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女如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丑女如菊- 第4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大栓点点头。用筷子轻轻地敲了敲碗,对槐子道:“你可写了信托人带给杨子了?”
  张槐停了筷子,道:“写了,十一月底写了一封,昨儿也写了一封。都是托方家的货船转带。”
  正说着,门口来了人,黑皮问了几句。急忙奔进正房,欣喜地对他们道:“老爷,大少爷,周夫子来了。说是二少爷托人从京城送信来了。”
  张大栓大喜,拔高了声音问道:“快请他进来。快!”
  槐子也跟菊花相视一笑,同时松了口气。菊花看看这堂屋有些乱,忙唤葡萄和刘婶来将饭菜收拾下去,又清理一番。自己带着两娃儿回房,亲自喂他们,免得吵嚷一团不成个样子。
  来人是京城周家的下人。由学堂的周夫子带了过来。菊花让葡萄送上茶水并些干果等物招待,就听得外面笑语喧哗,直说了一个时辰,方才离去。
  菊花搬出刻了字的木块,在床前踏板上铺了一大块柔软的棉垫子,让板栗和小葱坐在上面玩耍,葡萄在一旁跟着听菊花教他们认字,很是兴头。
  等人走了,菊花示意葡萄照顾两个小的,自己出去问究竟。
  她刚出房门。就见对面房间门口,何氏正扶着门框,颤声问槐子:“槐子,可是你兄弟有信了?他考上举人了?”
  菊花见何氏只套了件袄子,穿着里衣就出来了,慌忙上前扶住。责备地说道:“娘,这热乎乎的身子,叫寒气一浸,刚才那药算是白喝了。娘先上床去躺着——”转头对槐子道——“槐子哥,到房里来跟娘说,杨子都在信上说了啥。”
  张大栓忙迈大步过来,扶住何氏一条胳膊,笑得合不拢嘴道:“他娘,杨子中了举人哩!咱儿子可是举人老爷了。快,回去床上躺着,我跟你细细地说。槐子,还是你来说,好些话我都听不大懂哩。”
  何氏顿时觉得浑身十万毛孔齐齐熨帖,那身子轻爽起来,再也没有血气壅滞的感觉,四肢亦不再酸软困顿,病即刻好了一半。
  她任由菊花和张大栓将自己扶上床,盖上被子,靠着靠枕,笑嘻嘻地望着大儿子,等他细说详情。
  菊花见她心眼俱开的模样,微微一笑,晓得她这身子没大碍了。
  槐子端了张凳子,坐到床前,一五一十地跟他们说起杨子的事。
  原来,杨子随京官子弟在京畿府地参加乡试,他和刘四顺皆中了举人。因路途遥远,他们又不想招摇,他老师就帮他请托了一位祖籍临湖州的告老京官捎带了书信回来。不料这人半路生病,滞留在外,只得另外专门派了周家的下人专程送信回来,顺带也给在清南村教书的周夫子送信。
  菊花诧异地问道:“小石头没考上?”
  张大栓两口子高兴之余,差点忘了这事,听菊花问,忙一齐看着槐子,听他如何说。
  槐子忍笑道:“夫子没让石头参加乡试,说这么点大年纪,且不说能不能考上,就算考上了,人事阅历丝毫皆无,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而已。徒惹人吹捧,不知经济世路,不懂治理民生,到时坏了他的名声。连杨子和四顺也要再苦读几年,他们都不参加明年的春闱大比。”
  菊花扑哧一声笑了。
  这周夫子当真让人刮目相看,完全不同于那些沽名钓誉的酸儒,是一个真正胸有丘壑的大儒。她不禁感慨,都说人的命运要靠九分的努力,一分的机缘,张杨几个则是将这一分的机缘发挥的淋漓尽致。
  又说笑一会,槐子道:“我想着不要太过张扬,就不请客办酒席了。杨子在信里说,夫子在朝中树大招风,他们都小心的很,不想给夫子带麻烦。我把四顺的信给刘家送去,也把这个话传到。”
  张大栓笑呵呵地说道:“你去,你去。他娘,你这下可放心了?快躺下好好歇会。我去隔壁跟长河说一声,也让他高兴高兴。”
  父子二人都出去了,可是何氏哪里还能躺得住,那心里就跟猫抓似的,独自笑眯眯的,不时自言自语,过一会就跟菊花说两句杨子的事。
  菊花无法,看这样子婆婆是一时半会儿的睡不着了,正想让板栗和小葱来陪她逗乐,谁料杨氏和汪氏抱着青山过来了,她们是听了张大栓的话,特意过来跟何氏恭贺的。
  菊花松了口气,接过小弟青山,抱到自己房里,让刘婶端了些茶水吃食进去陪她们,又叫了刘奶奶也去凑趣热闹,然后屋子里就笑声不断了。
  张槐不想卖弄弟弟中举的事,可是等消息传开后,即便张家已经表明不会大肆庆贺,那上门来送礼祝贺的人也是源源不断,推都推不掉。
  而他正忙着买地的事,根本没工夫应酬这些人,眼见不摆酒席是不成的了,便请青木帮忙安排酒席的事,他则汇拢了张家和郑家的银子,先请李耕田着人丈量荒地,将那块四百来亩的地块给买下了。
  一则是怕夜长梦多,二则赶紧买下来等年一过就要让人翻耕。
  这块地是记在菊花名下的,包括后面那片山,都是在菊花的规划中。因为卖辣椒的主意本就是菊花想出来,再者,郑家将钱借给菊花,也是青木见张家就要发达了,担心妹妹,想帮她攒一份家财,这样在婆家底气也足。
  郑家目前不宜再买田置地,毕竟税收太重,而他和菊花都不想郑家将田产挂在张家名下,成为张家的佃户,觉得还是保持自耕农的身份比较好。
  凡事都有利有弊,当官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若是有个万一,两家岂不是全军覆没?
