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教练医药代表的五把利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做自己的教练医药代表的五把利剑-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记得一位朋友刚刚受聘一家公司任销售经理,很是兴奋,问我:“下周我会在公司全体会议上做自我介绍,我应该说点什么呢?”我随口说:“那要看你想给你的新同事留下什么印象?”“我想顺其自然,不想刻意去设计什么。”我说:“那就顺其自然地说上一通,不过,那是什么?”
“顺其自然”只是一个借口,没有认真思考到底想要什么才是真的。顺其自然说的是方法,而我的问题则是说的内容。用“方法”的答案回答“内容”的问题,是一种无意识的避重就轻。其实就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爱丽丝。
史蒂芬柯维说以终为始,就是说你要先确定你要的结果,那才是你的起点,是你计划的全部依据。当你有一个目标时,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医药代表设定拜访目标也很重要,但是医药代表的拜访目标是什么?你现在所设立的目标确实能够为你的成功指路吗?医药代表见客户时所感受到的不从容、不自在(隐痛),往往与他们设定的拜访目标有密切的关系。很多医药代表把提高医生的处方量作为每次拜访的目标,却“不小心”让自己患上“财迷心窍”病,典型“症状”是有求于人的表情,巴结讨好的语言,迟钝、狭窄的思维,以及低人一等的心境等。
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天,你去见客户。带着探询的目光,客户问你“什么事?”你如何作答?或许你会说“来看看你”或者“给您送请柬……”“一个小礼品……”“是这样的……(讲来龙去脉)”“有几个问题,想请教……”这是你的目标吗?不是!这些只是达成目标的行动。如果你没有请柬、没有礼品、没有市场活动,就不拜访客户了吗?客户心想:“我需要你来看看我吗?我为什么要接受你的请教?”只是很多医生出于礼貌,不太会这么尖刻地对待你罢了。
医药代表设定拜访目标的一个诀窍是:确保设定的目标与当事的双方或多方都有切身的利益关系,而不是只于一方有利。销量是一个只对医药代表一方有利的目标,客户为什么要欢迎你?所以销量不能算是目标,只能是结果;“来看看你”是目标吗?不是!行为的结果才是目标。举例来说,“让客户认识到我们的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及这种差异所能带来的好处”就是一个既对你有利,又对客户有利的好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太大,不是一次拜访就能完成的,既然不现实,也就算不得一个拜访目标。
实际上,你到底来干什么?当然是销量增加!为什么不说?为什么说不出口?说出来就好、就有效吗?也不见得!头脑里装着销量去拜访客户,难怪你会感到不从容,不自在。因为你有求于人嘛!销量只对你有利,是你单方赢而非双方共赢。就像财迷心窍所描述的,一心想着所要的结果最终影响自己的心智,影响正确思考,反而减少获得财富的机会。俗话说“想什么没什么”,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销量是结果,可是客户为什么应该给你这个结果?客户需要认识到什么才能给你这个结果?答案是:符合他的利益点!找出这个利益并让他认识到这个利益的独特之处(竞争力),就是销售的全部活动。而这个利益点就是目标。目标是结果的原因,在结果之前、过程之后。
这就导致两种思维方法:结果思维和目标思维。前者利己,后者利他兼利己。就像穷亲戚进城到富亲戚家借钱做生意,结果思维导致的行为是羞羞答答,难以开口;富亲戚问他:“什么事?”穷亲戚连说:“没事没事,好久不见了,来看看您。”满心想着能借到钱,可就是开不了口;目标思维的人则可能就会从富亲戚的立场出发,巧妙引入“共同投资”来代替“借钱”,自己一跃成为市场机会提供者和协助者,自然要大方多了。虽然不能说百分百“借”到钱,但是“借”到钱的机会大多了。
作为总结,这样区分目标和结果:结果对于销售人员和客户是完全不同的,把结果当目标,客户不会买你的账;销售人员和客户的结合点在目标,目标是导致结果的原因,在结果之前,过程之后。达到目标以后,客户和销售人各自得到想要的结果。
医药代表去拜访医生,销售人要的结果是处方量,医生要的是自己的利益,如临床研究的部分经费,病人治愈之后的感激之情,自己获得的临床经验,得心应手的治疗工具等等;而目标是医生充分地、客观公正地了解你的产品与同类产品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给临床所带来的具体好处:比如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给什么样具体的病人,使用什么样的药物是最合适的——正是在这里,销售人员和客户的利益得以互相结合。
上述目标是长期、最终的目标,要到达这个目标可能需要很多次拜访,每一次都要更接近一步。这意味着销售人要设定很多分目标,把最终目标分解。这恰恰是难点:如何为每一次销售活动设立目标?最常见的误区是用结果替代目标。
销售人员的目标是找到答案,找到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
(1)谁应该是我的客户?谁应该是我的重要客户?
