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第一神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第一神射- 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曹性缓缓说道:“文若,若我把这五万兵马尽数交于你手,再加上令明伯道等将的相助,不知道你可有把握坚守此地?”

这话一出,徐庶顿时大吃一惊,而荀彧也终于忍不住耸然动容:任他如此猜想,都没想到曹性居然会把数万兵马交到他手上,同时还给予了他一个这么大的重任。

在开始来到刘备帐下的时候。老实说荀彧是不太愿意为刘备效力的;毕竟在他看来,唯有曹操,才是世间唯一能统一天下的明主。要不是考虑到荀家的发展前景,只怕荀彧还会有回到曹操身边的想法。

而在后来,荀彧也开始逐渐地了解到刘备的为人,明白对方果真是一位爱民如子且又仁义宽厚的明君。因此虽说刚开始来的时候心里头还是有些芥蒂的话,荀彧如今无疑已经对刘备有了足够的认同。

只不过虽然已经认同了刘备,但荀彧毕竟还是不想和曹操为敌,因此纵使平日里处理政事尽心尽力,但这位有着‘王佐之才’的牛人却始终没有什么杰出的表现。久而久之刘备也因为荀彧只是一位善于处理政事的文官,因此平日里托付给他的事情也几乎全是政事。

此次曹性出征会特意叫上自己,说实话荀彧还是感到挺意外的。毕竟在他看来,自己平日里的表现可谓是平平无奇,纵使这位名动天下的银河射手当初是因为‘王佐之才’的虚名而将自己‘请来’,今日也不应该再对毫无表现的自己如此看重才对。谁知现在曹性不仅看重自己,还将数万大军以及镇守合肥的重任托付给自己;如此一来,倒真是让荀彧生出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激动心情来。

“若将军信得过在下,那彧愿为将军驻守此地”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眼见自己在刘备帐下沉寂多时却依旧被曹性如此看重,再加上敌人又不是自己的旧主曹操,因此荀彧自然十分愿意接受这一次的重任。

“好”眼见荀彧肯留下来镇守合肥,曹性心中最后的一点顾虑顿时全消,随即便已朝着站在不远处的郝昭说道:“伯道,你即刻前去让子义以及银河弓骑收拾行装,待今日午饭过后,即刻随同本将直奔虎牢关”

“是,弟子遵命。”郝昭应了一声,随即便往无外走去。

曹性又对荀彧说道:“文若,待我走去,此间事宜便由你一人全权作主;至于粮草辎重之事大可向徐州讨要,本将自会修书一封让子龙全力相助于你。”

“在下必不负将军厚望。”荀彧一脸真挚地拱手道。

“元直,你即刻修书一封,将此间战况以及豫州之危尽数派人告知主公,请他依文和之计行事。”多年的沙场经验让曹性早已成为一名处变不惊的优秀主帅,此时交代起事情来更是有条不紊。

“在下这就去办。”徐庶当即拱手应了一声,随即便已离开了屋内。

“文和,你且去查看一下地形图,看看有什么捷径可让我等快速抵挡虎牢关外”待徐庶走去,曹性又对着贾诩说道。

“是,在下遵命。”贾诩拱手应了一声,随即也往屋外走去。

眼见各项事宜都安排得差不多了,曹性顿时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随即嘴里喃喃道:

“月英,你可千万不要有事啊…”

第三百一十章天生对头

第三百一十章天生对头

ps:第二更感谢书友政师、风花吹雪的打赏

建安七年【2o2】九月荆州南阳郡宛城

正如黄月英所料想的一样,濡须口处的东吴军虽然多达数万,统军大将更是东吴的右都督周瑜,但却依旧不是这一次东吴军出兵的真正目的。毕竟九江郡虽然也属于扬州之地,但其所在的位置却要同时面对豫、徐二州;而在这两州都同时在刘备手中的情况下,纵使东吴费力夺下,只怕也无法长久稳守。

因此在卧龙凤雏的共同策划下,本身就已颇有智谋的东吴右都督周瑜当即决定率八万大军主动出击,好让敌方以为自己要夺取淮南;而就在曹性率军抵达合肥城之际,有着‘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便已连夜离开濡须,然后便已在一个月后带着早已另外准备好的七万大军出现在南阳郡之中。

而就在此时,年纪不过二十岁却已身负‘卧龙’之名的诸葛亮正稳坐于宛城的城守府内,至于在他的身边,看似忠厚老实的鲁肃也正在一旁安坐,看样子倒像是在等着什么人一般。

虽然诸葛亮和鲁肃都在厅内,但这一次出征的统军大将却并非他们。在厅中的主位之上,身为东吴军左都督的程普正一脸平静地看着桌案上的地图,显然他才是这一路总数七万的东吴军领军大将。

不错,包括主位上的程普在内,此时厅中的三人的确都在等待。而他们所要等的人,正是曹操这一次派出来的领军大将

自从献帝在洛阳逝世之后,曹操便已成为了天下人齐声唾骂的对象;特别是那些隐含事实真相,说献帝乃是被下毒致死的流言,更是让曹操声名扫地。虽然在时间的流逝下,关于献帝之死的流言已经不再盛传,只不过曹操的名声却依旧是天下最差。可以说如果不是为了增添这一次东吴军出征的胜算,诸葛亮才不愿意让东吴和曹操联手。

