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拾回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妙拾回春-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华赶紧去厨房把自己切好的几片肉和一些青菜端了出来,还拿了个鸡蛋,她把自己调好的调味料挖了一块丢进锅里,又把这些肉和菜依次放进去,“这肉片切得薄,量也不多,因此不必煮太久,熟了就好了,不过下锅之前一定要洗干净,你要是煮肉块吃,就要多炖些时候,直到肉汁软烂为止方可出锅,中间还要把浮沫撇去。青菜也得洗干净,菜帮儿菜叶儿上都不能有泥,有虫子咬的地方也要撕掉,鸡蛋若是搅匀了,下到锅里一开花就熟了,可你要是喜欢吃整个儿的,就得提前半刻钟放进去,若是放晚了,肉煮硬了,菜煮烂了,它也不会熟。记住了?”
  “记住了。”平羽想了想,问道,“葱花鸡蛋怎么炒?”
  温华把煮好的汤用一块布垫着把手端了下来,打趣道,“你真的要在学馆里开伙了?炒鸡蛋可不能用这个,得用铁锅,砂锅干烧会裂开的。走,端上这个,咱们去屋里尝一尝。”她把在晋阳买的那只铜壶盛上水放在炉子上,“要是炉子里还有炭,也别浪费了,像这样烧上一壶水,或喝茶或擦澡都行。”
  两人端了汤进屋,要给宋氏尝一尝,邓知仁打趣道,“平羽,干脆给你找个媳妇成了亲再去县学吧,要不然将来的举人老爷连洗衣做饭都样样精通,岂不羞煞天下读书人?”
  “呿!又胡说八道!”宋氏拍了他一下,“现在就去找车!”
  邓知仁嘿嘿一笑,摸了摸胳膊,出去了。
  “平羽。”
  听见宋氏叫他,他连忙站直了,“婶子。”
  “我跟你二哥合计了,以后每月你在县学里吃用花销是五百个钱,要是有别的开销,像是买书做衣裳就另算,头一个月过去花钱的地方肯定多,就多带一个月的。行不行?”
  这哪有不行的?平羽连忙点头,“一切听婶子安排。”
  五百个钱,若是顿顿都在外面吃,也只是将将够用,看来这是不希望他乱花钱,温华以前也有过离家上学的经验,那时候自己没经验,不会花钱,头一个月的时候就花掉了整整三个月的生活费……想到这里,她摸了摸腰间的荷包,笑道,“娘,我们打算去朝益哥那儿看看他准备得怎么样了,一会儿就回来。”
  “嗯,去吧——等等——”宋氏喊住他们,起身开了炕橱,从里面拿出一个小包裹掩在袖子里,“一起去吧。”
  宋氏跟儿媳梁氏嘱咐了一声,就带着平羽和温华出门了。
  温华本以为五奶奶家里会很热闹,谁知这里安静的出奇,好似什么也没发生过一般,宋氏和平羽温华给两位长者见了礼,朝益也给宋氏见了礼,五奶奶嘱咐朝益道,“你带着他们两个去院子里玩吧。”
  三个人就听话的出了堂屋,院外靠墙处有一株大槐树,树荫蔽日,三个人就搬了小杌子在树荫下坐下了。
  温华觑着朝益的神色,见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就问道,“朝益哥,你的行李都打理好了么?”
  “正收拾着呢。”朝益低着头,好似脚底下有什么稀罕玩意儿。
  平羽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我后天就走,到时候咱们俩坐一辆车吧,还省了车钱。”
  朝益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也不过就是那些东西,一装箱就能运走。”
  平羽道,“还有什么为难的?”
  朝益无谓的一笑,“这回中了秀才,别人送了不少的礼,起码这头一年的盘缠是足够了,只是……我不想去县学了。”
  温华和平羽瞪眼。
  “你说什么?”
  “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还能怎么样?我这样的,再努力读个十几二十年,兴许能考上个什么,可是你们看看我家如今都成什么样子了?即便现在去了县学读书,将来说不定还是会放弃……我不能再拖累家里了。”说着,他把头深深地埋在膝间。
  温华看了一眼平羽,见对方也在看她,她清了清嗓子,道,“朝益哥,你这话说得好没道理,好糊涂啊!官府不是还会给你们一人二十亩田地么?你把这些田佃出去或者交给五爷爷替你打理——起码饿不着,你们中了秀才,往后捐税只要交一半,将来还会有人为了少交捐税而主动来投靠你,他们的田地也会挂在你的名下,你只要适当的收取田租就行啦,有了这些进项,根本不用担心家里,日子会越过越好的,你只管专心念书,将来不管能不能考上,把学问做好了,开馆做个教书先生总是能行的吧?”

  姑嫂的对话

  朝益自嘲的一笑,“以前没考上的时候,一门心思的读书,想的就只是一定要考上秀才,要让以后的日子过得好些,如今真的考上了,反而不知该做些什么了……昨日见到知县大人和县学的教谕先生,他们夸咱们年少有为,我当时就想,我做了什么?不就是考上了个秀才么?同我一样的人全天下不知有多少个,不过是书读得好罢了。”
  平羽没想到他说出这番话,张口结舌,不知该说什么好。
  温华倒是十分理解他的这种想法,因为只是为了获得奖励和社会的承认才努力上进,而不是因为喜爱读书,如今想得到的得到了,反而更容易产生一种对前途的无助和失落感。更何况如今他爹和继母为了他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他又怎么会有心思想别的事情?
