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战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反坦克战史-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达原身管口部时,它将具有象普通弹丸一样的初速和转速,然后弹丸进入后加的锥形炮膛内,这种附加的锥膛炮管有时也被称之谓“小约翰”。弹丸继续向前运动,其金属弹带在逐渐缩小的炮膛挤压下不断压缩,当弹丸从“小约翰”内飞出时,弹带已经变成一层薄壳,其大部分质量被磨平后聚成一团,附在碳化钨弹芯的后面。弹丸在离开“小约翰”时的速度比离开原炮口时的速度要高得多。由于初速很高,再加上碳化钨的质量很大,因此,就使这种弹丸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同时可以形成比较低伸的弹道。1942年年中,“小约翰”开始全面投产,但它并没有获得象姜尼塞克原来所期望的那种成功。尽管曾经打算将“小约翰”分别安装到发射6 lb和17 lb(7。72kg)重炮弹的火炮上,但这项计划并未被执行。  
安装在装甲车上的一些发射2 lb重炮弹的火炮,曾经安装了“小约翰”装置,其目的是想提高射程和其它性能,并且也有几门是以步兵炮的形式出现的,但总的来看,这种努力并未获得很大效果,因为,在它投入服役时,坦克装甲的改进已经远远超过了安装这种装置后火炮性能的提高,只有少量无法安装比发射2 lb重炮弹火炮更大的火炮的车辆上,才依然保留着这种装置。1944年,当空降侦察团乘坐汉密尔卡(Hamilar)滑翔机飞抵法国的时候,在泰特拉什(Tetrach)坦克上装载的就是发射2 lb重炮弹的火炮,并且在其中的大多数火炮上都安装着“小约翰”装置。然而,到了这时,它已只不过是一种使人感到好玩的过时的玩意而已。  
然而,英国远征军当时确实有一种武器在性能上超过了世界上其它任何国家的军队,这就是他们所装备的世界上第一种装有空心装药的反坦克榴弹,事实上,在所有的反坦克弹药中,它也是第一种采用空心装药的弹药,它的经历几乎也象姜尼塞克炮和发射2 lb重炮弹的火炮一样离奇。大约是在1938年慕尼黑危机的前后,英国驻瑞士武官应邀观看了一场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新型”反坦克炸药表演试验,试验中,一发炮弹在击中一块很厚的钢质靶板后爆炸,结果在纲板上穿了一个锯齿形的小孔。设计师们对他们取得这项成果所采用的技术途径严加保密,并且为这项秘密技术提出了漫天要价。这位武官觉得其中颇有蹊跷,因此,对他们所说的他们已经发明了一种具有惊人威力的新型炸药的说法深为怀疑。在经过一番调查之后,这位武官发现,他们所使用的就是随时都能从市场上买到的普通诺贝尔(Nobel)黄色炸药——即TNT炸药。于是,他立即从伦敦伍利治(Woolwich)兵工厂邀请一位炸药专家前往瑞士观看另一次表演试验。在第二次试验中,瑞士设计师们制造了一个小小的假象:他们把黄色炸药染成了另外一种颜色。然而,迷离的色彩遮不住内行人的眼睛,来自伍利治兵工厂的这位专家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破绽,发现了其中的奥密,并且将这种当时人们尚不大理解的实验现象称之谓“门罗效应”——也就是如今已经众所周知的空心装药原理。瑞士的兵工人员,只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种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发现过的“门罗效应”的应用方式,即用它在坦克装甲板上穿孔。但他们肯定会悔恨自己倒霉的运气,在前面提到的事例中,由于买价太低,因此没有达成协议。正因为这样,由于他们没有发明任何东西,因此,也就谈不上能够得到任何东西。相反,英国却利用瑞士的成果开始制造一种榴弹,这种榴弹利用安装在短弹仓的里因弗尔德(Lee Enfield)步枪上的制式榴弹发射杯发射,经过几次试验之后,证实了它的效能,于是被投入部队服役,取名为No68式榴弹,它的射程仅有100 yd(91。4m)。这种射程使它仅能作为一种最后的自卫武器使用,然而,即是这样,有也总比没有要好。  
 No68式榴弹在战争结束之前就已被宣布废弃。这一则是因为到后来杯形发射器已经不受人们欢迎,二则是因为空心装药原理的应用技术已有很大改进,因此,将这种榴弹的5。5 oz(155。9g)重的炸药转用到其它系统上,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益。  
