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之飘-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新军中被选拔出来的军人们,个个都昂首挺胸。他们都带着藐视的表情看着站在自己对面,由廕昌带的朝廷八旗兵(禁卫军),个个对他们嗤之以鼻。



  他们心里的想法都是一致的,这些八旗兵不就是靠着出身好点,他们自以为自己是满人,受朝廷重视,就高人一等了?要是真到了战场上,到靠拼实力的时候,其实个个都是怂包、酒囊饭袋!!



  而廕昌的手下八旗兵们也个个不服气,他们认为对面站着的这些群乌合之众、由汉人组建的野鸡兵根本不配同自己并肩作战。



  还没出发,被选拔出来的新军就和八旗军互相看不惯;还未开战,这支由新军和八旗军组建的新队伍中,气氛就已经开始剑拔弩张起来,结果可想而知。



  几天后,从武汉战场上传来消息。



  清廷派出的军队至武汉镇压革命党,三战三败。
第二十四章
  又过了几天,袁府等来了京城朝廷的懿旨。



  看来紫禁城里的摄政王这次真的是焦头烂额了,他派出去的队伍连吃败仗,不仅如此还要疲于应付其他各个地方纷纷响应号召的起义。



  无奈的摄政王只能听从朝臣们的建议,向自己昔日的死对头袁世凯低头。没办法谁让人家现在有着强劲的兵力呢。



  在京城的摄政王思定了几天后,终于破天荒地的派人传懿旨到安阳,封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前往武昌平定乱党。



  一时间跪在袁宅里听候懿旨的袁家家眷们既开心又有点人心慌慌。



  这时,跪在最前面听旨的袁世凯突然站了出来,他对前来颁布懿旨的太监和内院的人大声说道:“慌什么,老爷我还没答应呢!”



  “你,回去告诉摄政王,当年他说老子有腿疾,让老子归隐,现在老子腿疾没好,不适合打仗!”



  袁世凯在内院大声的说着话。隐忍了三年,他终于等到这一血前耻的时刻了。



  传旨的太监诚惶诚恐的回去复命了。



  袁世凯也不避嫌,大笑着当众就带着郑军、王士珍等几位幕僚们进“养寿厅”商量起对策来。



  平静了几天之后,最后朝廷答应袁世凯如果这次打赢胜杖平定武昌动乱,就答应他提出的条件——实行君主立宪制(注1)。



  得到朝廷的答复之后,袁世凯同意出兵。



  袁宅内,袁世凯破天荒的把老夫人,大太太,大姨娘。。。和一众子女们全部聚齐,他宣布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



  自己将领兵去武汉孝感督师,代替朝廷镇压乱党,而全家则在这段时期内举家迁移去北京。



  袁世凯宣布消息后,震惊了所有人。



  老太太和几位姨太太们都含着泪、恋恋不舍自家儿子老爷去战场搏命。但袁世凯说自己主意已定,要想让他安心,全家就必须全部迁往京城。



  大家都知道袁世凯在袁府内的说一不二,虽然心里都不舍得,但在袁家只要老爷一发话,其他人必须无条件服从,包括老太太。



  袁宅附近驻守的北洋新军也将兵分两路。一路前去战场,一路留下来保护袁府家眷们前往京城,留下来保护家眷们的人中包括郑军和特地从江苏赶过来的段祺瑞。



  看到匆匆赶来的“北洋三杰”之虎的段祺瑞时,袁心鑫心下了然了。她知道袁世凯这次去武昌,一定会打赢这场仗!而且因为这场仗后,紫禁城内也将风云突变。



  袁世凯提出的君主立宪制其实是他要走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架空皇帝、也为了推翻满清做准备。



  北洋三杰如今也都齐聚于首,他们的到来更是为袁世凯吹起了东风,他真的是时候东山再起了。



  PS:注1,清末的中国(中国古代历来就是)实行的都是君主专~制~制度,这种制度简单的说就是皇帝可以控制一切,包括思想、文化各方面的领域,属于专~制统治。



  而文章提及的君主立宪制,简单的说就是这个国家可以有皇帝(室),但他们的言行受到一定的宪法控制,他们不能控制一切,而国家中的人民也可以有自己的主权。



  君主立宪制又称“虚君共和”,因为有的国家君主没有实质的权利,仅是国家的代表所以又称“虚君共和”。



  世界上最早实行国家君主立宪的是英国。
第二十五章
  就在袁府众人变得人仰马翻,忙着收拾行李衣物的时候。一向服从命令的郑副官和他最敬爱的袁大帅之间第一次爆发了激烈的争执。



