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智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海经的智慧-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部纪录片是基于相当严格的科学实证,却与荒诞不经的《山经》讲述的几乎是同一内容。山经并没有BBC的特技和推理,他们只是很自然的记述了当时的生存环境。南山经记述了在渤海附近生存着犀和象,北山经记述了兕和牦牛生活在一起,南山经、北山经所记载的都是北方,这些必然是长毛的犀和象和人类生存在一起,这个情景在《长毛象之旅》中被演绎的活灵活现。
从地理位置上来,渤海北部地区与阿尔卑斯山相差并不多,而且在旅顺口地区也挖掘出过披毛犀的头骨化石(《科学时报》张非非2002年5月15日),那么无论是BBC还是《山经》都讲述了一个人类与犀象共舞的年代,这是一个巧合,还是一种必然呢?
不同的是,《长毛象之旅》假定的是三万年前,而《山经》的中山经地区已经开始了农耕作业,迄今所知,农耕作业的历史还不到一万年,也就是说,山经所记述的年代必然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渤海北部还存在着犀和象,另一个是农耕文化已经出现;这个年代是无法精确断定的,但可以近似的划在一万年前至八千年前(第四纪冰川末期)。
在一万五千年前,海平面降至最低,比现在的海平面低130~160米,那时的东海大陆架、渤海都是一片大草原。直到7000年前,才达到现在的高度。也就是说一万年前的地理面貌与现在大相径庭的,如果按照山经所描述的山脉趋势来按照现在的世界地图来对号入座,那一定是荒诞不经的。
其实认为《山经》是伪作的人,应该用同样的目光去衡量《长毛象之旅》,你会发现科学实证的《长毛象之旅》简直是破绽百出,而山经却禁得住百般挑剔。
事实上,我相信随着BBC的艰苦探索,他们努力再现初民和生物生存面貌的强烈渴望,他们会一步一步的走近《山经》,直到他们把《山经》奉为权威圭臬为止。因为山经不是推理而是记述,山经最缺少的就是假设。例如《长毛象之旅》中有一个细节就很令人费解,里面有的人类居然穿上了‘丝麻’制衣物(可能是‘丝麻’,但肯定不是兽皮,另有穿兽皮的尼安德塔人),这简直太不合逻辑了。

动物卷杂论(4)

