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岛-远离陆地的海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名岛-远离陆地的海岛-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川崎以外,全部被封在坑道里,或窒息或毒气而死。

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沉默以后,柳明全说,“这个叫川崎里俊的青年人,获得了和义田大佐最后实施效忠计划的机会,并试图逃离这个岛子,但最后还是死在岛上,而那个义田大佐就是在石洞口附近发现的那个人。”
惠子说,“应该是这样的。”
那就是说,134人中除了义田和川崎以及在石洞里发现的30具遗骨,应该还有102具遗骨还在地道里面。没有找到。

惠子一边翻着纸页指着给柳明全看,一边说,“这里有几个页面上,画了几幅简单的图形,是不是坑道的结构。我看不懂。”
柳明全接过日记本,上边的确是有几页画着弯弯曲曲的曲线,有一些简单的文字,惠子说,“这些文字都是说的一些名字,这个叫雨田家,这个叫风顺家,都是这样类似的名字。”
柳明全把这几张图反复研究了很久,并在他的脑子里形成了一张完整的地下网络结构图,这张图,让柳明全的思路大开,并最终找到了打开通道的方法,找到了那102具遗骨。

有了这样一个日记本,由此,柳明全惠子他们慢慢解开了这个远离陆地的海岛在六十多年前曾经真实发生的一切,并找到了这些同样是战争受害者的日本军人的遗体,最重要的是,他们得以获得离开这个小岛的方法,并最终离开了这个住了一年零三天的海岛。

就让我们穿越现实和历史的时空之间,回眸60年前的那场战争,看看关于川崎里俊的故事,以及他所亲历的二战时期的日本中国乃至这个远离陆地的海岛。

第058章 青年川崎里俊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代,推行新的天皇制度以后,就迅速走上了向周边国家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并且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进攻对象的政策。20世纪初,日本在日俄战争以后,在中国东北取代了老毛子,屯驻关东军,把东北作为对华殖民扩张的基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侵略,出兵山东占领青岛,迫使袁世凯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一战以后,日本加紧掠夺中国朝鲜以摆脱其政治经济方面出现的危机。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次年,1月28日,日本军队进攻上海,向镇守上海闸北的国民第十九路军发动进攻,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企图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计划,并在日军高级军官中下达作战部署。

1937年7月7日,驻扎在宛平城外围的日军,发动演习,并声称失踪士兵一名,要求进入宛平县城内进行搜寻,驻防此地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予以严辞拒绝。日军遂向宛平城内开火,并与次日晨包围了宛平城,中国守军进行了顽强抵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件”
此后,日本军队大举进攻华北,进而全面进攻中国,由此,中日之战全面爆发。

这一年,日本小伙川崎里俊,已经年满17岁了。
里俊的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为人师表一生清廉,在当地很有名气,可谓桃李满天下;里俊的妈妈主理家政;他还有一个小他两岁的妹妹川崎贞子,是当地女子高中的学生;一家四口生活在距离东京都1000公里以外的九州熊本。看起来,战争似乎离他们还很远。

这一年,川崎里俊面临着大学的抉择。
川崎里俊是个聪明才子,17岁正是获取知识的最好的年龄,加之天生聪慧,文学绘画历史地理科学技术几乎无一不晓,甚至对于中国的书画也略知一二。于是,川崎里俊对于大学以及未来的选择就有了宽广的范围。
在日本,川崎家族是有着重工业制造历史渊源的。
自明治维新时代川崎大藏在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川崎筑底造船所。1906年,川崎造船所交付给日本军队第一艘国产潜艇,并于当年生产了第一台日本产蒸汽机车,从此,奠定了川崎家族在日本军工及重工业中的地位,开始了川崎家族100多年辉煌的发展历程。
而川崎家的很多男人,自然也成为川崎重工里各个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人物。

川崎里俊兄妹出生在九州的熊本市。
当初,川崎先生选择离开东京来到熊本,就是想远离川崎家族的势力范围,远离这个为日本军队提供军火支援的川崎重工,而不受川崎家族的影响,到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生活,甚至想切断自己与川崎家族的血缘关系,当然,血缘是不可选择也是切不断的。
川崎先生认为,在远离川崎的偏远小城熊本,川崎重工对川崎里俊应该不会有多么重大的影响,他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完全不用考虑川崎这个姓氏的影响了。
偏偏思想活跃的川崎里俊是一个很有家族荣誉感的青年人,这有点像中国的孔孟之后,虽说现在已经是第多少代都数不清的子孙了,但是,家族姓氏荣誉感还是一道很好的光环。而身为川崎的后人,川崎的荣耀和要为川崎做点什么,抑或是像川崎家族一样为国家做点什么的信念,还是牢牢的树立在川崎里俊的心中。

