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轮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两度轮回-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就出去做些生意,那时候,姨妈常常给我和哥做一些鞋子和衣服,过年的时候就经常从他们家里背着一布袋的馒头和过年吃的来我们家,我们家什么都没有,他们家住的是青砖房,我们家到我初中开始还是土坯房。。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少年乐事
童年的记忆是短暂的,因为我根本不记得也区分不了什么时候是童年,什么时候是少年,也只是凭着老人们的口述记下一点。少年,姑且算“记事”懂得一些东西,开始要读书的时候算起吧,此时故事才是真正的开始。

河南的东部,是一望无垠、开阔、平坦的豫东平原,见多了山地才想起了平原的舒坦,在那里千年淮河水滚滚东流,滋润了两岸的土地,也养活了勤劳的人民,初中地理老师告诉我们,我们所在的地区是“东经**度,北纬**度,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位于地球的北半球,和我国南方地区、东北地区以及西北地区不同,我们没有那么热,没有那么冷,也没有那么干旱,我们这里有四季分明,物种丰富,粮食产量全国第一”。是的,小麦是我们那里的主要粮食作物,从人力牲畜劳作到小机械,又到大机械,这些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后话。

我小的时候,家就属于平原,平原里多的是乡村,不是城市,村村相连,村村相通,乡村里的那些趣事给我留下了永远都磨灭不了的记忆。

我那时候不是个听话的孩子,也是个贪玩的孩子,我经常和村里的小朋友们一起摔火柴皮,撞弹球,摔面包。其中火柴皮有的是买的,大多是家里用完了的火柴盒撕了就得,原始天君,如来佛,观音,呢扎,二郎神都是火柴皮上的东西,现在哪个斗过哪个我不记得了,当时是非常认真的,一个大的,能换很多小的,怎么个玩法是我们这群小朋友们自己约定的。弹球有的是从爸爸那里得来的,有的是拿我们家的什么塑料待啊,鞋底啊什么的,碰到有串村卖东西的小贩换来的,“准头”不好,我也经常输,输完了就没得完了,不过小朋友一般都愿意转借,借了输了再借,过年的时候有了捡来的爆竹给他们就得了。摔面包是一个小朋友把面包放在地面上,另外一个小朋友用薄的面包在旁边摔,所产的风能把面包翻个就算赢,如果厚的对厚的就放在上面砸,砸过个也是赢,面包是用已经学过的书或者作业本折叠成的,好书纸就比较硬,做成的就比较好,有时候半本书就做一个,很重,所以大多只是赢不会输,不过输了就可惜了。如果你用作业本做的,一般小朋友都不愿意跟你玩。我那时候也是输的多赢的少,偶尔能赢很多,就高兴死了。

偷别人家的花生、青豆或者红薯在河边掏个洞,然后把他们放在上面,去来些干树枝从下面烧伙,烧熟了就跑去一边去吃,一般很少被人发现,我也干了很多很多次。记得最残忍的一次,是我跟同村的立业,我们去村东头的小河里用做好的三脚叉逮蛤蟆,然后把蛤蟆腿卸下来放在大的铁瓷碗里煮,放点盐,听好吃的,不过就那一次,现在就从来不干了。我们家房子右山墙的“耳朵”里有麻雀,我们就搬来一个梯子把鸟蛋和小鸟拿出来喂养,掏了几次鸟窝,后来麻雀就不在那里安家了。

去小河、水沟里洗澡,我小的时候父母是禁止的,以至于到上了大学我才真正的学会了游泳。但是我们村旁边的哪个那条小河总是有很多鱼,河上的那座老桥经常能看见一些老人或者孩子在那里钓鱼,有时候雨水过后,水涨的时候,河水流的很急,我们就用自制的鱼网放在老桥口,往往能收获很多。

麦收后的蚂蚱很多,我们小朋友们结群去田里拿着塑料瓶去逮蚂蚱,或者直接找一跟毛草把蚂蚱串起来,然后就点上一堆火烧了吃。夏日的夜晚,很凉爽,村西头的桐树原子里有很多爬蚱,也是长大了之后才知道是蝉的幼虫,多了一个晚上能逮一百多个,往往是带着手电筒,拿着个盒子,那东西前面象螃蟹一样有两个钳子,不过不怕的,拿来玩也很好玩,一般天亮后他们就脱壳变成雏蝉了,如果是在树上有阳光也有风,那到早上八点的时候就能自己飞了,离开了老家再也找不到那东西了,现在桐树园子也没了,全部改成农田了。

我还没有读书之前的一个故事,妈妈经常拿来放在嘴边给我们提,那是有一次,我们家杀了一只鸡做饭,妈妈给我碗里放了很多的鸡肉,爸爸没有几块,他跑到我的面前,问他可以吃一块吗,我没说话他就吃了一块,然后他看我没反应又吃了一块,然后又吃……眼看我没的吃了,我哭了,后来没吃饭,我就跑了,我跑去了玉米地里,从村玉米地里有个坟场,一般我们不会去那里玩的,但是我太生气了,就钻玉米地一直到了村西南头的小桥那里,天快黑了,我有点害怕,也感觉到很饿,所以,我又钻了回来,说实话我当时挺害怕的。没想到我刚刚钻出去到了村西头的桐树原子的小路口就被爸爸发现了,这时候我已经出去了很长时间了,那时候临着我们家后面是水沟,西面是水沟,我们家的前面是大伯他们家,他们家前面是个水塘,那时候水沟还有水,爸爸就拧着我的耳朵过了小水沟,把我带回了家,到家里照屁股上就是两脚,哥说我们都找了你一下午了……,现在想来还感觉到很好笑。

