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漫热带雨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烂漫热带雨林-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精疲力竭的人在急流*的速度极慢,刚移动了一小点,电杆的头部就擦着耳朵撞上桥梁,好险!差一点就撞在脑袋上,但尾部是躲不过了,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尾部横扫过来。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电杆头部突然打着旋涡没入水中,后半段也跟着沉了下去,尾端擦身而过。

  很快就见这棵电杆从下游冒了出来。

  这下提醒了龙小鹰,他对韩红伟说,“这里是呆不下去了,我们爬不上去,可以潜水穿过木桥,左岸有块菜地,那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一定要在那儿上岸。我先来,革命成功了你再跟着来。”

  说完横下心,吸了口气,猛地一下推开手中的桥梁,顿时眼前一片黑暗,都不知道在水下又会被什么东西给缠住?很快,求生的欲望使他又看见了光明。

  看见龙小鹰在桥的另一方冒出水面,韩红伟也跟着沉入水中钻过木桥。

  由于木桥的阻挡,桥后的水流趋缓,他俩趁机游到靠近岸边的那股流水中去。正在努力靠岸时,新的情况又出现了,龙小鹰突然看见正前方隆起一个大波浪,有许多杂物堆积在上面,他大叫起来,“当心!碰上暗礁了。”

  他们都清楚,只有随着这股急流去撞礁石才有生存的机会,稍有犹豫一避让,就会又被卷回到河心,不远处就有一个大跌坎,那时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说时迟那时快,龙小鹰一头就撞上杂物,在浪花推动下一个筋斗就翻上去稳稳坐在上面,紧接着,韩红伟也一个筋斗翻了上来,虽然下半身还泡在汹涌的浪花里,但他们知道,已经闯过了鬼门关。

  见脱离危险了!他俩高兴地抱在一起。

  “啊!再下去就完蛋了。”看到龙小鹰和韩红伟稳坐在礁石上,罗震江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他将绳子抛向他们,“接住绳子。” 

  几经周折,韩红伟终于抓到了绳子,此地不敢久留,他们将一头系在身上,拉着绳子又扑入水中,这次终于被大伙拉到岸边。

  双脚碰到了坚硬的土地才肯定自己活了下来,但此时已是脚瘫手软,根本站不起来,只能由同志们架着走。

  看到韩红伟青脸紫嘴,韩红铃赶快上前扶住哥哥,她站在河边已急得不知流了多少泪。夏莲发现龙小鹰的小腿被撞破了一块皮,正流着血,马上掏出小手帕来要帮他包扎。

  “没事,不要紧。”龙小鹰边走边对她说。

  见他们获救了,小兰赶快来帮他们按摩麻木的手脚,有人将舍不得吃的红糖拿出来为他们煮了姜汤,直到他们精神缓过来,大家才舒了一口气。

  不久,传来北方插队知青金训华同志的英雄事迹:八月,山洪暴发,双河两岸一片汪洋,黑龙江插队落户知青金训华为了抢救两根电柱被急流卷走,不幸光荣牺牲。在与洪水搏斗的过程中,狂暴的巨浪三次把他卷进险恶的旋涡里,他三次顽强地把头抬出水面,斩风劈浪,继续向前猛冲,一次比一次更高地攀上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产阶级思想高峰。

  政治学习时,罗震江宣读了《人民日报》刊登的这篇文章,读完后他对大家说,“知识青年同志们!我们共同生活了几个月,我知道,大家生活在这个荒僻的山沟里很不习惯,有时会闹这样那样的情绪,但思想是纯洁的,同样具有大无畏的崇高革命品质,在我们身边遇到的许多看来是很平凡的小事,其实都包含了斗私批修的一闪念的结果,洪水来时大家都看到了,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默默无闻的英雄人物,今后我们要向他们学习。”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38 兵团战士(1)
在紧张与忙碌中,下乡知青迎来了伟大的七十年代。

  新的年代,新的征程,到了年底,龙小鹰、韩红伟和夏莲等人因劳动表现出色,被大家推选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将要到分场出席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早起洗了把脸,积极分子们背上背包,摸黑就往场部赶去。

  月明星稀,道路上空无一人,龙小鹰带着一行人迎着冬日微寒的湿气,仰首挺胸大步向前。虽然头发上、身上粘满了冰凉的雾露,但他们心里却是火热的,能作为积极分子参加“学代会”大家感到无尚荣光,同时也为能献身于祖国伟大的橡胶事业而感到骄傲。  

  走到半路,场部的高音喇叭开始播音了,从胶林深处传出一阵轻快的歌声,“我擦好了三八枪,我子弹上了膛;我背上了子弹带呀,勇敢上前方……”

  听到歌声,龙小鹰兴奋地叫起来,“同志们,加油呀!场部已为‘学代会’的胜利召开做好了充分准备,我们要赶快走。”

  “对!对!赶快走,我在工厂上班时,每天早上都是先放喇叭后吃早饭。出发前罗队长说了,‘学代会’上不划饭卡,免费让你吃饱,说不定还有丰盛的早饭在等着我们呢。”韩红伟告诉大家。

