家口,后到北平秦德纯家中举行,谈判的主要对手是秦德纯和日方 首席代表土肥原贤二。所谓“秦土协定”就是以其二人命名。秦土交涉的结果是割让察 东6县,即沽源、康保、张北、宝昌、德化、商都。

1993年中日两国儿童夏令野营训练,也就是在这块当年被日本人强占去的土地上进 行。

土肥原与秦德纯在北中国的战场一直是谈判对抗的对手。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土 肥原大将作为甲级战犯,在远东国际法庭上受到审判。秦德纯是出席法庭的主要证人。

秦德纯在他的回忆录《诲诬谈往》中曾比较细微地谈到与土肥原谈判的经过。土肥 原笑嘻嘻地讲起他的外祖父一家自唐朝就来到日本,他也算1A4中国人。土肥原谈到他的 启蒙老师是中国的学者,他一生奠定的事业与启蒙老师是分不开的。进而告诉秦德纯谈 判的背后就是军队。言下之意,你不同意就动武。

秦德纯与其针锋相对争执了三天,秦当场郁愤吐血。第四天秦德纯突然同意在土肥 原提出的条件上签字,连土肥原都感到意外。秦德纯在他的回忆记录中提到这点,含混 地讲到请示了上级。是谁?没说。当时“何梅协定”刚刚签订,秦认为这不过是“何梅 协定”的翻版。争也无用,只好如此。同年11月蒋介石在庐山召见秦德纯的时候,秦力 图对自己签订这样蒙辱条约向蒋解释。蒋只是说不用解释了,这事不能怨你。同时对秦 大加慰勉。

西北军历来讲究行武关系,而排斥军校毕业的军官,而秦是典型的军校毕业军官。 秦德纯先后就读于陆军小学,陆军中学,陆军军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接受了系统的军事 教育。在西北军中是独一无二的。秦本人思维敏捷,才智出众,兵法兵书倒背如流,是 宋哲元的得力军师和帮手。此时,宋哲元被免去察哈尔省主席职务,即由秦代理,后在 卢沟桥事变之时,秦担任北平市长,凡宋不在之时,皆由秦主持军政。甚至蒋介石两次 召见宋哲元,宋都委秦代行。卢沟桥事变后,宋哲元因病退出战场去南岳衡山养病和去 四川绵阳,皆由秦德纯陪同。宋哲元在病危之际念念不忘到前线去看望袍泽弟兄,而也 主要想看看秦德纯,如秦德纯这样军校出身而受到宋哲元如北依重,也是因秦为人直而 不阿,智而不佞。

话说回来,此时察哈尔签订了“秦土协定”,察北大片领土让给日本人,此后,平 津也处危局,何应钦不得不和华北驻屯军司令官签订了“何梅协定”,其主要内容是取 消国民党在河北、北平、天津的党部;撤换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和北平、天津的市长;撤 退驻河北的中国军队;制止河北的一切抗日运动等。从此,中国在河北和察哈尔省的主 权大部丧失。这是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在对日政策上的一次最大妥协,而蒋介石对“何梅 协定”一说,一直持否定态度,多次饬令“何梅之间,并无协定”。事情是怎么回事? 怎么引起的?

我们引一段当时的文字:孙永勤部为热河义勇军之一,有众3000人,屡在热河南境,与日伪军队作游击战。 5月中旬,日军大举攻永勤,永勤逃至遵化,其地为停战区,按照塘沽协定,我军不得自 由派兵驻防,永勤遂得在该县征收粮秣,乘隙逃去。酒井(华北驻屯军参谋长)乃指此 为我方接济孙部,扰乱停战区治安,违反停战协定之罪状,又谓曾获义勇军委任状,上 有军委分会蒋、何衔名。但此证据并未提出。

胡、白暗杀案,即指胡思溥(国权报社长)、白逾桓(振报社长)之被刺。两报皆 在天津日租界发行,两人皆在日租界寓所被刺。两报言论,平日皆反对国民党,亲满亲 日。酒井谓白逾桓系日军使用人,其遇刺系蓝衣社所为。

酒井参谋长提出,将中央军第二师、第二十五师及于学忠第五十一军调出平津、河 北,调出蒋孝先宪兵第三团,取消国民党党部、蓝衣社(实无此组织,可能指复兴社) 的活动等十二条。如果国民政府承认这样条件,其等于平津河北成为军事空白。

协定交涉始于1935年5月29日,结束于6月10日,前后13天,共有4次。第一次为5月 29日,第二次为6月4日,第三次为6月9日,第四次为6月10日。谈判代表,日方是华北驻 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大佐,北平大使馆陆军副武官高桥坦。中方代表是陆军部长兼北平军 事委员会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10日交涉实际上是日方发出最后通牒。何应钦不敢在文 本上签字,只是口头承诺。日方仍逼迫不舍,何于6月13日凌晨3时惶惶然离平南下。行 后,派军委分会办公室主任鲍文樾告诉日方代表高桥:“何总长已南下,但其面诺之事,同人均仍一一使其完成。”

