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犹太人-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太教规视婚姻为人类结伴及建立犹太社群的基础,婚姻就是要践行圣经中的吩咐:要生养众多,遍满全地。 
  选亲是犹太婚姻的开端。按照犹太人的传统,男孩选亲的最佳年龄是18岁,而女孩则在过了12岁之后父亲就要为她物色未婚夫了。圣经中记载的选亲故事多是由父母出面进行的,在现代生活中,这些习俗逐渐被废除掉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己选择另外一半。 
  选亲之后,要进行严肃的订婚仪式。订婚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祝酒庆祝;二是宣告二人的婚姻关系,提醒新人不能再与第三人发生关系。订婚时,男女双方要签订婚契,即以书面的形式拟定婚礼的时间与地点,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新娘的嫁妆以及违反婚约一方应该支付给另一方的罚金数额等等。在订婚仪式上,男方要向女方下聘金,但是聘金没有固定的数额,可用现金之外的其他方式支付。仪式上,男方要在两个见证人面前宣誓:“愿你成圣归我,与我订婚,成为我的妻子。”订婚之后,男女双方的婚姻就算是合法的了;如果要分开必须办理离婚手续。女方在正式的婚礼之前要一直留在父母家中;正式的婚礼要在大约一年后举行。按照犹太传统,犹太婚礼不会选择在安息日,犹太新年假期,赎罪日、逾越节以及某些禁食期间举行。 
  图6…2犹太人婚礼,婚礼在新郎家一个装饰好的帐篷下举行。 
  按照传统,新娘会在婚礼前一天到净身池行洁净礼,藉此准备在婚礼后与新郎成为一体。净身礼后,新娘就会由一个送亲队伍护送到新郎的家。但是祝酒会却是在新郎家一个装饰好了的帐篷——结婚华盖下举行的,这象征着新郎和新娘一同建立起新的家庭。时至今日,订婚及正式婚礼都是在结婚华盖下举行的。在婚礼上,大家颂读七重祝福给新人,主题包括世界和人类的创造,犹太人的生存境况以及夫妇同建新家庭等。在犹太文化中,与新娘新郎同乐被看作是一种善行。新郎将结婚戒指戴在新娘的食指上,并用希伯来文背诵:“根据摩西和以色列律法,这只戒指使你嫁给我。”拉比会高举酒杯为新人祝福,新人会在碰杯后干杯。婚礼结束的标志是新郎(或与新娘一起)踩碎一个玻璃杯,这个习俗是提醒喧闹的人群安静下来,提醒他们不要忘记犹太人的圣殿被毁坏以及犹太人被迫流散的历史。然后,新郎与新娘进入房间,独处一段时间、吃一些小点心,结束婚礼前的禁食。正统派犹太人都认为,婚姻一旦缔结,尤其是丈夫就要尽心维持。犹太律法规定了丈夫对妻子的十条义务: 
  1)与妻子同居。 
  2)如果妻子被俘,丈夫有义务赎出妻子。 
  3)丈夫一定要具有保障妻子生存的手段。 
  4)供给妻子的衣物和住所。 
  5)在妻子生病时保证医疗和护理。 
  6)履行婚契中所规定的财务责任。 
  7)如果妻子先去世,要安葬她并建立墓碑。 
  8)如果妻子先去世,要保障儿子们的继承权。 
  9)在丈夫死后而妻子仍然是寡妇的前提下,要保障妻子的生存手段,并赋予妻子在原有住宅中居住的权利。 
  10)在他死后保障他们子女的抚养,直至这些子女成人。 
    
犹太婚礼与葬礼(2) 婚礼后的一个星期,新郎与新郎都会按照传统在家中设宴款待亲戚朋友,每次都会重复吟诵七重祝福。 
  参加犹太人婚宴或者正式宴会,除了必须遵守主人在发出邀请时所提出的要求(如是否携带家属等)外,要非常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犹太人是一个非常注重清洁的民族。《圣经》上有很多保持洁净的规定,长期艰难的生活也使他们知道:讲卫生、爱清洁是犹太民族在危境中得以绵延的一个主要条件。犹太人就像保持身体的洁净一样保持衣服的整洁。犹太谚语讲道:“不要留心你的食物,要留心你的衣服。”他们不要求衣服的华美,而要求衣服的合体与整洁。犹太先哲们也把衣服的整洁看作是有教养的表现,有这样一句警句说:“衣服上有污点的学者,应该死!”学者们解释这句警句说:“并不是衣服上有了污点就会被判死刑,而是说,一个学者如果衣服不干净,就可看出他对学识的轻视和亵渎。”所以参加犹太婚宴时,首先要服装整洁,从头到脚要做到无可挑剔。最重要的是,要修剪指甲,仔细洗净自己的手指;若是一双脏手上桌面,不仅不利卫生,更是对主人的不敬。 
  在宴会上,就餐前,必须向主人祝福,感谢主人的盛情邀请;也要根据宗教礼仪说些赞美上帝的话。在宴会过程中,可以说话,但是切忌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如因说话多而噎或者呛着,那就贻笑大方了。喝酒时要注意,一杯酒不能一次喝完。主人向客人敬酒和碰杯,是对客人的尊重,不必像在中国那样“感情深,一口闷”,这样会显得你很贪杯或者很饥饿,有失身份。一杯酒分两次喝完是符合礼节的。 
