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 第2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希望德军在此地大举进攻,并且深深的陷入其中。他对于高加索的整个防务甚为了解,他知道德军在此地会遇到大麻烦。因此他有一个以高加索为诱饵困住德军主力的想法。这实在是不得已之举,斯大林知道德军进攻高加索是势在必行的,这是不可幸免的事情。因此他对这个苏联最重要的丹田要穴经营日久,德军来到了这里必定是硬碰硬的恶战。
斯大林的底气还是很足的,早在战前这里就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区域。且不说世仇土耳其人是不得不防的潜在对手,就是黑海这一个很适合敌人登陆的战场也必须要高度重视。所以苏联在这里的力量还是比较充足的。这也是斯大林充足的底气来源。
黑海沿岸的防御任务交由外高加索方面军的部队。由于土耳其政府公然推行亲德政策,方面军的主力仍然集结在苏土边界附近。此外,根据苏伊条约,方面军一部兵力41年8。25日进驻伊朗。
因此,在战争第—阶段,最高统帅部不能全部调用外高加索方面军的部队到北面来加强高加索的防御。此外,在战争的头几个月,又从外高加索方面军中抽出7个正规师、377个预备役连和756个坦克乘员组补充到前线上作战的各个集团军去了。将骑兵第17师和第24师调给西方方面军。防守克里木的第5l集团军也从外高加索得到了几个兵团。(已被曼施坦因歼灭)步兵第388师转隶给濒海集团军。当1941年秋,在西南方向出现敌人可能从罗斯托夫和刻赤海峡突到高加索的威胁的时候,外高加索方面军开始向北高加索调动部队。第44集团军的兵团和部队及第47集团军的一部向北高加索进发。这时,步兵第398师、第400师、第317师、坦克第6旅、第54旅、数个炮兵团、2个航空兵师和许多其他兵种部队和分队调给南方方面军。
苏联政府极为重视加强黑海和里海的海军兵力。在战前,苏联在黑海上就拥有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其力量远远超过黑海沿岸各国海军力量的总和,这支舰队不仅能同黑海沿岸各国海军进行有效的斗争,而且也能够同极可能在黑海出现的德国和意大利海军舰艇进行有效的斗争。对于保障制海权,控制这里的局势是手到擒来的。他们在黑海区域拥有很多基地,战前在高加索有诺沃罗西斯克海军基地和巴统海军基地。战争开始一个月后,又建立了波提海军基地。
当时苏军新装备的巡洋舰、驱击领舰和驱逐舰具有良好的战术技术性能,特别是航速大、火力强、舰炮操纵灵活。潜艇也很现代化,火炮和鱼雷武器威力大、水面航速高,但是水下航速却很慢而且通信设备又不完善。黑海舰队的飞机几乎全是一些旧式飞机(只有l6架米格—1型新式飞机)。亚速海区舰队的舰艇在全面动员之前都是一些航速低、机动性差和机械已经磨损严重的民用船只,稍加改装并装上火炮(45—130毫米)和机枪。黑海区舰队的舰艇虽然是专门建造的战斗舰艇,但武器装备却与亚速海区舰队完全一样。
这些个多如牛毛的小型舰船在德国空军眼里边真的是不值一提的小菜一碟,他们黑压压的机群一出,那就是英美海军的钢甲巨舰也是怕的不行不行的。何况是这些个小杂毛一样的小型战舰呢?但是心高气傲的德国空军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武器再厉害也是由人来操纵的。武器再不入流,那也要看在什么样的军队手中!
苏联的海军有一条跟他们的陆军一样,那就是一脉相承的拼命精神。其不怕死的程度甚至说他们是漠视死亡也不为过。因此他们手中的武器但凡能够给敌人造成伤害,他们一定会百分百的使出来,根本不计较敌人会给自己什么样的打击。这种拼命地战术是任何人都很计较的,德军也是这样。空军的轻敌引起了白起的不满,因此他决定亲自来罗斯托夫一次,他需要一个人把这里的空军形势改变。他要迫使空军的作战重心转变一下,不仅仅要控制制空权,也要把敌人的海军消灭掉!他要给空军兄弟们强调,他要的是歼灭,而不仅仅是压制苏联海军。
而这也是斯大林矛盾的地方,他知道部队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战斗的极其艰苦。所以他一方面希望德军长期困于此地,有害怕德军控制住局势,掐断苏联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渠道。真要是那样的话,苏联的末日就不远了!
