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的发家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地主婆的发家史-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嫂嫂教训得是。”

    翁氏其实是希望元元回到清风苑,跟她自己的亲生父母在一起。不然。亲生子女不跟父母住在一块;跟伯父伯母住一起是怎么回事?外界猜测起来,对元元的名声也不好。她打算“指点”几句,过后跟房氏拉拉家常。帮小叔子一家扭过这道弯来,一家子骨肉有什么深仇大恨呢?

    可惜,她的打算很好,但有人不领情啊!

    “爹爹;我回去后还要抄写佛经吗?”

    顾静媛吃得满嘴流油;睁着漆黑如墨的眼眸;含糊不清的问道。

    这模样;你就是想抄写佛经;还怕你亵渎佛祖呢!

    顾祈恩忍着怒气,“你不想抄。就不抄了!”

    “哦!”

    顾静媛继续低头跟猪蹄“奋战”,表面一副乖巧可人模样。谁知道她心底转悠什么念头!回家?家里只有嫌弃她的父母,和没什么交流的兄妹,干嘛要回去!回去受气啊?

    从平洲到京城,她最大的变化不是自身,而是周遭环境。曾经的高家长房,现在的顾家四房,就是她的大本营啊,顾祈恩过来接女儿,长辈们顾忌孩子的名誉,只有“劝和”的,可下一代不一样。

    顾静娴是第一支持者,靠近堂妹身边,轻轻的道,“没关系的元元,叔叔婶婶让你抄写,你只管拿过来,我帮你呀!抄多少都行。”

    顾守拙呢,想到那句“我救了伯父一家,成了满身罪孽,那眼睁睁看着亲人死掉,成了什么?”对他的影响太大!最最讽刺的是,外人还没评论什么,自家亲人反倒认同后者。这让他情何以堪?

    “元元抄写佛经的时候,恩叔也在场吗?是不是说,恩叔您也认为元元手上沾染鲜血,必须抄写佛经才能化解的‘罪孽’?”

    翁氏瞪了一眼儿子,“守礼,不要乱说话。你叔父婶子也是为元元着想。抄写佛经是坏事吗?人家教育女儿,还轮不到你插嘴!”

    “娘,这不是教育方法的问题,是原则性问题!叔婶让元元抄写佛经,就是认定她有罪!可她做了什么?瘟疫大灾,整个云阳都被封闭的,儿子在外听说消息,飞奔赶来,就只能在外围着急上火。儿子每天做梦,都梦到爹娘跟儿子诀别!一想到爹娘,还有弟妹生死不知,那心情……想来恩叔是不能体会了!”

    顾守礼说着说着,有些动情,眼眶都红了,那几个月谁知道他遭受了什么!让一个青涩的大男孩飞快的成熟起来,眼角都带着坚毅。

    “元元她到底做了什么?她唯一的错,就是不该把我父母爹娘的性命放在心上。如果她什么都不做,跟其他人一样等着朝廷赈灾,等着别人研究出治疗瘟疫的良药,等着别人来收尸……她现在还会被叔婶逼着抄写佛经吗?”

    “不会吧?”顾守礼反问完了,笑中带着难以言喻的悲伤,“什么是罪孽?什么又是恩德?外人如果认为元元她脏,她沾满血腥,她叛逆不顾伦常,守礼能理解。可是恩叔,你凭什么也这么认为?您这么想,当我爹娘是什么?又当我的弟妹是什么?”

    “恩叔可知道,像现在我们一家其乐融融坐在一起用晚饭,曾经是侄儿做梦都不敢想象的?”

    顾守礼说完,翁氏和顾祈瑞都震动了。

    顾祈瑞还想责骂儿子两句,怎么能让长辈下不了台?可张了张嘴,发现自己什么也说不出来。翁氏也是,一想到瘟疫肆虐的那几个月,她的心跟浸了黄连水,苦透了。她担忧外出的大儿子,可大儿子何尝不是担忧父母弟妹?

    “我的儿!”

    翁氏流着泪,抱着大儿子痛哭。

    娴儿、守智也是忍不住泪花汹涌,靠在父亲顾祈瑞身边。

    好么,好端端的晚餐改成家庭伦理剧了!

    元元垂着头,看着猪蹄上已经没什么能啃的了,眼角的余光撇到亲爹的脸上有些尴尬不自然,抿了下唇,等长房一家的情感发泄得差不多了,咯咯笑了两声。她满手都是油啊,但是毫不避讳的拽着顾守礼的衣角,

    “大哥哥,以后你可以天天做梦啦!”

    顾守礼顿时哭笑不得,摸着她的头,又看了一眼活生生的父母,弟妹,感觉可不是跟重获新生一样喜悦?

    “是,大哥哥可以天天活在梦里!”

    ……

    这顿晚饭,元元是用得有滋有味。关键不是在于吃了多少,而是看到亲爹略有愧色的表情,十分难得啊!侄子顾守礼指出,他压根没把兄长嫂嫂的性命放在眼里,他当然要解释了。

    听完解释,元元点点头,终于了解父母的思维逻辑了——那就是他们夫妻两个,压根没有逻辑思维,也不懂什么叫因果。

    事情都是有因有果啊,但人家两夫妻不理会,他们只知道大女儿犯了忌讳,碰了死人尸体。一个清清白白的女儿家,居然跟死人啊,肠子啊,扯上关系,那将来能有什么好?婆家不忌讳么?所以才想到抄写佛经的办法。如果不是刚刚认祖归宗,条件不允许的话,他们还想把大女儿送到佛堂里待上几年。

    至于救了长房一家,在他们的眼中,是完全另外一回事。

    两码事,不能归为一谈啊!