  这事在袁宅内穿的沸沸扬扬的,袁心鑫也是从翠儿口中才知道,原来郑军也会和自己最敬爱的袁大帅闹别扭。



  听翠儿说,好像郑副官认为自己应该和大帅在一起,共同奔赴武昌浴血奋战在战场上,而不是去保护袁家的太太小姐们,所以他不愿意去京城。



  听到这话时,袁心鑫感到有点意外,她没想到以袁世凯为天的郑军这次会这么坚持己见。



  在即将要临走的时候,二姨太想要感谢袁心鑫这段日子以来对自己的陪伴和照顾,特意让袁心鑫来自己的“念晚阁”,想要送点东西给袁心鑫。



  袁心鑫带着翠儿路经过“养寿院”的时候,却无意中看见一脸铁青的郑军,握着拳头冲出“养寿院”。他愤怒的表情像一头发狂的野兽一般,即使是看到了袁心鑫也没停下脚步,而是不顾一切的冲出内院。



  袁心鑫看着郑军愤怒离去的身影,无奈的摇了摇头。她心里知道,刚才在院内郑军肯定是在对袁世凯做最后的请求。但看他的样子不用猜就知道,京城他是去定了。



  袁心鑫觉得这时的郑军有点可怜,她没想到以袁世凯为天的郑副官居然也会顶撞“天”,但谁叫你是军人呢,军人的第一条军规就是服从命令,不管这命令是对是错。



  不顾郑军对自己有多么大的情绪,袁世凯第二天一大早,便带着先头部队出发了。



  留下内院的家眷仆人们,磨磨蹭蹭的准备了三天,才大包小包的全部把行李打包好。



  几辆气派的老爷车,加上几十辆马车和身边将近百人的护卫军,组成了令人咂舌的庞大队伍。



  浩浩荡荡的,准备开启京城之旅。



  “小姐该走了”。



  临行前,翠儿扶着袁心鑫准备上马车。



  不知不觉,在袁家快生活了两年,袁心鑫的头发由原来的刚过肩已经长到了腰部。她只把长发简单的编了一个辫子,穿着件素雅简单的褂裙,戴着副小巧精致的银饰耳钉。



  此时的袁心鑫无论是从穿着打扮,还是从言行举止来看,她越来越像这个时代的人了。



  袁心鑫上马车前再次转过头,看了一眼自己身后这座华丽的宅子。她深深地,再最后看了一眼袁宅。



  这应该是最后一眼了吧,袁心鑫心想。



  在这里生活的时候,自己曾经非常渴望能够逃离袁世凯、逃离安阳、逃离袁宅。



  但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时,自己心里又有些不舍。因为这里有过自己很多的第一次,那些都是美好的回忆。



  第一次过生日、第一次醉酒、第一次骑马。。。现在真要走了,真有点舍不得。



  袁心鑫心里知道,纵然再舍不得,也是时候该说再见了。



  再也不见了,袁家花园!



  袁心鑫心中默念着,转身上了马车。



  马车的轱辘开始运转起来,它带着车上的袁心鑫和翠儿离开了袁宅、告别了安阳、踏上了京城之旅。
第二十六章 京城篇
  对于自己怎么能够名正言顺地离开袁家并脱离袁十六的名头,袁心鑫知道自已要等,等一个契机,她觉得可能这时候离开安阳去京城就是这样一个机会。



  由于安阳在河南,所以离北京不是太远,坐马车两三天就可以到了,路程也不算太长。



  一路相随、跟着护送家眷们的郑军和段祺瑞俩人好像都没怎么交流。郑军从始至终都是绿着脸,段祺瑞倒是处处前前后后地跟着袁老太太和大太太打转,他人长得不怎么样,但嘴上的马屁功夫一流非凡。



  在路上,坐在马车和老爷车里的几位姨太太和小姐们都开心的想象着京城的繁华景象。袁三小姐袁叔祯由于一路都能看见心仪的郑军而变得格外的娇羞。而在整队出发的人马中,二哥袁克文无疑是表现得最兴奋的。



  要知道京城可是有着芸芸名角和众多戏院的地方,此时的袁克文真恨不得立刻插上对翅膀飞到京城,他整个人的兴奋状态就像老鼠跌进了米缸里一样。



  好不容易对袁克文的印象稍微好转点,但一路上看他又开始那流露出的骚包样,袁心鑫心里对他又鄙视了起来。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离开河南安阳境内后,袁心鑫才知道原来自己在袁宅,一直是被保护的很好,自己几乎都快忘了现在已经是战争时期了。



  街上到处流都是逃难的难民。他们中有条件的驾着马车、骡车,车上捆绑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包裹、锅碗瓢盆等;条件稍差一点的就拉个平板车;条件最差的要么挑了担子行李,要么直接背着大小包袱在身上。



  唯一相同的就是全都步履匆匆,一副疲于奔命的样子。他们脸上个个表情沉重、面如菜色,穿着脏兮兮、灰扑扑的衣服,拖家带口,拼命地在赶路。



  他们看到由军队护着的袁家老爷车和马车时都识相的主动让出了道。要知道在这个战争年代,带枪的军人他们是最惹不起的。



  路上的难民们,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在小声议论着自己是从哪里哪里逃过来的,都希望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