对于英国人来说,1940年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年头。来自海上和空中的侵略威胁一直笼罩整个夏季。在敦克尔克撤退完毕的几天以后,地方上的老百姓即被组织成所谓的“抗伞兵”守备部队,他们开始在自己的村镇上站岗放哨,手中使用的武器是鸟枪。当时,在英国本土上到处传布着伞降到战场上的德国人已经将自己打扮成修女、牧师和盟军士兵的谣言。大约两周以后,“抗伞兵”守备队改编为“地方守备志愿军”,英文简称为LDV,它后来成了许多人进行嘲弄的笑柄。地方守备志愿军承担的任务是观察和报告敌情,而不是使用他们的鸟枪去抓捕入侵者。LDV成立以后不久,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这就是1940年7月成立了国民警卫队。按照原来的打算,国民警卫队应当是一个准军事团体,它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德军对英国本土的入侵。在刚成立时,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装备,只有很少一些军服,并且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考虑如何和坦克作战。但是,不久之后,他们就认识到,如果他们用自己学到的那点东西,去同由训练有素的坦克乘员所驾驶的坦克作战的话,那么,这些方法或许还会使他们自己陷入严重困境。  
在威胁最为严重的时候,英国陆军正规部队正为自身训练忙得不可开交,以致在初期阶段根本无法给国民警卫队提供什么帮助,于是,国民警卫队只好转而去找寻西班牙内战时的老兵作为自己的教官。由于国民警卫队可用于实战的唯一的反坦克武器就是手榴弹和炸药——甚至很多正规陆军部队也是如此,所以,在当时编写的条令上,突出强调的就是人的勇敢精神。在伦敦近郊的奥斯特利公园内,国民警卫队建立了一个训练中心,他们曾经颁发过一种阿斯特瑞安(Asturian)地雷工兵条令,同时,还颁发过一些价值不大的其它条令、条例。但当时也存在着一种使人感到不愉快的情况,就是教官们的调子很不一致。不过这并无多大关系,他们富有热情,并且学员也是个个豪情满怀。在1940年的漫长夏季里,始终笼罩着一种凶多吉少的紧张气氛。有不少地方守备志愿军人员都迫切想要知道:必须同来自自家后院的敌人作战的时刻,到底还有多长时间。  
在教学中,教官们下功夫最大的,是致力于“戳穿”坦克无敌论的神话,并且使学员们相信,人在距坦克2 yd(1。83 m)距离之内要比距坦克200 yd(183 m)安全得多。并且教导学员:坦克在受到突然的迫近攻击时,会被吓得惊慌失措。他们在讲课中,常常把在西班牙内战中意大利坦克的经历以及横挂在道路上的毛毯的故事作为战例,同样,还引用过一名英军步兵连长所讲述的经历:那是在1940年5月,在德军坦克的冲击下,该连被迫从一个法国村庄撤退,由于他们在公路上底面朝上放置了五个白色汤盘,结果使德军坦克被迫耽搁了30 min。这些坦克开到“汤盘”跟前以后,以为自己遇上了地雷。于是,先是在“汤盘”跟前停了下来,接着是作了一个很大的迂回,从而延误了时机,使得这个连队能安全撤退。还有一些类似的战例。这些战例是否真实,并不重要,但当时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这就是减少人们对装甲车辆的恐惧心理。当然,有些说法确实也有点天真。例如,在一份讲义中,曾经这样告诉学员,记住,车外0。303in(7。62mm)步枪的咻的一声音响,甚至透过观察缝的鸟枪冲击波,都会使坦克乘员胆颤心惊。这样讲自然有些言过其实,但这种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学员接受这样的观点,即: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攻击总比不攻击要强。  
当时,在如何阻击坦克方面,也曾提出过一些异想天开的设想和使人误入歧途的忠告。例如,在西班牙内战时,由于当时所使用的轻型坦克的马力很小,因此,利用阻塞的办法就可以迫使坦克停车,然而对于1940年的马力已经大大提高的德军坦克来说,继续沿用这个办法,显然是毫无作用。还有一种更为天真的想法,就是在公路上横桂一根直径为2。5in(63。5mm)的钢丝绳,绳的两头系在路两旁的大树上,据称,采用这种办法可以使坦克发动机损坏,从而达到阻止坦克前进的目的。然而,到海军船坞以外的地方去寻找这种钢丝绳的工作谈何容易,即使找到了也极难进行处理。人们至今仍在考虑,不知西班牙人在1937年是通过什么办法找到这种东西的。这里,我还将全文摘录一段另外一种建议,因为它曾经在国民警卫队中引出了一段完整的传奇故事。  
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勇敢的人们利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把坦克阻止住。在坦克行经的道路进入密林地区、或是坦克在农村窄狭街道上行驶时,你可以手持一根金属撬棍(撬棍的长度最好是与电车轨道的宽度差不多),隐蔽在一旁,等候坦克的到来。这种战斗最好是从一所正好对着坦克开进方向的房子的门口进行,而且坦克的运动速度应当十分缓慢,与房子的距离应当十分靠近。当坦克开到跟前时,先将撬棍投向或推向坦克侧方,使撬棍插在履带的驱动轮和负重轮中间。如果坦克行驶速度很快,撬棍很可能会从手中滑脱,以致达不到目的,但是,只要撬棍位置放置得当,就可以迫使坦克抛锚,并且或许还能阻塞住后续坦克的前进道路。对于一些较小的坦克,如果能把十字搞扔到履带里面,有时也可起到同样的效果。  
 
在使用这种攻击方法时,保持乐观情绪至关重要。后来,这种办法被扩大为四人一组,并进行了正式演练,其中两人手执撬棍,一人携带汽油桶,最后一个人,要么配带“瓦利”手枪,要么携带防风火柴。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