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香港小亨-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少,这几天,张少杰发现一些本区活动的一些吸毒仔、烂赌鬼们,不怀好意的目光。。。。。。。

少淮显然有点怯怯不已:“哥,为什么我们家仅仅有一辆宝马,邻居们似乎都变得很奇怪了!”

张少杰思索片刻:“因为我们有了变化,而他们没有!”

少淮一愣:“就是因为这样,他们才变得很奇怪了?”

张少杰叹气道:“是啊!有时候就是这么无奈,如果我们比他们穷,他们会歧视。如果我们发达了,却依然住在这里,不怀好意的目光就开始增多。这就是人的本性之一!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搬离这里了!”

        第二十六章 内地探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加上邻里之间的关系,随着黄玉郎送的那辆宝马,而变得非常怪异。每天在邻居们异样目光盯着,兄弟两人更感觉有点孤立。

张少杰兄弟两人,决定在过年之前,回老家走亲访友。

虽然在香港已然没有亲人。不过,张家在解放前是一个人口比较大的家族,因为家庭成分是地主,以及张少杰的爷爷曾经在国民党部队当过团长,所以在解放军席卷大江南北,全家老幼,仓皇南逃,来到香港居住。

张少杰的父亲,以及姑姑,随着家庭来到了香港。但是因为走的太急,家里面还有一个小姑姑和一个伯伯,就留下了老家,没有能够即时跟着来到香港。

解放后,身在大陆的姑姑和伯伯,与张少杰家失去联系。直到7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时候,大姑姑一家前往内地寻亲,寻找到以前爷爷遗失在内地老家的大伯和小姑。

上辈子,大伯家与小姑家,一直在乡下务农,所以过的比较穷苦,一生都很少旅游。直到21世纪,大伯和小姑家庭经济开始好转,才有钱来到香港旅游探望张少杰兄弟两人。

那一世,张少杰瘫痪在床,只能让两位长者心疼的老泪纵横。

这一世,张少杰命运已经改变,过年之前,他忽然想要去内地探望亲友。他显得更怀念内地老家那些亲友淳朴的感情。

张少杰自己很难尽快拿到内地的签证,所以不得不寻求帮助。他首先考虑到了胡波,毕竟胡家怎么说也是香港、东南亚一个显赫的传媒世家。

胡波显得有点吃惊:“你要去内地探亲,还是远在内陆的安徽省?”

张少杰道:“恩,是啊!虽然改革开放了,不过进入内地的手续还是有点麻烦,胡哥能不能帮我找点关系,在过年之前,能让我们兄弟拿到能到旅游的签证?”

胡波摇头说道:“我哪有那一份能力?如果去台湾、新加坡,那都是很容易。但是去内地,我家里那些长辈们也是无能为力!”

胡氏家族,虽然在抗战时期,在舆论上支持抗战。不过,主要是支持蒋委员长的那个中央,而不是**。解放之后,胡家也是和其他资本家一般,撤离了内地,在香港、新加坡、东南亚等地经营生意。由此可见,曾经在民国时期报纸行业、医药行业有过显赫历史的胡家,在现如今的中国内地,也是没有门路的。

“要不,我帮你去求金庸老爷子,他在内地也是有不少的朋友的!”胡波说道。

张少杰点头,道:“谢谢胡哥!”

在两天后,张少杰兄弟两人得到了好消息。

金老爷子果然是牛人,尤其是金庸老爷子的以前做过翻译、外交、记者、编辑,认识的熟人多是共和国外交部的熟人。

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原本,此时普通的香港人,想要去内地探亲、投资,没有几个月时间,签证是不可能批准的。

但是,金老爷子上达天听,几天后就帮张少杰搞到了前往内地旅游、探亲的签证。

“谢谢査老!”张少杰还是因为这一次需要请金庸帮忙,才正式见到了这位传奇人物!

金老爷子看起来,非常具有文人雅士派头,与他相处,也并不觉得有压力,反而觉得很轻松。

“去内地多看看,虽然,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去,但是在我心中,那里还是真正的“中原’大地,华语圈文化的根源之地!香港这些年作家水平越来越低,原因还是固守一个小岛,太坐井观天了。没有去过内地的作家,根本不能够体会到那片土地的博大精深文化。没有通过内地人文景观的熏陶,一些传统的、历史的东西,很难写出味道的!”金庸难得有好为人师的心情,对于这位新生代武侠小说领军作者,指点说道。

张少杰底蕴确实单薄了一些,事实上,《大唐双龙传》的水平,是建立在黄易在道家、玄学文化的素养之上。

虽然,张少杰抄《大唐双龙传》成名了,但是如果从文化素养层次来看,张少杰不但连给金庸提鞋资格都没有,连黄易也超过张少杰几个层次!

这时候,与金大侠之间的交流,张少杰就只能尽可能是装出谦逊,少发表一些高见,文化底蕴太薄,露怯之后,被金庸看轻!