我第一所小学是吴楼小学,当时吴楼没有什么楼,就是一个村,学校当时还没有翻新,是一个座落在麦田村前的一个小园子,我在那里开始我的学生年代,我没有读学前班,当然更没有读幼儿园(当时根本就没有),小学一年级学期结束的时候我成绩一般般,几乎什么都不会,后来又学了一年,这一回有所不同,我一般就是在班级前两名,后来读二年级,赵老师带我们班主任,我到教室发现其他小朋友都有地方坐,到最后一排也没我的位子,所以我就哭了。我记得吴楼的村西头有口井,里面有条蟒蛇,老人们都说是水神,那时候有段时间天不下雨,很多老人去那里烧香祷告,结果好象还是没下雨,但是去那里祈祷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家到学校不是太远,不过还是有段距离,我们一路到学校几乎都有沿着小河,妈妈老说,你们俩路上不要玩水,其实也难免玩一玩,我和哥哥上学路上,小溪水、大路边的一个茅草房里有一个男人——那个男人是个傻子,冬天他光着屁股,夏天穿棉袄,同我们一起去读书的还有并功(人名),我们经常逗他玩,他就出来吓我们,我们有时候用木头缠上银色的纸,做个银亮的剑,他就怕了,不过要是被给他送饭的他娘发现,我们就倒霉了,他娘简直就是个泼妇,很难缠的,具体那时候那个傻子多大,我也不知道,后来离开了吴楼小学就没见了,也许不该戏弄他吧,从那个傻子门前的水沟过去,再过一块麦田就到我们村了。小溪边有很多的芦苇,也有香甜的蒲棒,有兴致的时候,大哥还给我卷个蒲叶手表,在太阳光下面,“手表”还会转,真的很好玩,吴楼小学不远的地方的小河里有很多,味道很香甜,有时候我们下课也去采些,记得那里还有很多蓖麻,我们用铁丝串以来,晚上回去晚了就可以照明了。

二年级开学去了教室一次,我就离开了吴楼,去了孙桥小学,我曾经翻过学校后面的围墙,去学校后面的平场上用麦芒吊“骆驼”,学校西边不远的石子公路那儿还有一个很长的桥洞,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藏在桥洞里吓人。那里有个土墙分隔着一个村和一大片农田,我们沿在墙上走,可以到北边的公路上。水沟很多,夏秋我们经常跳水沟,冬天就沿冰凌,那里还有个瓜园,有很多瓜吃,但是别人看的很严,所以没得偷吃过。夏天我们那里也是很热的,冬天当然也很冷,夏天口渴了,大家就一起去学校旁边的村里的水井去喝生水,现在都不感想了,那时候喝生水也很少生病,感觉喝了一肚子的生水,还很舒服,然后大家就一起玩去了。在孙桥有一些事情是必须写一写,要不然,恐怕再过几年我都不记得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孙桥是非
第一件事是孙老师对我们的体罚。“孙老头”,我们这样称呼他,是一个又瘦小又严厉的老师,当时五十多岁,现在已经殁了,他带我们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如果你贪玩,他布置的作业你不会,或者让你去黑板上做题做不出来,他就在讲台上拧着你的耳朵向上提,直到你的脚不靠地,他还是不松手,非问你会了没有,你想,那样拧一下,拧的耳朵发烫,能会吗,那时候,我们都很讨厌他,现在如果在我们以前那帮同学中说起“孙老头”,恐怕没有人不记得他,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讨厌数学的,到了高中之后因为要高考才慢慢地重视上来,成绩才好多了。这一点我相信他对我的影响很大,当是我们真的都很怕见到他。

那时候,我们语文老师也姓孙,但是是一个胖乎乎的中上年纪的长者,他很慈善,也非常严格,但是他不体罚我们,相对而言,我们已经对他感恩戴德了,作为我们语文老师他很有威望,在学校里面都很受大家的尊重,他的字体非常漂亮,当时是我们的榜样。后来读大学的时候听说他退休后去一个私立的中小学合办性质的私立学校去做了校长,至尽我仍然非常尊重他,但是没有机会见他一面,或者说根本不敢去见他一面。

第二件事情是在大寨后面,战争的时候留下的炮壳和枪子弹。我们学校旁边就是我们行政村的办公处,房子修了很多次,院墙很老,经年的风雨都已经腐蚀了墙壁的青砖和一些房梁上的木头。听说原来日本鬼子、土匪猖獗的时候,乡亲们曾经在那个地方建了一个大寨,寨墙很高,据说能容纳很多人,现在我们也习惯称他为“大寨”——我们行政村的行政中心。

大寨后面有一大片空地,接下来是个很大很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