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智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海经的智慧-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咄范加凶约旱纳哐酆蜕咦臁O忠阉偷酱笮艘吧镌啊!《镒冶挠伦邢覆炜春笏担松呤桥┐灞冉铣<牟萆撸挥邪胨曜笥遥晃薅尽3こ隽礁瞿源腔蛲槐涞慕峁9渴褂没б┘痢⑴┮⒒实榷曰肪吃斐晌廴荆伎赡芤⒄庵只蛲槐洹!【萘私猓飞吣壳霸萦纱笮艘吧镌氨;に茄佬卸镒一菇运薪徊窖芯俊!
6、 天府早报2001年11月5日“神猫”只有3只脚没尾巴。早报讯(记者李晓波)
7、 云南日报2001年11月30日昆明市东川区碧谷镇龙潭村第六村民小组李平家,有一头长了四只耳朵的小猪。郑加升、肖丽(春城晚报)
8、 哈尔滨日报2001年9月25日哈市道里区新农镇前肖家村发现一“怪物”:长着耗子头,蛇尾巴,鸡爪子,身体比一只猫还大。村里的居民没人认得,有的主张打死它,有的担心这是稀有动物,要喂养它。经东北林大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副院长吴建平鉴定,这个“怪物”是麝鼠,俗称“水耗子”。 记者曹晓霞。
9、2003年7月武汉专讯 近日,汉川市马口镇一居民家的一只猫一气生下6只小猫,其中4只竟连成一体。“昨日中午,记者在马口镇回归门附近的陈某家,看到了出生三天的“四连体”小猫,其中3只肚脐紧紧相连,另一只尾部与其他3只小猫的肚脐相连。4只小猫两黄两黑“拧”在一起,爬行时4只猫相互挣脱,并因疼痛而嘶叫。陈某称,7月29日上午10时,母猫经过两天挣扎,异常难受地生出“连体猫”,现在6只小猫和猫妈妈的身体状况都很好。武汉大学环境科学院胡鸿兴教授分析,可能是猫胎在发育时,某个部分挨在了一起。也不排除受基因突变,或环境、营养等因素影响所致。”《武汉晚报》
以上所叙述的都是为了证明一个问题,就是基因突变是真实存在的,“三首、六目、六足、三翼”“九尾四耳”“九头鸟”“两头蛇”这些都是极有可能存在过的,如果上面的例子还不够说服力的话,那么林景星博士(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现代生态地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的文章可以打消很多人的疑虑,具体可参见《自然之友通讯2001年第1期》“环境变化与生命和人群健康的关系”(自然之友的网站是http://。fon。org。cn)由于篇幅太长,所以在这里只引用林博士的一个例子。
“一个青蛙三条腿。1995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河流和湿地里发现青蛙三条腿,严重畸形。开始争论很大,有人认为这是偶然现象,不是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来在美国南部、东部、中西部和加拿大都发现畸形青蛙,达10%。其中有一种叫雕蛙,畸形个体达75%,比例很高。这么高畸形的个体,有必然原因。后来明尼苏达州的研究人员把畸形青蛙地区的水取来用非洲的瓜蛙作实验。结果证明在这种水里培养的瓜蛙100%的胚胎畸形。这说明不是个体的畸变,而是环境污染造成的结果。这个是外国的情况,中国也有。”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无法再回避这种现实,动物的基因突变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两头也好,九头也好,存在的可能性几乎是99%。
“柢山。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南山经)”“尧光山,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这两种动物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是这里却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冬眠’,我们再次发现,山海经的作者并没有刻意的去夸大事实,只是因为他不了解什么是冬眠,所以才用了‘冬死而复生’这样的词语,让我们看来比较的奇怪和神化。
“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西山经)”我们知道鹤类、鹳类、鹭类、鹜类(所有涉类)睡觉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是‘金鸡独立’,这正好是夜晚鹤类睡觉的情景。
“太华之山,有蛇焉,名曰肥(虫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西山经)”从常理来推测,这是一条怪蛇,甚至是神化。但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不是怪蛇,而是昆虫!什么叫昆虫?从生物学常识的角度来说,有头胸腹,六足四翼,一对触角、骨包皮。古人没有这种概念,他们只是类似的归类,身子又细又长的叫蛇,那么体型差不多的都归到蛇类。我们要找一种和蛇类似的昆虫,我可以信手举两个,一个是蜻蜓、一个是竹节虫。你可能说蜻蜓太小了,实际上蜻蜓种类很多,最长的大约17厘米,不比蛇短很多;竹节虫则比较合适,身长约27厘米(马来半岛产)。竹节虫收着翅膀的确像僵死的蛇,就是身体太直了。
