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之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后之死-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样,冉冉而下。一计不成,再来一计。有一天,老爹教姚重华先生掏井,姚重华知道老爹又要露一手,早就秘密的在井底凿了一条地道,通往地面(柏老按,这真是三岁娃儿说的童话,在井底凿一个地道,通往地面,可不简单,尤其是山西省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井深而土坚,不要说凿地道,就是凿个土坑,都要九牛二虎之力)。果然,等到姚重华先生一下了井,老爹和小弟立刻七手八脚的把井填平。老爹拍巴掌曰:“好啦,这下子他死定啦。”姚象曰:“这计谋是俺想出来的,家产俺要平分。”平分就平分,老爹老娘高高兴兴把儿子的牛羊赶走,老弟则高高兴兴的把两位年轻漂亮的嫂嫂接收;把老哥的琴放到桌上,又弹又唱,好不得意。正唱的起劲,想不到老哥从地道爬出来,蓦的在门口出现,两个人当时那副面孔,一定大有可观,结果老弟狼狈而逃;老爹赶走的牛羊,也只好再赶回来。
——柏老真弄不懂,为啥把老爹老娘和老弟,形容的如此凶恶?对亲生儿子一再下毒手。史书上并没有说明老爹何以一再下毒手的理由?任何反常的行为,都一定有反常的原因,这原因没有说出来,一定有不可告人之处。诗云:“一将功成乃骨枯”,看起来,一个圣人的成名,连老爹老娘老弟,都得赔进去。

姐妹二人·同时落水
当岳父伊放勋先生,听了亲家翁的种种奇怪恶行,和女婿的种种奇怪孝行之后,大为感动。认为有孝行的人,对老板对朋友必然忠心耿耿。就把姚重华先生召到中央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姚重华先生是何等角色,他进入中央政府后不久,即取得实权,而且在实权稳定了之后,就对岳父另眼看待。纪元前二二五八年,伊放勋先生逝世,他的儿子伊丹朱先生继承地位,屁股还没有把龙墩暖热,姚重华先生就发动政变,把他放逐到丹水。
——丹水在哪里?谁也说不准,盖中国的丹水可多啦。山东省昌乐县有丹水焉,河南省济源县有丹水焉,湖北省宜都县有丹水焉,陕西省商县有丹水焉,陕西省洛川县有丹水焉,河南省开封县也有丹水焉。柏杨先生推测,可能是河南省济源县的丹水,因为距当时的首都平阳(山西省临汾县)最近。可是依以后所发生的事推测,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伊丹朱先生可能被放逐到最远的湖北宜都,那里距首都平阳航空距离六百公里。
——姚重华先生的孝行,不但奇怪,而且诡谲,除非故事是假的,否则的话,他阁下的种种孝行,使人毛骨悚然。苏老泉先生有言:“凡事之不近人情者,咸不为大奸慝。”连孔孟二位圣人,都主张“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何况必置之于死地乎。真是三颗石头投到水井里,不懂不懂又不懂也。
姚重华先生把伊丹朱先生赶走之后,自己坐上宝座,那是纪元前二二五五年的事,距岳父大人伊放勋先生之死,已三年矣,说明这场政治斗争,是如何之烈,和这个宝座得来是如何的不易。
姚重华先生既成了元首,后世的史学家称他为“虞舜帝”,即孝顺友爱的君主也,如果传说不是乱盖,却也颇为名实相符。我们的女主角伊娥皇女士,女配角伊女英女士,自然一律升格为“妃”。
——那时的宫廷,不过一个大杂院而已,儒家学派的繁文缛节,还没有兴起,所以称谓十分简单。只要是君主的妻子,都称为“妃”,顶多把大老婆称为“正妃”,表示她才是群妻之首。
姚重华先生的元首生涯,一干就是四十八年。到了纪元前二二0八年,他阁下已一百岁,发生了大事。以治水闻名于世的夏部落酋长姒文命先生.不再听他那一套。于是——于是什么,我们也弄不清,可能发动了宫廷政变,也可能武装革命,也可能象后世儒家学派所咬定牙关嚷嚷的,姚重华先生“禅让”啦,把坐了四十八年的宝座,自动自发,心甘情愿的让给姒文命先生去坐。反正是,我们只知道,就在这一年,姚重华先生和他的两位妻子,离开他的首都蒲阪(山西省永济县),向南逃亡,一直逃到一片蛮荒的湖南省南部苍梧山。
我们说姚重华先生举家被逐,是有根据的。请读者老爷找一本地图,用尺量一量就会大梦初醒,山西省永济县,距湖南省苍梧山,航空距离(也就是直线距离)一千二百公里。那时不但没有火车汽车,恐怕连羊肠小径都没有,即令有羊肠小径,航空距离往往是实际里程的三分之一,将有三千六百公里之遥。一个人平均每天步行三十五公里,要走一千零二十天,差不多是三年的时间。呜呼,姚重华先生老矣,下台的那年已一百岁高龄,他既非维利是图的商人,也非搜奇觅胜的探险家,又没有任何特殊使命。老夫妻三人,深入荒蛮干啥?如果不是忽然间大发神经,那就恐怕跟“柏杨先生下绿岛”一样,差官前呼后拥,不得不去。或者,还有一个可能,追兵在后,他盲目逃生。
三年后的纪元前二二0五年,姚重华先生死在湖南省苍梧山。伊娥皇和伊女英,走到湘江,——或许是在南下时走到湘江,精疲力尽(她们也都老啦)。也或许是丈夫死后,哭哭啼啼北返时走到湘江,感觉到已无生意。不管怎么吧,姐妹二人走到湘江,双双投到或跌到湘江淹死。
伊娥皇、伊女英二位之死,我们不敢肯定它不是一场政治谋杀,夏部落酋长姒文命先生既有胆量造反,他就有理由预防死灰复燃,来一个斩草除根。但我们也不排除她们姐妹殉夫自尽。不过,如果真的殉夫,后世史学家一定会大大的喊叫,使姚重华先生更为膨胀。只有死的不明不白,尤其是,姒文命先生也被后世纳入了圣人系统,就更难下笔。记载遂不得不含含糊糊,吞吞吐吐。
事实上姐妹二人未死之前,曾每天哭泣,眼泪洒到竹子上,尽都成斑——奇怪的是,她们不在房子里哭,却跑到竹林里哭,是不是被逼投河时,抱着竹子,大放悲声?从此凡是有斑点的竹子,都被称为“湘妃竹”。姐妹死后,后人尊奉她们为湘江女神:姐姐伊娥皇女士为“湘君”,妹妹伊女英为“湘夫人”。屈原先生在所著的《九歌》中,就有下列诗句——
天帝的女儿降临了啊
向北眺望,有无限的悲愁
微弱的秋风吹着洞庭湖啊
树叶片片,落下水流
(原文: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四千年来,出现无数吟咏她们姐妹的诗,都充满了哀怨,却没有悲愤。柏杨先生以为我们是应该悲愤的,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死于非命的皇后,第一位被权力争斗牺牲的女人,一幕一直被掩盖着的惨剧。 
 