因为张少杰的态度恭敬有加,基本都是符合儒家的传统,所以金老爷子不禁心中暗自想道,此子骤然成名,但是却还能够保持如此谦逊,确实难得!如果一直保持这种心态,今后香港的文化领域,张少杰极有可能成为领军人物!

——————

1980年2月10日。

张少杰兄弟两人通过了香港与深圳之间的罗湖口岸,来到了深圳河对岸的深圳。

这个年代的深圳,也才刚刚建立起来。

百废待兴的深圳,以河对岸的香港为目标,工厂、码头、大楼,不断的拔地而起。全国各地奔赴甚至的年轻人,拿着各种工具,在大工地一般的深圳忙碌着。

今年,后世著名的地产公司老总王石,会来参加深圳的招聘考试,加入广东省外经贸委,负责招商引资。在深圳这块热土上,王石写的是地产行业的神话。

不但是内地其他城市的年轻人,就连香港一些年轻人,也纷纷出现在深圳打拼。就如一名出租车司机,在香港甚至很难找到工作。

但是在深圳,很少人会开汽车,所以香港的司机在这里有干不完的活,有赚不完的钱!

香港的一些十几万元资本的小商人,在河对岸的深圳,可以摇身一变,开一家规模不小的加工厂,成为“大老板”!

这一番热闹、朝气蓬勃的景象,在香港很难看到。

“哥,这就是内地吗?好多人啊,也非常热闹!”少淮显得非常的兴奋。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祖国,虽然现在还不如香港。但是,却是充满了发展劲头!”张少杰同样好奇张望,答复道。

张少杰也没来过内地,不过却阅读过未来三十年内地经济变迁的信息资料,知道这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土地。虽然现在人们还在为物资贫乏而不满,但是过几十年后,人们会抱怨,生产力过剩!

极度匮乏,到极度过剩!

这就是解放了生产力之后,东方巨龙的可怕潜力!

张少杰一想到内地的未来,就想到了咆哮的工厂,海啸山呼一般的机器,车站中一眼望不到边的外地工人。。。。。。。

——————

ps:感谢“龙绍ll1”、“小刀锋利”慷慨打赏。

        第二十七章 从深圳到江淮

当张少杰兄弟两人,首次踏上深圳河对岸,中国的土地上,激动心情难以抑制。与此同时,24岁的诗人顾城的诗歌《一代人》,开始红遍祖国大江南北。

街上买了一份报纸,上面就刊登了顾城的诗歌。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少淮还是中学生,读了这一段诗歌,尤其有感觉,仅仅一首诗就让他觉得特别崇拜内地的诗人。也觉得,顾城这个诗人几乎和自己哥哥张少杰一般的有才华!

张少杰对于诗歌,很没有感觉。

事实上,他虽然听过“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一段,不过却不知这一段诗是出自北京诗人顾城1980年春节前发表的《一代人》中截取的。

张少杰觉得,自己还是俗了点。诗歌这东西,他最多是口头上佩服一下诗人,实质上,对于现代诗,他的内心总觉得不以为然。

尤其是,80年代,内地掀起一波诗歌创作热潮。稍微认识几个字的人,都踊跃写诗,全国数千万的诗人,让诗歌这东西,迅速变得不值钱。

这个年代,深圳是一块热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整个全国找不到比深圳更有激情的土地!

这一座崭新的城市,从一开始,就陷入对经济建设的崇拜中!因为这里是特区,是一座实验室,所以各种在国内其他地方难以实现理想的人们纷纷奔赴深圳。

事实上,在深圳正式被批准为特区之前,深圳的蛇口工业区已经被批准为特区。因为蛇口工业区引进了大量的香港资本。李嘉诚、霍英东,等等香港商人,都在蛇口建立之初,就参与过基础建设投资。

蛇口的工厂,也多是香港商人投资、从海外进口原料、再通过香港出口到海外,仅仅有雇佣的工人是来自于内地。这样“三来一补”的模式,在几十年后看来,是极其落后,极其不具备竞争力的血汗工厂。但是在这个年代,却给中国赚取大量的外汇,工人出卖劳动力也获得了较高的薪酬待遇。

张少杰来到蛇口工业区的“中国银行”营业厅,这个年代,中国银行还是中国国内指定的外汇兑换银行。

港币在内地是花不出去的。此次来到内地探亲,所携带的1万元港币的现金,按照人民币和港币之间的固定汇率,换取了人民币三千多元。

这时代,人民币的购买力的非常坚挺的。一包中华烟,两元人民币。一瓶五粮液,五元人民币。一斤米0。14元。一本新华字典,不过0。5元。

当然,因为这个年代便宜的仅仅是中国国内能够生产的物资,这些物资被卖的极其廉价。但是,国内不能生产,或者是关键器件依赖国外进口的商品,则显得非常昂贵,黑白电视机需要400多元,彩电价格则超过千元。电风扇需要100多元,进口的劳力士手表需要560元,计算机则需要上万元。。。。。。

这个年代,内地老百姓,对于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