五、鸟、怪鸟与神鸟的区别
《山经》作者对鸟、怪鸟、神鸟的区分态度很明显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先来看几个南山经的例子。
“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遗,多怪鸟,凯风自是出。”
“灌湘之山,上多木,无草;多怪鸟,无兽。”
凤凰在我们的眼里绝对是神鸟了,而《山经》作者却不认为有什么异样,这三段话都律属于南次三经,也就是说这个作者看待鸟和怪鸟是有区别的。
凤凰和麒麟是被孔老夫子神化的,麒麟被杀了,孔老夫子生气的连书都不编了。其实《山经》对凤凰的描述非常朴实,‘其状如鸡,五采而文’不过是后面加了几个莫名其妙的词‘德、义、理、仁、信’,说穿了也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是对凤凰身体每部分的花纹作个定义罢了。
孔老夫子和人们认为凤凰很神,是因为凤凰是吉祥鸟,‘见则天下安宁’,其实这也没什么特别的,不过为了解释清楚,说一些题外的话。
在古代甚至远古,人们的生存环境是非常恶劣的,不仅要防备野兽的袭击,还要防备人类的互相残杀,更要防备大自然的灾变。危害最大的是兵灾,其次就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也最为复杂,比如1976年唐山的地震、1979年庞贝的火山爆发、泗州的水灾(十七世纪末沉入湖底),1871年芝加哥的火灾,约376年楼兰古城的旱灾(水竭弃城),1961年伯利兹城的风灾(飓风摧毁)等等,各种类型的灾害让人们提心吊胆,人们在无奈之余也开始想要预知这些灾害。
最常见的预知方法莫过于俗谚了,“震前动物有预兆;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冬眠麻蛇早出洞;鱼儿惊慌水面跳。”这是预测地震的土办法,灵不灵呢?不是总灵,但这是一个普遍的震前现象,人们在现有的知识水准下,还无法完全预测自然灾害,通过动物的异常表现来获得某些预感,是非常正常而且颇有效果的。
那么《五藏山经》所作的很大一部分努力就是在灾异的预知上,如“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南山经》)”对于洪水的预报,我们熟知的是蚂蚁,每当洪水欲来之时,蚂蚁们便摆开一字长蛇阵,搬迁到安全之地,那么这种类似猴子的动物长右有没有能力预知洪水呢?这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想来是不会太稀奇的,既然蚂蚁可以,长右也许就有这种灾害的感知能力。
《山经》中的动物有的能预知水灾,有的能预知火灾,有的能预知旱灾,有的能预知兵灾、风灾,当然也有凤凰这样的动物能预知‘天下安宁’。
这些结论,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去苛刻的要求,就像蚂蚁是印第安人预知洪水的一个‘工具’一样,这很朴素很简陋但是很实用!至于说有没有科学道理,那是现在科学还无法完全解释的东西。
所以说凤凰没有任何奇怪之处,不过是一种普普通通的鸟类,如果你翻开《说文解字》,看看古文的‘凤凰’怎么写?我相信你一看那个字型,就知道那只鸟是一只开屏的孔雀!当然了,我并不想去证明凤凰就是孔雀,但凤凰和孔雀一样,没什么稀奇的。
山经作者认为凤凰是普通的鸟,他却认为另有鸟是怪鸟。旄山、灌湘山都有怪鸟,这些怪鸟连样子都没见到,更没有名字,这引起我们很大的兴趣,原来山经作者也不是无所不知的,他只能用怪鸟来概括这些‘未知’的鸟。他们很诚实!
也有我们无法解释的‘神鸟’,“昆仑之丘,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山经的作者不认为这鸟很神奇,就是鸟,也不怪,也不神,但是他说的我们却没法解释!主要的困难就在‘百服’,‘服’可以和‘伏’、‘复’通用,有‘务’或‘事’的意思,比如说务农、服田、服马、都是类似的意思。当然也可以解释成‘衣服’或者‘部落’、‘地方’,但这都无法形成一种确凿的观点。我们也只好等待后来人作一个切实可靠的解释。
不过呢,可以绕开这个难题来举个例子。例如大公鸡,我模仿《山经》来描述一下,“有鸟焉,状如鸡,是司天之晓也!”这不过是一只公鸡,我就能把它写得神乎其神,有错吗?公鸡的职责不就是打鸣报晓吗?再如“有兽焉,状如犬,是司帝之囿也”这是什么?不过看园的狗而已!
所以说,我不认为这个神鸟有多神,而山经的作者也没说它神!完全是我们不能理解之后的神化。至于兽、怪兽、神兽也是这样的一个逻辑,限于篇幅,就不再罗嗦了。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山经的作者非常诚实,他不知道的鸟兽鱼,他会统称为‘怪鸟’、‘怪兽’、‘怪鱼’。
《山经》作者对许多三头六臂、六目四耳的鸟兽,并没认为它们怪,反而说有比它们还古怪的动物,那些古怪的鸟兽也许躲藏得太深了,令人无法发现,或者是干脆就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于是,山经作者发出一声感叹,“自密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经文中记载的还不够怪吗?还有‘皆异物焉’,我们也只能长叹一声,不知所言了~

动物卷杂论(5)

六、龙的传说
龙对中国人太重要了,没有龙,我们大概都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传人了。孔子告辞老子出来,连叹“真神龙也!”这自然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之语,它可没说老子是什么‘神猪’或者‘神马’。再有这要是在古代,帝王总自称是‘真龙天子’,我要是说龙和猪马差不多,一点也不稀奇,那肯定是杀头之罪。
为什么我说‘龙’一点也不神呢?还是仔细的瞧瞧山海经,在五藏山经中,描绘了许多奇珍异兽,那么我提个儿童般的问题,‘山经里为什么没有记载猪马牛羊?’我猜你应该这么回答:“傻孩子,猪马牛羊太常见了,有几个人没见过?所以根本不用详细的描述。”
那么我继续刨根问底,‘山经里为什么没有记载虎豹龙蛇?’这个问题应该有点难度了,但你可能还会硬撑下去。“虎豹蛇也是很常见的动物,但是龙根本没人见过,所以就没有描述这些动物。”
问题就在这里,山经为什么大张旗鼓的描述鹦鹉、凤凰、犰狳之类的动物,却对‘鸡犬猪羊、虎豹龙蛇’漠然视之呢?
山经里还是经常提到龙的,但是‘龙’不是作为一个奇怪的动物出现的,而是一个简单的类比对象出现的。
“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神皆龙身而人面”、“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这样的类比非常多。
“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其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
这些神的样子很怪,不过并不稀奇,无非是蛇身、马身、彘身、龙身,类比有一个原则,就是用最常见的动物来类比。比如说,用兔子来类比犰狳,是非常惟妙惟肖的,如果用一种没见过的动物来类比,比如说‘肥遗’,那你就晕啦,“肥遗是个什么东西啊?”换一种说法,有一天外星人来了,你给他讲犰狳,你说犰狳类似兔子,外星人就问啦,“兔子是个什么东西啊?”
这时候你可能非常头疼,不知道如何解释,这就是我们的主题,“久居芝兰之室,不觉其香;久居鲍鱼之肆,不觉其臭。”
山经的作者本意是为了让你认识各种各样的山神动物,结果却说得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