 
 
 
 



 

 

施妹喜 

时代;纪元前十八世纪三十年代
其夫:夏王朝第十九任帝姒履癸
遭遇:国亡·身死

 一个可怜的女俘
中国历史上,第二位死于非命的皇后是施妹喜女士,夏王朝第十九任帝姒履癸先生的妻子。
姒履癸是前文所述的,姒文命先生的第十四代后裔,夏王朝在姒文命先生手中建立,历时四百余年,到了纪元前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前一八一九年,姒履癸先生登极。他登极时几岁?史书上没有记载,不管年龄多么小,他在宝座上一坐就是五十四年;五十四年足够他成长啦。五十四年中他干了些啥事,一片空白,只知道三十四年后的纪元前十八世纪一十年代前一七八六年,他发动大军,攻击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境的有施部落。在信史时代之前,部落名称上往往冠以“有”字,我们推测,这个“有”字应该是一个语助词,跟后世的“阿”字一样,没有实质上的意义。“有施部落”者,“施部落”也。施部落显然抵挡不住夏政府的军队,灭亡和屈膝之间,施部落酋长选择了屈膝,他向夏政府求和,献出他们的牛羊、马匹、美女——包括酋长的妹妹,她的名字只一个“喜”字,所以她应称为“施喜”。当时人把它简化,称为“妹喜”,这就跟后来人们称“皇姑”“皇妹”一样。盖酋长属于贵族阶层,贵族的姓,小民是叫不得的也。
施妹喜是个可怜的女孩子,她的身份是一个没有人权的俘虏,在她正青春年华的时候,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情郎(假如她有情郎的话),为了宗族的生存,象牛羊一样的被献到敌人之手。
姒履癸先生以天子之尊,有的是女伴,可是他却迷上了施妹喜,常常把她抱到双膝上,日夜不停的陪她饮酒。施妹喜喜欢听撕裂绸缎的声音,姒履癸先生就从国库搬出绸缎,教宫女撕给她听。
——红楼梦上晴雯小姐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可能是从施妹喜女士身上得到灵感。不过撕扇子撕得起,撕绸缎却非同小可。纵是帝王,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那些丝织品贵的吓死人,读者老爷不信的话,不妨到台北、高雄百货公司问一下行情,一件普通衬衫就要五千元以上,柏杨先生一个月的饷,只够买两件衬衫加几个扣子。不过,帝王的负担再沉重,却要不了命;要命的是小民,小民千辛万苦织出的绸缎,只供帝王刹那间的娱乐。
任何荒唐行为,一旦开始,就会一天一天扩张,终于荒唐到不可收拾。姒履癸先生在“裂帛”壮举之后,索性大兴土木,凿了一个巨池,满装美酒。巨池不愧巨池,面积有五平方公里,可以在酒上划船。皇天在上,看样子姒履癸先生的酒池跟台湾日月潭差不多啦,那要盛多少酒乎哉?而且帝王用的绝不会是蹩脚货,依目前台北高雄大亨们的标准,至少也是“约翰走路”之类,嗟夫。
——姒履癸先生的老祖宗姒文命先生在世时,有一次饮了点酒,舒舒服服,象吃了人参果。他到底是一位有智慧的老人,叹曰:“后世帝王,一定有人因喝了太多美酒,喝亡了国的。”他的真知灼见,第一个应验在他后裔身上。
酒池虽然有那么多酒,人们却不能随便下肚,而需要等候号令。只听一声鼓响,就有三千人爬下来,把头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