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乔尔是怎样获得这种效果的呢?他在近距离拍摄的同时使用了焦距很短的广角镜头。
这样拍摄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产生了透视畸变。近处的物体显得不成比例的大,稍远一点的物体就似乎非常的小。并且,平行的线条急剧汇聚,得到了距离失真的感觉。
这就是乔尔想在这里产生的效果。他故意地运用透视失真来表达他的信息塑造了一个远离普通人种的海军上将里科弗,一个生活在新奇领域的原子能科学家的形象。
这是一个成功运用所选择焦距的杰出范例。在这种情况下,广角镜头成为了讲述故事的代言人。
 
图2。63 
摄影家阿瑟?特雷斯(Arthur Tress)为他所拍摄的这幅习作起了一个充满幻想的名字〃男孩下跌的梦〃。为了强调危险高度的感觉,作者运用广角镜头使得烟囱的尺寸随着它的高度远离照相机而急速地变小。注意烟囱的底部延伸几乎横跨了整个照片的宽度,而顶部则非常狭窄。  
图2。64
为了着重强调拳击沙袋之大和连续击打所需之凶猛力量,鲍勃?阿德尔曼(Bob Adelman)使用了广角镜头和近距离拍摄的方式。这幅优秀的习作,浓缩了激烈的拳击动作,同时也传达了强烈的环境气氛。 
图2。65 这幅照片的主题是什么?纽约摄影学院的教授会成员乔?比利拉(Joe Billera)想要捕捉到一种雕像般形态的感觉,希望两个站立的入浴者像高耸的人像。
为了获得这种效果,即让她们屹立在地平线上,乔必须接近她们,蹲伏下来并以较低的角度进行拍摄。
那行,为了获得这种效果,乔使用了什么类型的镜头呢?他为什么不站在远处使用长镜头拍摄呢?因为从远处无法得到较低的拍摄角度。如果远距离拍摄的话,地平线必然会大大高于入浴者的身体,水面将变得重要,而入浴者则会处于次要地位。
为了得到较低的拍摄角度,乔到达了距被摄对象仅几英尺远的地方。从如此近的位置,要想将两个人浴者拍入同一画面,唯一的方法就是使用广角镜头。这样,乔选择了35mm镜头。
因此,这是拍摄角度的计划决定广角镜头需求的一个范例。
最后,乔想得到的并不是简(Jane)和萨利(Sally)的一张普通照片,而是一幅入浴者的照片。为了获得这种普遍性,乔采用了只将她们的剪影记录在胶片上的曝光方法,去除了她们面部和身体的细节。在下一个单元,我们会介绍有关不同曝光方法的所有知识,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就可以使所曝光的每幅画面都能够产生预期的特殊效果。这并不复杂……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创作工具。
 
图2。66 
 广角镜头的运用使得戴维?萨顿(David Sutton)能够近距离拍摄到这幅赛车和赛车手占据前景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后面的车道汇聚于一点,给人一种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马车场又宽又长的强烈感觉。如果他使用长镜头拍摄这幅照片,那么就不会使车道具有这种生动的感觉。
图2。67 这是一幅熟悉的面孔。纽约摄影学院教授会成员活尔特?卡林(Salter Karling)拍摄的这幅照片使用的是什么类型的镜头呢?让我们先看一下前景中手的大小,再看一下里根的脸比恰好在他身后那个人(特工人员?)的脸大多少。毫无疑问,这是使用广角镜头并手持垂直的照相机拍摄的,而不像先前的大多数例子照相机都是水平的。
卡林使用广角镜头的意图何在呢?这幅照片所表现的主题是老资格政治家的热情,而不是〃总统〃的正式肖像,因为从拍摄的场合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倒是更有些像充满渴望的竞选人形象。那种名人的热情、那种从渴望到满足,不仅仅表现在他的微笑中,而且也表现在那双手上,就像某些达良好祝愿的人紧抱双手猛伸向前。
使用广角镜头并在近距离拍摄,使得沃尔特能够夸张地表现手,令其占据前景,有些类似于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狗鼻子现象。
使用广角镜头并在近距离拍摄,难道卡林就不怕冒里根的面孔也产生透视畸变的风险吗?是的他确实不怕。因为这毕竟不是那种需要比真容更漂亮的正规肖像,而是更有些像某一活动中的人物照片,一个真实的人物。一切都在运动中时,失真就是生活真实性的一部分。
 
