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者-部长与国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奠基者-部长与国家-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全矿开展“谈身世,吐苦水”的阶级教育活动,并彻底为“四五事件”平了反,工人们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油矿迅速恢复了生产,而且越干越好。有一次矿上一时现金出现了周转困难,该到给工人发工资时,矿上的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这事被彭总知道了,他立即找来后勤部长黎化南问道:“你手里还有多少银元?”黎部长说:“总共只有5万元银元。”彭总说:“全部给玉门先送去!他们那儿着急要给工人发工资呢!”第二天,这些钱就送到了玉门。

康世恩说到此处,感慨地:“中国的石油,有彭总的一片苦心啊!”

余秋里深情地点点头:“彭总主管军队工作,他比谁都更清楚油的重要性。现代战争中坦克没油,大炮没油,战车没油,不等于等死嘛!有一次总理对我说过,说彭老总有一段时间每次见了他就催问油搞得怎么样了?总理被问急了,双手一摊,说你这么着急要油,那你派部队的人去找油呀!这不,你我都是彭老总推荐来石油战线的,我们的责任不轻啊!”

踏上玉门油田的第一步,余秋里迎着西北高原习习的清风,心潮起伏。现在,他是来领略和指挥新中国最重要的油田开采新高潮的。

“这就是余部长啊?怎么一点儿架子都没有?”工人和干部们对新部长的到来,怀着十分好奇的心情,他们惊喜地发现,这位“少一只胳膊”的部长,所到之处,毫无官样,该说的该笑的,跟他们钻井工人没什么两样呀!至于吃的睡的,工人们是啥样,他“少一只胳膊”的人也啥样。有一回,“少一只胳膊”的人还提出要跟钻机工人上一天班。工人们哪好意思让“少一只胳膊”的人干一样的活嘛!于是提钻起钻时便将“少一只胳膊”的人挡在一边。“少一只胳膊”的人急了:“你们这是干啥?我又不是来吃闲饭的!”说着,就拨开人群,上前抓起钻杆就抬。工人发现这“少一只胳膊”的人力气一点不比他们小喔!

“少一只胳膊”的人看到自己扛上的钻杆,顺着隆隆轰鸣的钻机徐徐下至千米的地心深处时,站在机台上“呵呵呵”地笑个不停。

一个西北汉子悄悄上前握了握“少一只胳膊”人的那只右胳膊,不想被对方紧紧握住捏在手心里。“哎哟哟——”那西北汉子顿觉自己全身发酥。

“部长,你的一只手挺厉害的噢!”西北汉子涨红着脸,对“少一只胳膊”的人说。

余秋里风趣地挥动右拳,说:“你可别小看我只有一只胳膊,打仗时我就靠它端起机关枪嗒嗒嗒地扫哩!”

从此西北油田上,大伙儿都知道他们的部长虽比别人少一只胳膊,但论力气还是蛮大的喔!

工人和干部们最欣赏他们部长的还是看他在开会时的那种神态:个头不高,站在那儿,却像铁塔那么敦实。说起话来,声音却像山庙里的铜钟,声一出,震天动地。再看他挥胳膊时的气势,比沙漠里刮起的沙尘暴还厉害!一切挡路绊脚的乱石,在他铁臂挥动之间,都会惊得满地乱滚,无地藏躲。要说他表扬你时,定叫你热血沸腾,斗志高昂百倍。他要批评你,那非令你浑身刺骨冒寒……

这就是余秋里。

余秋里这回到玉门不是想表扬谁,更不是想批评谁,用他自己的话“是来学习的”。所以一连数天他不是上机台就是钻到“干打垒”里与工人们促膝倾谈,海阔天空地谈。瞧他盘着双腿,抽着烟卷,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那么开心,那么倾情,那么专注。

“部长,北京来电,请你立即启程回去开重要会议。”秘书李晔过来悄悄对他说。

余秋里只好起身,与工人们一个个握手,然后颇为遗憾地对大家说:“时间短了些,短了些,等我开会回来,大伙儿再唠唠!”

但等余秋里再回到玉门时,他的脸上不再那么整天露着笑容。“是来学习的”话也不说了。整天找干部开会,讨论油田如何增产的事。

这当儿,中国南边发生了大事,8月23日下午5点30分,我军3万发炮弹,以雷霆万钧之势,射向金门岛,令全世界震惊。毛泽东则在北戴河的别墅里笑谈风生,继续他的“钢铁指标问题”。

军事用油,彭老总紧催不休;经济放“卫星”,“小弟弟”的石油部被逼得无处可躲。余秋里的压力别人无法理解。

上,必须尽全力上!就是尽全力,咱石油部也就是吃奶的那点力气!

“咋呼什么?就是吃奶的力气也得给我上!”余秋里发威了!打娘肚子里出来后,他什么时候服过输?

王鹤寿在冶金部当了“钢铁元帅”,全国人民跟着他们去炼钢。石油部有啥资本?充其量就是玉门、柴达木和克拉玛依这么几个油田。四川的情况刚刚布局,百台钻机还不知什么时候见成效。余秋里可以发威使劲的就是这大西北了!

