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古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游古记- 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听这话,唐大鹏心中那块石头落了地,微笑道:“这一点我猜出来了,不过,你应该知道,许布政使已经被我下了大牢。”随即想到,没有那么简单,许布政使算不上宫里的人,宫里的人应该是指的皇亲国戚,一颗心随即又悬了起来。
米员外有些惊讶,跪在那里,上下仔细打量了一下唐大鹏,搞不清楚这个年轻人是谁,许布政使是从二品高官,这个小伙子居然能将他下了大牢,这人究竟是谁?米员外不敢小视,决定翻最后的王牌。
米员外咳嗽了一声,有些得意地说道:“大人,实话给你说了吧,定国公徐增寿的儿子徐景昌的小妾,就是我的女儿。
什么定国公的儿子的小妾?唐大鹏听得一头雾水,看看罗千户,见他如泥菩萨一般面无表情,看不出什么反应,这更让唐大鹏心惊,连锦衣卫千户都无动于衷,如果米员外说的这个人他不认识或者不是什么大人物的话,罗千户都不会这种表情,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个人来头太大,罗千户这老狐狸知道惹不起。
这定国公看来是个很强硬的后台,这定国公徐增寿究竟是何方神圣?连锦衣卫千户都成了这个泥菩萨样子。
唐大鹏转过头看了看一旁记录的晏师爷,只见他轻轻摇了摇头,向后堂努了努嘴。
唐大鹏会意,向罗千户笑了笑:“罗大人,不好意思,我有点闹肚子,去去就来。”
罗千户欠了欠身:“大人请便。”
唐大鹏转身进了后堂,晏师爷跟了进来,雷芸儿正躲在后面偷听呢,也跟着他们来到屋外天井里。
唐大鹏站住了,瞧着晏师爷:“这定国公徐增寿到底是谁?真的那么厉害呜?”
晏师爷苦笑:“不是一般的利害,大人,定国公徐增寿是咱们大明朝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最小的一个儿子,他的姐姐就是当今万岁最敬爱的徐皇后!”
徐增寿唐大鹏不知道,这徐达他还是知道的,不过,所知道的徐达也大部分来自于金庸的武侠小说,那大部分都是虚构的,所以,他也不清楚可能成为自己对头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晏师爷接着说道:“靖难之役中,徐增寿虽然一直在建文的京城里,却想方设法将建文方面的情况悄悄传报给皇上,为皇上攻入京城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的是,建文在南京即将被攻破之际,终于发觉了徐增寿暗中帮助皇上的事情,亲手将他斩于剑下。”
“皇上入城后抱着徐增寿的尸体痛哭,随即又追封他为定国公,谥忠懇,让他的儿子徐景昌继承爵位,徐景昌就是现在的定国公。”
这下子唐大鹏傻眼了,原来这米员外还有这么大一个靠山,难怪这么嚣张。随即想起罗千户的表情,这老狐狸身为锦衣卫千户,对自己辖区内的大人物那肯定是了如指掌,当然知道米员外有这强硬后台,他惹不起,正好自己傻乎乎冒头出来了,乐得有人顶缸,故意在那装作不知道。
晏师爷又低声道;“好在徐皇后最近病重,恐离大去之期不远,徐家势力也大不如以前,但也不可小视。”
唐大鹏听罢,稍稍松了口气,现在还不清楚这米员外的靠山定国公徐景昌是否知道他私吞赈灾粮,煽动饥民抢粮暴乱的事情。如果知道了,不清楚会怎么处理,不过,自己将米员外揪了出来,不管他们将来怎么处理,这个大后台都不会感激自己的,说不定还要给自己小鞋穿,这可怎么办呢?
雷芸儿也惊呆了,别的她不知道,可皇后徐氏她最清楚了,徐氏不仅为明成祖夺取皇位建功卓著。而且饱读诗书,亲自编写了明朝以后女子必读篇目《内训》二十篇,《劝善书》一部,颁行天下。
另外,徐氏还给经书《梦感佛说第一系有大功德经》亲自撰写了序言,这部经书连同它的序言,不但颁行天下,而且迅速入藏,被列为佛经之一。天下僧尼并善男信女无不口诵心念,此经直到清乾隆三十年以后,才正式被提出为“伪经”,从而排除在佛经典藏之外。
因此,明成祖对这位皇后可是敬爱有加,所以在永乐五年,也就是唐大鹏穿越到明朝之后的第三年,皇后徐氏将会病死,明成祖朱棣十分悲伤,“帝悲怮,为荐大斋于灵谷、天禧二寺,听群臣致祭,光禄为具物。”并且从此再没有立皇后
第二百六十三章 如何是好