其实纵使没有曹军的相助,诸葛亮也有自信能取下颍川,但如此一来的话己方死伤必然会比联军进攻增加许多,而且万一刘备当真倾尽七州之力来攻打动物的话,届时只怕会便宜了一直在雍凉汉中之地默默发展的曹操。因此对于凡事求稳的诸葛亮来说,最好的选择自然是邀请曹操一同出兵,这样一来虽然好处会被分走一些,但至少东吴就不需要以一己之力却面对刘备的报复了。

“报”就在程普等人在厅中静坐之际,一名士兵却忽然跑了进来,随即便已朝着坐在主位上的程普抱拳道:“启禀都督,曹军已经至城外”

“总算是来了。”程普微微一笑,随即便已问道:“可知他们总共来了多少人马?”

那名士兵赶紧回道:“陈将军已出城门迎接曹军入城,他让属下前来回报时顺便知会都督一声,说曹军这一次共来了三万余人。”

“什么?才三万人?”听到这个连己方一半都没达到的可怜数字,程普不禁皱了一下眉头:在他看来,或许曹操不会派出比东吴军还多的人马,但也不应该少成这样才对。

“是的,属下不曾听错,陈将军的确是说曹军只来了三万余人。”负责通报的士兵自然不会明白程普的疑问究竟从何而来,当下也只好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可知此次曹军主将的名讳?”就在此时,一旁的诸葛亮却忽然向那士兵问道。

负责汇报的士兵倒是很快回道:“回先生的话,那曹军主将似乎是一名看上去比你稍大一些,复姓司马名懿的青年。”

“司马懿?想不到竟然是他来了…。”嘴里轻笑一声,诸葛亮随即对着看过来的程普轻轻点了点头。

见诸葛亮点头示意,程普随即对着那名士兵摆手道:“也罢,你速去见陈将军,让他在安顿好曹军后速带其主将前来见我。”

“诺”那名士兵很是恭敬地应了一声,随即便已往府外大步走去。

待那士兵退下后,坐在诸葛亮身旁位子上的鲁肃却忽然问道:“孔明,这司马懿…莫非便是那位以数千人之力稳守箕关的大才?”

“不错,想不到子敬也听说过此人的事迹。”诸葛亮微笑道:“此人年纪不大,但却凭借着数千兵马让成名多年的关云长无功而返,足可见其人之能必定非同小可。”

“孔明之言只怕太过抬举此人了吧?”程普倒是不觉得司马懿有什么厉害之处:“箕关本就是易守难攻之地,数千人马只怕已可抵挡数倍之敌。纵使那司马懿守住了,最多也不过是稍有能耐而已,又怎当得起‘非同小可’这四字?”

“都督莫要小看此人。”诸葛亮淡淡地笑道:“据亮所知,自从此人为将以来,历经大小战事十余场竟然未逢一败,如此可见其人绝非平庸无能之辈。”

听诸葛亮这么一说,程普这才稍稍收起了对司马懿的轻视之心,随即又很是不解地问道:“既然这司马懿有如此能耐,为何这一次曹操却不肯多派人马前来?”

此时鲁肃也开口道:“只怕曹军此次前来只是为了探路,其目的就是想要看看我东吴是否有击败刘备的能力。”

“哼,那便让这群屡战屡败之辈看看我东吴将士的骁勇吧”身为跟随孙坚多年的元老级人物,程普自然对东吴军极有信心。

就在此时,一名士兵已然跑进府中,随即便对着程普说道:“启禀都督,陈将军已带着曹军主将前往此处。”

“嗯。”程普点头道:“待陈将军来到府外之际,不必通传,让他们直接进来即刻。”

在过了片刻之后,此次随程普出征的其中一名副将陈武便带着一位长相不算特别出众,而且给人感觉也是十分平凡的青年走了进来。当这位青年走进府中的瞬间,府内程普等人的目光便已在瞬间聚集到了他一人之上。

“司马懿见过程都督。”虽然彼此年龄相差很大,但身份地位却都是一军主将,因此司马懿也只是对着程普微微地拱了拱手而已。

“呵呵,如此年轻便已是一军主将,看来曹司空帐下倒是人才济济啊。”程普这话听似夸奖实则暗藏讥讽,其内含的深意无非是笑曹操帐下无人,竟然连司马懿这样的小孩也能被封为领军大将。

司马懿神情不变,口中语气更是十分平淡:“程都督过奖了,此次本将前来只是为了助东吴军一臂之力,因此一切行军大事皆可以程将军为主。”

眼见司马懿在自己的讽刺下毫无反应,随后更是在瞬间将这一次出征的主导权交到自己的手里;饶是以程普多年的沙场经验,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好。

‘哼,此次出兵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就让东吴和刘备拼个你死我活好了。’正当司马懿在心中暗自冷笑之际,一把满是文和语气的声音却忽然在他耳边响起:“在下诸葛亮,久仰仲达兄的大名了。”

诸葛亮的声音可谓是温和之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