  张槐去清辉县衙办地契时,因多亏了史班头帮忙——他姐夫是衙门的主簿——回来下塘集,中午便在清辉酒楼摆了一桌酒席,请了来喜作陪,答谢史班头。
  两人先到酒楼,在雅间坐定后,小二上了茶水后退下,来喜便跟槐子说起辣椒的事,说眼见得过年了,不少人都要出大价钱买这辣椒。
  槐子皱眉,对来喜道:“原先怕卖不上价,所以咱们想这样那样的主意。如今闹得忒不像样了,差不多价钱就出手吧。不过是辣椒,卖得太贵,容易给咱招来灾祸,有些人为了钱可是啥事都敢做的。”
  想起家里那一大家子人,他有些忧心。
  来喜点头道:“我今儿已经放出风声了,说剩下辣椒不多,没几天好卖了。槐子,明年要多藏些,然后价格卖低一些,也省得人眼红。”
  槐子靠在椅背上,手捏着茶杯盖,轻轻地刮着茶叶浮沫,心里叹了口气,怎会不让人眼红?这辣椒藏了几个月就能获得这样的暴利,早已不知被多少人眼红惦记了。
  菊花也说,张家如今就像个叫花子,捡了一大块金子,连藏的地方都没有。折腾得人仰马翻,其实赚了不到一千两银子,倒引得商贾纷纷侧目。
  说到底,张家还是家小业小,力量单薄了,若是方家来做这单生意,这一季辣椒怕不要赚上万的银子。
  两人商议了一番,觉得就要到年关了,剩下的五千斤辣椒,留下两千斤应急,三千斤酌情分散卖给那些商户。宁可少赚些,也不要再把价钱往上涨。
  他这么做也是考虑到有些奸商买的多了,会再翻倍地再对外卖,而每户只卖给两百斤的话,自家送人都不够呢,自然不会再对外卖了。


☆、第四百七十七章转让

  
  待史班头赶来,一番寒暄客套后,三人归座。小二上菜后退下,槐子帮班头斟了酒,谢他在主簿大人面前递话,援手相助。
  史班头年轻精明,笑眯眯地打量眼前的庄稼汉,虽服饰普通,却生的浓眉俊目,仪表不俗,联系他京城读书的举人兄弟,家里最近卖辣椒、买地等行径,那眼神越发的明亮起来。
  他笑道:“张兄弟这话说得就太见外了,上回的案子,多承兄弟帮忙,在下本就想寻个日子好好感谢张兄弟,再交结一番的,故而跟杨掌柜说了几次。如今令弟中了举人,前程远大,在下这么凑上来,倒是高攀了。”
  槐子微笑摇头,客气几句,招呼他喝酒吃菜,并不得意,亦不冷淡。
  因桌上有一道酿辣椒,就是将剁碎的肉糜塞入辣椒肚里,先炸后烩出来的,三人吃着,觉得味道很好,不知不觉又谈起近日卖辣椒的事。
  史班头将筷子往碗上一架,对槐子道:“张兄弟,这辣椒的事,无需太担心,若有用到在下之处,只管开口。就怕张兄弟嫌弃在下,当不得用。”
  槐子看着这班头,心中一动:俗语说的,“县官不如现管”,衙门里三班六房,都是直面百姓的,有时比县令还难缠,其中亦不乏神通之人,专能应付牛鬼蛇神。
  他笑道:“班头大小也是衙门的官差,在下怎会嫌弃?就怕给班头添麻烦。”
  史班头见他并未推辞,十分高兴,左手端起酒杯,吸溜了一口酒,右手执筷,搛了块鸡肉丢嘴里嚼巴几下咽下,对槐子叹道:“什么官差?那都是哄乡下百姓的。不怕兄弟笑话,也就混口饭吃罢了,这中间的道道不说也罢。”
  嘴里说着不说。又喝了一口酒,忍不住还是推心置腹地跟二人倒起了苦水,把这差事的苦楚、难处一一诉说,简言之。就是夹心受气的行当,听得来喜和槐子一愣一愣的。
  来喜转了装眼珠,笑着对他道:“班头,这衙门里的弯弯绕咱是一点不懂。我就是个生意人。要我说哩,天下事都是一个理儿。我做生意,待人固然实诚,可也要赚钱。不然,光把好处让人,自己喝西北风去?我想班头这差事也是一样的:平日捞些油水抽些好处就不说了,重要的是得帮百姓办事,还得把事办好了,不然光跟那黄眼儿似的,只顾盘剥人,哪能有好下场?”
  史班头听了连连点头。说他说得在理,又道:“可在下只是个小吏,又不能帮大伙免了那税。就想做好事也不能。”
  槐子静静听了一会,这时认真地看着他道:“班头切莫如此说。既在这下塘集当差,就跟这儿的人分不开了。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班头花些心思,把下塘集管好了,油水自然不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