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拾回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妙拾回春- 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许这三人上门。叫几个人去找管花木的把那踩坏的换了。”

    雁竹扶着腰,嘱咐守门的丫鬟,“看好了,下回这几个再来,拦在外头,没有主子发话谁也不许放她们进来,”又低声问千冬,“先前怎么回事?”

    千冬一撇嘴,“我见伺候阮姨娘的翠杏在外面伸头张望,才假托阮姨娘派人来叫她们,谁知道没把人吓走,阮姨娘竟真来了。”

    雁竹戳戳她脑门儿,“你个笨的,她要是没事儿,过来张望什么?瞧瞧今天闹的这一出!”

    颜恕心里窝着火,背着手在屋里来回踱步。

    温华见他一副火发不出来的样子,劝他,“何必跟她这样的人生气?说不定这会儿她比咱们还气得狠呢,不就是仗着老爷的势么?妖妖娆娆的,嫂子们都看不惯她呢,现在不收拾她,不过是懒得和她计较罢了,若是太太知道她这般兴风作浪,准饶不了她。”

    ……让太太管她?颜恕皱眉。

    平日里除了晨昏定省,他和太太实在是没什么话说——便有些犹疑,“太太未必会管这事儿……”

    由大太太管束阮姨娘——温华倒觉得这主意不错,“也不过是太太一句话的事,阮姨娘那样的,家里谁看得惯?这些日子阮家那两个一点儿客人的自觉都没有,窜东窜西的不老实,前儿七妹妹还跟我抱怨呢,说从她那儿划拉走不少东西,若不是丫鬟机灵,连首饰匣子都敢抱走呢,如狼似虎的跟二房的妹妹们有得一拼。”

    自家亲戚不像样子,提起来颜恕也尴尬,他握拳咳了两声,“让我再想想。”

    从屋里出来,他站在廊下,之前下的雪还没有化完,光秃秃的树枝戳向天空,七八只麻雀飞下来在地上寻找草籽,跺一跺脚,麻雀就吓得飞走了……

    他小时候只知道亲近叔叔婶婶,父母反而成了外人似的,生疏得很,哪怕婶婶私下常带他去见太太,也没能亲近起来。后来大了,读了书明了理,他也不是没有想法的,可太太对他总是淡淡的,不冷也不热,慢慢地他也就提不起劲来了。

    一直以来,叔叔婶婶把他当亲子对待,虽然父母不甚亲近,但嫡亲的哥嫂对他却是百般的好,按说他也该知足了。

    可每到节庆合家团圆,却是他最难熬的时候,身份上他是长房的,却好像是三房的儿子……想到太太面对大哥二哥时偶尔的温柔,想到庶兄们对他不以为然的样子,三哥定下前程后那不冷不热的态度,想到温华平日里的小心翼翼……

    人要争气,还是得自己立得起来。

 第233章 未化尽的雪

    就着未化尽的雪抹了把脸;冰凉刺骨的雪水冻得他脸发白,转身回到屋里,“换衣裳,咱们去太太那儿。”

    温华眨眨眼;“要不先探探太太的口风?老爷知道了会不会不高兴?”毕竟阮姨娘还得宠。

    颜恕握握她的手,“后宅的事本就该是太太管着;再说太太是个直性子;跟她直说反而好办些。”

    温华松了口气;笑着应下;有大太太这座山挡着;他们何必去和阮姨娘针尖对麦芒?即便占了上风也要落人口实。再说,这也是个机会;大太太和颜恕两人又没有深仇大恨;不过是些许心结,再亲不过血缘,亲生母子之间总要有一个人先站出来,若是能籍着这次的事令母子俩的关系缓和些,她在后院的日子也能松快松快。

    大太太听两人说了阮姨娘的事,气得拍了桌子,“这个没规矩的东西!”

    两人赶紧告罪,大太太一挥手,对颜恕说,“你好好养病,到了二月还要进场,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就不要管了,老六家的——”

    温华忙躬身听训。

    “你也不要太软和了,你是我们颜家正经娶进来的,怕她作什么?她一个妾,便是伺候长辈的,也管不到你们院子里!”

    温华心想,您倒是说得简单,阮姨娘姑侄根本就是那种没皮没脸毫无顾忌的,说得轻了她当没听见,说重了她给你撒泼,不理会她,她就敢上赶着招惹,我总不能把她押下去打板子吧?

    不过大太太说这话,应该就是答应替他们出头了,“太太说得是,只是我们年纪轻见识少,实在招架不住她这样的,又哭又闹的,连我们门口摆的花盆儿都砸了,还给踩得稀烂,要不老话怎么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她好歹是服侍长辈的,不看僧面看佛面,我们只好找太太搬救兵来了,”她看了一眼颜恕,“六爷还不愿意,把我训了一顿,说是不该让您为难,我说太太向来是面冷心热的。”

    颜恕明白她的意思,想了想,开口道,“让太太为我们操心,实在是孩儿不孝,太太也要保重身体。”

    往日里颜恕来请安,不过是熬时辰,熬到点儿就走,大太太也习惯了他的冷淡,今天这几句软和话直令人侧目,大太太回过神来,“你如今要紧的是读书,第二要保重身体,别的都不用管。”

    颜恕应了,有些不自在的端起茶碗。

    又说了会儿话,大太太就让他们回去了,又叮嘱了一回颜恕,让他好好歇着养病。

    不知道是不是大太太做了什么,阮家姑侄倒是没再上门。

    颜三爷和方氏一过正月初十就启程了,因为颜恕还没好利索,就没让他跟着送行。

    不过临行前颜恕倒是去找过他三哥,温华看见他开柜子取了几张银票。

    颜恕很是沉默了几日,温华也不打探,只是每日精心照料他的起居饮食,夫妻虽是一体,但有些事,他自己想明白了才是真明白。

    没想到大太太动作这么利索!