更新时间:201513 19:46:07 本章字数:2219
所以,一边是皇上明成祖,一边是皇后徐氏的亲侄儿定国公徐景昌,唐大鹏心里直叫苦,这场斗争不管结果如何,双方都不会感激他唐大鹏的。
晏师爷见唐大鹏愁眉苦脸,低声道:“大人,虽然这米员外与皇后娘娘有拐着弯的关系,而且,定国公徐增寿一家与徐皇后虽然是姐弟,但关系非常的微妙。”
“当年皇上封徐增寿为定国公,并让徐景昌继承爵位,徐皇后当时是强烈反对的,她认为弟弟虽然帮了自己,却背叛了建文,是不忠,从大义上讲是有违父亲徐达的忠义之名,徐皇后始终不肯认可徐景昌这定国公的爵位。”
唐大鹏一听,顿时高兴了起来:“他们姐弟不合?”
晏师爷点点头说道:“这米员外这次犯的罪又是与**,私吞赈灾粮,并煽动饥民抢粮谋反,现状虽然还不知道是否有建文余党在后面主使,光是皇上最痛恨的这几条,就够他米员外喝一壶的了!”
“太祖皇上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曾下令在个府州县衙门左侧设皮场庙,在这里将贪官的皮剥下来,塞上稻草,摆到衙门公堂旁边,用以警告继任的官员。”
晏师爷说到这里,唐大鹏兴奋地插话道;“对对,这事情我也听说过,好像叫什么‘剥皮实草’,对吧?”
晏师爷点点头:“正是,当今皇上和太祖皇帝一样,对贪官也是深恶痛绝。皇上刚刚登基,就命京官七品以上,外官县令以上各举一人,量才擢用,如果举荐的人犯了贪污之罪,举主连坐,要一起处死的,所以皇上绝对不会姑息养奸。”
“另外,虽然徐皇后尚在,不过真正论起来,米员外的靠山也就只有定国公一人,虽然皇上痛惜定国公为国捐躯,但对胆敢谋反之人也绝对不会手软的,更何况这米员外还只是定国公的一个小妾的父亲。”
晏师爷一番话,说的唐大鹏连连点头,心中大定,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晏师爷接着说道:“再说了,大人办这案子是皇上亲授的指责所在,是奉旨办事,为了维护皇上的江山社稷,谋反案无论查到谁,都应铁面无私,这样才能赢得皇上进一步的信任。”
唐大鹏摸着下巴,好像感觉到自己有点铁面包公的味道了,有些得意,可回过头一想这案子,却有不知该具体如何处理,问道;“晏先生,这案子该怎么办呢?推给锦衣卫罗千户如何?”
“不好!”晏师爷摇摇头说道:“那样的话,大人的功劳可就全被人家抢去了。”
“是啊!”唐大鹏又问道:“那该怎么办呢?”
雷芸儿听的头都大了,这么复杂,绕来绕去的,她办事喜欢简单干脆,当下建议道:“哎呀!别想了,反正咱们也就装着不知道这米员外与徐家的关系,把这矮冬瓜一刀咔擦了,大家干净!你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啊,这权力不用拿来干什么?谁叫他私吞赈灾粮,还煽动谋反,人人得而诛之!”
唐大鹏心中一动,说道:“芸儿说的倒是个主意,闹大了反而给皇上找麻烦,反正只是定国公儿子的一个小妾的老爹,这小妾连老婆都算不上,她爹就更不算什么了,杀了也就杀了,谁还会为个小妾出头不成?”
晏师爷捋着胡须摇摇头说道:“这一招太险了,大人没有必要冒险。虽然不清楚定国公是否知道米员外的事情,不知道他会不会帮米员外出头,但所谓打狗还得看主人,如果大人将米员外先斩后奏,就是不给定国公的面子,定国公此刻不说,也保不定心有隔阂。”
“再说了,徐增寿本来就是皇亲国戚,而又是为皇上而死,是皇上的功臣,对皇亲国戚和功臣的亲属犯罪,虽然是否划归属‘八议’范畴尚待斟酌,而且按照常规,犯了谋反等十恶不赦之罪的人,即使属于八议的范围,也不能得到议、请、减的特别照顾,但不看僧面看佛面,皇上看在定国公徐增寿为了帮自己而惨死的情分上,法外开恩也未可知。因此,鲁莽不得。”
晏师爷说的‘八议’,是中国古代法律面前不平等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指法定的八种人犯罪,一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须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
这八种人是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包括皇亲国戚,皇帝的故旧,德高望重的人,统治才能出众的人,对国家有大功勋的,上层贵族官僚,为国家服务勤劳有大贡献的人,前朝的贵族及其后代。
“八议”制度源于西周的“八辟”,是“刑不上大夫”的礼制原则在刑罚适用上的具体体现,成为后世历代法典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历经一千六百余年直到清朝灭亡之前,相沿不改。不过,如果属于“八议”的人犯的是十恶不赦的重罪,按规定一般是不能享受八议特权的。
虽然八议制度中“议亲”、“议功”主要指的皇亲国戚或者为国立功者本人,但七家属犯罪,往往也划归“八议”范围,至于“亲”、“功”者的小妾的老爹是不是属于这个范围,谁也不好说。刚才晏师爷的话的意思就是最好由皇上来定,这样最稳妥,万一皇上说是,而且要减免刑罚,唐大鹏却把他先斩后奏了,那就不妥了。
晏师爷接着说道:“大人你今晚上一连立了三件大功:将武昌府即将爆发的饥民暴乱及时化解,又顺利地实现了放粮赈灾,安抚饥民,此乃第一功;侦破许布政使、谭知府与米员外官私勾结,私吞赈灾粮,此乃第二功;侦破了米员外指使家奴,煽动饥民抢粮谋反,此乃第三功。大人已经立了三件大功,现在没有必要贪功冒险,否则不仅前功尽弃,搞不好反倒会惹祸上身。”

第二百六十四章 万全之策

更新时间:201513 19:46:07 本章字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