(2)我对客户了解多少(如个人背景、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
(3)怎样提高邀约成功率和邀约成功的次数?
(4)客户为什么处方或不处方我的产品?
(5)客户还需要认识到什么才会开始处方或处方更多我的产品?
(6)为了客户自身的利益,他或她应该(定期)使用多少产品?如何有效地让他或她知道这一点?
销售人员的分解目标是对于上述问题答案的量化。每多一分答案,就多一分达到结果的机会。成功诀窍:这六个问题的顺序,绝不要颠倒!
所谓理直才能气壮,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行为目标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又怎么能找到合理的理由去见医生?又如何去向客户邀约、提问、介绍而不觉得内疚?又如何大胆建议医生使用我们推荐的产品而不觉得是乞求他们,或是冒犯他们?
作为医药代表的惟一职责是:你代表这家公司的利益,来寻求这个医生或医院与你们公司之间的合作,并最终让病人、医院及公司都受益。对于产品,你最终的目标也就是让医生客观公正地“看到”你的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医患双方的具体好处。
第二章 立场——医药代表第一剑 理清概念
有这样几个简单的概念或问题,医药代表一定要明确:
●谁治好了病人——是医生,而不是任何所谓的药物。很多医生极其反感单纯强调药物的功效,药物对医生来说只是诸多治疗手段之一,开药之前的望、闻、问、切,或现代医学的诊断过程才是决胜的关键。
●医药销售的根本宗旨——医生客观公正地了解我们的产品与其他药物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给医生、病人甚至其家属所带来的具体好处。
●竞争——我们只是为临床医生提供多一种选择,是对临床治疗手段的一种补充,所以医生不必担心中断与现有其他产品或医药公司的合作——毕竟病人情况千差万别,临床需要具有不同特点的药物。
●产品——任何我们销售的药物都不可能是灵丹妙药。我们的工作也不是要证明你产品的完美,而是要认识到它与同类药物的差异,从而在临床上得到完美地使用。
在一次区域周期会议上,一位医药代表提问:“我们总是说我们的产品起效快,可是我的区域有一个医生一连用了3例病人都没有发现这一特点。我当时觉得特别尴尬,这是怎么回事?”
经理:“你的问题特别典型,在你的心里是不是有两个选择:要么是医生撒谎,要么是公司的资料有误,而医生完全没有必要撒谎,那么结论就只有一个,对吗?”
医药代表:“虽然我也不相信公司的资料会出错,但是我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回答医生的问题。”
经理:“这个时候,有两个问题我们要问自己:(1)什么是起效快?(2)我们产品起效快的百分比是多少?起效快,在临床上有清晰的定义,我不必说它,单说这个百分比,你知道是多少?”
医药代表:“这个以前好像是讲过,大概百分之七、八十吧?”
经理:“很抱歉,××人在××杂志××期的一篇文章中,报告了这一研究,结果是治疗一周内起效率是百分之三十五左右。是不是记起来了?是不是很失望?”
医药代表:“不好意思,忘记了。不过这么低的百分比,还值得和客户宣传吗?”
经理:“其他同类的产品一周内起效率不到百分之十五,如果有一个病人希望一周内起效,哪种产品最有可能?”
医药代表:“那为什么不能百分之百一周内起效?”
经理:“如果有这样的选择当然好,可是目前情况下,什么是快速起效的最好选择?我们的目标不是证明我们的产品百分百起效快,而是要让医生清楚在起效时间方面,我们的产品和其他产品有什么样的不同。就像故事中描述的,当两个人同时遭遇了熊,其中一个人站起来就跑,他不是和熊赛跑,而是和他的同伴在赛跑。”
理清药物与医生、对手与客户、角色与职责的关系,我们才能既承担责任又放松自己。学会在销售中背负适当的责任——比如在用药的过程当中,病人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一般情况下,医生都有足够的经验来应付。但是当他们面对一个新药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笃定,这是很自然的。
当医生遇到病人的抱怨,医生因为对新产品还不熟悉,自然就会想到你——医药代表。他们会问你:“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用了你们公司的药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医药代表自然也很紧张,而且本能地想要证明这个问题不在药物,从而保护自己。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往往不顾医生的情绪,对医生进行一番(委婉地)盘问:“您是怎么样用药的?什么时候用的药?剂量是多少?病人还服用什么其他的药物?”医生往往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