    刚出了正月十五,阮家的两位姑娘就启程回乡了。京都气候干燥,冬天又冷,屋里都是烧的火炕,过年这一阵子又吃多了肉,不免容易上火,加上还略有些水土不服,阮家两位姑娘不约而同的病了,也不是什么大病,就是脸上长痘,身上长疖子,嘴上的水泡起了一层又一层,到底姑娘家爱惜容貌,不等河上冰融,就匆匆回家去了。

    但又有小道消息说是阮二姑娘偷拿了三房九姑娘的保命符,所以才被送走的。三房九姑娘小时候体弱多病,她的外祖母为她求来了一块保命符,放在九姑娘随身佩戴的镶宝金锁里,自从有了这保命符,九姑娘就逐渐好转了,如今健健康康的,极少生病,颜家上上下下都知道这件事,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偏偏有人眼皮子浅,可不就是自找倒霉么?

    阮姨娘的那一对双胞胎女儿也被挪出了生母所居的院子,虽然名义上还是由阮姨娘养着,却又请来两位教养嬷嬷安排在两姐妹身边照料起居。

    阮姨娘在太太院子里跪了一中午,人都跪晕了,也没能改变老爷和太太的决定。

    温华听说了这件事,就感叹做人还是脚踏实地些好,不管是谁,总要看清楚自己的位置。

    瞧瞧,当家主母一出手,你就是再厉害也扛不住。

    自此,温华对大太太和三太太益发恭敬了。

    春闱将近,京城的各大客栈、寺院里住满了各省各州来赶考的举子们,可本届的主考官却一直没有定下,每天都有不少人在礼部衙门前探听消息。

    然而到了正月二十五日,天子却降下谕旨,停了今年的春闱。

    大爷颜如听到消息,当即就派人去抄了榜文送回家,大奶奶接了,忙让人去喊颜恕。

    颜恕正招待客人,不好怠慢,就使人去跟温华说了一声,让她去大奶奶那里看看有什么事。

    见着大奶奶,温华解释道,“六爷那边来了朋友,分不开身,让我来看看。”

    大奶奶把抄来的榜文给她,“刚得的消息,今年的春闱停了。”

    温华吃了一惊,接过来,疑惑道,“都这个时候了,又不考了?”

    大奶奶也叹气,“是啊,谁知道竟说停就停了,你回去劝劝他吧,这次不行,还有下一回。”

    想到这次颜恕和平羽都要参加春闱,两人便都要再耽延三载,温华一时无语,她谢过俞氏,回房把榜文抄了一份,匆匆打发人回邓家报信,便去了颜恕的书房。

    只是还有客人,她到底不好直闯,就派了个机灵的丫鬟在门口示意。

    颜恕有些不高兴,瞪了那丫鬟一眼。

    那客人极有眼色,见此情形知道必是主家有了要紧事,又因话也说得差不多了,便起身告辞。

    待颜恕送走了客人回转,温华上前道了不是,拿出抄写的榜文,“不是我存心扰客,刚才大嫂叫了我去,说圣上下了谕旨,今年的春闱停了!”

    这消息太过突然,直到温华把抄的榜文送到颜恕面前,他才醒过神,忙接过来逐字逐句的看了,不由神色凝重。

    榜文讲了三件事,其一,百善孝为先,天子更当以身作则,朝廷官员铨选以外,三年内停止科举及后宫采选,其二,几十年来每三年一开恩科已成常例,可如今天下有功名的不少,能够得官为圣上分忧的却不到半数,圣上特设劝谏台,天下有识之士皆可畅所欲言,其三,圣上怜恤读书人赶考不易,特拨内库银,今年上京赶考的举子可以到礼部下辖凭路引领取二十两银子作为回乡的路费。

    三年之后谁知道会是个什么情形!

    颜恕皱着眉在屋里来回踱了几步,瞧见书桌上楚濂给他送来的新近时文,便修书一封叫人送去安郡王府上,一扭头见温华心事重重,忙问,“永宁坊三哥那里报信了吗?”

    “刚叫人去了,”温华想起三哥平羽的婚事就有些发愁,虽说举人的功名在平常人眼里已经很不错了,可自家原是寒门,白家未必能看进眼里。尤其这些日子在颜家所见所闻,中举人中进士都不过是门槛,关键是在官场上要能立得住。会考试不等于会做官,那中了状元的,也不是没有做官二三年就被踢出官场的。

    见她心不在焉的,颜恕把手里的东西放下,走到她身边,“你这是怎么了?愁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