斯大林的对手——白起没有这么多的顾虑,做为进攻者他要从容的多。因此他有大把精力和时间从容布置,已己之长克敌之短是他这次前去罗斯托夫的目的。这次跟着一起来的是一个德国空军中重量级的人物——里希特霍芬!作为东线德国空军的总司令,这位爷可是很有能力的神仙!他此番亲自前来督战正是白起的要求,白起希望他能够把这个地区的空中优势最大化的发挥出来,为下一步的空降作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十五节:山地游击战
更新时间2012723 22:01:59  字数:2634

 空降作战注定了是一种突袭性质的战斗,世界各国那些个从天而降的神兵无一不是步兵中精心挑选的精锐。在战斗中伞兵的作用就是可以在出其不意的地点打击敌人,是一种刚刚出现的,还远未成熟的兵种。
白起训练很久的伞兵,经历过好多残酷的实战。他们是世界上最具战斗力的伞兵。各种老步们从未见过的精良准备层出不穷的装备部队,德国为他们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为的是在战斗中这一支精锐伞兵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年多来的不断改进中,他们的火力有了长足进步。反坦克武器逐渐普及伞兵部队之后,他们不再是敌军的装甲部队蹂躏的对象。他们在实战中率先演练成功的15人战斗小组作战模式被证明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战斗编组。撒到哪里都可以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英雄部队。
这一次进攻外高加索地区的关键还是要看伞兵部队的发挥。他们战斗的成败关系着德军战略的成败。可以说他们是战役成败的关键。白起为了伞兵部队能够顺利的进展,想尽了办法。他这一次轻身犯险就是要给斯大林一个信号,试想一下德国元首亲自去克莱斯特的兵营那是一个多么明显的信号啊!斯大林绝对会因此推断德军的战略进攻方向就是从北高加索方向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顺次杀去。看来在41年的时候,红色合唱团得到的情报还是很准确的。斯大林怀念着那些为祖国奋不顾身的隐蔽战线的英雄们,心里面暗暗为他们的贡献感动。红色合唱团在送出这个至关重要的情报之后,不久就全军覆灭了。临死前他们受尽酷刑,始终没有吐露苏联隐藏在德国的情报网。虽然在德国国家安全局的压力下他们早就当起了顺民掩人耳目,停止了搜集情报的活动。但是斯大林知道这些蛰伏的英雄们一旦时机成熟一定会活跃起来的。
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依然犀利无比,他们在一天之内就逼迫布琼尼把部队收缩到了高加索山脉附近。苏军准备依靠大山的凶险来抵御侵略者。
作为这里的主人苏军在山地作战中显然具备了很多优势。在多次进攻遭受了失败之后。克莱斯特不得不反思战术的不适合。百思无解之下,他转而寻求情报部门的支持。他甚至厚着脸皮的想出山大营的帝国军情局请求需要苏军的战术部署说明。这本来是他的侦察部队要搞明白的事情却需要千里迢迢的军情局来解决,不得不说是克莱斯特的失败。但很快,他的要求就得到了恢复,因为白起知道了这个“不寻常”的事情。他根据自己多年的战争经验写下了一些关于苏军在山地作战的基本战术:“在山地,战斗主要是为了争夺谷地、道路、山口和在这些谷地、山口两侧上瞰制道路的制高点。防御正面宽,在各部队(分队)相互之间,有很大的间隙。步兵师防御地带正面的宽度,可达20—35公里(在高山地域它的宽度甚至可达90公里之多),步兵团和步兵旅防御地段正面的宽度可达8—15公里。步兵师在这样宽大的防御地带内防御时,其战斗队形只能编成一个梯队。在组织山口防御时,必须建立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将所有通往山口的接近地都纳入防御体系之内。经验表明,山口和通往山口的道路不仅要事先派兵把守,就是那些控制着这些山口和通往山口道路的制高点和山口后面的地区也要事先派兵把守。
敌人在一些个别的方向上渗入我防御纵深,那是不足奇怪的。因此,部队必须做好在四面被围的情况下进行战斗的准备,一直守到增援部队的到达,以及在接到突围命令时善于组织突围。
只有坚决固守重要的防御地点和地域,才能保障部队有较大的积极性;当敌人刚一突入我防御,就要立即对其实施反冲击。反冲击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反冲击兵力的大小,而且也取决于他们的行动是否迅猛和坚决,因为在山地(特别是在森林众多的山地),敌人一时摸不清反冲击的兵力和编成情况。
在山地防御时,前进支队可以有效地阻止敌人向我防御前沿接近。这些支队不仅可为师的主力赢得组织防御的时间,而且在某些场合甚至可以将敌人阻滞很长一段时间。”
白起把这些很明显带有苏联特色的山地作战战术要求发给了克莱斯特,并且在元帅论坛上提出要求,希望德国元帅们群策群力,共同辅助克莱斯特渡过难关。
经过这一个小小的插曲,德军在山林地进攻时,战术有了很大的变化。再也不实施密集突击和使用机械化部队进攻了,而是先行组织防御,然后再将山地特遣队投入战斗,他们从一条条山间小路潜入山中,占领主要的制高点,一直守到主力的到达,然后再继续前进。德军的兵力比较苏军而言是稀少的。因此进攻队伍的前后拉得很长,将一个个小的支队、甚至整个的纵队分成许多小股兵力沿着各自的山问道路前进;结果是翼侧不可避免的暴露了,出现很多没有占领的间隙。布置在战术纵深和战役纵深内的后勤机构极易受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