  接下来谈谈犹太人的葬礼。 
  犹太传统让人在离开世界之前就预先思考死亡这个问题。他们非常重视死亡,犹太圣贤们自古以来就在教导犹太人如何为死亡作适当的准备:如订立道德遗书、作忏悔祷告等等。订立道德遗书就是长者在去世之前,给后代写一封表达自己对后代期望的信,据说这个传统源自犹太先祖雅各临终前为两个儿子祝福的故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预先为死亡作准备并接受“人的寿命是有限的”事实。 
  犹太人也鼓励人们承认“人总有一死”的客观规律,并欣然接受生命神圣的意义。犹太文化传统认为:死亡是通向永生之门的走廊,所以不但不能惧怕死亡,而且还要好好地为死亡作准备。一位拉比曾经说过:“我正在学习如何离开世界。”他曾经将他的信徒招聚到他的家中,指导他们在他死后如何处理为他净身和穿衣等事。一直以来犹太教师都教导犹太人正视死亡,并且希望藉着有意义的一生而得到永生的回报。他们认为,当死亡是一场悲剧的同时,对于信仰上帝的犹太人来说,也表征着归家。 
  犹太人也非常重视死亡后的肉身,讲究“入土为安”。许多犹太律例,专门讲到自离世的一刻起直至举行葬礼,对尸体的处理事项。一位犹太作家写道:“尸体是已故者在世时灵魂的工具”,因此需要受到尊重和照顾,尸体要尽快埋葬,一般不超过24小时。即便是处死的囚犯也不可暴尸过夜,要尽快入土埋葬。犹太人也十分注重“葬回本乡”,但是因为大流散,葬回本乡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有很多犹太人在死后由家人将其与一包取自锡安的泥土一同下葬,以象征回归故乡。 
  根据犹太教教义,死亡并非个人的消亡,而是他生命另一阶段的开始。因此,犹太葬礼较其他礼仪而言,简单而庄严,不献祭、不送花。参加者一起祈祷,一起诵读《圣经》。接着清洁尸体并用白色的细麻布缠裹后入葬。 
  凡是认识死者的人,无论关系深浅,都必须参加葬礼。参加犹太葬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犹太葬礼会准时开始,因此必须提前到达。 
  2)不要在葬礼仪式前后,或者入土仪式上向丧家问好或慰问。若要表达慰问之意,须亲自到死者家里。 
  3)尽量在丧礼结束后随丧家一起到墓地与其他的哀悼者围站墓旁,并将前排位置留给丧家家属。 
  4)参与入土仪式,用手或者铲子弄些泥土放入坟墓,并将铲子放回原处。 
  5)在哀悼者离开墓地时,应该这样向丧家告别:“愿那位无所不在的神,在锡安及耶路撒冷的哀悼者中安慰你!” 
  6)若在丧礼结束后随丧家家属一起回家,则一定要在进入丧家之前洗手。 
  在死者的周年忌辰,人们要在家里或者会堂举行对死者的纪念活动,如:点燃蜡烛,念诵祈祷经文,拜谒死者墓地,清理墓地杂物并在墓地前摆上小石子等等。
犹太人的饮食禁忌(1) 饮食禁忌是犹太人一个十分明显的标志。《圣经·旧约》的《利未记》和《申命记》中将食物分为洁净与不洁净两种,并规定凡是不洁净的食物一律不可接触和食用。凡是植物、禽类都可吃,兽类则只准吃偶蹄类反刍者,也就是牛、羊、鹿等。猪、兔、马、骆驼肉等都属于不洁净的食物,不可食用。因年老患病非正常死亡的牛、羊、禽类也是不洁净的,不能食用。《圣经·旧约》还规定不准吃生肉;不准同时吃牛肉、饮牛奶;不准吃带血的食物;不准吃牛、羊腹膜下的脂油;不准吃牛、羊蹄筋。这是因为《圣经·创世记》中记载了犹太先祖雅各与天使摔跤角力而伤了腿筋,为此犹太人在宰杀牛、羊时都会挑出腿筋不食。 
  另外,凡在水中、陆地或空中靠食腐物为生的动物,包括无鳍、无鳞、无骨、有壳类的水生动物,如鳗鱼、虾、龙虾、蛤蜊等,也都被认为是不洁净的食物,不能食用。 
  在洁净之物中,凡因非屠宰而死,屠宰时非一刀毙命或者屠宰时未履行宗教程序的,都不能食用。 
  虔诚的犹太教徒家中通常要备两套餐具,一套用来吃肉,一套用来盛奶制品。此外,还要备两个洗碗池和两套茶巾。一些特别虔诚的犹太教徒为确保所吃食物是洁净食品,只吃本派拉比检验、并由本派教徒制作的罐装牛、羊肉。如果这些罐头吃完,他们就以蔬菜和水果充饥,连餐馆的餐具也不使用。另外,他们也不饮用非犹太人酿造的酒。 
  犹太教还规定,可以食用的动物要由一名经过专门训练、考试合格并注册了的屠宰师屠宰。在犹太社会,屠宰师这个行业通常是父子相传的。屠宰时必须采用犹太教特有的屠宰方法——礼定屠宰法。根据犹太教的规定,牲畜只有用礼定屠宰法屠宰其肉方可食用,否则就被视为不洁净而不得食用。屠宰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