    这个解释,至少顾祈瑞翁氏接受了,作为父母长辈,他们能体会那份对女儿前途的忧虑。可顾守礼、守智,还有娴儿,却越听越皱眉了。

    抄写佛经就已经难以忍受了,怎么,还要送到佛堂里待上几年?因为大姐姐静娟的缘故,长房几个孩子没有一个对佛堂有好感的。

    “元元,你别担心。不会有那种事情发生的。如果叔婶再逼你,你……就来我这住吧!”娴儿拉着堂妹的手,有些忧心的说。

    “呵呵,好!”元元笑得没心没肺,谁知道她的内心已经彻底对父母死了心。

    或许,她的父母是“疼爱”她的,关心她的前途,也是认真为她考虑的,但很可惜,她不需要。不仅不需要,还异常反感!

    把人送佛堂的“关心”,谁稀罕啊?还不如陌生人呢!

    晚上,快宵禁关门的时候,顾家二房的人忽然派了个管家娘子来,说到三天后要进宫面见,要二十六娘、二十八娘准备着。

    二十六娘是静娴,二十七是娇娇,二十八是元元,二十九是静妍。

    未来一场争奇斗艳、绚丽夺目的“妃嫔”之战,悄悄的拉开了序幕。

第三十四章 麻雀登枝头(上)

   去过北京故宫,也到过横店的明清宫苑,西安古城也游览过,说实话,那些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没了主人,隔着百年、千年的光阴仍旧能传递出一股独特的气质,这让还处在对古代生活实习期的顾静媛,对很快能前往禁宫一行,抱着极大的期待。

    免费的旅游诶!

    还能看到住在里面的古董!活生生的古董!

    跟她完全不同的娴儿则忐忑不安,连续三天“特训”,学的只是怎么走路,见到贵人如何行礼,还有贵人赏赐吃食时怎么应对。毫不夸张的说,娴儿连微笑的角度、眼帘下垂的高低,都练习了好长时间!

    有必要吗?

    顾静媛觉得大题小做。

    顾太后花费了那么大的功夫把高家人从云阳那种小地方接过来,也知道她们姐妹两个是出身乡野,规矩什么的肯定比不上从小接受贵族教育的世家千金。怎么会在礼数上挑刺?

    可惜这个道理,娴儿听不进去,翁氏也听不进——她对女儿的要求更苛刻了。于是,顾静媛不免觉得,也许大伯母有心把娴儿送到宫廷中,为皇族繁衍下一代做出贡献?

    想到这个,她也不插嘴了。

    横竖她是不想的,做妃嫔有什么好,绫罗绸缎、山珍海味,比不上自由!所以规矩礼节方面大体过得去就够了,细节方面,她从不较真。马马虎虎跟在娴儿身后学了两日,第三天,便跟在翁氏、房氏身后进宫了。

    这是顾静媛“离家出走后”,房氏第一次看到女儿。因顾祈恩那夜回去后,也反思了一回——是不是真的觉得女儿在全家遭遇危险时挺身而出,是一种过错?个人的名誉跟亲人生死比较起来,谁更重要?要是元元自私。只顾自己名声,明明有办法,却坐视大哥一家死亡,那么现在又是什么情况?越想越深、越想越可怕,难免对女儿生出一股愧疚!

    比起女儿为高家所做的一切,他这个做父亲的,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

    所以,他对房氏的说法是,“太后召见,元元就留在那边跟娴丫头一起学习规矩。”

    压根没说。顾静媛根本不愿意回家的事实。

    房氏自动脑补了一番“丈夫教育女儿”的画面,心中的气略略平了些。但是,她对女儿没有教养、不顾名声。居然触摸恶心的尸体一事,已经存下了心结——估计很难解开了。她曾经是侯府千金,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如此,“非礼勿听”“非礼勿视”,连有悖礼节的事情都要自觉转开目光。何况是触摸死人呢!房氏连想一想都不能接受。

    要是翁氏在第一时间跟她拉拉家常,说道一些瘟疫时候的艰苦,房氏不是铁石心肠的人,如果知道当时的为难,或许能动摇几分。不过,谁让这么巧呢。太后召见?

    面见太后是大事,翁氏的出身不如房氏,这会儿也没心情拿出“大嫂”的身份教育弟妹。跟房氏所求面见贵人的经验还来不及!

    天色大亮,两对母女坐在摇摇晃晃的车厢里,娴儿一语不发,安静的坐着,可顾静媛总是忍不住挑起车帘。想看看外面的情况,被房氏严词制止!

    要是被外面的人看到了容貌怎么办!

    对此。顾静媛很想表示嗤之以鼻,她又不是容貌上有残缺,见不得人!怎么就不能让外人看到了?

    不过翁氏也摇头不赞成,哎,算了!总有一天她要光明正大的行走在京城的大路上,大摇大摆……当然,也就想一想吧。成为世家女,固然有着别的女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和富有,但自由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