第三章 取景与快门
一、取景系统 
 在上节课中,我们介绍了一项强大的技术,即镜头焦距的运用。掌握这项技术将能够极具创造性地控制整个影像。我们还展示了使用广角镜头增加距离感和使用远摄镜头获得平化效果的范例。
这节课中,我们会继续介绍两项创造性的控制技术,即创造性地运用景深和创造性地运用快门速度。
 人们或许对景深的含义已经有所了解,而且也肯定知道快门速度。但是,本课程将会超越这些〃漂亮的定义〃,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使我们真正地开始创造性地、专业地运用这些技术。为了达到这种高层次的水平,让我们首先奠定好基础,从取景系统开始了解照相机的所有基本知识。
 取景器的功能是什么?
拍摄每幅照片之前,人们总想知道:记录在胶片上的影像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因而通过取景器窥视,并借助这种方法使照相机瞄准被摄对象。人们可能先向左移动一点,然后再向右移动一点。要么先向前一点点慢慢移动,然后再向后一点点缓缓倒退。或许先蹲伏下来查看一下拍摄角度,然后再试着站在椅子上查看另外一个角度是否更好。人们手忙脚乱、坐立不安地安排、再安排,直至最终看到满意的画面,现在总算可以准备拍照了。
 这就是取景器的第一项功能:观看和安排需要记录在胶片上的影像。
 取景器或许还有第二项功能:允许在观看的同时聚焦影像。通常,取景系统和聚焦系统是合二为一的。因此,在介绍下面各种不同的取景系统时,也会涉及到所使用的各种不同的聚焦系统。取景系统主要有如下几种:
 1. 光学取景器
 2. 单镜头反光取景器
 3. 双镜头反光取景器
 4. 毛玻璃机背
 5. 电子视频取景器
二、光学取景器和测距器 
 如左图所示;光学取景器简单而且直接。实际上,人们是通过一个与镜头朝向一致的玻璃窗口观看被摄景物的。很多廉价的照相机包括大多数〃瞄准就拍〃的照相机都使用这种称作光学取景器的简单系统。但是,它也并不局限于简单照相机,像我们马上将要介绍的一些高级而且复杂的照相机也是使用这种系统的。
虽然这种系统简单和直接,可是同时难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即不能通过取景器直接地进行聚焦。因为通过玻璃窗口只是简单地窥视,所以在取景器中所看到的影像总是清晰的。必须借助其他的方法聚焦到达胶片的影像。
不同类型的照相机主要通过三种不同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1. 固定焦点
2. 测距器聚焦
3. 自动聚焦
固定焦点
最简单的〃瞄准就拍〃类型器就采用固定焦点系统。它们指导摄影者瞄准和拍摄,比如:4英尺以外的所有景物都是清晰的。不过仅仅如此而已。如果试图拍摄更近的任何物体,那么即使在取景器窗口中看到的影像是清晰的,而实际记录下来的影像却是模糊的。如果拍摄4英尺以内的任何物体,还是相当不错的。很显然,这就是系统局限性。
为了更为专业地、更富创造性地控制影像,就需要更加精确的系统。这就是更高级的照相机不是采用测距器聚焦就是采用自动聚焦的原因。
测距器聚焦
测距器照相机大约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存在了。测距器是早期大多数35mm照相机所使用的基本聚焦装置,并且至今仍应有在流行的徕卡M系列照相机上。
测距器照相机中使用了一个反光镜和连杆的组合装置。将到达胶片的影像和取景器里看到的影像连接起来。如果胶片上的影像是模糊的,那么在取景窗口里看到的影像也是有缺陷的。通常影像要么是重影的,类似于电视屏幕上的鬼影剧院,要么影像的中央是裂开的。因此,人们知道只要从取景器中看到的影像有缺陷,那记录在胶片上的影像也会是模糊的。随着镜头筒的转动,可以看影像会变得越来越理想。当看到的影像完全清楚和锐利,人们就会知道记录在胶片上的影像也是清晰的。难道不是这样吗?
可是,难就难在这里!人们并不能肯定测距器系统是否工作正常,因为它依赖于取景器和镜头之间的一种机械连接。众所周知,机械部件都具有断裂的可能性。如果一切正常的话,取景器的清晰影像就意味着胶片上的影像也是聚焦清晰的。但是,如果这种连接是有缺陷的又会怎样呢?那么即使在取景器中可以获得清晰的影像,而到达胶片的影像却可能是模糊的。
另一个问题,比如在非常近的距离下拍摄一枚邮票,从取景器中看到已经让邮票位于中央,但拿到最后的照片时却发现画面中只拍下了邮票一半。其余部分移出了画面,丢在照相机之外的某处。这种现象称视差,我们在后面会进行解释。
综上,测距器系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正是小于这些局限性,才使得单镜头反光(SLR)系统变得如此流行。正像我们在下面将要论述的,SLR系统解决了所有这些问题。那么为什么并不是所有摄影者都使用SLR照相机呢?为什么有些摄影者不顾这些局限性,仍然偏爱徕卡光学取景器照相机呢?可能出于两个原因……
首先,即使在微弱的照明环境下,从照相机光学取景器中仍然可以看到明亮的影像。与SLR相比较,同等照明条件下,从SLR取景器中看到的影像就要暗得多,甚至可能难以辨别细节。如果你在半明半暗的房间里曾经尝试过使用SLR进行聚焦,就会确切地知道我们所指的是什么。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这个原因,有些专业人员在弱光环境下更喜欢使用徕卡光学取景器照相机。
其次,按下快门时光学取景器照相机比较静。这在拍摄寂静的场合,比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