后高桥代拟两稿,第二稿原文:6月9日酒井参谋长所提出之各项期望,均予承诺且自动加以实施。

此致 梅津司令官宛,何应钦。

在此前后,日方华北驻屯军步兵不过10个中队,炮兵1个中队,总数不及2000人。而 且分驻秦皇岛、山海关、塘沽、军粮城、天津等处,天津驻军不足500人。而中国驻军包 括中央军,于学忠东北军,商震晋军,总数不下6万人。

在交涉中,酒井自称代表天津军(即华北驻屯军),高桥坦代表关东军。中国人当 然信以为实。以后资料证明,酒井在6月9日之后才有代表日方提出交涉资格。高桥坦自 始至终并不代表关东军,也不代表天津军。因为他们素嫌梅津美治郎司令官对华态度软 弱,乘梅津司令官赴长春与林陆相会商公务之际,企图造成既成事实进行诈骗。中方一 直畏怕关东军入关,其实东京参谋本部对关东军的权限范围早有明确规定,只限关东, 不准越至长城以南。所以说,中国方面的畏惧,并没有想象力造成的那么严重。

如把“何梅协定”说成酒井诈骗案,也许更确切些。

事情也有另外一面。当时日本国内实际上是军人左右政治,军部左右局势,而且军 队内部盛行着下先上之风,少壮军人们向往着“为国家做些事情”,向往着到“满洲” 做一番事业。往往是军人干出了事,政治家承认既成事实。这里引用日本联合通讯社杜 本重治的一段文字,可以借鉴:“天津驻屯军(即华北驻屯军)怀疑孙永勤得到河北省主席于学忠的支持,对于学 忠怀恨在心,并借此反对将公使馆升格(1935年5月17日日中两国公使级升格大使级。编 者注)。认为此时将公使馆升格,是对南京政府的支持。当时,日本陆军中央的少壮军 官、关东军、天津驻屯军的少壮军官,互相勾结,紧密配合。

有吉(新任日本驻中国大使。编者注)感到华北形势将一触即发,认为立即离日赴 任,将首当其冲,便决定延长在日逗留时间。正当此时,果然发生了一个大事件。即在 5月29日…“

话说回来,不管称《何梅协定》也好,叫“酒井诈骗案”也好,反正何应钦已承诺。 中央军、东北五十一军、宪兵团、国民党党部纷纷南下,平津空虚,国人震动。

这时候引出一个人来。谁?石友三。石友三何许人也?凡稍了解军阀混战历史的都 知道有个三反冯玉祥、三反蒋介石的反复小人石友三。前两年10万大军被打散了,现在 正乘时乱之际谋篡在平东湾平起事自治,已在聚集兵马进行大比武。怎样大比武,说起 来您不要笑话,就是挑选出百余名精壮好汉和弄来百余名妓女,都脱得赤条条的,互相 对站着,等石友三一声令下,就冲上去,干起那事儿。这叫练练雄风,交流体会。用在 战场上,就是把对手当成女界,用阳刚之气镇住阴柔。您说这样的队伍能打仗?不尽然, 找到了日本人做后台,有日本人支持,能不无往不胜!石友三带的人数不多,来敲古都 北平的大门,史称石友三叛乱。平津形势骤变,倒底怎样发展,令人揪心!

血祭卢沟桥——七七事变 第三章

重兵驻进平津话说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那是几朝古都,以北平为都城始于西周燕国,距今 已有3000多年,以后又有前燕、金、元、明、清及当今人民共和国定都于此。定都是建 国大事。为什么看中北京,自然是龙脉所系。历代著名风水家对北京都有论述,我们不 一一例举,这里不妨引用几段文字。宋代大学问家朱熹说:“冀都是正天地中间,好个 大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云中正高脊处,自脊以西之水则西流入于龙门西河,自脊从 东之水则东流入于海。前面黄河环绕,右畔是华山耸立为虎,自华来至中原为嵩山,是 为前案,江南诸山及五岭又为第三四重案,正谓此也。”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时,蒙古贵族巴图鲁曾劝忽必烈说:出燕之地,龙蟠虎踞, 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营天下,非定 都北燕不可。

明代燕王朱棣击退建文帝迁都北京,群臣对北京的形势又作了一番论证。有的说, 北京河山巩固,水甘土厚,民俗淳朴,物产丰富,诚天府之国,帝王之都也。也有的说, 北京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胜,诚帝王万世之 都。

清末民初,北京修了铁路其位置尤显重要。虽然1911年清宣统皇帝退位,但其仍是 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当时北京向四方修了铁路四条。一条是经天津山海关, 通往关外的北宁路。一条是经天津南下浦口、南京的津浦路。另一条是中国人自己设计 自己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路,即由北京经南口、居庸关、青龙桥达塞外张家口。现在 青龙桥旧车站还依然保留旧貌,铁路设计工程师詹天佑先生的铜像矗立着供后人瞻仰。 再有一条铁路,也是南控中原至关重要的京汉铁路。京汉铁路经丰台,过卢沟桥,沿着 太行山的缓缓斜坡一直通向中原重镇汉口。中间经过保定、石家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