“带山,有鸟焉,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名曰鵸(余鸟),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北山经)”“亶爰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南山经)” 自为牝牡并不是很奇怪的事,黄蟮、蜗牛、蚂蟥、蚯蚓都是雌雄同体。大多数鱼类是雌雄异体,卵生。另外,还有少数鱼类为雌雄同体,如鮨属的多种鱼,能自体受精。黄鳝可产生性逆转,即生殖腺从胚胎到成体都是卵巢,只能产生卵子,发育到成体产卵后的卵巢逐渐转化为精巢,产生精子,从而变成雄性。一般来说哺乳动物是没有雌雄同体的。但是科技日报 (2000…09…11)报道:科学家在北极附近的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发现,在当地生活的北极熊有部分呈现出雌雄同体的性征。科学家认为,这是环境日益恶化引起的后果。岛上约3000头北极熊中,已有1。2%呈现出雌雄同体的变异。中新社广州2001年12月15日电:中山大学附属一院邓春华教授给十六岁的天生雌雄同体的“小叶“(经诊断为“假两性畸型……真男而假女型”,)
作了变性手术。海南日报2001年11月2日报道了一只雌雄同体的羊。诸如此类的雌雄同体的例子不胜枚举,限于篇幅也限于确凿证据就不一一列出了,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山海经的绝大部分描述,都是真实而客观的。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山经和海经的差异。

五藏山经概论(3)

“梁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北山经)”
“犲山,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东山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海外北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大荒北经)”
看了这些话可能吓了一跳,因为前后矛盾,北山经和东山经是比较朴实和简陋的,并没有把‘夸父’神化,只不过稍微提及了一下,与常见动物无贰;但是海外北经、大荒北经则比较神化夸父,而且记载实在有嫌详细丰满并且不可思议,这和山经作者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由此可见山经与海经的作者不是一个人。山经在尽力的描述山水金玉、动物植物形象及用途,祭祀方法及山神。海经则彻底放弃了对地理、矿产、动植物、祭祀方法的描述。它的叙事方式类似于记载掌故、佚文一般,再也没有实用的态度了,如“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海外南经)” 再如“雷泽中有雷神,龙首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海内东经)”诸如此类,这种神化的描述,使得整部《山海经》的可信性大大下降了,但是我们不妨抛开那些故意神化的词语,直接探求那个年代的真实。(关于海荒经的真实性,容后文详述。)
综上所述,五藏山经对于鸟兽的描述基本上是真实的,但是由于词汇的缺乏,造成了大量的拼凑概念,“鸱目蛇尾”、“人舌能言”、“人面鱼身”“一首十身”诸如此类,都是可以理解的。举一个例子,一个人身上长了些类似鳞片的东西(这不是不可能的事件),你来描述这个人,你最需要的词语是‘鳞片’,但是你不能用这词(那时候还没有产生这个词,或者这个词还不普及),你只好用已知的动物来类比,你可能选择‘龙’‘鱼’‘蛇’这些有鳞片的动物,所以你的答案不外乎“人首龙身”“人首鱼身”“人首蛇身”,《山海经》中的大多类比都是这样产生的,只因为一个词语‘鳞片’,你就把一个稍有点奇怪的人描述成了古怪的动物。而且我们发现“三首”“九头”“九尾”“四首十六足”这些非常莫名其妙的动物,我们身边就可以制造,其中环境污染导致的基因突变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动物,如果政府开放禁令,生物学家打乱基因重组,几乎可以产生任何古怪的动物。至于‘六足四翼’、‘一足’这类的怪异多是初民概念不清或者观察不仔细造成的,那更谈不上荒诞。
当然,也有一些怪兽是我们无法解释的,这些无需避讳,例如,南山经中记载了一种水中兽,状如雕,有角,食人,是为蛊雕。我的生物学记忆中没有有角的动物吃人。比如说非洲野牛,异常凶猛,能撕碎狮子,但它是吃草的。讲个故事吧,法国18世纪有个古生物学家叫居维叶,一天晚上,月光满地,居维叶在睡觉,一个学生装扮成有蹄有角的动物发出怪叫来吓唬他,居维叶看了一眼,“你有角有蹄子,你是吃草的。”说完了又接着睡。这样的怪兽我们就很难解释,只能暂且存疑了。
二、残破的地图
这更是一个艰难的问题,海内外学者关于《山海经》的地理研究众说纷纭。有“云南圈”、“两河流域圈”、“中国圈”、“亚洲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