  然而她知道这不是随声附和的时候,于是仍旧劝道,“正是因为你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才更需要出去走走看看呀,见识广阔,才更好确定自己的志向,若仍是留在家里,除了种地便还是种地,等于没有选择。你觉得呢?”
  朝益没有说话。
  “你还不如个小丫头!”
  邓五爷从堂屋里出来,树荫下的三个人连忙站起身来。他咳了一声,瞪着朝益,“你这几年读书读到哪里去了?说这样的混账话!怎么?瞧不上秀才?你若是这么懈怠下来,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哼,读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后天你和平羽一起走,好好的跟先生学习,少想那些闲事,家里的事还轮不到你来操心!”
  “爷爷……”
  “爷什么爷!没志气的东西,这马上就该说媳妇的人了,连这点儿担当都没有?”
  朝益在邓五爷的怒视中低下头去,呐呐应道,“知道了,我这就收拾东西去。”
  见他态度尚好,邓五爷摆摆手,“去吧。”
  温华极快的看了平羽一眼,平羽连忙道,“五爷爷,我们去帮他收拾。”
  “平羽你一向懂事,你们年纪又差不多,好好劝劝他。”
  “是,一定好好劝他。”
  这是温华第一次来到朝益所住的房间,她一进到这屋里,脑海里立即就蹦出“简单”和“整洁”两个词。这是一间西厢房,房间不大,靠窗是一张炕,上面的被褥折得十分整齐,被褥旁边是一张炕桌,对面靠墙处摆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还有摞在一起的两只箱子,上面挂着锁。房间里虽然因为窗户纸而显得光线不太好,但是到处都干净整齐,看得出来这里住着一个仔细认真的人。
  平羽之前收拾自己的东西已经有了经验,因此动作极快的帮着朝益把他的衣裳和平日用的物件收拾妥贴,装了半只箱子。
  “你也看到啦,你家里根本不会让你这么轻易就放弃的,再说了,县学里教的和在咱们这儿教的肯定不同,李先生希望去上学的人都能读书认字,念书念得特别好的才会重点培养,但是县学里都是秀才,想的都是将来能够金榜题名,教谕教的必定是关乎科考和官场的,所以——”平羽一伸胳膊搭上他的肩膀,使劲摇了摇,“你就不要指望随随便便放弃了,好不容易熬到这时候,怎么也应该再努力试试!……”
  经过平羽和温华的劝说,朝益的态度终于有了变化,两人悄悄松了口气——只要接下来不再发生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估计他很快就能想明白。
  回到家里,邓知仁已经借车回来了,正在西屋守着两个儿子,梁氏在厨房里做晚饭,见他们回来了,便把晚上吃的饭菜报给宋氏,询问她还有什么想吃的。
  宋氏显然心情不是很好,她听了以后,只是道,“你看着办吧,我没什么胃口,就不吃了。”说完便直接回了东屋。
  梁氏有些委屈的看了看温华,温华连忙上前,“二嫂,我给你帮忙去。”
  到了厨房,温华又探头瞧了瞧东屋的窗户,才道,“娘不高兴呢。”
  见梁氏不吱声,她又道,“朝益哥的那个姨似乎是铁了心不回来了,听说已经送来了和离书。”
  这个消息实在令人意想不到,梁氏满心的惊诧,从小到大还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她此时也顾不上心里委屈了,连手里的活儿都不由自主停了下来,“怎么会有这样的事!那……她的两个儿子怎么办?”
  “谁知道。”温华走过去接过梁氏手里的刀,继续切着,“我也是听五奶奶和娘说起是隐约听到的一些,听说五爷爷已经遣了两家都熟识的亲戚去说和了,暂时还没有消息。”
  梁氏皱着眉,拿过刷锅的小条帚,又往锅里添了些水,使劲的刷了起来,直至把那锅刷净了,往灶膛里重新添上柴火,她才再次开口,“何必闹成这样?这人真是糊涂!”
  温华撇撇嘴,不在意的一笑,“谁知她怎么想的,兴许是想借着‘儿子不能没有娘’来要挟五奶奶他们家吧。要我说,这会儿根本不用着急接她回来,先淡上她两三个月,甭理她。她总住在娘家,时间长了,即便她哥哥不说什么,她嫂子也会有想法,到时候不一定谁给谁穿小鞋呢,那时再去接就没有不回来的,也让她明白明白哪儿才是她的家,别整天一门心思往歪处琢磨。”
  梁氏毕竟是做人媳妇的,知道很多时候婆婆跟前难做人,因此说话不像温华那般没有顾忌,“这样有什么意思?以后她儿子长大了还能不恨她?小处精明,大处却犯糊涂……”
  “这样的人多了去了,不过像她这样行事为人一点儿章法都没有也少见。哎——不说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