“立即通知各矿厂负责人到克拉玛依开现场会!”与康世恩一商量,余秋里命令部机关向全国石油系统发出紧急通知。

地处准噶尔盆地的克拉玛依真的不错。这里与玉门和其他油田相比,可谓天堂了。机关办公有楼房,工人住的也不是“干打垒”,一切都是像模像样的。正如朱德元帅所说:“三年时间,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建立起一座4万人口的石油城市,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也是一个很动人的神话。”

这个神话大半要归功于苏联老大哥。因为克拉玛依的建设开发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老大哥”建矿可不像中国穷兄弟,一确定矿要开发,油还没见多少,楼房、舞厅都已到位。人家会生活嘛。

余秋里第一次来此,望着整齐划一的楼区和办公地,有些意外,也对此没有多说话。但在现场会上,他的声音却特别大:“同志们,新疆克拉玛依现场会今天正式开始了!”他的面前是五六个麦克风,本来就洪亮的声音被放大了好几倍,震得戈壁滩上的乱石跟着他的声音一起跑。

台下,一万余名干部职工全神贯注。

“我们开这个现场会的目的是什么?一个目的:国家现在要油!我们石油部就要急国家所急,多找油!多出油!多贡献油!”

油——油——油!千里戈壁上,被一个“油”字,震得雷声隆隆,风腾云舞。

要多找油,就不能让阻碍找油的理由成为理由!

四川局的总地质师李德生听得汗水淋淋。

要多出油,就不能让干扰出油的理由成为理由!

刚上任几个月的川中勘探局的秦文彩听得后背发冷。

要多出油,就不能让缩手缩脚的理由成为理由!

老红军出身的张忠良听得四肢在颤抖。

作为石油部的党组书记,余秋里同样需要坚定地执行毛泽东的“拔白旗”精神。“拔白旗”之后是“插红旗。”

大会执行主席张文彬宣布“插红旗”的劳动竞赛开始:“有请玉门局钻井公司贝乌五队队长王进喜上台讲话!”

只见一位头戴鸭舌帽的中年男子,一脸憨厚地“噌噌”几下跳上主席台。然后掏出一沓皱巴的发言稿。余秋里一看就乐了:是王进喜啊!王进喜同志,你就别用发言稿了,放开讲吧!

王进喜回头一看是独臂将军在对自己说,脸上便露出一片憨笑:“嗯。”然后转过身去,对着麦克风,突然发出一声雷吼:“我是代表玉门贝乌五队来向新疆1237钻井队挑战的!”

会场一万余名干部职工开始一愣,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最高兴的要算余秋里和康世恩等领导了。余秋里瞅着台前的王进喜哈哈大笑,对康世恩说:“看看,我说王进喜这个名字好吧,他一来,就会给我们石油战线带来喜事儿!”

这个时候的王进喜并没有像大庆时的王进喜那么响牌,人家也不叫他“王铁人”。但王进喜既然生来是条汉子,所以从他一出现玉门,这石油战线就被这条“龙”搅得翻天覆地。

这位和平时期的民族英雄、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出生在20世纪20年代第三个年头,与余秋里同生在秋天的季节里。他也是赤贫出身,倒不像余秋里连个大名都没有。别看王进喜个头不高,可他妈生他的时候,将其放在筛子里一称,整十斤哎!于是他第一个乳名就叫“十斤娃”。王家距玉门油田不远,是玉门县赤金堡王家屯人。王进喜的父亲王金堂按其堂兄王进财往下排,就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王进喜。可旧社会那会儿,王金堂没有因为儿子取名“进喜”而得过啥喜,家里依然穷困至极。“我6岁就要出去讨饭。”王进喜对小时候的苦难记忆犹新。

1937年6月2日,玉门油田的开拓者孙健初一行来到玉门时,随行的还有位美国专家韦勒博士。10月,他们来到赤金堡的石油河考察时,结识了一批当地用土法挖油的赤金人。这里边有一个浑身油黑的十几岁的小男孩。当时几位科学家不知其名,就称他是“油娃”。韦勒博士对赤金堡旁的石油河考察兴趣特大,在当年10月底给家人写信详述了认识“油娃”的情形:

我和中国的孙健初先生走到山下,在河边的一个小石头房子前停住。这里住着一些工人,他们每天负责收集原油,他们共三个人,还有一个10多岁的小孩。这个孩子只穿一件很破的皮袄,下面刚到膝盖。因为一天到晚和原油打交道,浑身都是黑色。他大概从没洗过澡,一身原油只有用砂纸才能收拾干净。也许正是这种周身的保护层才使他免受严寒之苦……

时隔54年后的1991年10月,韦勒博士的女儿、美国作家哈瑞特·韦特访问玉门,她异常兴奋地谈到父亲的这封家书,问油田的人能不能找到赤金堡的那个“油娃”。后来当她得知那“油娃”就是名扬中华大地的“王铁人”时,连声说:“我要把这美丽动听的传奇写成书,介绍给全世界。”

王进喜是15岁那年到玉门油田打工谋生的。那时旧社会资本家统治,对打油工人压迫很残酷。玉门矿门前有四根石柱。工人们在油矿干活,生死由天。故而这一带有民谣说:“出了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