  “你想得真周到,但愿果真如此。罗队长要我们七点以前赶到分场,看来就是为了赶早饭,我要放开吃一顿,看看这个胃到底能装下多少斤?”龙小鹰高兴地说。

  “你们别尽想着吃,出来学习代表着一个连队的形象,要想想我们该怎样向人家学习才对,不要只顾着抢饭吃。”夏莲提醒他们。

  “是的!是的!吃饭时大家要谦让一点,不能让人认为我们知青队出来的人都是一副饿相,让老连队的优秀分子们瞧不起。”

  “帝国主义风雨飘摇,社会主义蒸蒸日上……”喇叭里开始播放元旦社论《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当听到亚非拉反帝运动风起云涌,帝国主义已经坐在了火山口上,“一座座火山爆发,一顶顶皇冠落地”时,真让这群年青人振奋不已,都庆幸赶上了这个伟大的时代,决心要在我们这一代,将腐朽没落的帝国主义亲手埋葬,让社会主义旗帜插遍五大洲四大洋,最终实现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目标!

  元旦社论催人奋进,大伙不由得抓紧肩上的背包,加快脚步连走带跑急奔场部,那感觉,就像一只只在胶林上空自由翱翔的雄鹰。这个时候每个人浑身上下都充满了使不完的劲,不发泄一下就不行,只能高歌猛进。夏莲在队伍前蹦蹦跳跳,放开歌喉唱了起来,“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她一开头,大家马上跟着唱了起来。

  歌声中,龙小鹰思潮滚滚,心中充满了自豪。能取得今天的殊荣真不容易,除了靠自己克苦努力外,这里面还倾注了队长和班长的心血,同时也全靠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他想起罗队长告诉过他,人生就像走在一条黑暗的陌生道路上,前面有许多的艰难险阻需要去克服,要想从黑暗中顺利走出来,仅凭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有人举着火把为旅途点燃光明。尽管这些无私奉献的同路人最后都将默默离去,但在他的心目中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

  进入会场,看着主席台上的领导和身边坐着的各位代表,龙小鹰突然觉得心里充满了神圣感,这是一个热情洋溢的革命家庭,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齐来了。听说会后还要颁发奖状,想到奖状寄回家去父母可挂在墙上,让他们这个“臭老九”家庭蓬荜生辉,真让他高兴死了!

  “学代会”上,认真学习了《元旦社论》,细心聆听了代表们交流的先进经验和事迹,龙小鹰思想上有了新的飞跃,对突破帝国主义封锁,为革命种橡胶的重大意义有了深刻认识。他下定决心,从今往后,要把任何艰难困苦都统统抛到脑后,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誓把西南边陲建设成祖国最大的橡胶基地。  

  二队的老李队长是个湖南老工人,他和龙小鹰分在一个学习小组,交流发言中听到小伙子的这番豪言壮语,很是欣赏这个年青人。老李队长和知青队的罗队长是好朋友,平常对龙小鹰已有耳闻,心想如果把这个浑身是劲的年青人挖过来,这对带动队里后进的老同志一定很有帮助。正好场部住不下这么多人,需要将代表们安排到离场部较近的连队去居住,老李队长马上就把他们都接到自己的队上住宿。

  第二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老李队长邀请龙小鹰他们参观二队。

  老连队就是不一样,路旁长满了一排排挂着硕果的香蕉、木瓜树,老工人家里都养着鸡、猪、猫、狗。走进屋里一看,睡觉的大床都是用木头做成的,可以随意挪动,屋中间还吊着个电灯,这是他们一直想往的。更让他们羡慕的是,许多人家都有后院,后院里种有各种蔬菜瓜果,还有猪圈和厨房,厨房里挂着没有吃完的腊肉、辣椒。下乡后,很长时间没有见过象样的家了,现在看来看去,直让他们赞叹不已,都夸老李队长领导有方。

  走出连队来到后山,老李队长抬起水烟袋顺山一指,“这些橡胶林地都是我队的,你们想不想调过来?来了就可以当割胶工。我们的地盘大得很,看见没有?就连对面山坡上的那片木薯地都是我们的。”

  “啊——”隔着一大片河滩,龙小鹰看到他们偷木薯的那片山坡,吃惊地问道,“就是卫生所山坡上的那片木薯地吗?” 

  “没想到吧?对面山也是我们的地盘。”老李队骄傲地回答。

  “那片不是没人管的野木薯吗?”韩红伟问。

  “当然不是!我们的副业也搞得很好,粮食不够吃,蔬菜不够吃,得开动脑筋多想点办法,零散的土地我们就种木薯。”

  “老李队长!你不知道小鹰有个远大理想,就是想找块地种上木薯,为大家解决粮食问题。”夏莲开玩地笑说。

  “那好呀!我们身后就有一块空地,要不要上山去看看?”老李队长拉着他们就要往山上爬。

  “不用!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