在这个问题上,川崎父子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川崎先生是主张儿子远离工业科技一类的领域,或者干脆,就像他一样一辈子教书育人,教育一样可以兴国。
但是,实业兴国科技兴国,在川崎里俊的骨子里却有着很深的根基,读一个好的工科大学,就成为川崎里俊的首要选择。
同时,里俊的理想也得到了妹妹贞子的支持,于是,开明的川崎先生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任由儿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未来了。

位于东京近邻琦玉县的日本工业大学,是日本最好的工业学校之一,成为川崎里俊的理想之中大学。就在日军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1937年秋季里,川崎里俊如愿以偿的成为日本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一名学生。
大学里的川崎里俊如鱼得水,一腔热血,实指望毕业以后进入一家公司大展宏图一番,实现实业报国的夙愿。

日本毕竟是弹丸小国,不论是战争物资还是兵员,对付中国这样一个四万万人口且幅员辽阔的国家,还是显得捉襟见肘,军方曾经叫嚣用三个月占领华北半年拿下全中国的战争狂言最终落空以后,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就日本的国力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战争打了两年战争以后,到1939年末,战局吃紧兵员日趋紧张,无奈,全民征兵就成为日本实施军国主义战略必须要做的头等大事。
战时日本兵役法,开始对待学生还是有所保留的,但是,随着战争的全面推进,也不得不打破这个禁区,修改后的日本战时兵役制度规定,年满20岁成年男子,不论是在哪里做什么的,都必须服兵役上前线,必须当兵效忠天皇上前线,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被选取当兵就被看成是效忠天皇的光荣使命,效忠天皇是日本国民的大事,是不能违抗的;而女人们则被安排进兵工厂为前线生产军用物资。

战争形式已经容不得让川崎里俊读完大学,一纸入伍通知发到了川崎里俊手中,不管愿意不愿意,入伍上前线,成了川崎里俊为天皇尽忠义不容辞的义务。
实际上,像川崎里俊这样的大学生被征兵入伍,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即使已经大学毕业的,首先要做的也是入伍上前线,于是,日本军队中会有很多年轻英俊的学生兵或者下级军官,一样用他们的生命,为天皇充当战争的炮灰。
这一年,川崎里俊刚好20岁。

实业报国科学报国的理想就这样破灭了,川崎里俊以学生兵被授予准尉军衔入伍。
离开日本本土之前,川崎里俊请假回了一趟熊本,得知妹妹贞子也被告知要终止学业加入到支援前线的后备队伍中去。
樱花盛开的五月,不时有消息传来他们相识的好友阵亡的消息,给他们兄妹的见面增添了浓密的伤感。
漫步在繁花似锦的樱花道上,他们相拥而泣以泪洗面,期盼战事早日结束,期盼哥哥安全回来,期盼一家人早日团圆。
但是,兄妹俩谁也没有想到,后来唯一的一次见面竟然是那样的一种方式。

离开熊本的家以后,川崎里俊回到了设在静冈的新兵训练营继续他的新兵训练,虽然,他已经是陆军准尉——军官中最低级的一等,但是,在此之前,他可是从来没有没过刀枪的。然后,就到横须贺集结,横须贺是战时日本最大的军港,剩下的日子就是等待,和很多来自各地的士兵一起,要从这里出发,等待运兵船把他们运往中国前线。
等了半个月,他们登上了一艘军舰。

川崎里俊的日记是断断续续不连贯的,日记的内容也十分的简单,所记录的事情也就是一句话。也许是环境不允许他做详细的记述。

川崎里俊没有坐过海轮船,长时间的海上颠簸和风浪的摇晃,令他疲惫不堪,船到鹿儿岛外海的时候,他们的船遇到了风浪摇晃得非常厉害,一些老手都受不了,川崎里俊尤其呕吐的厉害,连黄疸水都吐出来,躺在地板上一动不动,真是生不如死的感觉都有了。
他们此次船载800多人,凑巧的是,领队是义田伍男中佐,他是从九州的熊本出来的,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职业军人。
义田中佐是个军校生,他喜欢有文化的人,知道川崎里俊也是雄本人,就认了这个小同乡,又看他是个文弱的学生,便对川崎里俊多了一些照顾,让他从大统舱里转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舱室里,并且吩咐厨子给他做些有可口的饮食,也算是爱惜人才。
就这样,川崎里俊才得以熬过了海上漂泊的苦难日子。
经过半个多月的颠簸,他们的船终于靠岸。在中国旅顺登陆,川崎里俊和他们一队新兵正式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开始了川崎里俊的中国战争之旅。

旅顺,对于日本军队来说,这里并不陌生。
日俄战争中,1904年2月至1905年1月,日本军队俄国军队之间在旅顺口进行了一场争夺战,战役历时329天,敌对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